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系统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016.00 KB
- 文档页数:29
安全系统⼯程复习题库安全系统⼯程与安全评价【教学说明】三个层次由低到⾼,⾼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内容。
了解:正确理解⼤纲所列知识的含义、内容并能够应⽤。
熟悉:对⼤纲所列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能够分析、解释并应⽤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能够综合运⽤⼤纲所列知识开展安全评价、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复习重点第⼀章概述1.安全系统⼯程的研究内容?(掌握)2.相对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3.事故的定义?(识记)事故的特点?(理解)第⼆章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对于⼈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有重要作⽤。
2.事故因果论类型3.多⽶诺⾻牌理论及其分析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1.系统安全分析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优缺点及适⽤条件?2.根据⽤途和安全检查表内容,安全检查表可分为哪⼏种类型?3.预先危险分析(PHA)内容、,等级划分,优缺点、适⽤范围?4.预先危险分析(PHA)与建设项⽬“三同时”的关系?5.请对某发电⼚进⾏预先危险性分析(依据⽂件是?)。
6. FMEA概念,故障的概念。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分析步骤,⽅法特点及适⽤范围?(应⽤)7.简述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适⽤范围和特点。
8.事件树与事故树关系9.事件树定量分析第四章事故树分析1. 掌握例题92. 掌握例题103. 掌握例题114. 掌握例题12第五章系统安全评价1. 安全评价概念,安全标准分类及理解2. 安全评价⽬的、意义,安全评价依据、3. 安全评价分类,“三同时”与安全评价关系1)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
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产经营单位安全⽔平作出结论,使⽣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
第五章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本章主要内容】(1)技术方案的相关性(2(3(4)互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5)约束条件下独立方案群的技术经济评价-【计划学时】:6学时【复习思考题】(1)正确的理解方案间的不同关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2)何谓互斥方案关系?(3)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差额净现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基本原理?(4)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及其适用范围?(5)对于独立方案群,受资金限制时,用何种办法决策才能保证最优?第一节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一、技术方案的相关性在一个评价系统之内,参与评价的诸多方案是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这些关系对评价与决策过程的影响极大,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1、技术方案的经济相关性项目方案的经济相关有三种类型:①经济互斥性相关。
一个方案的接受,将完全排斥其他方案的接受。
②经济依存性相关。
一个方案的接受,将需要其他方案为前提。
③经济互补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提高另一方案的效益或费用.2、资金(资源)的有限性:从企业内部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外部资本市场资金供用的有限性。
使问题复杂化----方案间的关系复杂。
3、技术方案的技术不可分性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作为一项资产,决策时总是完整地被接受或是拒绝,不可能将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分成若干个部分来执行和实施。
二、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1、完全独立方案关系独立方案(independent alternatives)是指一系列方案中接受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接受。
换言之,只要投资者在资金上没有限制,则可以自由地选择要投资的任何方案.单一方案的评价问题也属于独立方案的特例.例:一家公司的销售部门考虑下列几个发展方案甲方案:增聘业务员,需资金50万元;乙方案:增加在报纸、杂志上的广告,需要资金40万元;丙方案:增加电视的广告量,需要资金100万元注意:各方案间不具有排他性,在一组备选的投资方案中,采纳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采纳.独立方案的评价特点:对于某一方案来说,只要自身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被接收.绝对效果检验,即可。
循证医学各章节考试题库汇总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决策方法,旨在通过整合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来有效地指导医学实践。
在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过程中,进行各章节的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医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提高临床决策能力。
下面是循证医学各章节考试题库的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原则1. 循证医学的定义是什么?2. 列举循证医学的三个基本原则。
3. 为什么循证医学强调以最好的研究证据为基础?第二章: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协议的制定1. 如何提出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2. 描述一下制定协议的步骤。
3. 叙述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的区别。
第三章:检索研究文献1. 阐述有效检索研究文献的步骤。
2. 什么是MeSH词和关键词?它们在文献检索中的作用是什么?3. 有哪些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第四章:评价研究方法学质量1. 阐述评价研究方法学质量的重要性。
2. 列举常见的研究偏倚类型,并解释其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3. 介绍一下Cochrane Handbook的作用和特点。
第五章: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1. 什么是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2. 描述系统评价的步骤。
3. 为什么进行荟萃分析?第六章:诊断试验1. 什么是诊断试验?2. 描述诊断试验的设计和进行。
3. 如何评价诊断试验的结果可信度?第七章:治疗试验1. 什么是治疗试验?2. 描述治疗试验的不同类型。
3. 解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和分析原理。
第八章:预后研究1. 什么是预后研究?2. 描述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设计的特点。
3. 如何评估预后研究的结果的内外部效度?第九章:经济评价1. 介绍经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阐述微观和宏观经济评价的区别。
3. 解释QALY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的考试题库进行学习和复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各章节重要的知识内容。
基于web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章:绪论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需求。
基于web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这样一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需求分析在设计任何一个系统之前,都需要明确需求。
基于web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也不例外。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需要以下功能:1. 学生信息管理:包括个人信息和学习成绩等。
2. 评价指标管理:定义系统的评价指标,指导对学生进行评价。
3. 评价记录管理:记录学生的评价记录,便于教育工作者参考。
4. 评价结果分析:将所有评价记录汇总并分析,生成报告。
5. 数据安全保护:确保系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第三章:技术架构基于web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需要具备以下技术架构:1. 后端技术:基于Java语言和Spring MVC框架的后端开发。
2. 前端技术: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数据交互及展示。
3. 数据存储:使用MySQL数据库管理数据。
4. 架构设计:使用分层架构设计,分为控制层、服务层、持久层,具备业务逻辑清晰、容易扩展的特点。
第四章:系统设计基于上述需求和技术架构,我们可以设计出基于web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1.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了学生信息的注册、查看、修改等功能。
2. 评价指标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评价指标,指导对学生进行评价。
3. 评价记录管理模块:评价记录包括了学生的评价得分、评价周期等。
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定义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结果。
4. 评价结果分析模块:根据已保存的评价记录进行数据统计、生成图表等可视化展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5. 数据安全保护模块:使用HTTPS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并使用MD5等加密方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
第五章:系统实现系统实现需要具备前后端开发能力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第五章 光学系统的质量指标如何评价光学系统的光信息传递质量,即对非成像光学系统的光束传输质量怎样?成像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如何?一直是光学工作者极为重视且不断探讨的问题。
如对成像光学系统,传统的评价方法是星点法和分辨率法。
星点检验是观察点光源通过光学系统所得到的像斑形状。
光学系统没有几何像差时,像斑为标准的艾里圆,有几何像差或离焦时,光强分散。
光学系统有中心误差,装配应力或玻璃折射率不均匀等,均会使星点形状不对称或不规则。
但这种方法属主观检验,不同的观察者看法存在差别,是定性和半定量的,它的规定也只能是比较抽象和笼统的。
分辨率法比较简单、方便、意义明确,能够用数量表示。
但它只能表述细节能不能分辨的界限,对于较粗线条的成像质量,不能作出定量的评价,就是说,有两个物镜分辨率一样,但粗线条的明晰度可能不一样。
实际上是一个物镜质量好,一个较差,但分辨率法反映不出来。
此外,尚会出现为分辨情况,测出的分辨率可能比理论分辨率还高。
1900~1904年德国光学工作者哈德曼(Hartman )基于几何像差的概念,用米字形光阑模拟光线,测量除畸变、倍率色差外的其它五种几何像差。
其优点是§测量结果可直接与光线追踪结果相比较。
但它没考虑衍射,且测量工作量大。
此外还有阴影法、干涉法,它们比较适用于非成像光学系统,对于成像光学系统主要用于测量轴上点成象质量,测量范围受限制。
电视出现以后,同样涉及到像质评价问题。
从事电学行业的人和光学行业的人思维模式不同,他们将时域的问题扩展为空域,引入了空间频率的概念。
发现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如将积分域拓宽到无穷大恰为傅里叶变换式,从而出现了傅里叶光学,推动了现代光学的发展,这恰恰证明了交叉学科的碰撞出现了科学进步的火花。
对于像质评价则产生了光学传递函数法。
从而使像质评价更为客观、合理。
§ 5.1分辨率如前所述分辨率是以光学系统所能分辨开两垂轴靠近像点的能力为准。
⼈卫版循证医学重点整理.第⼀章⼀、循证医学指的是临床医⽣⾯对着具体的病⼈,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的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等),并进⼀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的诊治决策,在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循证医学实践的⽅法(P4)①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找准患者存在的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临床问题,是实践循证医学的⾸要关键环节,如果找不准或者根本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就会造成误导,或者本⾝就不是什么医疗常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检索有关的医学⽂献:根据第⼀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有关“关键词”、应⽤电⼦检索系统或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献并找出与拟弄清和回答问题有关,与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作为分析评价之⽤。
③严格的⽂献评价:将收集的有关⽂献,应⽤临床流⾏病学及EBM质量评价标准,从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及实⽤性作出具体的评价,并得出确切的结论。
④应⽤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将经过严格评价的⽂献,从中活得真实可靠并有重要的临床应⽤价值之最佳证据,⽤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临床。
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通过对患者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必然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医⽣应进⾏具体的分析和评价,认真总结以从中获益,达到提⾼认识。
促进学术⽔平和提⾼医疗质量的⽬的;对于尚未和难于解决的问题,会为进⼀步研究提供⽅向。
第⼆章⼀、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13)构建具体临床问题时,可采⽤PICO格式P特定的患病⼈群(population/participants)I:指⼲预(Intervention/exposure)C:指对照组或另⼀种可⽤于⽐较的⼲预措施(comparator/control)O:为结局(outcome)第三章⼀、循证医学证据资源分类(P17)分类:(课件⽼师分类)原始研究证据:直接以⼈群(病⼈和/或健康⼈)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研究所获得的第⼀⼿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形成的研究报告。
第五章检测系统的评价与验证一、名词解释1. 决定性方法2. 参考方法3. 常规方法4. 室内比对5. 线性范围6. 回收试验7. 回收率8. 携带污染率二、填空1. IFCC根据实验方法的与的不同,将其分为、和三级。
2. 精密度用于评价误差,通常用和表示。
3. 实验方法的选择要重点考虑和。
4. 系统误差可分为和。
引起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和。
5. 变异系数值越大,测定值离散度越,精密度越。
6. 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的和。
7. 方法评价试验中,准确度评价误差。
主要通过、和实验评价。
8. 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和表示。
9. 比对的目的是保证在同一个实验室出示的检验报告的性。
10. 评价试验包括、、和。
11. 重复性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试验形式包括、、等。
12. 回收试验是指候选方法对常规分析标本中所加入的准确测定的能力,用表示。
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
13. 干扰试验是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
消除干扰的最常用方法有设立和空白试验。
14. 方法比较试验是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误差,最好选择作为比较方法。
15. 方法学性能标准是运用统计方法制定出一系列上的% 标本允许误差限度。
16. 在方法学性能标准中EA表示。
三、单项选择1、检测系统指()A. 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仪器B、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仪器、试剂C、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操作程序D、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测定所需的全部要素2、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应该属于()A、偏差已知方法B、参考方法C、决定性方法D、偏差未知方法3、由于分析人员的操作习惯而造成的误差属于以下哪种误差()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方法误差D、随机误差4、偏差和偏差系数一般用来表示()A、准确度B、特异度C、精密度D、灵敏度5、EA表示()的允许误差限度A、90%B、95%C、5%D、85%6、临床诊断敏感度的计算公式为()A、TN/(FP+TN)B、FP/(FP+TN)C、FN/(TP+FN)D、TP/(TP+FN)7、建立一个实验方法时,常做回收率试验。
第五章系统的评价与决策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开发提供的各种可行方案,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观点予以综合考察,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从而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系统评价是系统工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5.1系统评价5.1.1系统评价的复杂性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提出许多开发系统的可行方案,而且还要通过系统评价从众多的可行方案中找出所需要的最优方案。
所谓系统评价,就是评定系统可行方案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预定的系统目的,利用系统模型和资料,根据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从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对比各种方案,全面权衡利弊得失,最后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系统的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的是系统的效果或目标能达到的程度。
一般有如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相对性。
这是由于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而评价主体(人或集体)在评价时的立场、观点、环境、目的等均有所不同,对价值的认识和估计也就会持一定的态度和观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二是可分性。
系统价值包括许多组成要素(或称价值要素),它们共同决定着系统的总价值。
因此,在系统评价时,往往需要对系统的价值进行多个方面的衡量与评价,对系统的价值作出合理有效地划分。
对于复杂的大系统,其评价往往更加复杂。
例如城市交通系统,其评价不但要考虑交通工具的动力、推进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交通线路的建设费用和日常经营费用等经济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有交通工具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以及环境保护、地方团体的利益、有关节能、能源政策等方面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指标和方案越多,评价问题就越复杂。
另外,由于对系统的评价以及指标的选择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价值观在系统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评价主体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标准,因此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评价者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总的说来,系统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难:①有的指标难以量化,有时同使用人或评价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有关,例如系统使用的方便性、舒适性就是这样的一类指标;②不同的方案可能各有所长,难以取舍,且指标越多,问题就越复杂,方案也就越难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