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专题班《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精)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下)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5。
0分; 默认单题0。
0分)1、我们只有提升开放层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解决在发展中的市场的不足。
(2.5分) 得分:2.5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2、农村的许多群体性事件和不平等的城乡发展机制没有关系。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3、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4、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 5、只有深化改革,真正打通城乡,才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0.0 6、越来越简单的社会建设任务要求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7、我们应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 8、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负债沉重,但并未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9、现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的十分匹配。
(2.5分) 得分:A 正确。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报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报告:全面深化改革》,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关于思想汇报更多范文,请参考思想汇报频道。
敬爱的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即将出台的“线路图”以及“时间表”,将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要事。
如何落实好群会精神,必须做到“五要”。
要有全面的眼光。
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秘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并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气核心和重点无疑是“全面”二字。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必须姥姥确立“全面”思想,要有全面的眼光,一定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忌单兵突进或孤立片面的想问题、办事情、抓改革。
国家制度建设或国家制度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加速各类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
在中国还要保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长治久安、祖国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由此,就需要全方位的变革,这包括观念变革、经济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等等。
只有全面抓、抓全面,才能使中国改革全面深化,整体推进。
要有深化的谋略。
改革开放35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
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
要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面精神,深化思想认识,绝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一知半解,要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找准改革突破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绝不能走过场或等要靠。
要有改革的魄力。
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
但是,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记得利益群体,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要有“明知山有虎3,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以及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的推进各种改革。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浅谈教育文化改革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人们对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社会弊端,寄予厚望。
会议的召开传递了改革正能量,为改革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关于这次的三中全会,我最为关注的是党中央对于进一步深入改革的各项措施,因为这次三中全会是我国进入改革新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
改革的成败与否,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继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更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
通读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看到了党中央对于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毅力。
这次会议在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文化体制创新、社会事业改革、社会治理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做出了重要决策,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改革”是公报中出现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全文共出现59次。
这也表述了中央对改革的关注和决心。
对于一名大学青年来说,我更关注教育和文化改革,下面就对此次公报的了解作以下心得。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关于教育改革,公报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其中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
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深化改革——危机与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利箭在弦《半月谈》编辑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调研组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确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
7月21-23日,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半月谈编辑部组织全面深化改革调研小分队,派出多名深入各地,采访长期研究中国改革进程的各路专家学者和智库机构,把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背景、新动向,探讨新一轮改革的路线、重心、目标、理念等。
半月谈特别刊发《危机与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利箭在弦》一组4篇报道,试图解答攻坚克难的时代考题,把准改革脉搏,凝聚改革共识,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大战略建言献策。
改革方位危机倒逼改革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社会财富和元化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积聚着种种矛盾和压力。
可以说,不深化改革就发展转型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利益调整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危机化解不下去。
新一轮改革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此轮改革的历史方位何在,该承载怎样的负荷与责任?历史的呼唤从历史经验来看,大概每年中央有一次整体性改革的决定。
从年到现在又是十年了,应该是中央作出改革决定的时候了。
曾多次参与起草中央重要文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思考如何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言。
他指出,30多年来,中央做出整体性改革的决定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是199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次是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已经破了题,现在到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的历史节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解读篇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篇一: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重点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重点解读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的改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坚持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3、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6、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7、六个紧紧围绕推动六大领域的改革:(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8、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六个“进一步”: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观点新论断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是一个新的词汇,现在在全球也是比较流行的。
它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
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主体。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处理好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顶层设计
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摸着石头过河
攻坚时期和深水区
敏感期和矛盾期
矛盾期和深水区
困难期和深水区
增进人民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制度
企业
宏观调控
社会
市场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