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
- 格式:ppt
- 大小:640.00 KB
- 文档页数:49
高频振荡通气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是指通气频率超过150次/分(2.5 Hz, 1 Hz=60次/分)的通气方式。
高频通气是1959年由Emerson首次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衍生出多种高频通气方式。
一般按照其气体运动方式将高频通气分为五类:1.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2.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3.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4.高频阻断通气(High 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5.高频叩击通气(High-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高频振荡通气以其可清除CO2、不易引起气压伤、小潮气量、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高频通气的首选。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高频振荡通气在儿科已经成为儿科重症治疗的首选通气方案之一,在ARDS、支气管胸膜瘘等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余四种通气方式由于各自的不足,在临床使用中越来越少见。
一、高频振荡通气(HFOV)概述1972年Lukeuheimer等人在心功能研究试验中发现,经器官的压力振动可以使狗在完全肌松的情况下维持时间氧合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与此同时,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Bryan及Bohn等发现应用活塞驱动振荡器对健康狗进行研究时发现,在高频率、低潮气量及远端气道极低压力的时候,动物可维持正常的CO2分压及O2分压,由此开始了人们对高频振荡通气机制的探究。
早期的高频振荡通气仅仅直接在气道上加用振荡器,后来发现这种方法短时间内虽然可以保证氧合和通气,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
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原则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原则是高频振荡通气,采用最小的潮气量(比死腔量小或相同)和极高的频率教育工作。
传统IMV的通气目标,即以最小气压伤当年度的风险达到最佳氧合作用和最佳CO2排出量的目标,可通过高频震荡整理通气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
高频振荡通气在Infant-Star、Stephanie和Babylog等呼吸机上,也可与传统排尿次数较低的IMV频率联合应用。
对通气和氧合作用的影响:通气是由振荡的振幅和(在较小的程度上)振荡的频率所决定的。
相当于公式:Vr2×f(Stephanie、Babylog8000plus)。
氧合作用则受MAP和F102的影响。
通气和氧合作用在一定界限内可分别加以调节。
作用机制:此通气技术的机制,有些还不太清楚。
在传统通气时,其负面影响作用受到肺在不同部分顺应性差异的影响甚大。
但在HFOV,其作用与肺各个部分顺应性的关系较小。
使不均匀的肺获得均匀的通气,是其最大的优点。
呼吸道阻力增加,可推升振荡的振幅,大大降低HFOV通气的效果(内共例如在膀胱内的插管有部分堵塞时)。
因呼吸道部分阻塞引起阻滞的振荡量降低,在Stephanie的上网络资源信号上可立刻表达出来。
反之,堵塞除去(例如在吸引后),突然过度通气时,则可在监护器上可清晰地见到。
传输线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适应证是可靠的适应证:因肺顺应性差、通气压太高引致的“气漏”。
例如:反复发生的、没法充分引流的气胸。
间质性肺气肿。
纵隔气胸、心包积气。
用高PIP、高Fi02通气者。
相当可靠的适应证:用传统通气失败的重度RDS。
传统通气效果不佳的胎粪吸人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持续胎儿循环)。
肺发育不全/膈疝。
严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分泌物堵塞(利用共振松动分泌物)。
高频振荡通气原理
哇塞,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频振荡通气原理!这玩意儿可神奇啦!
想象一下,咱们的呼吸就像是一场有节奏的舞蹈,一呼一吸,那叫一个顺畅。
但有时候,对于一些病人来说,正常呼吸可就有点困难咯。
高频振荡通气就像是一位超级救援英雄!它的原理呢,就好比是一个非常快速而有节奏的打气筒。
比如说,正常呼吸就像是慢慢悠悠地走路,一步一步很平稳;那高频振荡通气呢,就如同短跑选手在赛道上飞奔,速度超快!
我给你们讲个例子啊,有个小宝宝生病了,呼吸特别困难,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脖子。
这时候高频振荡通气出马啦!它以超高的频率快速送气和排气,把新鲜的空气快速地送到宝宝的小肺里。
就像是给干涸的土地迅速浇灌上清凉的泉水,让宝宝的呼吸系统重新焕发活力,哇,这是多么神奇呀!
再想想,它是不是有点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鼓手,不停地敲打着节奏,让空气在里面欢快地流动呢?医生们就像是指挥家,精确地操控着高频振荡通气这个“小鼓手”,让它为病人的恢复演奏出最完美的旋律!
高频振荡通气真的太重要了,它能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啊!所以啊,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医疗技术,它们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努力,为的就是让我们能健康地生活呀!我觉得高频振荡通气就是现代医学的一大奇迹,你们说是不是呢?。
呼吸机的高频振荡通气操作步骤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呼吸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科。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高频振荡通气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高频振荡通气需要将患者与呼吸机连接,因此在开始该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
首先,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可通过喉镜或气道插管等方式进行。
其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管和面罩或气管切开装置,以确保有效的通气。
2. 呼吸机设置在连接患者之前,需要进行呼吸机的设置。
首先,将呼吸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连接良好。
然后,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将其调整为高频振荡通气模式。
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设置合适的参数,如频率、幅度和PEEP(呼气末正压)等。
确保参数设置正确,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参数调整高频振荡通气的关键是正确调整参数,以提供合适的通气支持。
频率是指呼吸机每分钟提供的振荡次数,一般设置在300-900次/分钟之间。
幅度是振荡的压力差,一般设置在20-100cmH2O之间。
PEEP是在呼气末保持的正压水平,一般设置在2-8cmH2O之间。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呼吸机监测的数据,及时调整这些参数,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通气支持。
4. 监测和评估在高频振荡通气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数据。
监测项目包括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以及呼吸机的潮气量、峰值压力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评估,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通气状态处于合适的范围。
5. 注意事项在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效果。
首先,操作人员应熟悉呼吸机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步骤,确保正确操作。
其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反应,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频率和幅度等。
此外,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功能和清洁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最后,配合并监测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如药物使用和呼吸道管理等,以提供全面的呼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