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营养亲和群鉴定方法的改进
- 格式:pdf
- 大小:538.24 KB
- 文档页数:3
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标题: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的流程引言概述:真菌检测在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样品采集与处理1.1 确保样品来源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避免污染和混杂。
1.2 样品采集工具的选择:使用消毒过的工具进行采集,避免外部真菌的干扰。
1.3 样品保存条件:保持样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实验室检测方法2.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的目的和样品类型选择适合的真菌检测方法。
2.2 样品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前处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实验室环境的控制: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三、质量控制标准3.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标准。
3.2 内部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监测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外部质量控制:参与外部质量控制方案,与其他实验室比对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4.1 数据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2 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验室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和判定。
4.3 结果的报告和存档:及时编写检测报告,存档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以备查证和追溯。
五、持续改进和反馈5.1 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实验室内部的反馈机制,及时处理问题和改进不足。
5.2 持续改进的措施:根据实验室的经验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和方法。
5.3 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结论: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需要在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标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持续改进和反馈等方面严格执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No.10)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同宗配合:有些菌物单个菌株就可完毕有性生殖,称为同宗配合。
2.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似,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和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别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3.营养体亲和群:菌物种内或专业型内根据营养亲和性划分的菌株群体,营养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种群。
4.子实体:菌物的孢子产生在含有一定分化的产孢机构上,菌物的产孢机构称为子实体。
5.生活史:指菌物的孢子通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6.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的部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的过程。
(一种细菌菌体的DNA 或RNA 通过噬菌体感染另一细菌时转移到此菌中。
)7.根寄生:是指一类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植物彼此分离的寄生性植物,称为根寄生。
8.病害循环:是指寄主植物从上一种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一种生长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称病害循环。
9.多循环病害:在一种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持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10.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含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已存在但分布不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11.初次侵染(primary infection):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合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
二填空题1.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有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
2.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重要有植物病原菌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3.植物寄根本虫完毕整个生活史通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4.植物病原细菌的重要侵入途径有自然孔口和伤口。
5.植物病害的防治办法重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的选育与运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三问答题1.简述Phytophthora 和Pythium 在形态上的异同点。
(5 分)答:共同点:营养体是无隔菌丝体,孢囊梗分化很低,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藏卵器内只含有1 个卵孢子。
名词解释:菌物: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有真正的细胞核、具细胞壁,多数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菌物的无性繁殖:指菌物不经过核配、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菌物的有性繁殖:指菌物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菌物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同宗配合:交配因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单个菌株可以分化出有性器官并完成有性生殖。
(大豆疫霉)异宗配合:两个性亲和的不同交配型的菌株共同培养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辣椒疫霉)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转主寄生:有些真菌则需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
多型现象:一个生命循环中两个或多个结构形态的现象。
分体产果:真菌在繁殖时营养体一部分转化繁殖体整体产果:真菌在繁殖时营养体全部转化为繁殖体。
锁状联合:担子菌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在双核菌丝顶端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使得顶端细胞在细胞分裂中保持 2 个不同质的核,保证有性过程顺利进行。
营养体亲和性:不同菌株间菌丝融合并生存的能力,表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营养体不亲和:不同菌株间菌丝不融合或融合后不能生存,融合结构及相间的菌丝迅速死亡(细胞凋亡?)并产生分隔的现象。
当真菌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
质粒: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的小分子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
多分体现象: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仅存在于+ssRNA病毒中。
多分体病毒: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并且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内。
(单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须是一组粒体同时存在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菌物包括粘菌、卵菌和真菌三大类。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地球清洁工、医药、菌根、食用菌、工业真菌、农用真菌、遗传学研究材料、生物测定材料、生物工程菌株。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的改进作者:邓召霞孟祥爱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10期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273500)邓召霞孟祥爱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在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及化合物》中安排了一节学生实验,让学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各类化合物,该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的经典实验,多年来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对教学大有裨益,对学生理解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前也有人提出过一些改进措施,但仍不完善,笔者在此提出进一步改进,如实验原理、目的、方法与步骤等进一步的改进,经改进后的实验,增加了对照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目的更加明确,通过比较,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组织中的各种成分。
请广大同行共同商槯,并不吝赐教。
关于实验原理的改进,在实验原理的说明中,教材上的统一说法为“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颜色反应……”,实际上在这些实验中,原理并不完全相同,还原糖与蛋白质的鉴定属于显色反应,是产生了特殊颜色的物质,而脂肪鉴定是染色,由于脂肪对苏丹Ⅲ(Ⅳ)染液亲和力较大而被染色,经洗涤后留有染液颜色,故应把原理区分为两部分,为将来染色体染色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打好基础。
在实验目的中,仅要求学生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鉴定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学生兴趣不高,应补充对照实验,取三种已知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材料作为样本,同时每组还要增加空白对照,既可使学生信服,又能增加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又符合生物学实验的一般原理。
在材料与用具的选择中,由于需设立对照,故追加材料有:鸡蛋清溶液(稀释)、葡萄糖溶液、动物脂肪、淀粉溶液、班氏试剂。
一、还原糖鉴定实验的改进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甲、乙、丙;2.向甲试管内注入2mL待测样品,乙试管内注入葡萄糖溶液2mL,丙试管内注入等量清水;3.向试管中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后再注入),也可加班氏试剂;4.将试管放入50℃~65℃温水中加热约2min。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13: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摘要:调查了我国7省12个不同地区的禾本科植物的内生真菌,经分离、培养后鉴定有Epichloë属1种和Neotyphodium属5种内生真菌。
提取真菌基因组DNA主要是SDS法,但提取步骤繁琐且耗时,难以用于大量样品的处理。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QS(quick and safe)法进行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并通过PCR进行验证。
以生长在平板上的菌丝为起始材料,仪器要求简单、操作简便,快速安全、省时省力,整个提取过程大约40 min。
新方法和常规SDS法相比,时间缩短到2周,为原来的1/4。
之后以采用改良QS法提取的DNA为模板,检测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中的NRPS基因,并在NCBI上BLAST比对。
这种快速提取法所获得的基因组DNA质量高,可用于后续PCR、基因克隆及其它高通量测试,特别适合获取大量真菌菌株基因组DNA时使用。
关键词: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NRPS;PCR扩增;序列比对Grass endophyte researches 13:isolation and rapid extraction of genomic DNA forgrass endophytesAbstract: Endophytic fungi were surveyed in 12 different regions of 7 provinces in China, 1 species of Epichloëand 5 species of Neotyphodium were identified. SDS procedure is mainly used for extraction of fungal genomic DNA. But they are too sophisticated, and time-consuming to deal with large scale samples. In this study, we used improved method for genomic DNA extraction from slow-growing fungal endophytes. The improved QS method was achieved by using plate-grown mycelia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and using glass rod as a tool for smashing the cell wall. This new method was in virtue of simple equipment, easy operation, rapid and safe extraction, and low cost. The whole extraction process could be accomplished in 40 minutes. It took 2 weeks which was 1/4 of SDS procedures. Then DNA was used as template to detect the NRPS genes of the endophytes. The resulted sequences were blasted in NCBI. The quality of DNA samples from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subsequent PCR, cloning, and other high-throughput testing requirement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a large number of fungal strains. Keyword: Grass endophytes; Extraction of genomic DNA; PCR amplification; Alignment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是生活于宿主植物体内的特异性真菌,一般在植物体内完成其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但不引起任何病症[1,2]。
真菌毒素测试仪应用及校准方法的研究作者:周华文王光跃王晓红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2年第01期摘要:真菌毒素是指丝状真菌在粮食和饲料中生长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极易污染各类农产品,对人体和动物危害极大;真菌毒素测试仪是一种快检仪器,可以对粮食存放产生的真菌毒素含量进行快速有效的测量,对食品、饲料安全检测初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真菌毒素测试仪的量值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粮食初筛的科学与否。
论文简单分析了真菌毒素测量的重要性和现阶段真菌毒素测试仪的校准状况;通过分析真菌毒素测试仪的各项技术指标,找出关键量值的评价方法,确定了真菌毒素测试仪的校准方法。
关键词:真菌毒素校准方法粮食安全Mycotoxin Tester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n Calibration MethodZhou Huawen1 , Wang Guangyue1,Wang Xiaohong2(1. Binzhou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2. Shandong Yunt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Abstract: Mycotoxins are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filamentous fungi growing in grain and feed. It is very easy to pollute all ki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great harm to human body and animals. Mycotoxin tester is a fast detection instrument, which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content of mycotoxin produced by grain storage,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food and feed safety detection. The accuracy of mycotoxin tester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fication of primary screening of food and feed.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mycotoxin measurement and the calibration of mycotoxin tester at present. By analyzing the technical indexes of mycotoxin tester,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key quantity value is found out,and the calibration method of mycotoxin tester is determined.Key words: mycotoxins, calibration method, food safety0 引言当前国家粮食供给处在紧平衡状态,疫情下粮食出口国停止出口,当下仓储粮的安全事关粮食安全的关键。
丝状真菌常见的筛选标记方法综述摘要: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发展,主要丝状真菌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
然而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效率极低,为了保证在大量非转化子背景下能筛选到目标转化子,恰当的筛选标记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筛选标记可分为两类:药物抗性筛选标记和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
但两者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科研人员利用最新研究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对筛选标记加以修饰改造,以更好地用于遗传筛选。
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遗传筛选系统的分子机制及运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改造的新型筛选标记理论,为丝状真菌在各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丝状真菌; 筛选标记; 营养筛选; 抗性筛选; 基因组编辑 ;Abstract:With the booming of the genome era,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important filamentous fungi has been basically completed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However,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filamentous fungi is extremely low.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positive transformants can be picked out from a large number of non-transformed colonies. Therefore appropriate selectable marker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selectable markers in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filamentous fungi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drug-resistance selectable markers and auxotrophic selectable markers. However, both of them have distinct limitations. For this reason, researchers use the latest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y to modify the selectable markers for better genetic sele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genetic selection system and new screening marker theory modified by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y,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a broader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filamentous fungi in various fields.Keyword:Filamentous fungi; Selectable marker; Auxotrophic selection; Drug-resistant selection; Genomic editing;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是一类重要的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2一、名词解释5×3=15分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二、问答题4×10=40分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的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的分类检索表;15分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四、选择填空10分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B.飞虱C. 蚜虫 D 线虫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A. TMVB. CMVC. PVYD.SBMV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A. 真菌B.病毒C. 线虫D.细菌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A. 菌核B. 假根C. 双核菌丝D. 菌索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 ;A. 专化型B. 专性寄生C. 单主寄生D. 转主寄生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B. 木耳C. 黑粉菌D. 香菇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B. 专性寄生物C. 腐生物D. 活体寄生物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A. 酶B. 生长调节物质C. 植保素D. 毒素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 线虫B. 病毒C. 真菌D. 细菌五、填空题共20分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2. 子囊菌分纲的依据是:3. 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4. 初侵染源主要有 ;5. 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特点为 ;6. 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主要有:7. 病原菌的生理小种8. 真菌病害的病征主要有 ;9. 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10. 真菌产子囊孢子的子实体有:;2002级普通植物病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2. 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3. 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4. 营养体亲和性:又称为体细胞亲和性和菌丝体亲和性,指真菌的菌株间菌丝能够融合并交换细胞质或核物质的特性;5.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3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第1题1回避:选用无病繁殖材料、采用防病栽培技术;1.5分2杜绝:植物检疫、排除传病昆虫介体、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的除害处理;1.5分3铲除:生物防治、拔除病株、土壤消毒;1.5分4保护:保护性药剂防治、防治传病介体;1.5分5抵抗:选育和利用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的品种、利用化学免疫和栽培生理免疫;1.5分6治疗:化学治疗、热力治疗;1.5分评分标准:每种防治原理1分,共6分;每种原理答出1种措施得0.5分;整题圆满者另加1分; 若回答为6大防治措施者得2分;第2题当前农作物抗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1抗病品种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突变以及遗传分离诸多原因会出现感病植株,多年积累后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因而必须加强良种繁育制度,保持种子纯度;在抗病品种群体中及时拔除杂株、劣株和病株,选留优良抗病单株,搞好品种提纯复壮;1分2当前所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数仅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推广应用后,就可能使病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的毒性菌株得以保存和发展起来,成为稀有小种;抗病品种推广的面积越大,这些稀有小种积累的速度也越快,逐渐在病原菌群体中占据数量优势,成为优势小种,此时抗病品种就逐渐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是抗病品种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小麦的抗锈品种、抗白粉病品种,水稻的抗病品种,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品种等抗病性迅速丧失现象尤为严重;除少数品种抗病性可维持较长时间外,一般应用5年左右就会丧失其抗病性,不得不被淘汰;3分3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除了在育种时尽量应用多种类型的抗病性和使用抗病基因不同的优良抗源,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乏而单一的局面以外,最重要的是搞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在病害的不同流行区采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在同一个流行区内也要搭配使用多个抗病品种;2分4此外,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选育和应用具有多个不同主效基因的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等也是可行的措施;合理使用抗病品种可以充分发挥其抗病性的遗传潜能,防止品种退化,推迟抗病性丧失现象的发生,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2分5研究与推广适宜的栽培方法,使“良种”与“良法”配套,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充分表达其抗病性的基本途径;在诸多健身栽培措施中,水肥管理是中心,必须研究抗病品种的需肥需水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灌水方案;2分第3题1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条件:要有感病植株,病原物和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分2流行的基本条件:大量的强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有利于病原物发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4分3区别:前者只论病害的发生,个体的、定性的;后者强调群体发病情况,定量的;2分第4题1定义: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3分2病害侵染循环主要牵涉到三个基本环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染途径;3分3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可明确为何是制定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4分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的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的分类检索表;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霜霉属、柄锈菌属、单孢锈菌属、镰孢属、突脐蠕孢属、大茎点霉属;写出每个拉丁名中文含义得1分,共10分检索表如下:5分A.具有冬孢子阶段---------------------------------------------------------------B 不产生冬孢子---------------------------------------------------------------------C B.孢子为双细胞,具短柄------------------------------------------------------柄锈菌属冬孢子为单细胞,具短柄-------------------------------------------------------单孢锈菌属C.产生孢子囊梗和孢子囊---------------------------------------------------------D 产生闭囊壳,内有子囊和子囊孢子--------- ---------------------------------------- -E 产生分生孢子---------------------------------------------------------------------FD.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钝-----------------------------------------------单轴霉属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顶端尖锐--------------------------------------------------霜霉属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 ----- -- -- --假霜霉属E.闭囊壳表面附属丝刚直,长针状,基部膨大呈半球形-----------------------------球针壳属闭囊壳表面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或螺旋状------------------------------- ---------钩丝壳属F.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器内,无色,单胞----------------- ---- ------- -----大茎点霉属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座上,孢子无色,呈镰刀形,多细胞--------------------------镰孢属分生孢子梗散生,分生孢子梭形至圆筒形,褐色,多细胞,脐点强烈突出-------------凸脐蠕孢属四、选择填空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A;2、D;3、A;4、D;5、C;6、D;7、B;8、A;9、B; 10、C;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选错者不得分也不扣分;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2、有无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及子囊的排列等;3、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4、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植株、粪肥;5、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6、生物学实验、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技术、PCR检测等7、指一种病原菌的种内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8、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9、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10、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200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选项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下列哪个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 ;A.水稻白叶枯B.水稻粒黑粉C.玉米纹枯病D.水稻纹枯病2. 下列真菌中具有孢子多型现象的是 ;A.白粉菌B.炭疽菌C.锈菌D.霜霉菌3.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生活,这种现象称为 ;A.多型寄生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4. 下列哪个不属于真菌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A.吸器B.假根C.菌网D.有隔菌丝5. 病毒侵入植物的途径为 ;A.皮孔B.气孔C.微伤口D.直接穿透6. 反映病害发生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损失率B.发病率C.病情指数D.严重度7. 卵孢子是下列哪类真菌的有性孢子 ;A.半知菌亚门B.鞭毛菌亚门C.接合菌亚门D.担子菌亚门8. 锈菌的有性孢子为 ;A.子囊孢子B.接合孢子C.担孢子D.卵孢子9.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的事件相关 ;A.孟加拉饥馑B.波尔多液的诞生C.爱尔兰饥荒D.郁金香狂热现象10. 下列病害中不具有病征的是 ;A.小麦白粉病B.苹果炭疽病C.莴苣霜霉病D.冬瓜根结线虫病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划“-”;1. 积年流行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2. 寄生物按照其从寄主中获得营养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活体营养型和死体营养型二类;3. 菟丝子和桑寄生的寄生方式都属全寄生;4. 脓状物是细菌病害所特有的病征;5. 病害流行的三个条件是感病的寄主、致病的病原物和适宜的环境;6. 闭囊壳是白粉菌形成的子实体;7. 水平抗病性是只对病原物特定小种有效的抗病性8.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别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疵壁菌门的20多个属中;9. 再侵染是特指不同种病原物同时侵入一种植物的现象;10. 核酸多分体现象是指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2.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3. 真菌的有性孢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 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无和作用,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2分5. 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季节性变化一般经过_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时期;2分6.农业防治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7. 防治病害的措施很多,按照其作用原理,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六个方面;2分8.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2分9.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病状类型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征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0. 病原物致病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2分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垂直抗病性:病害的四角关系:植物病害:生理小种:五、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一个新病害的诊断程序;2. 简述植物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的主要诊断要点;3. 根据病原的性质,植物病害分为哪两类它们的特点如何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2004一、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划“-”;1. 导致植物发病的生物因子称为病原;2. 药害、肥害和菟丝子害均属于非侵染性病害;3. 乳酚油、水、乙醇均可作制作临时玻片的浮载剂;4. 原核生物病害的病征是脓状物;5. 白粉病在生长后期形成的黑色小粒点是白粉菌的子囊壳;6. 垂直抗病性是只对病原物特定小种有效的抗病性;7. TMV、CMV和PVY分别代表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8. 菌物的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无性繁殖;9. 核酸多分体现象是指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10. 完全锈菌一生中可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等5种不同类型的孢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全部50个空,每空0.5分,共25分1. 植物病害病状大体上分为五大类型,即 ____、_____ 、 ___ 、___和____ ;2. 一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和传染性;3.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____和____;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 、____、____和____ ;5. 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病征分别是___ 和____ ;6. 根据病毒侵入方式,病毒的传播可分为___ 和____ 两大类;7. 菌物典型的营养体是 ,根据是否有隔膜可分为____ 和____;8.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9. 菌物的菌组织体有____、_____和____;10. 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无和作用,将其分为_______和______;11. 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季节性变化一般经过_____、______和___三个时期;12. 植物病害的病理变化过程分为三阶段,即生理病变、____和___ ;13.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14. 病原物致病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15. 承载菌物分生孢子的结构称为载孢体,载孢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多分体病毒小种专化抗性:植物检疫:系统侵染性病害:孢子多型性现象:四、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8分2. 简述植物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主要诊断要点;7分3.为何农业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结合能有效控制一些难于防治的病害10分4.如何根据真菌病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制片方法镜检至少包括3种不同的制片方法 ;10分5.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2004级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二、共15小题,全部50个空,每空0.5分,共25分1. 变色、坏死、腐烂、萎焉、畸形;2. 寄生性、致病性;3. 活体寄生、死体寄生;4. 接触期准备期或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5. 粉状物粒状物、锈状物;6. 介体传播、非介体传播;7. 菌丝体、有隔菌丝、无隔菌丝;8. 田间病株、病残体、土壤及粪肥、种子及苗木、生物介体、温室及贮藏窖;9. 菌核、菌索、子座;10. 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或单程病害、多病程病害;11.指数增长期始发期、逻辑斯蒂期盛发期、衰退期;12. 组织病变、形态病变;13.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利用;14. 病原物分泌的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15. 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生理小种:指一种寄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2. IPM,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 病征: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4. 系统侵染性病害: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入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大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5.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才出现症状的侵染现象;四、问答题共5小题,45分1.柯赫法则包含的主要内容: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2分2该病原生物可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2分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能引起同样的症状;2分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2的记录相同;2分2.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1分,如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等,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长出子实体来2分;诊断时可根据病部是否有明显的病征或保湿后能否看到真菌病害的特点进行判断1分;细菌病害: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一定特点,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病斑上菌脓外溢1分;常见的症状有斑点、腐烂、萎焉和肿瘤1分;为了和真菌病害区别,可通过观察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1分;3. 农业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控制病害发生和发展的方法;3分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使用无病种苗、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和保持田园卫生等;4分从农业防治的原理和措施可看出,它不仅能降低病原物基础数量,改善环境条件,还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从病害发生的三角关系发现,农业防治是一种治本的措施,如果和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控制一些难以防治的顽固性病害;3分4. 真菌病害的特点:在病部一般会出现病征,主要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等;3分根据上述特点可选择的制片方法主要有:1 挑片法:适合用于观察多种病征形式,如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白粉病的闭囊壳;2分2 撕片法:适合用于观察病原物在寄主表面的着生情况,多产生霉状物、粉状物等;如观察霜霉病菌的孢囊梗、白粉病菌的吸器、分生孢子梗和孢子链等;2分3 徒手切片法:适合用于观察多种病征形式,尤其适宜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子囊壳、大型子实体等材料,除观察子实体的结构外,还可观察子实体与寄主间的关系;2分4 除上述常用的制片方法外,还有粘贴法、刮片法、剥片法等;1分5.病害循环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有人称作侵染循环;3分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3分这三个方面是制定病害防治的主要依据,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拟制的;从中可了解病原物越冬的方式、场所;侵入和传播的方式;有无再侵染,是单病程病害还是多病程病害等,由此可见病害循环确实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4分20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选项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下列哪类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A.细菌病害B.菌物病害C.病毒病害D.线虫病害2. 下列哪类真菌具有孢子多型现象A.白粉菌B.炭疽菌C.锈菌D.霜霉菌3.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上生活,这种现象称为 ;A.多型寄生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4.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的营养体 ;A. 假菌丝B.吸器C.原质团D.有隔菌丝5. 病毒侵入植物的途径为 ;A.皮孔B.气孔C.微伤口D.直接穿透6. 反映病害发生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发病率B. 损失率C.病情指数D.严重度7. 孢囊孢子是下列哪类菌物的无性孢子 ;A.半知菌类B.卵菌门C.接合菌门D.担子菌门8. 霜霉菌的有性孢子为 ;A.子囊孢子B.接合孢子C.担孢子D.卵孢子9.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事件相关A.孟加拉饥馑B.波尔多液的诞生C.爱尔兰饥荒D.郁金香狂热现象10. 下列病害中不具有病征的是 ;A.小麦白粉病B.小麦条锈病C.莴苣霜霉病D.冬瓜根结线虫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全部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1. 植物病害病状大体上分为五大类型,即___ 、___ 、___ 、______ 和________;2. 一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传染性;3.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_______和________;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5. TMV、CMV和PVY分别代表___ 病毒、___ 病毒和___ 病毒;6. 霜霉病和锈病的病征分别为____ 和____ ;7. 根据病毒侵入方式,病毒的传播可分为____ 和_______两大类;8. 菌物的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________;9.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 菌物的菌组织体有______、_____和______;11. 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无和作用,将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12. 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季节性变化一般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时期;1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活体寄生物:小种专化抗性:植物病害:非偱回型病毒:基因对基因学说:四、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柯赫氏法则的主要内容8分2. 简述植物病毒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主要特征;8分3. 简述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和主要机制;8分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3分5. 如何根据真菌病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制片方法镜检至少包括3种不同的制片方法 ;13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评论标准与参考答案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20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选项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下列哪类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进行简易诊断AA.细菌病害B.菌物病害C.病毒病害D.线虫病害2. 下列哪类真菌具有孢子多型现象CA.白粉菌B.炭疽菌C.锈菌D.霜霉菌3.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上生活,这种现象称为 D ;A.多型寄生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4.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的营养体 B ;A. 假菌丝B.吸器C.原质团D.有隔菌丝5. 病毒侵入植物的途径为 C ;A.皮孔B.气孔C.微伤口D.直接穿透6. 反映病害发生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 ;A.发病率B. 损失率C.病情指数D.严重度7. 孢囊孢子是下列哪类菌物的无性孢子 C ;A.半知菌类B.卵菌门C.接合菌门D.担子菌门8. 霜霉菌的有性孢子为 D ;A.子囊孢子B.接合孢子C.担孢子D.卵孢子9.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事件相关CA.孟加拉饥馑B.波尔多液的诞生C.爱尔兰饥荒D.郁金香狂热现象10. 下列病害中不具有病征的是 D ;A.小麦白粉病B.小麦条锈病C.莴苣霜霉病D.冬瓜根结线虫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全部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1. 植物病害病状大体上分为五大类型,即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2. 一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寄生性、致病性和传染性;3.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5. TMV、CMV和PVY分别代表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 病毒;6. 霜霉病和锈病的病征分别为霉状物和锈状物 ;7. 根据病毒侵入方式,病毒的传播可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大类;8. 菌物的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生活史;9.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田间病株、病残体、种子等繁殖材料、土壤、昆虫介体、温室等;10. 菌物的菌组织体有菌核、菌索和子座;11. 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无和作用,将其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12. 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季节性变化一般经过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1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病品种的利用等;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活体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吸收营养才能生存的寄生物;小种专化抗性:指植物只对一种寄生物的单个或少数几个小种抵抗的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