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物质的溶解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5节《物质的溶解》培优训练A卷1.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的分析和讨论,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定温度下,搅拌可增强物质的溶解性B.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2.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有多种。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使用的溶质使用的溶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0℃2g碘10g酒精全部溶解20℃2g碘10g水部分溶解分析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B.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C.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D.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质量有关3.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必须控制的条件是(▲)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A.①②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⑤4.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后,右侧玻璃管中的红色液体发生了明显的移动。
若使红色液体右移,则瓶中所装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氯化钠5.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6.(1)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例如:▲等。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例如:▲等。
(3)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例如:氯化钠等。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喝下汽水后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天饮水桶的内壁挂满一层气泡8.为了探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四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较为合理的是(▲)A.在20℃时,分别把10g食盐和10g蔗糖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相同B.在20℃时,分别把10g食盐和20g蔗糖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C.在20℃时,分别把20g食盐和20g蔗糖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食盐只有部分溶解而蔗糖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D.把20g食盐放在15℃的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只有部分溶解;把20g蔗糖放入20℃的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9.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小明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实验序号溶质溶剂温度1 蔗糖水20℃2 蔗糖水40℃3 食盐水40℃4 食盐植物油40℃A.溶质种类B.溶剂种类C.溶液温度D.颗粒粗细10.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均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1.用清水难以洗净油污,而用洗涤液则能洗净油污,这表明。
2.物质在溶解时,有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如洗衣粉、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解于水中。
3.物质在溶解时,有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如硝酸铵等物质溶解于水中。
4.小明将一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
结果发现烧杯中还有蔗糖,这说明。
若将此蔗糖未完全溶解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蔗糖不见了,这说明5.一位同学在做实验时,在2只烧杯中各装入20mL的水,分别放入10 g蔗糖和食盐,并进行搅拌,结果发现:蔗糖不见了,而烧杯中还有食盐,这说明。
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有关。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儿,这说明气体的溶解能力还与有关。
7.鱼虾能在水中呼吸是因为( )。
A.水中含有氧气,可供鱼虾呼吸B.水在日光下不断分解产生氧气,供鱼虾呼吸C.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可供鱼虾呼吸D.水在鱼虾的体内分解放出氧气供其呼吸8.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是( )。
A.减小压强 B. 增加溶剂C.增加溶质 D.降低温度9.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可能改变固体溶解能力的是 ( )。
A.搅拌 B.振荡C.粉碎 D.加热10.假如你的尼龙校服上沾有油漆,根据下表,你会利用以下哪种性质的溶剂来清洗衣物?( )。
11①温度②食盐颗粒的大小③是否搅拌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12.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溶质 B.加入溶剂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13.下列操作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 )。
A.加热汽水B.冷却汽水C.搅拌汽水D.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14.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 )。
第5节 物质的溶解1 溶解性与饱和溶液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2. 知道物质溶解时既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3. 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解读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列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了解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直是中考的重点,难度较小,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等。
知识点01 物质的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一)溶解性(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对于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对于气体,溶解性还受压强影响。
(3)举例:食盐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质量的水中,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强得多;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如食盐的溶解能力比氢氧化钙强得多。
(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实验表明: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能力拓展】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也有关,搅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变溶解度气体溶解性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也有关【即学即练1】如图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下列各物质,能使U形管中左端液面升高该物质是( )A.食盐B.蔗糖C.硝酸铵D.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物质,要使U形管中左端的液面升高,则需集气瓶内压强减小,食盐、蔗糖溶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U形管液面无变化,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压强增大,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硝酸铵溶解吸热,可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U形管左侧面液体升高;【即学即练2】探究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