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08.31 KB
- 文档页数:3
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癌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6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检查乳腺恶性病变易于操作,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乳腺恶性病变的筛查诊断,对于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超声;乳腺恶性病变;诊断价值乳腺恶性病变主要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及末梢导管的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一小部分来源于乳腺的腺泡组织[1]。
乳腺恶性病变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较为繁杂,其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乳腺疼痛与肿块,乳头糜烂、溢液,乳房皮肤凹陷,部分可伴有腋窝淋巴结的肿大[2]。
乳腺恶性病变的早期切除率较高,早期手术治疗的预后大多较为理想,为探讨理想的乳腺恶性病变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本院将乳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乳腺疾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5岁,平均(43.21±8.26)岁;其中,乳房不适者52例,乳头溢液者9例,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11例,15例于常规体检时或偶然发现肿块而就诊且无明显自觉症状。
1.2 检查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12 MHz。
检查时患者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与腋窝,将两侧上肢的肘关节屈曲90°;超声探头紧贴于乳房表层皮肤,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扫查;观察双侧乳房的外观形态是否对称正常,乳房表面皮肤是否有局限性的增厚、凹陷,乳头是否有明显的扭曲、内陷,扫查中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与位置,边界线是否清晰、是否有钙化。
以彩色多普勒对肿块的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以脉冲多普勒观测血流速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同时扫查腋窝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如有则分析淋巴结的形态与结构特点。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林小清;邓生明【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均行乳腺超声检查。
结果5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7例、超声检出31例(62.00%);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
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特异性,但其作为一项无创、可短期内重复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和术后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ductal carcinoma were treated with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n the mammary gland .Results 37 patients had clinlcal symptom in 50cases,while 31 cases (62.00%) were checked out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mainly were ductal-type,tuber-calcified type and lump-type (including mixed masses and solid tumor mass )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pecificity in the ultrasonic examination .Ultrasonic examin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early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due to its noninvasive and repeatable effect in short order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807-809)【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作者】林小清;邓生明【作者单位】53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53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始于导管上皮但未突破基膜,不伴随间质浸润的1种乳腺癌[1-2]。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张慧萍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8(022)007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1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特点.结果所有患者经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图像可见典型恶性特征,乳腺内导管内可见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可见强回声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血流阻力指数为0.77±0.1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2页(P964-965)
【作者】张慧萍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406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体会 [J], 易寅华;高洪波;张志娟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J], 韩照熠
3.钼靶X线特征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J], 艾合买提·托胡提;帕米拉·甫拉提;巴图尔·吐尔地
4.ER阳性、HER2阴性、淋巴结阴性早期浸润性乳腺导管癌X线征象与Oncotype DX21基因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分析 [J], 王婷;刘壮;龚敬;姜琳;沈茜刚;
顾雅佳
5.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超声及磁共振对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病灶大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J], 王思月;黄志承;袁灿桃;李鸿恩;江魁明;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彩超在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0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图特点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占30%);(2)混合回声型(占20%)。
(3)实性团块型(占50%)。
结论超声检查在此病中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便、无创伤,但对导管扩张型的诊断有其局限性,可结合其它检查。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指肿瘤局限于乳腺导管系统,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间质的乳腺癌。
以往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多依赖钼靶X-线和乳管内视镜,近年来由于乳腺超声检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乳腺导管内癌在检查中被发现。
本文章是通过对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超检查在诊断此病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患者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70岁,平均56岁。
仪器美国百胜AU-5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MHZ。
受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在乳房各个象限作纵横切扫查,如发现异常回声区,观测其大小、形态、部位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然后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无血流,血流信号多少及分布情况。
2 结果本文对10例子患者的乳腺超声检查后发现病灶累及左侧乳腺6例,右侧4例;单发9例,多发1例;10例患者均未发现同侧腋窝的淋巴结转移。
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将10例患者的声像图大致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 3例,声像图表现为局部乳腺导管的扩张。
本型3例患者中导管扩张最宽为3.8mm,导管扩张在乳头下的1例,外上限3例,其中2例扩张导管内见低回声小光团或强回声光点。
(2)混合回型 2例,声像图表现为腺体内出现囊性团块或囊实混合性的团块。
本型 2例患者团块分别为66mm×45mm×66mm与20mm×20mm×25mm;大的一例表现为乳头下的分叶状囊性占位,整个团块境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CDFI栓查周边部见数个条状血流信号;另一例表现为外上限的混合性占位,肿块境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可见流动的光点,CDFI可见团块内实性部分血流信号丰富。
7No.6 roll up No. 25 Issue, September, 20202020年9月第6卷第25期智慧健康S m a r t H e a l t h c a r e智慧医疗_数字医疗DOI:10.19335/ki.2096-1219.2020.25.003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郑彩云(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3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超声检查和X线摄影检查,并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 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0.03±3.65)岁,肿块平均大小(21.05±3.52)mm。
超声检查发现21例(65.63%)患者肿块伴钙化,5例(15.63%)只有肿块,3例只有钙化(9.38%)。
乳腺X 线钼靶检查中表现仅为软组织肿块的为7例(21.88%),钙化3例(9.38%)。
结论 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临床诊断中起着重大作用,可以提高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钙化;超声本文引用格式:郑彩云.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智慧健康,2020,6(25):7-8,15.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in Breast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CalcificationZHENG Cai-yun(Enshi Central Hospital, Enshi, Hubei 445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calcification of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Methods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totally 32 cases of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ere includ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Ultrasound and X-ray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and all of them wer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Results There were 17 male patients and 15 female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0.03±3.65) years and an average mass size of (21.05±3.52) mm. Ultrasound showed that 21 patients (65.63%) had mass with calcification, 5 patients (15.63%) only had mass, 3 patients only had calcification (9.38%). In mammography, there were 7 cases (21.88%) with soft tissue mass and 3 cases (9.38%) with calcification. Conclusion 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cis) calcific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rate of early diagnosis.KEY WORDS: 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Calcification; Ultrasonic0 引言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DCIS)是异常细胞堆积局限于导管壁基底膜之内未进入周围基质的乳腺原位癌,其特征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是导管内发生肿瘤性病变[1],医学上定义其为乳腺癌的前驱病变[2]。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价值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声像特点,探讨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肿块及钙化灶对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诊断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资料,与X线钼靶检查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一致性情况,并且总结超声图像。
结果: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和钙化,而且与X线钼靶检查的表现基本一致。
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features of ultrasound i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and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i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by finding lesions and calcification points.Method:Data of ultrasound in patients wit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iagnosed by oper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of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with results of mammography.The situation of consistency was understood.The images were summarized.Result:The main ultrasound finding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ere lesions and calcification points,and were consistent with mammographic findings basicly.Conclusion:Ultrasound has great diagnostic value i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Key words] Ultrasound;Ductal carcinoma in situ;Calcification乳腺导管原位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DCIS)是一种局限于导管内的异常细胞堆积,也是肿瘤性导管内病变,其特征为恶性增殖的上皮增生伴细胞异型,但没有通过基底膜进入周围基质,WHO 2003年病理分类认为该病是一种浸润性乳腺癌的前驱病变,而不是传统定义中真正的乳腺癌[1]。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患者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归纳总结。
结论高频超声对导管内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肿瘤;超声诊断本文收集了56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癌的高频超声特征进行了归纳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文共收集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5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癌的病例,术前均经高频超声检查,术后均经病理证实。
本组56例患者均为女性。
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导管内癌16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病年龄30~50岁,平均40岁。
导管内癌的发病年龄36~68岁,平均50岁。
1.2 方法应用仪器为Sonolin Omin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工作频率7.5MHz,选取小器官软件。
采用直接接触法进行探测,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局部涂耦合剂,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扫查,观察乳腺内有否导管扩张,并记录扩张导管的最大管径,部位,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壁回声,有无钙化和导管壁有无受侵。
2 结果(1)本组56例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其中导管内癌漏诊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漏诊6例。
(2)本组56例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其中20例患者均有导管扩张,为单支导管扩张,内见单个或多个实质性回声光团,向管腔内突起,6例患者可见导管扩张,导管壁内壁不平整,实质性肿块向管外突起,4例患者仅有单支乳管扩张,2例患者未见导管扩张及实质性肿块。
(3)导管内癌患者16例,其中8例患者表现为单支导管及其分支扩张,内见实质性光团,7例表现为囊实混合回声肿块,圆形囊性暗区内见实性回声。
1例无明显异常影像。
临床研究论著道感染引起滑膜充血、水肿、渗出,使关节囊积液。
由于股骨头与髋臼的间隙增宽,关节腔内的负压力将关节滑膜或韧带嵌顿所致关节活动受限。
也有人认为病因病理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是一种带有自限性倾向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2]。
皮肤牵引限制患髋自主活动,使充血、水肿滑膜得到充分休息,降低髋关节腔内压力,髋关节积液吸收,减轻疼痛。
小儿髋关节滑膜肿胀、渗出增多,造成关节腔内压增高,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长期不愈合,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故缩短炎症病程,提高治愈率非常必要。
我们采用口服自拟小儿滑膜炎汤、皮肤牵引制动、静脉滴注抗生素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经临床证明,是治疗难治性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1]崔海波,贾恩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5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7:78.[2]耿红梅,吴益民,陈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53例[]实用中医药杂志,5()(收稿日期5)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超诊断及误诊分析姚洁潘农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310007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导管内癌彩超声像图。
[结果]根据20例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可分为3种类型:!无明显边界的局限性乳腺回声改变。
乳腺内边界尚清的团块。
#乳腺导管扩张伴导管壁增厚。
[结论]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癌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导管内癌;误诊中图分类法: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555509(2010)03055302Color Dopple r Ultr asound in Diagnosis of Ductal C a rcinoma I n S itu a nd Misdiagnose d Analysis Yao Jie,Pan Nong H a ngz hou H ospi ta l o f Tr aditional Chine se Me dicine (310007),Zhe j iang,ChinaAbstract:[Objec t ive]T 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 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 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uctal c ar 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Methods]20patients wit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 u c 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retr ospectively ana lyse d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maging.[Result s]The echoic imaging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as c lassified int o t hr ee types:type 1,echo c hanges in local breast issue wit hout obvious contour;type 2,cr umb with obvious c ont our in br east;type 3,duc tal dilation with t hic k ductal wall.[C onclusion]In the diagnosis of duc t al c ar cinoma in situ with c olor doppler ult rasound,it is nec essar y to combine with clinical m a nifestations and other examination.Ke y wor ds:c olor doppler ultrasound;ductal c ar cinoma in situ;m isdiagnosis乳腺导管内癌(DCIS)是来源于乳腺导管系统的非浸润性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对预后有重大意义。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张小明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受的10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同时对实验患者应用了超声检查方式和病理诊断方式,随后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精确程度。
结果:超声检查方式和病理诊断方式的诊断精确程度均较为显著,但是相对而言,超声检查方式的诊断精确程度更高。
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提高诊断精确程度。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癌;早期诊断乳腺导管内癌指的是患者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内的组织结构出现了异常,但是其病变程度未超过周围基底膜恶性病变,因此,其诊断难度较高,主治医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检测方式来做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精确诊断[1]。
现有临床医学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诊断方式的应用能够提高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精确程度。
为此,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受的10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分析了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受的10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99例,患者年龄均在26-78岁之间,本次实验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且签订了实验同意书,并排除了患有重大身体器官和组织疾病的患者。
1.2实验方法同时对实验患者应用了超声检查方式和病理诊断方式,具体如下。
超声检查方式具体流程如下:本次超声诊断应用的检测仪器是美国GE 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该类型仪器的检测频率为7-12MHz之间,具体的参数需要检测人员视患者的检测要求而定,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探头的频率和位置,并转变探头的方向,结合色彩调节功能来调整整体的检测方式[2]。
不同类型乳腺导管内癌判定标准如下:肿块乳腺导管内癌指的是患者两个不同切面超声影像图像上,均显示患者存在结节占位类型病灶;多根导管扩张乳腺导管内癌指的是患者影像图像上显示,患者导管内部存在多根导管扩张现象;单根导管扩张乳腺导管内癌指的是患者影像图像上显示,患者导管内部存在单根导管扩张现象,并且导管壁的结构清晰可辨;囊实性导管扩张乳腺导管内癌是患者影像图像上显示,患者导管呈现囊实性状态,并且患者导管内部的病灶区域清晰可见;单根导管扩展乳腺导管内癌的是患者影像图像上显示,患者导管内部存在单根导管扩展现象;多根导管扩展乳腺导管内癌的是患者影像图像上显示,患者导管内部存在多根导管扩展现象;导管扩张扩展乳腺导管内癌指的是患者影像图像上显示,患者导管内部同时存在扩张现象和扩展现象。
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金美花【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不同类型DCI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显示为肿块型17例,包括实性及囊实性;非肿块型13例,主要指导管扩张型,内部充满弱低回声,伴钙化或不伴钙化.本组患者中超声提示导管内病变20例,其中考虑恶性15例,不除外导管乳头状瘤5例;其余建议穿刺或密切观察10例.结论超声作为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在导管内癌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超声;乳腺;导管内癌【作者】金美花【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肿瘤医院电诊科,吉林延吉 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指肿瘤局限于乳腺导管系统,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间质阶段的乳腺癌。
随着钼靶广泛应用,DCIS的检出率明显增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的目的通过对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超检查在诊断此病中所体现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2005—2012年在本院实施乳腺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的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35~72岁,平均48岁。
1.2 方法采用TOSHIBA-Aplio-XU型彩色超声诊断仪,使受检者双手抱头,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在乳房各个象限做纵横切面扫查,如发现异常回声区,观查其部位、形态、边界、大小、后方回声特点及内部回声,观测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多少、分布情况及阻力指数。
2 结果图1 实性肿块超声结果30例患者中,根据乳腺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把患者分为两大类:①肿块型17例,其中包括实性10例及囊实性7例(图1~图2),超声下探及钙化者12例;②非肿块型13例,超声下探及钙化者11例(图3~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