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
- 格式:ppt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25
高频振荡通气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是指通气频率超过150次/分(2.5 Hz, 1 Hz=60次/分)的通气方式。
高频通气是1959年由Emerson首次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衍生出多种高频通气方式。
一般按照其气体运动方式将高频通气分为五类:1.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2.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3.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4.高频阻断通气(High 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5.高频叩击通气(High-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高频振荡通气以其可清除CO2、不易引起气压伤、小潮气量、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高频通气的首选。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高频振荡通气在儿科已经成为儿科重症治疗的首选通气方案之一,在ARDS、支气管胸膜瘘等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余四种通气方式由于各自的不足,在临床使用中越来越少见。
一、高频振荡通气(HFOV)概述1972年Lukeuheimer等人在心功能研究试验中发现,经器官的压力振动可以使狗在完全肌松的情况下维持时间氧合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与此同时,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Bryan及Bohn等发现应用活塞驱动振荡器对健康狗进行研究时发现,在高频率、低潮气量及远端气道极低压力的时候,动物可维持正常的CO2分压及O2分压,由此开始了人们对高频振荡通气机制的探究。
早期的高频振荡通气仅仅直接在气道上加用振荡器,后来发现这种方法短时间内虽然可以保证氧合和通气,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
高频通气原理
高频通气是指呼吸频率>150次/min的通气方式,是一种和以往机械通气理念完全不同的通气技术,而非只是通气模式。
其基本方法是采用高于正常的通气频率和低于正常下限的潮气量来进行通气。
高频通气按照气体运动的方式可分为五类:高频正压通气、高频喷射通气、高频振荡通气、高频阻断通气以及高频叩击通气。
其中,高频喷射通气通过高频电磁阀、气流控制阀、压力调节阀和喷嘴将高频率、低潮气量的快速气体喷入气道和肺内。
高频振荡通气(HFOV)通气回路在高速气流基础上通过500-3000次/min的高频活塞或扬声器运动将振荡波叠加于持续气流上;少量气体(20%-80%解剖死腔量)送入和抽出气道,产生5-50ml潮气量(2.4ml/kg,大于死腔2.2ml/kg)。
HFV气体交换机制包括:直接肺泡通气、对流性扩散、并联单位间气体交换、纵向(Taylor)分布、摆动呼吸、非对称速度分布、心源性混合和分子弥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