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25.52 KB
- 文档页数:3
回绝收礼常见礼仪
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
有时候个人不仅仅代表着自己,还代表这你的工作或者公司。
下面是小编在礼仪频道为大家带来的个人礼仪知识,欢迎大家前来参考和学习。
一是要婉言相告。
受赠人应该采用委婉的、不失礼貌的语言,向赠送者暗示自己难以接受对方的礼品。
比如,当对方向自己赠送手机时,可告知:“我已经有一台了,谢谢。
”当一位男士送舞票给一位小姐,而对方打算回绝时,可以这么说:“今晚我男朋友也要请我跳舞,而且我们已经有约在先了。
”
二是可采取直言缘由法,也就是直截了当而又所言不虚地向赠送者说明自己之所以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
在公务交往中拒绝礼品时,此法尤其适用。
比如,拒绝别人所赠的大额现金时,可以讲:“我们有规定,接受现金馈赠一律按受贿处理。
”如果是比较贵重的礼品,可以说:“按照有关规定,您送我的这件东西必须登记上缴,您还是别破费了,事情能办我会尽力的。
”
同时,在回绝的方式上不仅可以当面谢绝,还可以采用事后归还法。
有时,拒绝他人所送的礼品,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往往会使受赠者有口难张,使赠送者尴尬异常。
遇到这种情况,可采用事后退还法加以处理。
但是一定要注意别破坏包装,如果其中包括一些易坏的食品,就别往回送了,或者给人家买点新鲜的送回去,或者以价值相当的礼物回赠给人家。
但要注意的是,事后归还应该在当天把礼物送回去,不要拖得太久。
中国古代拒绝的礼仪
在古代,拒绝的礼仪主要体现为推辞、婉拒、厚谢婉拒和悬鹅示众等方式。
推辞:顾名思义,推辞是一种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示拒绝的方式。
在古代,推辞通常是一种委婉的拒绝方式,例如以有病、无才、谦卑等为由进行推托。
婉拒:婉拒是一种较为含蓄的拒绝方式,通常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在古代,婉拒常常被用于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例如以客套话或借故推托。
厚谢婉拒:这种方式是一种表达感激和敬意的同时,又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的方式。
在古代,厚谢婉拒通常是在得到别人的礼物或恩惠时,先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然后以各种理由进行推托,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意。
悬鹅示众:这种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和决绝的拒绝方式,通常是在表达对对方的极度不满和反感时使用。
在古代,悬鹅示众是将死去的动物挂在显眼的地方以示警告或惩罚,也常用来表示对不合礼仪行为的谴责和惩罚。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拒绝的几种礼仪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礼仪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汉语社交言语行为及交际的礼貌策略] 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摘要:摘要: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言外行为的社会功能和礼貌语言在言语活动中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社交言语行为归为三类,并从礼貌策略的角度探讨汉语社交语境下的言语行为功能及应用策略,以期指导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选择和运用得体、恰当、礼貌的语言,掌握交际策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促使交际成功的目的,在社会交际中,礼貌是制约人们选择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用这种泛化的亲属称谓有:“大爷”、“大伯”、“叔叔”、“阿姨”、“大姐”、“大哥”等摘要: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言外行为的社会功能和礼貌语言在言语活动中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社交言语行为归为三类,并从礼貌策略的角度探讨汉语社交语境下的言语行为功能及应用策略,以期指导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选择和运用得体、恰当、礼貌的语言,掌握交际策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促使交际成功的目的。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社交言语行为;礼貌语言;交际策略;人际交往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重点关注的语言现象之一,人际交往就是通过各种言语行为来完成的,正如塞尔(Searle)所言,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就是言语行为。
比如,社交沟通的介绍和问候涉及到称呼言语行为和问候言语行为的实施;商务谈判当中会出现诸如拒绝和接受等言语行为;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请求……因此,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1],有助于指导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选择和运用得体、恰当的语言,掌握交际策略,指导交际成功。
而礼貌作为“一种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交际中言语举止谦恭得体的表现。
在言语交际中,得体礼貌的语言能使交际在和谐、友好、舒畅的氛围中进行,从而顺利实现预期的交往目的。
如果用词不当、用语不佳则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导致交往的失败[2]。
六种委婉拒绝别人的说法,充分体现情商和艺术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别人的请求,而有时我们会面临不想接受他的请求,却又不好意思拒绝。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使用委婉的话术,来拒绝他。
如果你说话太过直白僵硬,别人不仅听了不舒服,还会对你产生成见,伤害你们的关系。
以后哪天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也很可能会直接拒绝你的请求。
甚至,你可能因为一次的不合适的表达,导致两个人的关系产生了隔阂,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事业。
所以,不要小看一两句话,也不要小看社会交际圈子里的一两个人,有时往往会击中我们的要害。
今天分享6个委婉拒绝别人的话术,看完记得点赞关注!1、“我想这么做,但是……”注意不要进一步解释你为什么不能做,因为这样让你有种负罪感和不确定感,对方可能会进一步劝说让你帮忙。
2、“不好意思,上次我这样做时,很难受。
”表达你的不好感受,关键不是让别人知道你想或者不想,而是让他们知道你这样做很难受,因为没人想故意伤害你。
3、“我不能帮你做完整的事情,但是可以帮你分担一部分。
”这里的技巧是选择相对简单、需要较少时间的方式提供给别人帮助,这样既不会伤害到别人,还能委婉地拒绝请求。
4、“我不是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
要不你们看看***行不行?”如果你感到确实不想去,那就不要拐弯抹角。
为了你自己可以不用去参与,你可以推荐他人供他们参考。
这样,也能给予别人帮助。
5、“好的,我考虑一下,回头联系你”先搪塞过去,不用直接拒绝,情商高的人一听就心领神会,自然知道不用多去等所谓的“回头联系”。
6、“听起来很棒,我很想去,可是我刚好要那天要办**事,实在没办法去。
”如果你在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拒绝时,千万不要直接回绝,而是学会先用赞美开头,让对方的心理防线降低,然后用你自己的正当理由来表达拒绝。
这样让他觉得你确实有点想去,并且只是因为有事去不了而已!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情商的展现,情商是什么?情商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平衡情感的能力。
如果你没有很高的情商,你就不能驾驭与别人的关系,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人际交往中表达拒绝的语用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向他人的请求或邀请表示拒绝是不可避免。
直接拒绝、规约拒绝和间接拒绝是拒绝言语行为三种主要类型,无论采用何种拒绝方式,都应在礼貌原则指导下,充分照顾会话双方的面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中表达拒绝的语用技巧文章内容。
人际交往中表达拒绝的语用技巧:直接拒绝言语行为直接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直截了当地向提出请求的谈话者加以拒绝的行为,此时的请求者明确提出要求,而另被请求者无法回避话题,只能直接并且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拒绝意图,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人际交往言语行为。
但是,当我们不得不直接拒绝对方的请求时,一定要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进一步的建议。
以下一组对话为例:甲: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hand to finish this article on Management Strategy because I am a layman, but you are very good at it…乙:I have no time.甲的请求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令乙为难,而且意图清晰明了,令乙无法回避,乙虽然也给出了拒绝的原因,但拒绝的言语略显直白、粗鲁,令甲无法平心静气地接受,无论从哪一角度都被严重伤害了面子,因此这样的言语行为也常常被称作“威胁面子的行为”。
如果乙能够讲究语用技巧,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采取一写语言策略进行面子补救,就能维护双方的面子,保证交际双方的会话顺利进行。
那么乙可以这样回答: 乙:I am so sorry that I c ouldn’t help you just because I have no time recently. You’d better check it to the net. In fact, it is not as difficult as you imagine.在第二种表达中,乙也明确表示拒绝,但拒绝的同时给出了原因和建议,虽然是直接拒绝,却也不伤及对方的面子,化尴尬为和谐,也有利于双方日后的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一、本文概述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形式,然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指个体在交际过程中,出于某种原因或动机,直接或间接地否定、拒绝或反对对方提出的要求、建议、意见或请求等。
这种行为可能引发交流双方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交流中断。
因此,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人际交流的本质,还能为有效应对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拒绝言语行为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在社会交流中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情境下拒绝言语行为的案例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动因。
本文还将探讨应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策略,包括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缓冲策略和回避策略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
通过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的系统分析,本文旨在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处理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也期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二、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拒绝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且其形式和策略多种多样。
根据拒绝的程度、方式和目的,我们可以将拒绝言语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直接拒绝:这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拒绝方式。
它通常不绕弯子,直接表达不愿意或不能执行对方的要求或提议。
例如,“对不起,我不能帮你完成这个任务”或“谢谢你的邀请,但我不能参加”。
委婉拒绝:这种拒绝方式更为含蓄,尽量避免直接冲突或伤害对方的感情。
它可能通过提出某种理由或借口来拒绝对方,如“我真的很想帮你,但我现在真的很忙”。
推迟拒绝:有时,我们可能暂时不能直接拒绝对方,而是选择先暂时接受,再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拒绝。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处理那些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考虑或研究的请求。
转移拒绝:这种方式是将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其他地方或人身上,以避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请求。
例如,“我觉得你可能更适合找张三帮忙”。
建议性拒绝:这种拒绝方式不仅拒绝对方的要求,还提出替代性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社会领域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
在社交场合,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 直接回答:“不,谢谢。
”或者“不,我不需要。
”
2. 委婉地拒绝:“真的很抱歉,但我不能接受。
”或者“不好意思,我不需要,但谢谢你。
”
3. 给予解释:“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已经有其他安排了。
”或者“我很感激你的提议,但我觉得这并不适合我。
”
4. 表达感激:“非常感谢你的邀请,但我必须婉拒。
”或者“你真是个好人,可我不能接受你的帮助。
”
5. 提供替代方案或建议:“虽然我不能接受,但如果你需要帮助,我可以推荐给你其他人。
”或者“谢谢你的邀请,但我想你可以考虑邀请其他人。
”
重要的是,以礼貌和尊重的方式回答,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拒绝他人要委婉
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很不礼貌。
别人刚提出他的请求,你就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对方自然会认为你不近人情,过于冷漠;熟人提出请求,你断然拒绝,对方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别人抱着很大希望请求你帮忙,你却当众毫不客气地断然拒绝,对方一定感到你是在“作秀”;心胸狭窄的人遭到你的果断拒绝,心中难免抑郁不平。
如果拒绝方式不当,还会导致误会或矛盾甚至事故。
无论对方身份如何,要求是否合理,断然拒绝都会对双方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不给求助者带来伤害,也为了使自己不被误解,绝对不要断然拒绝别人的要求和请求。
温馨提示:
□对于违法、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可以直接拒绝,但仍要态度礼貌。
□对于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要耐心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请对方谅解。
□如果对方和自己关系很好,拒绝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说话要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