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隆中对》同步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3
6.23《隆中对》同步练习一.文学知识《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音),是朝人,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二、翻译句子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回答问题1解释加点字⑴亮躬耕陇庙躬:⑵将军宜枉驾顾之顾:⑶欲信大义于天下信:⑷隆中对对:⑸非惟天时非惟:⑹将军既帝室之胄胄: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存恤: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⑴①好为《梁父吟》为:②谓为信然为:③以弱为强者为:④贤能为之用为: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为:⑵①先主器之之: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之:③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之:④先主解之曰之:⑤孤之有孔明之:⑶①因屏人曰因: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⑷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于:②欲信大义于天下于:③曹操比于袁绍于: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于:⒊“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用孟子的话该如何说?⒋公元200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被曹操的几万兵力打败,成为“以弱胜强”的战例。
请再举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例。
5.“三顾茅庐”的故事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请你找出这句话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积累与运用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脑髓.(suí)僭.谈(jiàn)悄.然无声(qiǎo)B.剽.窃(piāo)砭.骨(biān)玲珑剔.透(tī)C.教诲.(huì)恁.地(rèn)公正不阿.(ē)D.哭丧.(sāng)莞.尔(wǎn)一舸.无迹(kě)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训诫寥阔掣天撼地B.雾霭伫蓄月明风清C.瓦愣籍贯尽态极妍D.报酬稠密多姿多彩3.(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为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厂及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放,有关部门在群力新区的总体规划中确定了群力污水处理厂。
B.据专家现场勘察分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发明的不明坠落物为运载火箭或卫星残骸。
C.中央大街各商家延时营业后,使千米长街在深夜仍游人如织。
D.中考冲刺的最后阶段,科学有效的复习是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A.许云峰——到沙坪书店检查工作,发现了郑克昌的可疑之处。
(《红岩》)B.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传》)C.孙悟空——大战流沙河(《西游记》)D.周瑜——箭疮崩裂而亡(《三国演义》)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初三语文同步试题《隆中对》初三语文同步试题《隆中对》《隆中对》这篇课文是不是让同学们获益良多呢?下面为大家了初三语文同步试题《隆中对》,希望能帮到大家!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 ) (2)汉室倾颓( )(3)不知存恤( ) (4)遂用猖獗( )(5)挟天子( ) (6)帝室之胄( )(7)枉驾顾之( ) (8)南抚夷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 ) (2)先主器之( )(3)此人可就见( ) (4)宜枉驾顾之( )(5)凡三往(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7)不可胜数( ) (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第4课《隆中对》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
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A解析:分析: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
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D项分别为"同"、”在”.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答案:A解析:分析:A诣:拜见。
意思相同。
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敌国外患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的“外”都是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
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概”,表推测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
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故答案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4.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答案:C解析:分析:C殆:大概.故选C。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语言基础练习】1、你在学习课文时,读准下列加点字了吗?请你给这些字注音。
⑴躬耕陇亩()⑵汉室倾颓()⑶不知存恤()⑷遂用猖獗()⑸挟天子()⑹帝室之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______________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______________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______________⑷总揽英雄揽: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译文:⑵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⑶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⑷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4、相关知识积累:⑴有一些成语与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隆中对》有关,请你写出两个与本文有关的成语来,并作解释。
示例:⑴三顾茅庐: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⑵你在课外阅读中,可曾积累过有关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请仿照示例再举出一例。
示例:名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⑶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酷肖.(xi āo ) 炫.耀(xu ào ) 朔.风(shu ó) 遗撼.(h àn ) B .膝.盖(q ī) 长嘘.短叹(x ū) 两栖.(q ī) 诘.问(ji é) C .分泌.(m ì) 翘.首(qi áo ) 湖泊.(p ō) 怂.恿(s ǒng ) D .憎.恶(z èng ) 张皇.失措(hu áng ) 荒谬.(mi ù) 厄.耗(è)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啊,我们有信心坚持到最后胜利!B .今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C .李明激动地说:“不是我妄自菲薄....,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3.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受检的十余种带“学习型”“专为小学生编”等字样的辞书,合格率不足10%左右。
B .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而导致软弱乏力。
C .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用无异味的橡皮擦和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D .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4.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
下面情境中那位女士的回答是( )两位男士在谈话。
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他抽烟,真难受。
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
女士的回答是:A .嗨,您害人又害己啊!B .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C .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D .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隆中对》同步阅读“1+1”升级版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之后的问题。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____其岩阻,西____诸戎,南___夷越,外____孙权,内___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胄()②戎()③箪()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
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____:②____:3.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保抚和争锋修 B.保和抚结好修C.守和抚结好修 D.守抚和争锋修“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______,本文中有一个与它同义的词是________。
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X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土,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诸葛亮替X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参考答案:1.①zhòu ②róng ③dān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3. B4.D5. 亲自;躬6. ⑥③①⑤②④⑧⑦7.成霸业,兴汉室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X备同关羽、X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隆中对》阅读答案《隆中对》阅读答案「篇一」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4分)①豪杰并起()②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③利尽南海()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B.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小题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①曹操:②诸戎、夷越:【小题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分)【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4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两个即可)答案【小题1】①起兵、起事②图谋③物资④爱抚、爱惜【小题2】A曹操于是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小题3】此诚不可与争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小题4】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小题5】诸葛亮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锦囊妙计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起图恤”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出意思。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l)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将军既帝室之胄.()(3)由是先主遂诣.亮()挟.天子以令诸侯()(4)因屏.人曰()孤不度.德量力()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3)欲信.大义于天下()(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 翻汗下面的句子。
(l)莫之许(2)君与俱来(3)此用武之国(4)非惟天时,抑亦人谋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胜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胜生子若③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独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胜奋掷而出。
注:①狌:音shēng ②啖:dàn,吃。
③若:及,至于。
④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l)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啖肉故.(缘故)B.急从束氏假.狸胜以去(借)C.意为异物也(意思)D.鼠度其无他技(估计)(2)选出加点词不属于词性活用的一项( )A.束氏日市.肉啖之B.遂逐.齐师C.乃钻火烛.之D.南郭有士病.鼠(3)狸胜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1)好hao 殆dai (2)乐yue 胄zhou(3)诣yi 挟xie (4)屏bing 度duo2.(1)身:亲自。
(2)政理:政治。
(3)信:通“伸”,伸张。
(4)就:接近,趋向。
3.(1)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不同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
之:代词,指诸葛亮“自(2)君与俱来:您和饱一起来。
“与”后边省去“之”(他)。
(3)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隆中对》同步阅读练习新人教版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之后的问题。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____其岩阻,西____诸戎,南___夷越,外____孙权,内____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胄()②戎()③箪()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
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____:②____:
3.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抚和争锋修 B.保和抚结好修
C.守和抚结好修 D.守抚和争锋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______,本文中有一个与它同义的词是________。
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土,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
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参考答案:
1.①zhòu ②róng ③dān
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3. B
4.D
5. 亲自;躬
6. 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7.成霸业,兴汉室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
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
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
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①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卡片】
关于修养的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刘玄德三顾草庐(或:茅庐)
2.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②稳重,顾全大局③鲁莽,直爽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
4.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③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