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七大CBD核心模式及12个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14.00 KB
- 文档页数:60
国外著名商业综合体案例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著名的商业综合体。
这些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也是当地居民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的标志与象征。
这些商业综合体依托优良的社区环境、繁华的商业氛围、齐全的商业设施以及独具特色的经营品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规划建设,最终成为一座城市特有的吸引力和品牌。
城市因商业建筑而具魅力,商业建筑更为城市增添风采。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把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城市甚至在倾全力开发主题商业街、商业综合体,这说明商业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被认识,人们对商业建筑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我们也不应盲目发展与建设,更需要借鉴他人经验和典范,让我们获得裨益。
下面对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商业综合体作一介绍,并进行比较分析。
1 日本难波公园难波公园是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
从远处看去,难波公园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是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
其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通枢功能与办公、酒店、住宅完美结合,是日本开发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
1.1场所概念难波公园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能够不断重生的自然力量,这种被普遍认知的力量在连接新旧事物中又贯穿着东西方文明。
在设计中,自然环境被巧妙地融入都市规划之中。
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因为他有很大的公共开放绿地,可以吸引周边社区的人到这里来光顾、来浏览,最后这个项目变成了一个目的地的项目,大家不仅仅到这里来购物,也可以到这里来休息,来放松。
难波公园的内部是一条人造峡谷。
业主最初的构思是建造一个简单的混凝土通道用于连接项目的南北地块,但设计师提出了人造峡谷的设计理念。
CBD一. CBD的概念CBD是一个国际大都会的名片,具有超强的跨区甚至跨国的经济辐射力,如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巴黎拉德方斯、东京新宿、香港中环、深圳福田CBD等。
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均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
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
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有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
例如,悉尼设有悉尼商业中心区,香港的商业中心区位于中环和尖沙咀。
美加等地称商业中心区为“Downtown”(城市商业区;闹区),因为过去的住宅区都在山上,而商店街都在山下。
而日本和韩国称中心商务区为“都心”或“繁华街”。
CBD大多设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核心地区,区内有各种一流的建筑和完善的公共设施,例如甲级商业大厦、大型购物中心、政府及公共机构、康乐文娱设施等。
此外,区内的交通可达度极高,公路干线、铁路、港口、机场均设于区域周边的便利位置,市民在各区间往来极为方便。
CBD 占地面积一般在3至5平方公里,有的甚至更大,其总建筑面积少则五六百万平方米,多则上千万平方米,CBD既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也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心地价往往远远高于CBD周边地区。
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同时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
CBD特定的职能要求区内的建筑必须高密度、现代化。
因此,CBD中汇集了众多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的超高层建筑并且拥有非常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信息交换系统,以及大量的办公、餐饮、服务和住宿设施。
一般来讲,写字间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50%,商业、餐饮业及商住建筑约占40%,其他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配套设施约占10%。
CBD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优秀办公楼案例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超高层办公楼,高度达到632米,共有128层。
该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而闻名,外观呈现出流线型的造型,象征着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金融中心的地位。
该建筑内部拥有豪华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2. 纽约帝国大厦纽约帝国大厦是美国纽约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建于1931年,高达443.2米。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装饰和石材外墙而著名,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帝国大厦内部设有豪华的办公空间和商业设施,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入驻。
3. 伦敦金融城伦敦金融城是英国伦敦的金融中心,拥有众多优秀的办公楼。
其中,一座代表性的办公楼是“Gherkin”(瓜子塔),它是一座40层的圆柱形建筑,高度达到180米。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高效的办公空间而受到赞誉,吸引了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
4.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大厦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大厦是一座由三座摩天大楼组成的综合度假胜地,包括豪华酒店、赌场、购物中心和办公楼。
其中,办公楼拥有现代化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
该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而著名,成为新加坡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5. 多伦多皇家银行广场多伦多皇家银行广场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一座高层建筑群,包括两座办公楼和一座豪华酒店。
其中,办公楼内部设有现代化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
该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高效的办公环境而受到赞誉,成为多伦多市的地标之一。
6. 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中环地区的一座高层建筑群,包括两座办公楼和一座豪华酒店。
其中,办公楼拥有豪华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
该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而闻名,成为香港的地标之一。
7. 西班牙马德里四塔西班牙马德里四塔是马德里市的一座高层建筑群,包括四座摩天大楼,分别是西班牙银行总部、希尔顿酒店、地标大厦和塔伊沃大厦。
CBD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 CBD)已成为城市经济的核心引擎和重要象征。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 CBD 的发展模式和影响,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纽约曼哈顿 CBD纽约曼哈顿 CBD 是全球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 CBD 之一。
它位于曼哈顿岛的南端,面积约 5791 平方千米。
曼哈顿 CBD 拥有高度集中的金融、商业和服务业机构。
华尔街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世界知名的银行、证券交易所和金融公司。
此外,还有大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在此设立。
其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纽约作为全球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便于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其次,曼哈顿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先进的通信系统、高效的能源供应和现代化的建筑设施。
再者,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法律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曼哈顿CBD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高昂的租金和生活成本,导致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二、伦敦金融城 CBD伦敦金融城位于伦敦市中心,面积约 26 平方千米。
伦敦金融城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和国际保险市场之一,拥有众多知名的金融机构和交易所。
伦敦金融城的成功离不开其悠久的金融历史和文化传统。
英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金融城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拥有大量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
不过,伦敦金融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
同时,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对金融城的业务和人才流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上海陆家嘴 CBD上海陆家嘴 CBD 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是中国重要的金融贸易区之一。
陆家嘴 CBD 拥有众多高楼大厦,如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自世界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城市综合体与庞大的建筑群、商业中心、城市地标、城市发展引擎联系在一起。
就像美国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日本的东京中城、六本木,香港的太古广场,中国深圳的万象城、北京的国贸,它们外在以摩天大楼的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内在以功能集约的聚合力量营造着城市新中心。
它们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号,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动力旗舰,用钢筋铁骨般的巨桨把城市进程大步推向前进。
一、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一)洛克菲勒中心简介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部,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集商业、娱乐和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大型建筑群。
主要建筑始建于1931年,1940年完成。
建筑群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六大道,以及第48大街至52大街之间,共占地45000平方米。
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共有70层,高259米。
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2007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便士丰收的田野”开幕式上摆放硬币的情形,放置这1亿枚硬币区域长49.5米、宽9米,宽度相当于一条街道。
1932年起,每年圣诞节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都要竖立一棵纽约市最大的圣诞树,这里的圣诞夜景时来纽约的游客必看之处。
(二)案例启示洛克菲勒中心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先河,因此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密集有序。
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对都市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师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通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国内外中央商务区介绍及比较分析一、国外中央商务区介绍及启示1、国外中央商务区介绍美国曼哈顿CBD介绍。
曼哈顿CBD是在上世纪70年代逐渐形成的,它在纽约市的中心区,包括曼哈顿岛、依斯特河中的一些小岛及马希尔的部分地区。
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
世界著名的百老汇、联合国总部、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这里。
曼哈顿的CBD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的老城和中城。
在老城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金融区,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的总部,使其成为了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中城是曼哈顿的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一些著名的建筑都坐落在这个区。
曼哈顿的CBD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的老城和中城。
在老城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金融区,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的总部,使其成为了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中城是曼哈顿的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一些著名的建筑都坐落在这个区。
在各产业部门向曼哈顿集聚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功能上的地域分异,形成了几个不同功能的核心区,如华尔街周围的金融区、中城的商务区、钱伯斯和休斯敦之间的高楼工业区、西区的妇女时装中心等等,其中华尔街金融区和中城办公楼区最负盛名。
同时,CBD的健康发展需要各产业部门的有效融合,所以为预防以后产业不平衡所产生的矛盾,纽约市政府对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采取了一些调控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纽约商务贸易中心功能,增强吸引力等等。
法国巴黎拉得方斯CBD介绍。
拉德方斯区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城市主轴线的西端。
它于1958年开始建设开发,目前已建成具有特色的CBD。
目前,拉德方斯拥有写字楼247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区215万平方米、公园区32万平方米;住宅区1.56万套,可容纳3.93万人;区内种植有400余种植物,有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
另外,在拉德方斯有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它交通设施完善,多条地铁、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同时它还是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
【CBD综合资料】CBD是英文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中文译为中央商务区。
CBD起源于社会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
CBD一般占地3至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大于1.5平方公里,有的甚至更大,其建筑面积少则五六百万,多则上千万平方米,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地价可谓真正是“寸土寸金”。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我国香港的中环以及新加坡的中心区等都是世界闻名的CBD。
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同时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
CBD特定的职能要求区内的建筑必须高密度、现代化。
因此,CBD中汇集了众多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的超高层建筑并且拥有非常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信息交换系统,以及大量的办公、餐饮、服务和住宿设施。
一般来讲,写字楼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50%,商业、餐饮业及商住建筑约占40%,其他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配套设施约占10%。
现今城市中心商务区主要由商务办公、金融和服务三类职能设施构成,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包括一定量的传统的商业零售类和居住职能设施。
在CBD中这三大职能的比例关系一般为2:1:1,即以办公职能为主,兼以金融和服务类职能。
如巴黎拉德方斯三大职能分别占50%,25%,25%。
世界其他商务区的功能比例也大致如此。
经验表明:1、活力四射的CBD内写字楼建设量应约占到50%,商业设施及酒店、公寓住宅等应各占20%,其余分配给各种必要的配套设施;2、对于城市CBD外围而言,“居住”是城市新区活力源泉,由研究表明,一个城市新区居住规模超过40%,这个中心区才能成为富有人气和活力的城市中心。
【标志性案例】纽约曼哈顿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0%,人口150万人。
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哈顿岛,使该岛中的部分地区成为纽约的CBD。
1,CBD概述(1)CBD的定义和功能CBD是核心业务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的代表。
通过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的管理功能,分配功能,服务功能和沟通功能,中央商务区已成为城市,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中心。
在有利的政策条件和产业规划指导下,在信息,客户,资金共享等核心生产要素的帮助下,外部依靠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完善的产业链来实现产业协调,优化产业链。
分配核心资源,节省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
District的缩写起源于1920年代的美国,意指开展业务的地方。
现代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特征是聚集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产业结构看,以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业高度发达。
从产业形态看,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共同体,商务服务,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度集中。
(2)CBD产业发展条件与过程CBD形成和发展的市场条件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在总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等),辐射的规模和位置政府的政策支持,规划建设和产业指导是决定CBD产业发展程度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国外CBD演进过程的研究与开发,CBD基本遵循从形式完善到功能提升再到产业聚集的发展模式。
主导产业,区域功能和区域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产业结构由单一业务逐步发展为总部经济和金融产业集群,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商业物流为核心,以服务业,会展旅游等其他服务业为支撑。
包括:金融,商贸,物流,制造总部,商业服务,旅游,展览,文化媒体等。
通过分析国内外CBD的发展规模,可以看出城市经济总量及其辐射能力是决定CBD区域发展规模和强度的主要因素。
(3)CBD产业功能和水平划分第一圈是依靠要素市场或企业总部资源的金融企业总部,制造业总部和商业物流企业总部,并通过投资管理,信息服务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管理和辐射功能。
第二个圈子是周围的服务业。
依托制造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等资源,形成了完整的信息和商务服务产业链,为企业第一圈提供服务。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自世界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城市综合体与庞大的建筑群、商业中心、城市地标、城市发展引擎联系在一起。
就像美国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日本的东京中城、六本木,香港的太古广场,中国深圳的万象城、北京的国贸,它们外在以摩天大楼的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内在以功能集约的聚合力量营造着城市新中心。
它们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号,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动力旗舰,用钢筋铁骨般的巨桨把城市进程大步推向前进。
一、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一)洛克菲勒中心简介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部,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集商业、娱乐和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大型建筑群。
主要建筑始建于1931年,1940年完成。
建筑群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六大道,以及第48大街至52大街之间,共占地45000平方米。
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共有70层,高259米。
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2007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便士丰收的田野”开幕式上摆放硬币的情形,放置这1亿枚硬币区域长49.5米、宽9米,宽度相当于一条街道。
1932年起,每年圣诞节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都要竖立一棵纽约市最大的圣诞树,这里的圣诞夜景时来纽约的游客必看之处。
(二)案例启示洛克菲勒中心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先河,因此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密集有序。
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对都市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师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通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全球视野中的城市CBD 演化规律、经验及启示CBD(中央商务区)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初社会学者对城市中心区结构演化的理论研究,首先提出此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E.W.Burgess),他赋予了CBD三大性质:核心性、历史传承性、稳定性。
其后,随着城市规划实践和空间经济学的不断发展,CBD内涵日益丰富。
从广义上讲,CBD主要指城市空间组织的核心部分,它与商务和商业功能的集聚密切相关;从狭义上讲,CBD专指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专门化商务办公区,与以商业零售为主的中心商业区(即CRD)相区分。
此外,在大都市区(圈)逐步形成的背景下,一些学者还将位于原核心区之外新开发的办公或商业集聚区也称为CBD或RCBD(副中心)。
尽管学术界对CBD内涵尚无统一界定,但对CBD的一些外部特征还是逐步取得共识,这些共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高”,即高密度、高地价、高可达性、高辐射力以及高商务集聚度。
一 CBD的空间布局:集中、分散还是集中式分散?集中与分散是现代服务活动空间分布的两种基本模式。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大都市的服务业空间格局一般经历了集中—分散—集中式分散的演化过程,现代服务活动首先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尤其是CBD内,然后随着城市化的拓展和“大城市病”的日益加重而开始向郊区分散,最后又在大都市区范围内的某些特殊节点上重新集聚。
在大都市发展的初期,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CBD,呈现单一核心布局的形态。
其后,随着大都市的发展、交通规划的引导和地域产业分工的深化,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逐步由单核心向多核心结构演变,在此过程中,原CBD职能一方面越来越高级、越来越专业,金融、商务或总部经济日益成为其核心功能;另一方面某些次级职能则逐步向外分散和转移,并与大都市的某些新城建设相结合,开始形成一个个新的CBD或RCBD(即副中心),且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
可见,集中式分散是都市化阶段CBD演化的一般模式。
因此,根据大都市一般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的基本规律,特大城市CBD在空间上也大多演化为“一主多副”的CBD体系,这在当今国际大都市的实践中获得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