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利用中医经络学说的无创痛穴位疗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不同的物质调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然后直接贴敷在穴位或患处。
该疗法适用于许多疾病,如小儿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等。
该疗法的治疗特点是作用直接、适应证广、用药安全、简单易学、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但是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如孕妇、对药物过敏者、严重皮肤病患者、疾病发作期的患者等。
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如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刺激性食品和温热易发食物。
如果出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的情况,可以随时揭去药膏,但是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是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总之,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疗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中医药贴敷疗法发展及应用中医药贴敷疗法是中医药临床应用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它通过贴敷药物在皮肤局部治疗疾病,既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贴敷疗法起源于我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的贴敷法。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贴敷疗法也逐渐得到了理论上的完善和实践上的总结。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应用指导,对贴敷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和治疗原则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贴敷疗法的发展离不开中药的应用。
中医药贴敷疗法主要通过外用中药贴敷在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和经络作用,直接作用于病灶,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常用的贴敷药物有膏药、湿敷剂、熨贴剂、灸贴剂等,它们具有药效迅速、作用持久、疗效可靠等优点,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应用方面,中医药贴敷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中。
在内科方面,如感冒、支气管炎、胃炎等,贴敷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变部位的恢复,改善症状。
在外科方面,如扭伤、烫伤、创伤等,贴敷药物可以通过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伤口的恢复。
在妇科方面,如月经不调、痛经等,贴敷药物可以通过调整经气、活血化淤等作用,改善症状,调理月经。
中医药贴敷疗法不仅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疗法相结合。
在针灸、推拿等手法疗法中,常常使用贴敷药物辅助治疗,提高疗效。
在中药内服治疗中,贴敷药物可以作为副手,加强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康复训练中,贴敷药物可以作为辅助疗法,促进患者康复。
虽然贴敷疗法在中医药临床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贴敷疗法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使得中医药贴敷疗法在药物选择、贴敷方法、疗效评估等方面得到了更加科学的支持。
也有许多学者对贴敷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医药贴敷疗法的理论体系。
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贴敷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贴上药物贴敷剂,根据药物的疗效,通过皮肤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是,在进行贴敷疗法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选择适当的药物: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疗效和适应症,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非常重要。
在选择药物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过期药物或不合适的药物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
2.正确清洁皮肤:在使用贴敷疗法之前,需要将治疗部位的皮肤清洁干净。
特别是治疗部位有伤口、破损、皮肤过敏等情况时,应避免使用贴敷疗法,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伤口。
3.控制贴敷时间:贴敷疗法的治疗时间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长时间的贴敷可能导致皮肤受损,而过短的贴敷时间又不利于药物充分吸收。
在进行贴敷疗法时,应根据病情和医嘱控制好贴敷时间。
4.避免过度使用:贴敷疗法虽然简单有效,但不能过度依赖。
如果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改变治疗方法。
过度使用贴敷疗法可能导致皮肤过敏、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
5.合理存放药物:在使用贴敷疗法之前,保持药物的干燥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药物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受潮变质。
6.注意观察不适症状:在进行贴敷疗法时,应注意观察治疗部位的变化。
如发现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
7.避免贴敷密度:贴敷疗法应根据药物的浓度和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贴敷密度。
贴敷过多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吸收或局部过敏,贴敷太少则可能不起作用。
8.遵循医嘱:贴敷疗法属于医学治疗的一种方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规定使用。
不可盲目自行贴敷或随意更换药物。
贴敷疗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同时,不同的人体体质和疾病情况也需要个体化的处理,尽量避免自行使用贴敷疗法而延误治疗。
如果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并寻求帮助。
贴敷疗法的反应及对症处理【摘要】贴敷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适用范围广泛。
在使用贴敷疗法时,不同的反应可能会出现,包括皮肤过敏反应、疼痛不适感和肿胀现象等。
对于皮肤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清洗受影响区域。
对于疼痛或不适感,可以适当减轻贴敷压力或调整贴敷时间。
当出现肿胀现象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在使用贴敷疗法时,需要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如避免过度贴敷和避免贴敷在伤口处等。
正确使用贴敷疗法非常重要,不仅能有效治疗疾病,还可以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强调正确使用贴敷疗法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风险。
【关键词】贴敷疗法、反应、对症处理、皮肤过敏、疼痛、不适感、肿胀、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正确使用。
1. 引言1.1 介绍贴敷疗法的概念贴敷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使用具有药效的贴膏或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起源于我国古代,并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贴敷疗法的原理是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迅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贴敷疗法中,药物可以通过皮肤的毛细血管渗出,直接作用于病灶,起到明显的疗效。
贴敷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如湿疹、疖、痤疮等,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内科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等。
通过贴敷疗法,药物可以全面、均匀地分布于皮肤和深层组织,有效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贴敷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2 贴敷疗法的应用范围贴敷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治疗:贴敷疗法在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方面非常有效,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
2.消炎杀菌:贴敷疗法可以有效消除皮肤炎症,杀灭细菌,防止感染扩散。
3.促进循环:通过贴敷适当的药物或草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修复和恢复。
4.调理身体:贴敷疗法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改善体内的湿气、寒气或燥热等不平衡状态,达到身体平衡的效果。
中医药贴敷疗法临证心法集翠中医药贴敷疗法临证心法集翠序言中医药贴敷疗法临证心法集翠,作为中医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以其简便实用、疗效显著而备受青睐。
它的实质是通过将药物贴敷在特定部位,促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达到调理经络、疏通气血、驱邪祛湿的功效。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临证心法,旨在通过全面的梳理,帮助读者获得关于该疗法的全面理解和应用指南。
一、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1.1 贴敷疗法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药贴敷疗法起源于古代,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贴敷疗法通过将药物粉末或药草直接贴敷在特定部位,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和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疏风利湿等疗效。
它简便易行,不依赖于药物的内服或外用,避免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的负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1.2 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2.1 经络传导原理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存在着络脉,它们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相连。
贴敷疗法通过将药物直接贴敷在相应的经络穴位上,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使药物能够渗入人体内部,发挥治疗效果。
1.2.2 皮肤吸收原理人体的皮肤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器官,具有较强的渗透吸收能力。
中医药贴敷疗法利用皮肤的吸收能力,促使贴敷的药物通过皮肤渗入人体,作用于相应的脏腑组织。
皮肤还是人体的外保护层,贴敷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的表层,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
1.2.3 组方选择原理中医药贴敷疗法需要根据不同病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组方。
根据病症的虚实寒热等属性来辩证施治,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贴敷。
针对气滞血瘀的病症,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贴敷;针对寒湿病症,可以选择温阳祛湿的药物进行贴敷。
二、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应用范围2.1 内科病症内科疾病是中医药贴敷疗法最常见的应用范围之一。
对于肠胃消化不良、鼻窦炎、咽喉炎等病症,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贴敷在腹部和颈部的经络上,促进脾胃的运化、通畅呼吸道,起到疏风散寒、行气化痰的作用。
贴敷疗法的作用与功效
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贴敷药物或材料在特定部位上进行治疗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康复治疗中。
下面是贴敷疗法的一些常见作用与功效:
1. 祛湿化痰:贴敷药物或材料能够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从而起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这对于湿气重、痰多的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2. 活血止痛:贴敷疗法可以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液供应,从而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
它被广泛用于各种伤痛、炎症、肌肉酸痛等疾病的治疗,能够缓解疼痛、舒缓肌肉。
3. 温通经络:贴敷药物或材料能够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局部经络的运行,疏通经络,平衡气血循环。
这对于一些气血不畅、经络痹阻的疾病,如血瘀、寒痹等有较好的疗效。
4. 散寒暖宫:贴敷疗法在女性疾病的应用中有较高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寒症、寒痛、宫寒等病症。
通过贴敷温热的药物或材料,可以起到散寒、活血、温宫的作用,改善女性生理功能,并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5. 消肿散结:贴敷疗法对于一些软组织损伤、淤血、水肿等病症有较好的效果。
贴敷药物或材料能够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局部的淋巴循环和代谢,加速组织废物的排出,从而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贴敷疗法适用于一些轻度、局部的病症,如感冒、扭伤、肌肉疼痛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的疾病,仅依靠贴敷疗法可能不足以治疗,并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另外,在使用贴敷疗法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正确贴敷的方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
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贴敷疗法治疗。
中医药贴敷疗法发展及应用1. 引言1.1 中医药贴敷疗法的概述中医药贴敷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也称为中药敷贴疗法,是将药物通过外敷的方式贴在患处,借助药性渗透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
中医药贴敷疗法注重疗效和安全性,因其独特的药效渗透方式,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贴敷疗法是一种外治疗法,主要应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腰腿痛等疾病。
通过将药物直接敷在患处,可以加快药物吸收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比内服药物,中药贴敷疗法不易引起胃肠不适等副作用,更加安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贴敷疗法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贴敷疗法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受到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地位愈发重要,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中医药贴敷疗法的起源中医药贴敷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文献中。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中,就已经有关于贴敷疗法的记载。
古代医家通过观察病症表现和感觉患者脉象等方式,发现在一些疾病治疗过程中贴敷药物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起初,中医药贴敷疗法是基于经验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总结,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治疗方法。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在患部贴敷药物或草药,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祛湿除痹、活血化淤等作用,从而加速病灶的恢复。
起源于古代的中医药贴敷疗法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至今仍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贴敷疗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2. 正文2.1 中医药贴敷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中医药贴敷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传统医疗方式的重新认识,中医药贴敷疗法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中医药贴敷疗法发展及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药的发展,贴敷疗法作为中医药的一种重要疗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贴敷疗法是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之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已经成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
一、贴敷疗法的发展历程贴敷疗法是中医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贴敷的记载,比如《灵枢·五十三难》中就提到了“有诸弊在神柏,覆以布帛,贴之,使不去”,这就是贴敷治疗的一个应用场景。
在古代,贴敷疗法在治疗外伤、热病、疼痛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进步,贴敷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明清时期,贴敷疗法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纳入到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中。
随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贴敷疗法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外伤、热病到后来的疼痛、慢性病等,都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贴敷疗法的特点1. 中医药的独特理论支撑。
贴敷疗法的应用离不开中医药的理论指导,比如经络理论、气血理论等,这些理论为贴敷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简便易行,操作方便。
贴敷疗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设备,只需要简单的贴敷材料和相应的中药药物,就可以进行治疗。
3. 治疗范围广泛。
贴敷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比如外伤、疼痛、热病、慢性病等,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贴敷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从而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同时由于中药药物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其副作用比较小。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贴敷疗法作为中医药的传统疗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贴敷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1. 治疗外伤。
外伤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一种疾病,比如扭伤、骨折、擦伤等,贴敷疗法在治疗外伤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贴敷的名词解释贴敷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在中国久负盛名。
它是一种以草药制成的膏药,通过将其贴在人体特定部位来起到治疗、保健或舒缓疼痛的效果。
贴敷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还可以作为一种常见的日常保健手段。
贴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医药发展的早期。
贴敷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贴敷在医学领域逐渐被细化和完善,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经验。
其中最为著名的膏方包括逍遥散、半夏厚朴草果丸等。
贴敷的功效主要通过皮肤的吸收来实现。
膏药中的草药成分,经过研磨和提取后,能够直接渗透到皮肤深层组织中,产生治疗或调理的作用。
贴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消炎、消肿、镇痛的效果。
此外,贴敷还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增强免疫力,改善脏腑功能,起到整体健康的调理作用。
贴敷的适应症非常广泛。
在临床上,贴敷被广泛应用于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各个领域。
例如,对于一些疼痛疾病,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贴敷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且有助于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咳嗽,贴敷也可以起到祛痰、止咳、清热的作用。
此外,贴敷还可以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同时,贴敷也可以用于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贴敷的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是仍然需要谨慎操作。
首先,应该选择贴敷治疗的正确部位,避免对面部、开放性伤口等不适宜的部位进行贴敷。
其次,应该控制好贴敷的时间和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规划。
此外,个别人可能对贴敷材料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
最后,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应注意贴敷材料的消毒和个人卫生。
除了传统的贴敷形式,现代医学技术也为贴敷带来了新的发展。
如今,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贴敷产品,既有传统草药材料制成的膏药,也有微电流、红外线等技术结合的贴敷仪器。
中药贴敷疗法操作流程中药贴敷疗法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部位使用中药贴敷的方式,达到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贴敷疗法的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准备工作。
1. 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治疗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
2. 准备好贴敷所需的辅助材料,如纱布、绷带、保鲜膜等。
3.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询问和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贴敷疗法对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二、操作流程。
1.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贴敷前,首先要对贴敷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以免影响中药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2. 熏蒸穴位,使用艾条或者艾炷对贴敷部位的穴位进行熏蒸,以温通经络,增加穴位的敏感性,提高中药的渗透吸收能力。
3. 研磨中药,将选用的中药材料研磨成粉末状,或者煎煮成药汁,以便于贴敷使用。
4. 敷贴中药,将研磨好的中药材料均匀地敷于贴敷部位,可以使用纱布或者直接敷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敷贴方法。
5. 固定包扎,在敷贴中药后,使用绷带或者保鲜膜进行包扎固定,确保中药能够充分渗透吸收,同时防止中药材料的散失。
6. 观察疗效,在贴敷中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治疗效果的达到。
三、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 严格控制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确定贴敷的时间,避免贴敷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影响治疗效果。
3. 注意贴敷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在贴敷中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5. 在贴敷中药后,对中药材料和辅助材料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清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影响。
四、总结。
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的奇妙之处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其中,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特色治疗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穴位贴敷疗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中医特色治疗中的奇妙之处。
一、穴位贴敷疗法的原理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具有药性的药物贴剂,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着一条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联系着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按摩或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健康目标。
二、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1. 疼痛疾病的治疗穴位贴敷疗法在疼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例如,贴敷腰部、颈部穴位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引起的疼痛;贴敷腹部和背部穴位可缓解胃病和肠病引起的疼痛。
这是因为贴敷穴位能够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疼痛区域的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
2. 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穴位贴敷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贴敷腹部穴位,可以刺激胃肠系统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同时,穴位贴敷还可以激活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强其代谢和排毒功能,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3. 神经系统疾病的改善穴位贴敷疗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贴敷头部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疼痛症状;贴敷手部穴位可改善手指麻木和关节疼痛。
这是因为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三、穴位贴敷疗法的特色1. 安全无创与传统的针刺疗法相比,穴位贴敷疗法安全且不会引起疼痛或感染等副作用。
对于那些对针刺恐惧的患者来说,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更易接受的选择。
2. 简便易行穴位贴敷疗法无需专业技术的操作,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贴敷,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贴敷疗法,简便易学,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乐为患者接受。
它不仅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着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八,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
因而贴敷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各受医家关注,是一个值得系统整理和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
“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
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三伏贴的配方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小儿遗尿症。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4、其他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
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贴敷疗法的特点
一、途径直接,作用迅速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
二、用药安全,适应症广贴敷疗法是以透皮吸收发挥作用的药物,较其它给药途径用药较为安全,同时也增大了用药的范围,尤其是外用给药方法历经漫长岁月的临床验证,其方药组成已不计其数,其治疗范围已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三、使用简便,易于推广贴敷药物的制作可简可繁,家庭多用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经简单学习就可掌握要领,不需高、精、尖或特殊的医疗设备,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者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四、药源广泛,价廉效广贴敷疗法的药物取材多较简单,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包括葱、姜、蒜等随地取材,无需耗费过多金钱。
且贴敷药方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疗效显着,在疾病的初期即自行解决。
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五、稳定可靠,副作用少。
贴敷疗法是药物施于体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便于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
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
未来前景
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一,因其适应治疗范围广泛且具内服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欢迎。
随着目前国际上提倡的“自然疗法”和逐渐兴起的中医热,运用天然药物和传统疗法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这对贴敷等中药外治法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而且此种方法,历经千年而不衰,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存能人和可靠的疗效。
我们深信,像贴敷疗法等我国中药外治法这些传统的医学宝贵财富会为人类的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显示出无限广阔和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