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5
简述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管内癌:又称为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全部乳腺癌的80%以上。
此类癌细胞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细胞,肿瘤一般在早期即可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
2.小叶癌:又称为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内的上皮细胞,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
此类癌细胞生长缓慢,容易形成多中心病灶,临床表现与导管内癌不同,需要注意诊断。
3.乳头状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5%-7%,起源于乳头的上皮细胞,癌细胞有时会向乳头管内生长,引起疼痛、出血和溢乳等症状。
此类癌的预后较好,但易转移至淋巴结和其他器官。
4.黏液型癌:又称为粘液性癌或黏液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3%。
此类癌细胞分泌大量的黏液物质,形成囊样或海绵状结构,容易误诊为良性肿瘤。
5.腺泡状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和小叶内的上皮细胞,癌细胞呈现空泡状或管状结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似。
6.间质瘤型癌:占全部乳腺癌的少数,起源于乳腺间质细胞,其中包括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此类癌预后较差,易发生转移。
不同的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和判断。
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急性乳腺炎乳腺外科诊疗规范修订版目录乳腺癌诊疗规范导管内乳头状瘤诊疗规范急性乳腺炎诊疗规范诊疗规范一、≡E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
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现“酒窝征”。
若幽1脆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楮嬷"o乳腺癌娜,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乳头湿疹样痛,即乳头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
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不典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表现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又称导管内癌,是非侵袭性乳腺癌的一种形式,有约30%-50%DCIS可发展为浸润癌。
而通过适当的治疗,DCIS又能获得很高的生存率,因此,DCIS的早期确诊是非常重要的。
DCIS以恶性钙化为最常见X线征象[1],而关于恶性钙化以外的表现报道很少。
本文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初步探讨不同于单纯恶性微钙化的钼靶X线表现。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2.6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或增厚感21例,溢液6例。
所有病例腋下淋巴结病理均阴性。
1.2 乳腺X线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常规摄取双乳侧斜位(mediolateraloblique,MLO)和轴位(craniocaudal,CC)。
根据乳腺内腺体组成的不同分成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和致密腺体型,对发现异常者从形态、边缘、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27例DCIS的钼靶表现为肿块者15例,占55.6%,同时伴钙化者4例;11例见于少量腺体型或脂肪型乳腺中;肿块高密度10例,等密度5例;边缘清晰3例,模糊11例,小分叶1例;形态为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10例,分叶形1例。
非对称性致密影5例,占18.5%,均表现为无明显边缘的局限性密度增高影。
结构扭曲2例,占7.4%,多发生于多量腺体型乳腺,表现为乳腺结构紊乱,有局灶性收缩感,但无明显的肿块可见。
钼靶X线表现阴性5例,占18.5%,临床触及肿块4例,溢液1例,4例发生在致密或多量腺体型乳腺中,1例MRI表现为异常强化小结节和片状异常强化灶,4例由超声检查发现。
3 讨论早期诊断可以提高DCIS的生存率。
大多数DCIS通过钼靶X线检查是可以发现的,了解其钼靶X线表现,对诊断及确定准确的病变位置以获得病理结果显得非常重要。
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投照位置上均能见到的有一定轮廓的占位性病变。
乳腺癌分型、预后与治疗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学习体会,仅供读者参考。
谬误之处欢迎指正,但诊疗应以正规大医院医疗文书为准,以免延误病情。
一、病理分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乳腺癌的国际组织学分类。
1983年我国乳腺癌病理工作者根据国内情况,制定了国内乳腺癌分类方法。
国内分类WHO分类1、非浸润性癌 1、非浸润性癌(1)导管内癌(1)导管内癌(2)小叶原位癌(2)小叶原位癌2、早期浸润癌 2、浸润性癌(1)导管癌早期浸润(1)浸润性导管癌(2)小叶癌早期浸润(2)以导管内癌为生的浸润性导管癌3、浸润性特殊型癌(3)浸润性小叶癌(1)乳头状癌(4)粘液腺癌(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5)髓样癌(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6)乳头奖癌(4)腺样襄性癌(7)腺管癌(5)沾液腺癌(8)腺样襄性癌(6)大汗腺样癌(9)分泌型[幼年型]癌(7)鳞状细胞癌(10)大汗腺癌(8)乳头派杰氏病(11)化生性癌4、浸润性非特殊型癌①鳞状细胞型(1)浸润性小叶癌②梭形细胞型(2)浸润性导管癌③软骨和骨型(3)硬癌④混合型解读:一般来说,浸润性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较差。
二、基因分型2000年,Peron和Sorlie等利用基因微阵列分析技术将乳腺癌分成5型。
1、Luminal A 型(乳腺腔内A型)2、Luminal B 型(乳腺腔内B型)3、HER-2 HER-2 过表达型4、Basal-like 基底样型5、Normal-like 正常细胞样型解读:Luminal型。
LuminalA型(ER+PR+Her-2-)和LuminalB型(ER+PR+ Her-2+)占乳腺癌的三分之二,50岁以上常见。
A型中ER+、PS2、BCL-2也多呈阳性,预后较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B型中ER+、PR+、Her-2(+)都是阳性者,用TAM(他莫昔芬)效果不好,但Als(芳香化酶抑制剂,现指第三代,常见的是来曲唑)更好。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50例T1~2 DCIS-MI 患者与73例T1~2 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PR 及Her-2 染色。
结果①DCIS-MI患者ER、PR、Her-2 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52%、42%、44%、14%;②T1~2 IDC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9.86%、65.75%、17.81%、58.90%。
两组ER、PR、Her-2及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T1~2 DCIS-MI中ER、PR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Her-2表达率高于T1~2 IDC。
T1~2 DCIS-MI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其也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
标签:乳腺肿瘤;肿瘤浸润;导管内癌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女性身体健康及对美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技术的发展,导管内癌微浸润的患者的检出率也提高了很多。
很多研究表明雌、孕激素、HER-2受体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1~2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与T1~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HER-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探讨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0 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T1~2 DCIS-MI 患者与同期收治的73例T1~2 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特点【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特点。
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7例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患者的诊断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乳管内视镜诊断病例数占总数的53.25%,其中20例乳腺摄影及B超检查均无恶性病变;57.14%的患者乳腺X线摄影检查提示为导管内癌,其中8例其他两种检查无恶性病变;23.38%的患者乳腺B超提示有可疑病变,其中3例其他检查无恶性病变。
结论乳腺X线摄影、乳管内视镜和乳腺B 超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诊断近年来,随着乳管内视镜检查、乳腺X线摄影等先进诊断技术的应用,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诊断率逐渐上升。
国外文献报道,只有10%的DCIS患者可触摸到肿块,而90%的患者是由乳腺X线摄影发现特征性钙化而诊断的[1]。
但是,目前国内DCIS诊断特点如何,尚未见到报道。
本文欲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77例DCIS的诊断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DCIS诊断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9年6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DCIS 77例,占同期乳腺癌的17.34%。
年龄26~74岁,中位年龄37.5岁。
绝经前59例,绝经后18例,35岁以下11例。
雌激素受体阳性46例(59.74 %),阴性27例(35.06%),4例因外院已切除肿块受体状态不详,CerBb-2阳性35例。
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无1例失访。
除9例外院疑为良性肿瘤已行肿块切除者,其余68例均行乳腺摄影及乳腺B超检查,乳头溢液者均行乳管内视镜检查。
1.2 诊断方法1.2.1 乳管内视镜检查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FDS - 3000 纤维乳管镜系统,外径0.75 mm光纤,注水法。
泪囊探针逐级扩张溢液乳管开口后,乳管腔内注入含有1%利多卡因的生理盐水以扩张乳管,在监视屏上一边观察乳管内腔,一边缓慢插入光纤。
一、概述乳腺癌导管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乳腺癌总数的70%以上。
导管癌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为乳腺癌导管癌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早期导管癌(导管原位癌)(1)手术治疗:早期导管癌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包括乳腺切除和乳房重建。
手术方式有全乳腺切除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
(2)放射治疗:术后放疗是早期导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放疗时间一般为术后4-6周。
(3)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常用的内分泌药物有他莫昔芬、氟维司群、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4)化疗:早期导管癌患者化疗应用较少,仅在部分高危患者中考虑。
化疗药物有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等。
2. 浸润性导管癌(1)手术治疗: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包括乳腺切除和乳房重建。
手术方式与早期导管癌相同。
(2)放射治疗:术后放疗是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放疗时间一般为术后4-6周。
(3)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治疗方法与早期导管癌相同。
(4)化疗: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MF方案、CAF方案、FAC方案等。
(5)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患者,靶向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6)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
针对PD-1/PD-L1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和抗体药物已取得一定疗效。
3. 复发或转移性导管癌(1)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2)化疗:复发或转移性导管癌患者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病理检测报告
患者:XXX
性别:女
年龄:45岁
临床诊断:左乳癌
检测结果:
标本名称:左乳切片
镜下所见:乳腺导管内癌,肿块位于导管内,肿瘤细胞呈现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
周围正常组织无癌变。
诊断:左乳导管内癌
报告解读:
根据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左乳出现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导管内癌是一种乳腺癌的特殊类型,常出现于导管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常需要通过病理检测诊断。
本次肿瘤细胞呈现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表明肿瘤生长较快,需要给予及时治疗。
建议:
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建议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便彻底切
除患处组织,避免病情恶化。
同时建议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调整
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心态,促进身体健康恢复。
结语:
病理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希望患者能
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走出病痛,恢复健康。
乳腺导管癌能活多久时间导管癌简介乳腺导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癌类型,起源于乳腺的导管系统。
乳腺导管癌通常进展较慢,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来延长生存期。
然而,患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程、癌症分型和治疗方法。
早期乳腺导管癌早期乳腺导管癌通常指没有侵犯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癌症。
对于早期乳腺导管癌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手术后,通常会进行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以预防或控制病情的进展。
根据统计数据,早期乳腺导管癌的5年生存率通常在90%以上。
这意味着在接受标准治疗后,大多数早期患者可以存活至少5年以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只是统计结果,并不能代表个体患者的预后情况,因为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晚期乳腺导管癌晚期乳腺导管癌是指已经侵犯了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癌症。
晚期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但仍然有治疗的机会。
对于晚期乳腺导管癌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癌症分子表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晚期乳腺导管癌的预后通常较早期患者差,但有些患者仍然可以通过治疗来延长生存期。
对于患者来说,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接受心理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
乳腺导管癌的复发即使患者接受了成功的治疗并且进入了缓解期,乳腺导管癌仍有可能复发。
复发的时间和形式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患者在治疗后几个月内就出现复发,而有些则在多年后才复发。
乳腺导管癌的复发通常发生在原发肿瘤的周围组织或其他部位,如淋巴结、骨骼、肝脏、肺等。
复发对于患者的预后通常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复发的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
乳腺导管癌的生存期预测预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评估。
目前,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癌症分期、分子表型等因素来进行生存期预测。
对于早期乳腺导管癌患者,一般认为预后较好,生存期通常在5年以上。
四级乳腺导管癌严重吗文章目录*一、四级乳腺导管癌严重吗1. 四级乳腺导管癌严重吗2. 乳腺导管癌症状3. 乳腺导管癌的原因*二、乳腺导管癌的预计*三、乳腺导管癌的注意事项四级乳腺导管癌严重吗1、四级乳腺导管癌严重吗四级乳腺导管癌比较严重的,属于比较晚的乳腺癌了。
乳腺导管癌分为两组微浸润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就发会展成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导管癌治疗可以选择单纯乳房切除术: 手术切除有肿瘤的整个乳房,同时或以后分开行腋窝部分淋巴结切除术。
改良乳癌根治术: 手术切除整个患乳、部分胸壁肌肉,同时或以后行腋窝大部分淋巴结切除术。
乳癌根治术(也叫halsted乳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有肿瘤的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既使手术切除了所有肉眼能看到的癌症,患者也许还需要行手术后辅药治疗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例如:放射治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以达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2、乳腺导管癌症状肿块是部分乳腺导管癌患者的首发症状。
据临床观察,多数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内上及乳头乳晕区,下方较少。
乳腺疼痛常表现为乳腺刺痛、胀痛或隐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现周期性疼痛。
局部皮肤凹陷,如同酒窝,称之为“酒窝征"。
另外肿瘤直接与皮肤粘连也可能造成此种情况。
酒窝征在乳腺癌较早时即可出现,在患侧手臂上下活动时更为明显。
同时还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凹陷等症状。
3、乳腺导管癌的原因遗传因素:患乳腺癌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急性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
年龄因素:对一般人群而言,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危急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70岁乳腺癌的危急性是40岁的3倍,70岁乳腺癌的年死亡率是40岁的5倍。
乳腺疾病史:一些非增生性的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及乳腺纤维瘤等,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大。
孕产史及哺乳史、月经初潮年龄早也是乳腺癌发病的原因。
乳腺导管癌的预计1、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如碳酸汽水、巧克力、可可等。
临床研究论著道感染引起滑膜充血、水肿、渗出,使关节囊积液。
由于股骨头与髋臼的间隙增宽,关节腔内的负压力将关节滑膜或韧带嵌顿所致关节活动受限。
也有人认为病因病理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是一种带有自限性倾向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2]。
皮肤牵引限制患髋自主活动,使充血、水肿滑膜得到充分休息,降低髋关节腔内压力,髋关节积液吸收,减轻疼痛。
小儿髋关节滑膜肿胀、渗出增多,造成关节腔内压增高,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长期不愈合,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故缩短炎症病程,提高治愈率非常必要。
我们采用口服自拟小儿滑膜炎汤、皮肤牵引制动、静脉滴注抗生素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经临床证明,是治疗难治性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1]崔海波,贾恩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5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7:78.[2]耿红梅,吴益民,陈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53例[]实用中医药杂志,5()(收稿日期5)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超诊断及误诊分析姚洁潘农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310007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导管内癌彩超声像图。
[结果]根据20例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可分为3种类型:!无明显边界的局限性乳腺回声改变。
乳腺内边界尚清的团块。
#乳腺导管扩张伴导管壁增厚。
[结论]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癌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导管内癌;误诊中图分类法: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555509(2010)03055302Color Dopple r Ultr asound in Diagnosis of Ductal C a rcinoma I n S itu a nd Misdiagnose d Analysis Yao Jie,Pan Nong H a ngz hou H ospi ta l o f Tr aditional Chine se Me dicine (310007),Zhe j iang,ChinaAbstract:[Objec t ive]T 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 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 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uctal c ar 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Methods]20patients wit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 u c 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retr ospectively ana lyse d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maging.[Result s]The echoic imaging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as c lassified int o t hr ee types:type 1,echo c hanges in local breast issue wit hout obvious contour;type 2,cr umb with obvious c ont our in br east;type 3,duc tal dilation with t hic k ductal wall.[C onclusion]In the diagnosis of duc t al c ar cinoma in situ with c olor doppler ult rasound,it is nec essar y to combine with clinical m a nifestations and other examination.Ke y wor ds:c olor doppler ultrasound;ductal c ar cinoma in situ;m isdiagnosis乳腺导管内癌(DCIS)是来源于乳腺导管系统的非浸润性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对预后有重大意义。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必要性探讨隋良芝【摘要】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手术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一直是国内外争议的热点[1].由于DCIS局限于基底膜以内,未突破导管浸润间质或淋巴管血管等结构,因此其一般不会转移,但同时具有向浸润癌发展的趋势[2],故近年来关于DCIS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是否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较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伴微浸润( DCISM)介于原位癌和浸润癌之间,有浸润和远处转移的可能[3],手术中是否应行淋巴结清扫,国内外仍未达成一致.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可以较好地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4],对DCISM的转移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CIS术中是否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进行总结.【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乳腺癌;导管内原位癌;导管内原位癌伴微浸润;腋窝淋巴结清扫【作者】隋良芝【作者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妇产科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手术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一直是国内外争议的热点[1]。
由于DCIS局限于基底膜以内,未突破导管浸润间质或淋巴管血管等结构,因此其一般不会转移,但同时具有向浸润癌发展的趋势[2],故近年来关于DCIS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是否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较大。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介于原位癌和浸润癌之间,有浸润和远处转移的可能[3],手术中是否应行淋巴结清扫,国内外仍未达成一致。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可以较好地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4],对DCISM的转移断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DCIS术中是否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进行总结。
1 DCIS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据美国肿瘤协会统计,美国每年约新增6万例DCIS,约占乳腺癌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