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又新我常新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选择题,这里有三个人,请同学们凭自己的直觉选出日后能造福人类的人。
学生回答略……那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所选择的人是不是真的会造福人类呢?(显示幻灯片)第一位,富兰克林·罗斯福,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也是继华盛顿和林肯之后又一个令人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尊敬的总统,他的主要功劳是领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而且使美国度过了金融危机。
第二位,温斯顿·丘吉尔,他不仅是一位伟大政治家,还是有名的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世界和平作出了伟大贡献,直到今天,丘吉尔还被英国人看作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第三位,阿道夫·希特勒,却是一个残杀了几千万人生命的恶魔。
希特勒早年生活很悲惨,不幸,一战的时候还被迫上了战场,但是他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坐上了德国元首的位置。
他上台之后,对内实行法西斯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对外倾向于极端民族保守主义。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都遭到了大屠杀。
从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年轻的时候劣迹斑斑并不影响他日后造福于他人,而年轻时的优异也不代表这个人永远都是这么优异。
我们每天都需要用新的眼光来认识自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日新又新我常新。
(显示幻灯片—日新又新我常新)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个人对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对其自身发展而言,尤为重要。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他的前程与命运。
日新又新我常新——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_七年级政治教案日新又新我常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完善自我的信心,全面、发展地认识自己。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发展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
教学重点:(1)、让学生自觉形成全面、发展看待自己的观点。
(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教学难点: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故事。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一、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自我新认识活动一:“她”美吗?l 活动目的:通过对“漂亮”姑娘不美的故事引申讨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l 活动过程:分成三个场景、四个问题分析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并能全面地认识自己。
活动二:成长新变化。
l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新自我来认识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l 活动过程:组织学生用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用多彩的词汇为自己描绘全新的画像。
活动三:猜猜我是谁?l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
l 活动过程:1、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认为的优点和缺点,写明姓名。
[1] [2] 下一页设计思路本班属理科平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别很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的差异。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却无法坚持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至始终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水平。
本节课正是基于以上问题而设计。
教学目的1. 让学生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
2. 让学生剖析自我的学习习惯并正确认识学习习惯。
3. 帮助学生掌握改进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式讲述、讨论、体验活动教学步骤1. 学习习惯与学习的关系(1)进步学生讲述分析进步原因。
老师点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是他们进步的主要原因。
【课题】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用发展的眼光较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不断努力、完善自己。
○懂得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会更大程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能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的新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关注社会、观察他人、认识自己并且正确分析、评价自己的能力。
○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会多方面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晓人类的美应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明确几种认识自己的恰当途径,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了解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知道发掘自己潜能的一些方法。
○知道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学情分析】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
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
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日新又新我常新说课稿
九集中学何红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说教材
(一)本课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本课是第五课的第一框题,第五课三个框题是按照了解自我到发现自我、再到设计自我这样的构思来安排的,因此能够准确的认识自我是前提和基础。
作用:初中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往往又不能很好的客观的评价自己,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我,而本课的学习恰恰要达到这个目的。
可以说是遵循了初中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和特点的。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能用发展的眼光主动积极地认识自我,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
立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故事、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及讨论中了解自我评价的重
要性,并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发现全新的自我。
3.知识与能力:(1)能够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2)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因此形成发展、全面看待自己的观点。
难点: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讨论,也许学生会一味追求外在美,或者为了突出内在美,而盲目否定外在美,这些都需加以探讨和引导的。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本课的内容宜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内实践活动,如小品表演、辩论、小组讨论交流、
竞赛、调查采访等。
2、在教学中辅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感官效果,充分展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法:1、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指向学生自身,取材十分便捷,要尽量多给学生时间用于回忆、反思自身情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认识,在审视自身中不断建构
对自己的新的认识。
2、在本课的教学中特别需要我们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向我
们敞开,这样才能使我们顺利帮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并且帮助学
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
3、古人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应该通过让学生
充分地讨论、反思和对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设计
我从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孕育新知
我以《青蛙的故事》导入
森林中举办“大”比赛,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
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
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的跳上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 “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
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
可怜的青蛙致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活动一、思考:青蛙可怜吗? 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及讨论中了解自我。
(二)积极探究 掌握新知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
(课前发给学生卡片,让学生填写三句描写自己的句子“我是……”,提示学生不要直接写出自己的姓名,等学生填好后将表格收上来待用。
)
老师随机抽取课前发给学生的卡片,念出其中的句子,让大家一起猜猜他是谁,并请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在学生说明理由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真正要表述的“我”,要从外在与内在、优点与缺点等多方面、多角度加以认识。
活动三、她美吗?
我设计的三个场景:
场景一 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车去上班,运气不佳。
没有座位,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优雅的坐姿让我感到赏心悦目
场景二 不久,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
车子颠簸很厉害,那妇女一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手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随着车子不断摇晃身体。
不时碰到坐着的那位姑娘,时时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场景三 只见她皱了皱眉,急促地拍打衣服,如见瘟神般闪开,一边说着:“真倒霉”一边将头转向窗外
提出三个了问题:1、问题一 她美吗?为什么?
2、问题二 猜一猜,她会怎么做?
3、问题三 她美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判断分析美的真正标准及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中学生的审美标准
活动四:我给自已打个分,认识自已优缺点
设计意图:对于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给学生时间用于回忆、反思、对照、总结自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归纳总结收获新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创设情境
孕育新知
身情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认识,在审视自身中不断建构对自己的新认识。
活动五:由小刚的日记和我的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倾听小刚的烦恼,然后分别谈谈你想对小刚说些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活动六:认识自我的途径
通过三个画像:自画像、他画像(在这里我用辩论赛的形式对但丁名言的认识,澄清认识上的误区,从而选择正确的态度)、众画像来认识自已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人眼中的我的了解,与自已眼中的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良好的自我整体形象
(三)归纳总结收获新知
师生共同小结,由学生畅谈自已的收获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概括,从而使学生从内心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了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人应该()
A.满足于现状B.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
C.多关注自己的内在素质D.全面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说明人()
A.是会发展变化的B.是具有两面性的
C.身体变了,心理没有变D.变得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3、长颈鹿和羊都被困在一个栏圈里。
长颈鹿说:“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的
叶子,你却吃不到。
”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
(1)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存在什么误区?
(2)这种不科学的自我认识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3)请你说说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设计意图:1、2题促进知识的巩固,面对全体学生,第3题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及广度,供有能力的学生完成,
四、说反思评价
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是最终的落脚点。
我通过个活动的展开,着重引导学生从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自己,初步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