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法制与道德地沟油,下水道里掏出油污、油垢,经过简单加工再回到市民餐桌;“杀人奶粉”,女婴食用后,身体严重变形,干裂的皮肤就像老太婆一样;“人造奶”,破皮鞋竟然拿来制“牛奶”;豆芽加工黑窝点,“毒气”熏人,过期药剂和漂白粉随处可见,随意添加各种有害物质以及“毒校服”、欧典地板、氧立得系列多用途便携式制氧器等等。
这些事件除了暴露出政府监管部门打击力度不够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暴露出人们道德理念的缺失,严重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不顾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违章违法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这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制,更需要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市场经济体制利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通过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等方式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是通过利益驱动,鼓励人们创造财富,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运转过程中,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维护和强调每个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和竞争机制;平等的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需要以法律的手段建立一套公平竞争的规则并打击不当的竞争行为;经济主体之间的等价交换以合同作为主要形式,从而要求以法律确认契约的效力并确保契约的履行;同时市场经济更迫切地要求完善法制体系打击经济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并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但在市场经济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法制强制,缺乏道德约束,就很可能会陷入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道德沦陷之中,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混乱,无法正常运行。
道德是法律中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法律条文中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诚实和守信。
如果没有诚实这一品德,社会中基本的财产制度就不可能形成,各种物质财富就不可能被拥有、使用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形成必要的生产和分配;如果没有对承诺的履行,就不会有任何协议,从而也就不会有任何联合的事业和系统的合作。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作者:————————————————————————————————日期:2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我记的邓小平同志有这样一句话“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所谓风气就是说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以说如果思想道德建设搞不好,那么市场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下面将从三方面理解它。
(一),社会市场经济建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
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过去,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并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 坚持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的反映。
为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把发展、扩大和巩固集体利益作为我们道德建设的重要目的。
3),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及其基本要求和一系列规定,正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出现的新问题出发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观念、政府、企业、个人和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观念不仅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指导,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政府在道德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企业也应当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维护商业道德的尊严。
个人的自觉性和道德修养同样至关重要,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地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规范。
文章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道德建设发展方向,以及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道德观念、政府、企业、个人、法律法规、重要性、发展方向、影响。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加强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和规范引导,促进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实现全社会的道德进步和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在于资源的多元化配置和效益导向,这为人们的自我利益诉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带来了挑战和考验。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道德问题和伦理风险愈发突出,不良行为和失信现象频发,道德观念的淡化和侵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稳定有序的经济秩序,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2. 正文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的建设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理论依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2.实践基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
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
但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
如果把各种有着不同内涵的利他性道德要求简单地等同于为人民服务,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八角初中向晓梅市场经济是求利经济,这势必与中国传统道德中许多道德规范发生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这又必然要求人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
因此,如何重新看待我国的传统道德,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仅是一场新型的经济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碎了旧的传统道德的枷锁,确立了与时代同步的道德观念,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由此可见,合理、有序、科学的市场经济不是道德的堕落而是道德的进步。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道德规范的力度,从而提高了社会主义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强制作用,充分体现出道德本身的价值。
社会上曾经盛行“道德能值几文钱”、“要不要道德无所谓”的论调,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使得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
正是由于道德作用力的疲软,才使得道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践踏,道德的自身价值大大降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道德行事的人,会依靠自己的诚实合法经营或对顾客和消费者的责任心赢得信誉,其他的人也乐意同他往来,有钱赚的让他赚,有什么信息尽快给他提供,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相反,没有道德的人,由于对别人欺诈,毫无真诚可言,其他人不愿与之往来,从而陷入孤立状态。
他在道德上受到的最大的处罚就是无人相信他,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没有经济上的伙伴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将会一败涂地。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通过不道德手段可以谋得一份利益,如投机倒把、以次充好等行为,但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完全是一种侥幸,或迟或早,他总会由于自己的不道德而断送自己的一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作者:梁丹张雪飞周瑞葳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人们物质资料财富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社会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危机、漠视生命、思想腐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德国学者科斯洛夫斯基曾提出人类有两个伟大的动力:最强的动力,追求经济利益;最好的动力,追求道德完善的动力。
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种观念和社会现象,一旦形成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巩固促进推动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要求社会主义道德为其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充满活力有序的市场交易秩序。
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现状
社会主义道德总体上在不断提升、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总体上是积极的向上的。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是不断进步的,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不断扩展,涉及社会、家庭、个人等领域,并涉及到各个行业,社会主义道德的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道德在某些方面存在滑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由以前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化,新旧观念之间相互碰撞,人们的道德修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诚信危机、漠视生命、思想道德腐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从根本上威胁现代文明,尤其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异端事件频频发生。
例如“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
不仅如此,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人类在利用大自然时没有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利用大大超过了大自然自身的再生产和自我进化能力,最终引发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是一种追求眼前利益的不道德的短期行为。
二、社会主义道德滑坡的原因
市场的功利性是社会主义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具有逐利性,从而决定了其内在的追求利益性,保持高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这种本质在客观上必然会导致“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道德观念的产生,还会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两极分化”等消极思想道德观念的泛滥,这些消极的道德观念诱发和引起自私自利、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权力腐败等等现象。
市场主体为了尽最大可能追求利益,为了是自己在
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采取不正当竞争,获取不正当利益,生产者提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者在交换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只顾个人当前利益,损害他人正当长远利益,甚至出现了对生命的漠视,在食品行业中,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置人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一些丧失道德良知的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足、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教育设施不健全、教师素质整体不高、尤其专业德育教师不足,直接影响到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
其次,奖惩机制不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奖惩机制却没有及时作相应的调整,导致了人们对做好事等弘扬社会主旋律,学习先进事迹缺乏积极性,奖惩制度不够鲜明,出现了“见死不救”、“老人摔倒无人扶”等现象,要解决这些现象不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仅仅依靠社会舆论的谴责是不够的。
再次,社会主义建设存在“一手软”的问题,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人们的物质得到极大满足,而精神文化严重不足。
最后,自我修养不足。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利益,在市场参与中为了获得更多物质利益,丢掉了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人格,自我修养不足,直接影响着自己周边的人。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坚持效益与公平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最终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中的个人地位存在着不平等,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利享有一定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存在男女、地域不平等,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要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逐效益所引起的问题,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要以公平为前提,每个人在同一标准下平等的参与社会竞争,打破区域保护主义,实现优胜劣汰,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重要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是统一的,正如刘少奇所说:“社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就是这样一个有机体的统一体,一方面个人依赖于集体,集体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社会环境,集体利益中包含着每个个体成员的利益,另一方面,集体也要依靠其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奋斗,集体利益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从而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一致。
坚持集体主义要存大同,求小异,要尊重个体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使个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是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更好的实现集体主义。
继承和吸收一切先进的文明。
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促进社会发展,发挥诚信、谦敬、礼让、勤俭等优秀的传统道德的规范作用,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扬弃,使优秀传统道德的时代化。
此外,我们还要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化道德。
我们在对待西方伦理道德时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要采取一种扬弃方法,使其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学习的基础上洋为中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刚.文明转型与道德重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