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三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894.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5节物质的溶解(1)[学生用书A10]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有限__的。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溶质的性质__、__溶剂的性质__、__温度__。
3.一般情况下,固体和液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__升高__。
4.(1)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__氢氧化钠__等。
(2)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
例如:__硝酸铵__等。
(3)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例如:氯化钠等。
【夯实基础】1.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也有弱,强弱不同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2.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喝了碳酸饮料后常常要打嗝。
关于引起打嗝的原因,四位同学有四种猜测,最接近事实的是(B)A.是由于大量的糖溶于碳酸饮料中B.是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碳酸饮料中C.是由于大量的柠檬酸溶于碳酸饮料中D.是由于大量的食盐溶于碳酸饮料中3.物质的溶解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一组是(C)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③温度;④压强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将食盐溶解在水中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药匙;③烧杯;④温度计。
其中正确的是(D)A.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的是(B)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溢出B.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C.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D.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6.下列既能影响食盐的溶解能力,又能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是(D)①温度②食盐颗粒的大小③是否搅拌A.①②③B.①②C. ②③D. ①7.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D)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8.如图所示,把装入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__吸收__热量,能使温度__降到0℃以下__,从而使木块上的水结冰。
第5节 物质的溶解1 溶解性与饱和溶液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2. 知道物质溶解时既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3. 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解读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列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了解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直是中考的重点,难度较小,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等。
知识点01 物质的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一)溶解性(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对于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对于气体,溶解性还受压强影响。
(3)举例:食盐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质量的水中,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强得多;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如食盐的溶解能力比氢氧化钙强得多。
(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实验表明: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能力拓展】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也有关,搅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变溶解度气体溶解性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也有关【即学即练1】如图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下列各物质,能使U形管中左端液面升高该物质是( )A.食盐B.蔗糖C.硝酸铵D.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物质,要使U形管中左端的液面升高,则需集气瓶内压强减小,食盐、蔗糖溶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U形管液面无变化,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压强增大,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硝酸铵溶解吸热,可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U形管左侧面液体升高;【即学即练2】探究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区分溶解和悬浮的区别。
3. 掌握溶解的影响因素。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溶解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因素。
难点:深入理解溶解与悬浮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
1. 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溶解与悬浮的比较。
3. 溶解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经典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特点。
2. 实验演示法:通过溶解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溶解过程。
3.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讨溶解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
2. 学习溶解的定义和特点,并对溶解与悬浮进行比较。
3. 实验演示:进行溶解实验演示,观察溶解过程。
4. 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溶解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小组展示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六、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溶解的习题。
2. 撰写一篇关于溶解的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馈:
对学生在作业和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加强对溶解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课堂笔记1.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2)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越大。
2.溶液的配制(1):计算所需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用天平称取固体,用量筒量取液体。
(3):将溶质与溶剂混合,搅拌均匀。
3.溶液的稀释和浓缩(1)加溶剂稀释浓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质量不变。
(2)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浓溶液中溶质质量+稀溶液中溶质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3)溶液的浓缩:浓缩前后溶液中质量不变。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欲使50 g1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A.再加5 g硝酸钾B.蒸发掉一半的溶剂C.加入50 g10%的硝酸钾溶液D.蒸发掉25 g水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如图。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3.从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 g,那么剩下的5 g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 B.90% C.10% D.11.1%4.m克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
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正确描述的是()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是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6.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在该温度下将20克硝酸钾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24.0% B.28.6% C.31.6% D.40.0%7.(金华中考)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以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为例,了解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4. 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能够溶解在液体中,温度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2. 影响物质的溶解有多个因素实验器材:水槽,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滴管,药匙,三脚架,石棉网 蔗糖,食盐,植物油,汽油,教学内容:一.物质的溶解幻:引入,两件满是油污的衣服,洗干净的实质是污垢能溶解,问学生如何洗干净? 生:可以用肥皂水洗,用洗衣粉溶液洗师:为什么不能用清水,而要用肥皂水,洗衣粉水洗,这节课我们来解答这个问题。
幻:探究实验1:蔗糖的溶解实验。
(学生完成)师:我们已经知道蔗糖能溶解在水中,其中的被溶解的物质是蔗糖,也被称为溶质,溶解蔗糖的水被称为溶剂板: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生: 食盐溶解在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白酒是酒精溶于水,溶质是 ?溶剂 ? 师:设问:板: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示:喝糖水,加热溶解的多;蔗糖能溶解,石头不溶解;油污不能溶于水,能溶于汽油)生:板: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 温度1.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用量筒量取)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
蔗糖能完全溶解吗? 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蔗糖是否能无限的溶解? 师:通过这两个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板:(溶解基本性质)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质量是有限的 能不能师:对溶解能力的影响可能与以上五个因素有关,我们要探究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影响需设计实验用到的方法的方法是?生:控制变量法师:如下有同学设计一个实验,幻:探究实验2 (幻灯片展示)A , 将10克蔗糖(用天平称量)放入在20毫升水(用量筒量取)中并搅拌,能否溶解?能B , 将10克食盐(用天平称量)放入盛有20毫升水(用量筒量取)中,并进行搅拌,能否溶解?不能师:该同学研究的是哪个因素?生:溶质的种类师: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为什么?生:合理,除溶质的种类不同,其中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水的质量,同杯水温度都相同师:本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生:板:溶质的种类能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师:我们来探究下一个因素温度的影响幻:探究实验3 加热溶解(学生完成)将实验1中蔗糖不能完全溶解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蔗糖能继续溶解吗?现象:能溶解师:请学生根据现象得出什么结论?生: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板: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幻:进一步实验发现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如:蔗糖)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如:气体,熟石灰)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变化不明显 (如:食盐)总之,物质的溶解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发生变化的 师:对于溶剂的种类,我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注意要用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