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17
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统计质量控制是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这些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
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
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供网友们参考。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1•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2•柏拉图——确定主导因素;3•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4•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5•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6•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7•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1.什么是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检查表是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2.什么是柏拉图?柏拉图为意大利经济学家所发明,根据收集的项目数据,按其大小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从柏拉图中可看出哪一项有问题,其影响程度如何,从而确定问题的主次,并可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柏拉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8 0%以上。
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柏拉图分析的步骤;(1)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比较强烈。
(3)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限间尽可能定期。
(4)各项目依照合半之大小顺位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
(5)绘上柱状图。
(6)连接累积曲线。
柏拉图法(重点管制法),提供了我们在没法面面俱到的状况下,去抓重要的事情,关键的事情,而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觉判断得来的,而是有数据依据的,并用图形来加强表示。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1、质量计划:根据客户要求,制定出质量管理的计划,将质量管理的规则和程序纳入质量计划中,以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2、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质量检查: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质量审核:对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的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有效实施。
5、质量分析:对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和质量审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确定改进措施。
6、质量改进:根据质量分析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
7、质量保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品质管控的七大手法
1.检查表:检查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原因分析的
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简单,但实用有效,主要作为记录或者点检所用。
2.数据分层法:数据分层法又称为层别法就是将性质相同的,在同
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3.排列图: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是用来显示质量改进项目的一种
图表,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次要因素按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列出,将它们分为几个等级,再按其重要程度大小依次排列,绘制成曲线图,以找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便于对质量加以控制。
4.直方图:直方图又称为条形图、质量分布图,是用直条矩形面积
代表各组频数,各矩形面积总和代表频数的总和,它主要用于把收集到的大量数据离散而可视觉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5.控制图:控制图又称管理图。
它是在直角坐标系上用纵轴表示质
量特性值,横轴表示加工过程的时间或产品序号,按测定时间等间隔抽取的产品质量特性值用点绘在图上,然后对图形进行分析,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区分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6.散布图:散布图又称相关图,是用点的密度和变化趋势表示两变
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
7.因果图:因果图又称石川图、特性要因图、鱼刺图等。
它是表示
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的一种图表。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品质管理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统计技术,对影响品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考虑;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找出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实施改进。
因此,公司每一分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具有品质意识、问题意识、改善意识,来寻求本身工作方法或推展方法缺失,谋求改善,全员协力之下达成顾客的需求与社会的要求,其手段(即管理方法)为应用统计手法或观念。
品质管理活动中所运用的统计手法一般称为“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况可以归纳如下:1、检查表(又称查检表)——收集、整理资料;根据事实、数据说话。
2、柏拉图(又称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是先就其中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
3、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的问题。
4、分层法(又称层别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的层次,考虑适当分层。
5、散布图(又称散点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6、直方图(数次表)——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7、控制图(又称管控图)——识别波动的来源;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品质管理的提高,必须要管理、改善与统计方法相辅相成,三者相互联系,在整体上才会发挥效果。
具体步骤是:1、问题的把握点(柏拉图、直方图),2、对问题的现状分析(控制图、检查表、散布图、层别法),3、改善对策实施(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及固定的技术),4、实施结果的确认(推移图、柏拉图),5、标准化。
一、检查表1.什么是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
使用时只用简单的符号来检核工作目标是否已达成或对于发生的特定事件给予累积记录,用简单易于了解的表格或图形,使工作者依规定作检查记号记录结果及状况,并加以统计整理数据,即称为检查表。
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 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品质的7大手法与9大步骤“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
“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
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3、排列图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
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6、控制图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
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控制图的一般格式如图8-7所示。
7、相关图法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
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
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图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图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x+j:L.{#I/Z-S)n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1v-~;f/n5S$D%r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5u8U"N4F:x:t1q,y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s:k&h&d,p%m!V/X%y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5a&];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一.介绍品质管理二.品质管理模式(一)PDCA (PLAN——DO——CHECK——ACTION)(二)七步法(现状把握→设定改善目标→要因解析→研讨对策→计划实施→效果确认→效果巩固)三.检查表(一)定义——将原始测量、检查的数据及项目毫无遗漏的又极其方便的记录下来所用的表格(二)用途——①用于记录②用于点检③用于调查(三)制图要点①制作检查表的目的明确(WHAT——做什么?)②检查对象(项目)要正确,与工作相符合(WHY——为什么?)③检查之频率恰当(WHEN——什么时候,隔多长时间?)④WHO——检查人员的确定⑤HOW——检查之方法标准化、正确、合适⑥WHERE——检查区域要明确标示(制程别、检验点)⑦检查表达格式要明确、记录方法要确定(如正、、Ⅰ、Ⅱ、△、○、√)⑧对检查表项目要不断推准更正⑨数据跟踪要明确⑩传递途径的明确、谁要了解、向谁报告(四)举例(线上物品不良记录表)(五)练习欲知某生产线之不良数:8:00-10:00有划痕16PCS、生锈11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5PCS、变形3PCS、其它不良3PCS,10:00-12:00有划痕15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3PCS、其它不良2PCS,13:00-15:00有划痕10PCS、生锈10PCS、凹凸不平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15:00-17:00有划痕10PCS、生锈5PCS、有纤维1PCS、变形1PCS、其它不良1PCS。
要求每两小时进行统计一次所有不良项目的不良数,一天下来再统计出所有不良项目的总不良数。
四.柏拉图(一)定义——将调查对象的现象(或原因)及其对应发生的频次、件数等数据收集并将数据以柱形及曲线方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图。
100908060205040307010(二)制作步骤及方法(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如不良项目别,材料别,方式别,人别,设备别项目以不超过10为原则。
(2)决定数据收集的期间(一天,一周,一月,一季度等)并接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作成统计表(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并求出不良率及累计影响度,其它项不可大于前三项,不然应再细分)(4)记入图表中并依数量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纵轴左侧表示不良率,右侧表示累计影响度,横轴不宜长于纵轴,纵横轴的间距均应一致)(5)绘制累计曲线,(要标上累计百分比)(6)绘累计比率(将纵轴右侧标上百分比,与左轴不良数一一对应)(7)记入标题、数据、合计、工程、作成者等必要事项。
(三)注意事项(1)据以作图之数据一定要准确可靠,不致蒙蔽事实直相。
(2)作成的柏拉图若各项分配比例差不多时,应以其它角度作项目别或用分层法,重新分析,制柏拉图。
(3)柏拉图是管理改善手段而非目的,对于数据项别重点明确者则无须再作柏拉图。
(4)作成柏拉图后仍觉前三项不够具体,可再作柏拉图分解。
(5)先着手改善第一位次的项目,采取对象不良降低,如果不久问题再出现时,则考虑将要因重新整理分类另作柏拉图,或特性要因图分析。
(四)练习题请20位朋友到一家酒楼吃饭,每个人都有意见。
8位投诉酒楼米饭太硬,6位投诉空气顾客投诉柏拉图五.特性要因图(一)定 义——将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及原因影响结果的情形表示出来的图形。
因其形状象鱼骨,故称鱼骨图,亦称石川图。
(二)目 的——①筛选出要因及对策方案②整理各种意见,激发全体成员智能的发挥,加强各部门合作(三)制图方法——①最常用4M1E 〖设备-MACHINE 、人员-MAN 、材料-MATERIAL 、100908060205040307010204 10 86 22314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要因分析法②脑筋激荡法(举例说明“米饭不好吃为特性”)(四)制图注意事项(1)集合全员之知识与经验。
(2)应用5WIH及4MIE法,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3)将计量之要因(温度、速度、压力)与计数之要因(机械别、人别)分开,使管理责任明确依部门分类,按特性分类,绘制各别的特性要因图。
(4)问题的重要度不同,加上相应颜色表示,如红色,红色愈多表示愈重要。
(五)制图使用注意事项(1)对影响大具重要之要因,由全员以技术或经验来决定,并分类为重、轻、微的要因。
(2)使相关人员彻底了解,将特性要因图贴到大家可看到的地方并于发生问题时,集合有关人员在特性要因图表,举行现场谈体会。
(3)与作业标准比较,要因讨论完后,依最小要因调查现场实情并与作业标准之内容比较。
(4)决定改善事项并实施,应经常检查其结果且全员应明确加以标准化后确实实施。
(5)技读进行改善改订活动,问题发生时进行及时改善,并在改善的同时工进行改订新的方法。
六.直方图(一)定义——把被调查对象收集的数据(一般为计量值),予以分成若干组(又称区间),将分组的数据按一定统计方法计算后,将各组计算后的数据用柱状图方式绘制成图,这就是直方图,用于表示其整体分布状况。
①计量值②计数值③序列数据、人员编号、产品批次(二)制作步骤①收集数据(一般在100个以上,在50-100也可以)②计算——L(MAX)=5.6 S(MIN)=4.5 R=L-S=1.1③制作直方图数据分布表⑴决定组数(组数多少)通常将常数据剔除国际标准——n=50-100个,约划分6-10个区间K= n = 50 ≈7n=100-250个,约划分7-12个区间n=250以上,约划分10-20个区间⑵决定区间的间距,也就是各区间的宽度h=(L-S)/K=(5.6-4.5)/7≈0.2⑶分区间的计算方法:第一区间起点=S-(最小测定单位)/2=4.5-0.05=4.45mm第一区间终点=4.45+0.5=4.65mm第二区间起点=4.65mm第二区间终点=4.65+0.2=4.85mm依次类推……⑷求各区间的中心值中心值=(上区间界限值+下区间界限值)/2(例)=(4.45+4.65)/2=4.55(五)制作直方图①将直方图数据分布图表化,以横轴表示数值之变化,以纵轴表示次数②横轴与纵轴各取适当的单位长度,再将各组之区间分别标在横轴上,各区间应为等距③在图之右上角记入相关数据SL=4.5〖数据总数n 、平均值X 、标准差б、CPK 、上限(SL )、下限(SU )〗 ④ 以各组内的次数为高、组距为底,在每一组上画成矩形,形成直方图 ⑤记入必要事项(制作人、日期、工程名、制品名等)SU=5.620 18 16 14 12 10 8 6 424.454.65 4.855.05 5.25 5.45 5.65n=50 X=5.00 δ=0.23制品名: 工程名: 制作人:≈0.23K= M -X /[SU -SL/2]= 5.0-5.0 /[5.6-4.5/2]=0X=X +(∑fw/n )×h=4.95+(12/50) ×0.2 ≈5.00CPK=CP=0.72 直方图的判读工程能力指数(CP 值)与不良率关系(1)-60 -50 -40 -30 -20 -10 0 +10 +2δ +3δ +4δ +5δ +6δ68.26%95.46%99.73%99.999943%99.9937%99.9999998%(2)常见直方图类型判读形态形成说明形态形成说明SL SU双峰型七.散布图(一)定义——将反映两组不同特性的数据、种类分别定为横坐标、纵坐标,反映这两组特性相关性图就为散布图。
1. 收集50-100组两相关数据整理在数表上2. 在横轴(X 轴)及纵轴(Y 轴)上标上尺度,(根据收集数据的大小)3. 把数据标点到坐标上(二点重复时画上二重图号○,三点重复时,) 4. 记入必要事项。
(记入样本数据数量N ,数据收集时间,X 轴特性及单位,Y 轴特性及单位,制作者等)(四)制图注意事事项1. 制作散布图时,为了更容易标记点,而把图画得过大,但因为点过于分散,可能难以判定相关性2. 在设定刻度时,尽可能考虑到让标点排到呈45度角分布,在X 轴、Y 轴之间,这样容易判定。
(五)判读注意事项1.将散布图上的标点予以左右等分为2纵,画中值线X2.将散布图上的记点予以上下等分为2横,画中值线Y3.把纵横两中值线所分隔的4个区域从右上角区域以反时针方向编号为⑴⑵⑶⑷,并称它为第1象限,第2象限……4.数出各区域内的点数,并且列为n⑴,n⑵,n⑶,n⑷,把n⑴+ n⑶=N+(符号),n⑵+ n⑷=N-(符号)5.若N+>N-正相关N+<N-负相关N+ = N-不相关八.层别法(一)定义——被调查的对象往往有很多数据组成,我们称之为群体,通过一定原则将此群体的数据分为若干几个子集合的方法,称之为“层别法”。
(二)别分类的原则1.分类原则主要根据观测到数据源的条件,因素不同而细分,其出发点在于数据来源、因素上差异可能造成结果上的差异,通过层别分类,找到真正相关的因素。
2.常用的层别分类原则(1)根据人不同而分类(2)根据机械、设备、模具分类(3)根据作业方法来分类(4)根据原材料来分类(5)根据时间段来分类(6)根据厂家的不同来分类(7)据位置场所来分类九.管制图(一)定义——以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依过去分析之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加以表示之图形。
(二)管制图之基本构成(1)中心线(CL),中心线为平均值(X ),平均全距(R ),平均不良率(P)等,一般以蓝色的实线绘制。
(2)管制界限①管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 UCL)②管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 LCL)一般以红色虚线表示(3)点,代表从指中所获得数据(4)N,构成批量(群体)的数据个数,表示样本大小(三)管制图的种类与选用1.X –R管制图的制作(A)X-R CHART的制作方法(1)计算出各组的X 、R(2)总平均X的计算X ,全距的平均值R 的计算(3)X 管制图计算中心线CL=X ,上限UCL=X+A2 R,下限LCL=X-A2 R(4)R 管制图的管制界限之计算CL=R 上限UCL=D 4R 下限LCL=D 3R (5)绘制中心线及管制界限,并将各点绘入图中(6)将各数据来源及特性原因记入,以备查考、分析、判断(B )X-R 管制图制作注意事项①管制图上段为X 管理图,下段为R 管制图 ②X 、R 管理图之上下限间隔以20-30mm 距离为准 ③中心线画黑实线(─),管理界限画虚线(┄) ④将各组X 与R 值依序标点入图,同一组X 与R 点应该位于同一纵轴上⑤制作过后的管理图应记载a )管理图名b )管理项目(管理特性)c )工程名d )品名e )规格值f )测定单g )抽样方式h )组的大小 I)管理担当等资料2.P 管制图的制作(1) P 管制图的制作方法① 计算不良数P=② 计算平均不良率P =③ 制界限之计算④ 绘制中心线及管制界限,并将各点绘入图中⑤ 将各数据来源及特性原因记入,以备查考、分析、判断不良个数(Pn )检查个数(n ) 全不良个数(∑Pn )全检查个数(∑n ) P (1-P )nUCL=P P (1-P ) nLCL=P(LCL 如是负(2)P管制图制作注意事项①各项工程名称、管制特性、测定单位、设备、操作(测定)者,样本大小、材料、环境变化、……等任何变更资料应清楚填入,以便资料之分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