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社上册三级学习交流站
- 格式:pptx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41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第1《我的一家》教学目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称呼他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之间和关系及称呼,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让学生收集一些和家人合影的照片(全家福、生活照);准备一张用彩色纸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一时教学过程:一、感受家的温馨气息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
我的家住在坪坝晏店街道,你们的家住在什么地方?生1:我的家住在……生2:我的家住在……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
(师板书:我的家)师:我先来说说我的家。
(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九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生:左下角那个扎小辫的。
师:对,这就是九岁时的我,(指照片介绍)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哥哥,这是我的姐姐。
我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生1:你爸爸。
生2:你妈妈。
生3:既像你爸爸又像你妈妈。
师:为什么呢?生1:你是他们的孩子。
生2:你是妈妈生的。
师:对,我是爸爸妈妈的骨肉,血管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
师:(边讲边在全家福照片的周围画)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小乡村,屋前有一条公路,公路的右前方有一个小水塘,夏天,我们常去那儿游泳。
屋的后面有一个绿色的竹林,我的姐姐常去那儿看书。
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在公路边上还有一块空地,我和小伙伴们常在这儿做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家周围有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去?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再给我们介绍介绍!(生动笔画自己家周围景物,师巡视)生1:(指照片)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长得像妈妈。
我家周围有一个小花园,我常在那里玩!生2:别人都说我长得像爸爸,特别是眼睛。
这是我家,前面有许多草,后面有一个小水池,我常去游泳。
生3:我不知长得像谁?师:大家看呢?生:既像爸爸又像妈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学习交流站》《学习交流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交流站》。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溺爱、骄纵。
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克服困难的勇气在目前这个环境与条件下相当困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进入三年级后,由于学科增多,难度增大,不少学生感到困难重重,烦恼多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更是普遍存在。
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引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小学低、中年段的过渡。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明辨学习中的好习惯与坏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是:正视自己的坏习惯并勇于改正,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初步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课堂始终处于对话交流的状态,让学生与伙伴对话、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关注自己和伙伴身上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关注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不断分享与获取好的经验,体验成功和快乐。
对好、坏习惯的评判,教师要把握好“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重在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将这些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
设计思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信件、现实情境的启示,让学生关注自身,引发共鸣,从而倾吐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烦恼、困难,将真实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呈现在课堂中。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桑兰和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中,激发学生逐渐形成面对困难不退缩、不妥协、不畏惧,勇敢面对,勇敢克服的情感体验。
.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学榜样,辨行为,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的活动中,探讨方法,交流经验,分享成功。
把课堂上的所思、所闻、所为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终身受益,初步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1.《健康生活伴我行》2.《天天拥有好心情》3.《阳光少年知荣辱》4.《我有一颗感恩的心》5.《我有一份责任》6.《当矛盾发生时》7.《祖国,你好》8.《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9.《宝岛台湾》10.《祖国资源的“博”与“薄”》11.《我们的祖先》12.《博大精深的文化》13.《世界各地的华人》1.《健康生活伴我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健康生活伴我行》。
学情分析当今社会正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身体健康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校教育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位,通过阳光锻炼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科学健康生活。
社会、学校的关注,让学生对“健康第一”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虽然知道懒于运动、吸烟、喝酒等行为都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却意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危害;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弱,做事缺乏持久性和忍耐性,自觉抵制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缺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还需长久、坚持关注。
针对学情,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吸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远离烟酒,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教学难点是: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关爱自己的身体,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主动寻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习惯差、意志品质薄弱的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危害的事例,感受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指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学习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形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设计思路品德与社会课是活动型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教案六神中学升华整理1、我的一家教学目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称呼他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之间和关系及称呼,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让学生收集一些和家人合影的照片(全家福、生活照);准备一张用彩色纸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受家的温馨气息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
我的家住在坪坝晏店街道,你们的家住在什么地方?生1:我的家住在……生2 :我的家住在……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
(师板书:我的家)师:我先来说说我的家。
(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九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生:左下角那个扎小辫的。
师:对,这就是九岁时的我,(指照片介绍)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哥哥,这是我的姐姐。
我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生1:你爸爸。
生2:你妈妈。
生3 :既像你爸爸又像你妈妈。
师:为什么呢?生1 :你是他们的孩子。
生2 :你是妈妈生的。
师:对,我是爸爸妈妈的骨肉,血管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
师:(边讲边在全家福照片的周围画)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小乡村,屋前有一条公路,公路的右前方有一个小水塘,夏天,我们常去那儿游泳。
屋的后面有一个绿色的竹林,我的姐姐常去那儿看书。
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在公路边上还有一块空地,我和小伙伴们常在这儿做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家周围有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去?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再给我们介绍介绍!(生动笔画自己家周围景物,师巡视)生1 :(指照片)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长得像妈妈。
我家周围有一个小花园,我常在那里玩!生2 :别人都说我长得像爸爸,特别是眼睛。
这是我家,前面有许多草,后面有一个小水池,我常去游泳。
生3 :我不知长得像谁?师:大家看呢?生:既像爸爸又像妈妈。
1.我是学习的主人教材分析:《我是学习的主人》是湖北教育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任务。
我们是学习的主体。
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是必然要求。
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是取得学习成功的法宝。
明确并执行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将为第二课与好书交朋友的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判断何为良好的学习态度。
2. 能判断何为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能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生活时间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端正自身学习态度。
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用自制时间表约束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增强对自身学习生活方面的责任心。
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合理利用时间,约束自身,劳逸结合,快乐学习。
教学重难点:l. 教学重点,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教学难点:制定学习习惯计划表与时间表。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学习态度万花筒(见课件)教师小结:我们现在是小学生。
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就要自己负责。
我们要能够分辨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与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单元《我学习,我成长》的第一课我是学习的主人(板书)。
二、学习生活放大镜活动一:课堂中的同学们(见课件)问:(1)哪些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积极的?哪学同学的想法需要纠正?(2)总结正确的听课态度。
学生回答。
小结:课堂学习不仅是个人参与的活动,更是整个班級的同学与老师共同参与的活动。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会听课是第一步。
活动二:遇到难题怎么办(见课件)问: (1) 大家平时遇到难题会怎么办?(2)小明的做法对吗?他真的是“好学生”吗?小芳真的是“差学生”吗?学生回答小结:遇到难题积极解决是正确的,但要用正确的方法;独立思考,诚信做人。
三、我的责任我来担活动三:养成良好习惯(见课件)问: (1) 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好习惯,或者有哪些坏习惯需要改正?(2)一起完善“良好习惯养成计划表”学生回答小结:学习与生活井然有序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2019-2020年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走进金色大厅》教案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材介绍本课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个主题活动的第一个话题。
它是对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而设计的话题。
本单元是学生集中了解、探索、感受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单元。
它有较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是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应具备的基本常识。
二、学情分析饱受流行音乐熏陶的学生对于古典音乐和古典音乐大师的了解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因此,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知道古典音乐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果,从中感受历史文化名人的品质和献身艺术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法介绍指导学生掌握收集音乐大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探求人类文明成果的强烈愿望,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达成共识的习惯。
在活动中将讲故事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不仅学习音乐家的人格品质,同时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思路活动一:走近音乐之都引用《艺术人生》的节目形式认识三位古典音乐大师,学生通过资料交流初步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历史和著名的金色大厅。
活动二:走进金色大厅引导学生认识古典音乐历史上的三个代表人物,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从他们的成长足迹中感受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指导学生掌握收集音乐大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探求人类文明成果的强烈愿望,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达成共识的习惯。
在活动中将讲故事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不仅学习音乐家的人格品质,同时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位音乐大师可以用帮扶放的手法,最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介绍自己了解的音乐大师。
活动三:感受音乐之都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和生活经验介绍自己知道的音乐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在听一听﹑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并能用自己的话理解“为什么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
”引导学生聆听古典音乐,品味高雅生活。
五、教学实录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古典音乐历史上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从他们的成长足迹中感受音乐家们的人格魅力;2.通过西方音乐精华和创作渊源认识、了解维也纳,感受维也纳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及其作为世界“音乐之都”的价值和意义,感受音乐艺术之美。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和社会》(上)第四单元《我喜欢我们的学校》练习题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是知识的殿堂,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我们爱自己的()。
2.辨方向的方法很多,如()、()、也可以用()来辨方向等。
在地图上的方向是——上()下(),左()右()。
3.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和社会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每天在这里生活、学习和游戏。
5.在平面图上,通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际的景物,各种符号代表什么,在旁边加以说明,这叫做()。
校园的景物很多,在图上很难画下来,可以用()来表示。
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
)1.指南针是()人发明的。
A、美国B、中国C、英国2.你认为学校是()。
A、玩耍的地方,这里能认识很多的朋友B、浪费爸爸妈妈血汗钱的地方C、学习知识的沃土,我们在这里得到全面的发展3.学校的( )里有我们学习的榜样。
A、生物窗B、文化墙C、光荣榜4.小明今年9岁,他应该上()。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5.太阳每天()。
A、西升东落B、东升西落C、不升不落6.辨别方向的方法除了看太阳、看北极星和指南针外,下面()也可以辨别。
A、大树B、小兔C、公路7.下面的()人员不在学校里工作。
A、邮递员B、教务主任C、图书管理员8.下面不能了解学校历史的方法是()。
A、图书、档案B、网络C、天空9.我们学校的环境()。
A、优雅美好B、臭气熏天C、垃圾满地10.我是学校的小主人,我为学校能做的事情有()。
A、校园的花草我不浇B、教室的玻璃我来擦C、学校美景他人画11.校长的主要工作是()。
A、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B、负责学校的后勤工作C、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12.学校只有一个秋千架,大家都想玩,你应该()。
A、争着先玩B、排队等待C、谁都不让玩13.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石强1.《我的一家》2.《爱的港湾》3.《安全地成长》4.《说说我自己》5.《夸夸我的同学》6.《同学之间》7.《我爱我们班》8.《学习交流站》9.《大家一起玩》10.《画画我们的校园》11《学校里工作的人们》12.《学校的变化》1.我的家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我的家庭》,第1课,第1单元,第1卷,第3年级,道德与社会,湖北教育版。
学术状况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家庭生活对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和教育,可以说,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
然而,由于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
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学生确实体验到父母的关爱。
从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分析:三年级学生长期未入学,部分学生在情感、行为、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状态。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没有真正成熟,行为准则的培养还处于启蒙的初级阶段。
他们对家的了解仍然有限,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他们只能了解周围的有限群体。
但学生身心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其自身的独特性。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利用其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能够培养他们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思考的能力。
上述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参与亲情和幸福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于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地址,以及家庭生活中的文明礼仪。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学生愿意接受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促进品德的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