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第二十章 本量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61 MB
- 文档页数:28
第二十章本量利分析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
本章大纲要求:掌握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最近三年题型题量分析本章与2010年教材相比将变动成本一节挪至第17章,其他内容没有变化。
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按性态的分类(一)基本分类【提示】须注意的问题(1)能够使固定成本保持稳定的特定的产量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2)一定期间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产量来说它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的。
(3)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正好相反。
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减少;产量减少,单位固定成本增加。
(二)成本的进一步分类(1)固定成本的分类【例题1·多选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B.管理人员工资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C.职工培训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D.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提供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
【答案】BCD【解析】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
所以A不正确。
(2)变动成本的分类(3)混合成本的分类【例题2·多选题】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B.变化率递减的曲线成本的总额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C.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成比例增长的成本叫半变动成本D.对于阶梯式成本,可根据产量变动范围的大小,分别归属于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答案】ABC【解析】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所以,选项A 的说法错误;变化率递减的曲线成本的总额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仅仅是变化率递减(即增加的速度递减),所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成比例增长的成本叫延期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本量利分析法2篇第一篇: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用于衡量企业产品或服务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
该方法基于已知的成本和销售数量,分析企业的利润水平。
本文将介绍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1.价格:产品的销售价格。
2.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总和。
3.销售量: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数量。
4.固定成本:不随销售量变化的成本,如租金、人工等。
5.可变成本:随销售量成比例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包装成本等。
6.利润: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
7.边际贡献:每增加一个产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额外利润,即销售收入减去可变成本。
二、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1.制定定价策略:本量利分析法可以通过分析边际贡献和固定成本来确定最佳销售价格,从而制定定价策略。
2.优化产品组合:本量利分析法可以根据边际贡献来评估产品的贡献和盈利潜力,并优化产品组合。
3.分析利润变化: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利润水平随销售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4.确定销售目标:本量利分析法可以根据目标利润和产品成本来确定销售目标和销售计划。
5.评估价格敏感度:本量利分析法可以通过分析不同价格下的边际贡献来评估价格敏感度,从而制定灵活的价格策略。
总之,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和决策,优化产品组合和定价策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第二篇:本量利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某电子厂家在计划新产品上市前,使用本量利分析法评估了新产品的盈利能力。
该公司使用下列数据进行分析:销售价:300元/件单位可变成本:200元/件固定成本:250,000元/年预计销售数量:4,000件/年基于以上数据,该公司可以进行如下计算:边际贡献 = 销售价 - 单位可变成本 = 300 - 200 =100元/件销售收入 = 销售价× 预计销售数量= 300 × 4,000= 1,200,000元/年总可变成本 = 单位可变成本× 预计销售数量 = 200× 4,000 = 800,000元/年总成本 = 总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 = 800,000 +250,000 = 1,050,000元/年利润 = 销售收入 - 总成本 = 1,200,000 - 1,050,000= 150,000元/年通过本量利分析法的分析计算,该公司可以得到每年销售4,000件新产品可产生150,000元的盈利。
本量利分析2篇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的一种常见工具,用于帮助企
业管理层分析其产品销售情况、成本结构及利润水平。
本文将从本量利分析的概念、目的、方法以及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本量利分析的概念
本量利分析是一个用于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工具。
它可
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分析不同规模的销售量对企业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影响,进而为企业提供信息、作出决策、制定策略。
本量利分析的目的
本量利分析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销售量、收入、成本和利润等。
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依据不同的销售量制定出最佳的销售策略,同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评估企业的利润水平及其维持经营的最低销售量。
本量利分析的方法
本量利分析需要根据不同的销售量水平,计算出不同的
收入、成本和利润水平,进而绘制出各项指标与销售量的关系曲线图。
本量利分析需要根据以下三个指标进行计算:
1.销售量变化对收入的影响
2.变动成本
3.固定成本
应用本量利分析的方面
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在下列方面作出决策:
1.制定销售策略: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最佳
的销售策略,以最大化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2.评估企业利润水平: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评估销售增长所带来的利润水平。
3.评估维持经营的最低销售量: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评估维持经营的最低销售量,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稳定。
综上所述,本量利分析是一种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评估不同的销售策略,并作出合理的决策,以最大化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同时保证企业的生存和稳定。
第二十章本量利分析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是作为相关章节的基础,从近几年考试题型来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
本章大纲要求:掌握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最近三年题型题量分析本章与2010年教材相比将变动成本一节挪至第17章,其他内容没有变化。
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按性态的分类(一)基本分类【提示】须注意的问题(1)能够使固定成本保持稳定的特定的产量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2)一定期间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产量来说它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的。
(3)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正好相反。
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减少;产量减少,单位固定成本增加。
(二)成本的进一步分类(1)固定成本的分类【例题1·多选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B.管理人员工资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C.职工培训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D.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提供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
【答案】BCD【解析】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
所以A不正确。
(2)变动成本的分类(3)混合成本的分类【例题2·多选题】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B.变化率递减的曲线成本的总额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C.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成比例增长的成本叫半变动成本D.对于阶梯式成本,可根据产量变动范围的大小,分别归属于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答案】ABC【解析】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所以,选项A 的说法错误;变化率递减的曲线成本的总额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仅仅是变化率递减(即增加的速度递减),所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成比例增长的成本叫延期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二、成本估计成本估计是探索特定成本的性态的过程。
如果特定的成本是一项混合成本,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一)历史成本分析法1.高低点法教材【例20-7】某公司的业务量以直接人工小时为计量单位,其业务量在7万~14万小时范围内变化。
该公司维修成本的历史资料如表20-3所示。
表20-3 维修成本的历史资料设维修成本为y=a+bx,a为固定成本,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产量。
选取产量最高和最低期的历史成本数据:月份直接人工维修成本产量最高期:12月 140 000 93 000产量最低期: 7月70 000 72 000将有关数据代入上述公式:B=93 000-72 000140 000-70 000=0.3(元/小时)a=93 000-0.3×140 000=51 000(元) 或:a=72 000-0.3×70 000=51 000(元) 维修成本的一般方程式为:Y=51 000+0.3x2. 散布图法【例题3·计算题】某企业过去5年的产销量和燃料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该企业2011年预计产销量为9.5万件。
要求:(1)用高低点法预计2011年的燃料成本。
(2)用回归直线法预计2011年的燃料成本。
【答案】(1)用高低点法预计:b=(700-630)/(9-7)=35(元/件) a=700-35×9=385(万元) 则:Y=385+35X2011年的燃料成本=385+35×9.5=717.5(万元) (2)用回归直线法预计 代入:∑∑∑∑∑∑--=222)(x x n xyx y xa∑∑∑∑∑--=22)(x xn yx xy n b解得:a=372(万元),b=36(元/件) 则:Y=372+36X2011年的燃料成本=372+36×9.5=714(万元)(二)工业工程法教材【例20 -8】选择某车间的燃料成本作为研究对象。
燃料用于铸造工段的熔炉,具体分为点火(耗用木柴和焦炭)和熔化铁水(耗用焦炭)两项操作。
对这两项操作进行观测和技术测定,寻找最佳的操作方法。
按照最佳的操作方法,每次点火要使用木柴0.1吨、焦炭1.5吨,熔化1吨铁水要使用焦炭0.15吨;每个工作日点火一次,全月工作26天,点火燃料属固定成本;熔化铁水所用燃料与产量相联系,属变动成本。
木柴每吨价格为100元,焦炭每吨价格为180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每日固定成本=0.1×100+1.5×180=280(元)每月固定成本=280×26=7 280(元)每吨铸件变动成本=0.15×180=27(元)设燃料总成本为y,产量为x吨铸件,则每月燃料总成本为:y=7 280+27x(三)契约检查法教材【例20 -9】按供电局规定,某企业的变压器维持费为4 000元/月,每度电费0.6元,用电额度每月10 000度,超额用电按正常电费的10倍计价。
每件产品平均用电2度。
照明用电每月2 000度。
根据以上资料:用电额度内最大产量=(用电额度-照明用电)÷单产耗电=(10 000-2 000)÷2=4 000(件)设产量为x,电费为y,产量在4 000件以内时的电费:y=单价×(照明用电+生产用电)+变压器维持费=0.6×(2 000+2x)+4 000=5 200+1.2x产量在4 000件以上时的电费:y=4 000件的电费+4 000件以上部分的电费=(5 200+1.2×4 000)+0.6×10×(x-4 000)×2=10 000+12x-48 000=-38 000+12x(四)账户分析法教材【例20 -10】某商店的成本费用本期发生额如表20 -4所示,采用账户分析法进行成本估计。
首先,对每个项目进行研究,根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定义及特点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判断,确定它们属于哪一类成本。
例如,商品成本和利息与商店业务量关系密切,基本上属于变动成本;福利费、租金、保险、修理费、水电费、折旧等基本上与业务量无关,视为固定成本。
其次,剩下的工资、广告和易耗品等与典型的两种成本性态差别较大,不便归入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
对于这些混合成本,要使用工业工程法、契约检查法或历史成本分析法,寻找一个比例,将其分为固定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假设易耗品为包装用品,使用工业工程法进行分析,其总成本的一般方程式为: CT=77+0.0033x该商店正常业务量为销售额10 000元,则正常业务量的易耗品成本为: CT=77+0.0033×10 000=110(元) 其中:固定成本比重=11077=70%变动成本比重=1-70%=30%本月:固定成本=100×70%=70(元) 变动成本=100×30%=30(元)【例题4·计算题】某铸造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1:本月生产的产量8750件资料2:本月发生实际制造成本如下: (1)直接材料:180000元 (2)直接人工:900000元 (3)制造费用:2146200元(4)公司采用账户分析法确定成本性态。
首先公司采用账户分析法,认为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广告、房地产租赁费、保险费、水费、利息、折旧等基本上与业务量无关,视为固定成本。
(5)其次,剩下的燃料成本、电力成本、维修成本等与典型的两种成本性态差别较大,不便归入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
对于这些混合成本,分别使用工业工程法、契约检查法和高低点法进行分析确定一般模型,然后按比例分配。
其中:①燃料成本。
燃料用于铸造工段的熔炉,具体分为点火(耗用木柴和焦炭)和熔化铁水(耗用焦炭)两项操作。
假设企业按照最佳的操作方法进行生产,每次点火要使用木柴0.1吨、焦炭1.5吨,熔化1吨铁水要使用焦炭0.15吨,铸造每件产品需要铁水0.01吨;每个工作日点火一次,全月工作22天,木柴每吨价格为10000元,焦炭每吨价格为18000元。
②电力成本:具体分为照明用电和设备运转用电两项。
对这两项进行观测和技术测定。
按照正常生产情况,每天工作8小时,企业照明每小时用电100度,假设全月工作日22天。
按供电局规定,某企业的变压器维持费为50000元/月,每度电费1.6元,用电额度每月35600度,超额用电按正常电费的2倍计价。
正常情况下,每件产品设备运转平均用电2度。
③上年各月的维修成本数据如下:要求:(1)确定燃料、电力和维修成本的一般直线方程(2)分解企业各项成本,并填写下表(表中数字四舍五入取整)。
【答案】(1)①燃料成本点火成本为固定成本:a=(0.1×10000+1.5×18000)×22=616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b=0.01×0.15×18000=27(元) 所以燃料成本直线方程为:y=616000+27x ②电力成本:照明用电=8×22×100×1.6=28160(元) 维持费用=50000元额度内最大产量=(35600-8×100×22)÷2=9000(件) 9000件以内的直线方程:y=28160+50000+1.6×2×x =78160+3.2x9000件以上的直线方程:y=(78160+3.2×9000)+(x-9000)×2×1.6×2 =49360+6.4x③维修成本:b=8.17000140004320055800=--a=55800-1.8×14000=30600维修成本的直线方程:y=30600+1.8x (2)本月生产的产量8750燃料成本:y=616000+27×8750=852250其中:固定成本比重:616000÷852250=72.28% 变动成本比重:1-72.28%=27.72%电力成本:y=78160+3.2×8750=106160其中:固定成本比重:78160÷106160=73.62%变动成本比重:1-73.62%=26.38%维修成本:y=30600+1.8×8750=46350其中:固定成本比重:30600÷46350=66.02%变动成本比重:1-66.02%=33.98%第二节成本、数量和利润分析一、成本、数量和利润的关系P504教材【例20 -12】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为1000元,固定销售费用为100元,固定管理费为15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6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为0.70元,单位变动管理费用为0.30元;该企业产销一种产品,单价10元;本月计划销售500件产品,问预期税前利润是多少?税前利润=10×500-(6+0.7+0.3)×500-(1000+100+150)=250(元)(二)边际贡献方程式【例题5·单选题】产品边际贡献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