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标准工时制定方法和案例(经典-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2.65 MB
- 文档页数:30
工时计算方法五篇范文第一篇:工时计算方法百万工时伤害率1、百万工时损工事故率=(损工事故起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2、百万工时损工严重率=(总损失工时/实际总工时)×100 0000。
3、工伤事故:指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管理的伤害事故,即造成员工暂时(或较长时或永久)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轻伤以上的伤害。
有如下计算公式:千人死亡(或重伤)率=[死亡(或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0 0000;百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0 0000; 20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2×100000);20万工时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2×100000);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4、同一起事故有多人受不同程度伤害,“起数”仅统计在“伤害事故分级”中某一项,不可重复;“人数”按伤害程度分别统计对应“伤害事故分级”某项。
5、一般伤害事故包括:指员工受工况突发变故,肢体未受伤害但某些器官受不良刺激的“伤害未遂事”;肢体或某些器官受到伤害,造成离岗2—8小时的“一般损工事故”,2小时以下的“非损工事故”。
6、非计划停止作业:是指除一般伤害事故、工伤事故外的、非计划安排的,停止作业导致损失工时影响正常生产的现象。
7、损工伤害事故起数(损失工时)=伤害未遂事故+非损工事故+一般损工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8、损工事故起数(总损失工时)=非计划停止作业起数(损失工时)+一般伤害事故起数(损失工时)+工伤事故起数(损失工时)。
9、表中工时单位统一为:小时;1个工作日=8小时。
实际总工时=平均职工人数×实际工作日×8。
在计算时,损失工时与实际总工时的“单位”统一使用“日”或“小时钻井队、海洋平台作业队、勘探队等野外作业活动,作业区和生活区一直暴露在与工作有关的危险中,员工每人每天按24工时计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员工每人每天按12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文件类型:体系文件作者:刘xx审阅者:徐xx批准者:xx部门:运营部保密申明版本历史版本号时间作者备注0.1 Dec.26th 2019 刘xx 第一版批准信息签名日期审阅者批准者目录1. 目的----------------------------------------------------------------------------------32. 范围----------------------------------------------------------------------------------33. 职责----------------------------------------------------------------------------------34. 程序--------------------------------------------------------------------------------- 34.1 名词定义-------------------------------------------------------------------------34.2 规范重点-------------------------------------------------------------------------35.缩略词--------------------------------------------------------------------------------56.附录----------------------------------------------------------------------------------57.质量记录-----------------------------------------------------------------------------5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文件类型:体系文件作者:刘xx审阅者:徐xx批准者:xx部门:运营部保密申明版本历史版本号时间作者备注0.1 Dec.26th 2019 刘xx 第一版批准信息签名日期审阅者批准者目录1. 目的----------------------------------------------------------------------------------32. 范围----------------------------------------------------------------------------------33. 职责----------------------------------------------------------------------------------34. 程序--------------------------------------------------------------------------------- 34.1 名词定义-------------------------------------------------------------------------34.2 规范重点-------------------------------------------------------------------------35.缩略词--------------------------------------------------------------------------------56.附录----------------------------------------------------------------------------------57.质量记录-----------------------------------------------------------------------------5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举例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
标准工时计算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假设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生产该产品需要经过三个工序,A、B、C。
现在我们来计算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每个工序的工时定额和完成产品所需的数量。
假设工序A的工时定额为2小时,工序B的工时定额为3小时,工序C的工时定额为4小时。
而完成产品所需的数量为100件。
那么,完成100件产品所需的总标准工时 = A工序工时定额×完成产品数量+ B工序工时定额×完成产品数量 + C工序工时定额×完成产品数量。
= 2小时× 100 + 3小时× 100 + 4小时× 100。
= 200小时 + 300小时 + 400小时。
= 900小时。
所以,完成100件产品所需的总标准工时为900小时。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工人的实际工作效率与标准工时不符,就需要进行工时效率的评估和调整。
如果工人的实际工时小于标准工时,说明工人的工作效率高于标准,可以适当调整工资以激励其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如果工人的实际工时大于标准工时,就需要对工作方法和工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标准工时的计算还可以用于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的控制。
通过对标准工时的计算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标准工时的计算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成本,还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