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系统评价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68
系统:由两个及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环境的整体。
系统边界:从空间结构上看,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所有点的集合;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边界,系统质从存在到消失的边界。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关联性(由多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备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环境适应性(环境输入系统,系统输出环境,系统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层次性(作为总体来看,系统可以分解一系列子系统,并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目的性(有一定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具备一定的功能)集合性(把具备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类型: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发系统系统工程的概念: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研究、探索系统问题的一般规律和途径重要思想:最优思想、总体思想、组合思想、分解和协调思想、反馈思想霍尔三维结构: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时间维(6个阶段):规划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逻辑维(7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做出决策、付诸实施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是最优化,认为一切现实问题都可以规划为工程系统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法,做最优解答。
该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有整体性,在技术应用上有综合性,在组织管理上有科学性,在系统工程上有问题导向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与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主要步骤(略)比较:同:同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备相应的逻辑结构异:前者主要研究工程系统问题,后者更适用于“软”系统问题的研究前者以优化分析为核心,后者以比较学习为核心前者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使用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前者研究对象为良结构,后者则为不良结构系统分析: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第五章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本章主要内容】(1)技术方案的相关性(2(3(4)互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5)约束条件下独立方案群的技术经济评价-【计划学时】:6学时【复习思考题】(1)正确的理解方案间的不同关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2)何谓互斥方案关系?(3)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差额净现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基本原理?(4)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及其适用范围?(5)对于独立方案群,受资金限制时,用何种办法决策才能保证最优?第一节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一、技术方案的相关性在一个评价系统之内,参与评价的诸多方案是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这些关系对评价与决策过程的影响极大,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1、技术方案的经济相关性项目方案的经济相关有三种类型:①经济互斥性相关。
一个方案的接受,将完全排斥其他方案的接受。
②经济依存性相关。
一个方案的接受,将需要其他方案为前提。
③经济互补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提高另一方案的效益或费用.2、资金(资源)的有限性:从企业内部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外部资本市场资金供用的有限性。
使问题复杂化----方案间的关系复杂。
3、技术方案的技术不可分性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作为一项资产,决策时总是完整地被接受或是拒绝,不可能将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分成若干个部分来执行和实施。
二、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1、完全独立方案关系独立方案(independent alternatives)是指一系列方案中接受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接受。
换言之,只要投资者在资金上没有限制,则可以自由地选择要投资的任何方案.单一方案的评价问题也属于独立方案的特例.例:一家公司的销售部门考虑下列几个发展方案甲方案:增聘业务员,需资金50万元;乙方案:增加在报纸、杂志上的广告,需要资金40万元;丙方案:增加电视的广告量,需要资金100万元注意:各方案间不具有排他性,在一组备选的投资方案中,采纳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采纳.独立方案的评价特点:对于某一方案来说,只要自身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被接收.绝对效果检验,即可。
循证医学各章节考试题库汇总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决策方法,旨在通过整合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来有效地指导医学实践。
在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过程中,进行各章节的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医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提高临床决策能力。
下面是循证医学各章节考试题库的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原则1. 循证医学的定义是什么?2. 列举循证医学的三个基本原则。
3. 为什么循证医学强调以最好的研究证据为基础?第二章: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协议的制定1. 如何提出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2. 描述一下制定协议的步骤。
3. 叙述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的区别。
第三章:检索研究文献1. 阐述有效检索研究文献的步骤。
2. 什么是MeSH词和关键词?它们在文献检索中的作用是什么?3. 有哪些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第四章:评价研究方法学质量1. 阐述评价研究方法学质量的重要性。
2. 列举常见的研究偏倚类型,并解释其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3. 介绍一下Cochrane Handbook的作用和特点。
第五章: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1. 什么是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2. 描述系统评价的步骤。
3. 为什么进行荟萃分析?第六章:诊断试验1. 什么是诊断试验?2. 描述诊断试验的设计和进行。
3. 如何评价诊断试验的结果可信度?第七章:治疗试验1. 什么是治疗试验?2. 描述治疗试验的不同类型。
3. 解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和分析原理。
第八章:预后研究1. 什么是预后研究?2. 描述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设计的特点。
3. 如何评估预后研究的结果的内外部效度?第九章:经济评价1. 介绍经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阐述微观和宏观经济评价的区别。
3. 解释QALY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的考试题库进行学习和复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各章节重要的知识内容。
第五章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本章主要内容】(1)技术方案的相关性(2)技术方案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3(4(5【计划学时】:6学时【复习思考题】(1)正确的理解方案间的不同关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2)何谓互斥方案关系?(3)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差额净现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基本原理?(4)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及其适用范围?(5)对于独立方案群,受资金限制时,用何种办法决策才能保证最优?第一节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一、技术方案的相关性在一个评价系统之内,参与评价的诸多方案是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这些关系对评价与决策过程的影响极大,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1、技术方案的经济相关性项目方案的经济相关有三种类型:①经济互斥性相关。
一个方案的接受,将完全排斥其他方案的接受。
②经济依存性相关。
一个方案的接受,将需要其他方案为前提。
③经济互补性相关。
一个方案的接受,将提高另一方案的效益或费用。
2、资金(资源)的有限性:从企业内部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外部资本市场资金供用的有限性。
使问题复杂化----方案间的关系复杂。
3、技术方案的技术不可分性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作为一项资产,决策时总是完整地被接受或是拒绝,不可能将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分成若干个部分来执行和实施。
二、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1、完全独立方案关系独立方案(independent alternatives)是指一系列方案中接受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接受。
换言之,只要投资者在资金上没有限制,则可以自由地选择要投资的任何方案。
单一方案的评价问题也属于独立方案的特例。
例:一家公司的销售部门考虑下列几个发展方案甲方案:增聘业务员,需资金50万元;乙方案:增加在报纸、杂志上的广告,需要资金40万元;丙方案:增加电视的广告量,需要资金100万元注意:各方案间不具有排他性,在一组备选的投资方案中,采纳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采纳。
独立方案的评价特点:对于某一方案来说,只要自身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被接收。
系统工程要点总结第四章系统模型化方法1模型的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间的相似关系,用模型代替原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
2模型的特征: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是由与分析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因果作用及相互关系。
★好的模型能反映出系统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征3模型的作用——为什么建模★便于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特征;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便于预测未来的趋势,及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及原理的发现;模型可用较少的时间、费用和风险、重复演示、研究系统的行为及其规律.可以起到实验室的作用。
4系统建模的基本步骤★明确目标:明确模型的目的、功能及要求;建立概念模型,确定种类形式及规模确定组成要素:确定系统要素及其因果关系;构建模型:确定模型结构;估计模型参数,用数量描述因果关系验证模型:检验模型、修改并完善模型5解释结构模型法——规范化方法。
见课件6二元关系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如大小、先后、轻重、优劣等)系统要素二元关系经量化后的表达方式有三种:邻接矩阵,可达矩阵,骨架矩阵7在无回路条件下的最大路长或传递次数为r,即有0≤t≤r,则可达矩阵元素的取值为mij=1,SiRtSj (存在着i至j的路长最大为r的通路) ;mij= 0,Si Sj (不存在i至j的通路) 要素二元关系的分类:t=1时,M表系统要素的基本二元关系,M=A;t=0时,M表要素自身到达,称反射性二元关系;t≥2时,M表系统要素传递性二元关系8可达矩阵的求取和计算可达矩阵M★——要素间接关系方阵矩阵A和M符合布尔代数运算规则,即:0+0=0, 0+1=1, 1+0=1, 1+1=1,0×0=0,0×1=0,1×0=0,1×1=1通过邻接矩阵A,可得M,计算公式为:M=(A+I)r其中I为与A同阶次的单位阵,反映要素自身到达;最大传递次数(路长)r根据下式确定:(A+I)≠(A+I)2≠(A+I)3≠…≠(A+I)r-1≠(A+I)r=(A+I)r+1=…=(A+I)n (A+I)2=A2+A+I骨架矩阵A’——最小二元关系矩阵9解释结构模型法ISM :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根据研究目的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层次结构ISM规范化方法基本步骤(1)组织实施ISM的小组。
第五章检测系统的评价与验证一、名词解释1. 决定性方法2. 参考方法3. 常规方法4. 室内比对5. 线性范围6. 回收试验7. 回收率8. 携带污染率二、填空1. IFCC根据实验方法的与的不同,将其分为、和三级。
2. 精密度用于评价误差,通常用和表示。
3. 实验方法的选择要重点考虑和。
4. 系统误差可分为和。
引起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和。
5. 变异系数值越大,测定值离散度越,精密度越。
6. 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的和。
7. 方法评价试验中,准确度评价误差。
主要通过、和实验评价。
8. 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和表示。
9. 比对的目的是保证在同一个实验室出示的检验报告的性。
10. 评价试验包括、、和。
11. 重复性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试验形式包括、、等。
12. 回收试验是指候选方法对常规分析标本中所加入的准确测定的能力,用表示。
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
13. 干扰试验是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
消除干扰的最常用方法有设立和空白试验。
14. 方法比较试验是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最好选择作为比较方法。
15. 方法学性能标准是运用统计方法制定出一系列上的% 标本允许误差限度。
16. 在方法学性能标准中EA表示。
三、单项选择1、检测系统指()A. 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仪器B、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仪器、试剂C、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操作程序D、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全部要素2、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应该属于()A、偏差已知方法B、参考方法C、决定性方法D、偏差未知方法3、由于分析人员的操作习惯而造成的误差属于以下哪种误差()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方法误差D、随机误差4、偏差和偏差系数一般用来表示()A、准确度B、特异度C、精密度D、灵敏度5、EA表示()的允许误差限度A、90%B、95%C、5%D、85%6、临床诊断敏感度的计算公式为()A、TN/(FP+TN)B、FP/(FP+TN)C、FN/(TP+FN)D、TP/(TP+FN)7、建立一个实验方法时,常做回收率试验。
第五章系统的评价与决策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开发提供的各种可行方案,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观点予以综合考察,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从而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系统评价是系统工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5.1系统评价5.1.1系统评价的复杂性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提出许多开发系统的可行方案,而且还要通过系统评价从众多的可行方案中找出所需要的最优方案。
所谓系统评价,就是评定系统可行方案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预定的系统目的,利用系统模型和资料,根据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从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对比各种方案,全面权衡利弊得失,最后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系统的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的是系统的效果或目标能达到的程度。
一般有如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相对性。
这是由于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而评价主体(人或集体)在评价时的立场、观点、环境、目的等均有所不同,对价值的认识和估计也就会持一定的态度和观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二是可分性。
系统价值包括许多组成要素(或称价值要素),它们共同决定着系统的总价值。
因此,在系统评价时,往往需要对系统的价值进行多个方面的衡量与评价,对系统的价值作出合理有效地划分。
对于复杂的大系统,其评价往往更加复杂。
例如城市交通系统,其评价不但要考虑交通工具的动力、推进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交通线路的建设费用和日常经营费用等经济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有交通工具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以及环境保护、地方团体的利益、有关节能、能源政策等方面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指标和方案越多,评价问题就越复杂。
另外,由于对系统的评价以及指标的选择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价值观在系统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评价主体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标准,因此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评价者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总的说来,系统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难:①有的指标难以量化,有时同使用人或评价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有关,例如系统使用的方便性、舒适性就是这样的一类指标;②不同的方案可能各有所长,难以取舍,且指标越多,问题就越复杂,方案也就越难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