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三维几何造型技术-new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37
复习提纲题型1.填空题15分2.单项选择题8分3.多项选择题8分4.判断题10分5.简答题24分6.计算算法题35分(3道题都源于第三、第四章重点内容里面)第一章概述12数据存储、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娱乐活动2.1计算机的主要优势:储存量大,运行速度快,可无限利用已有信息3、理解“以技术人员为中心的制造模式”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制造模式”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按照不同的分工,接受前道工序的工作才能延续下去,只能按照时间顺序执行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使整个过程有序化和并行化,大大减少设计制造过程链的长度5、CAD、CAM、CAE、CAPP、PDM的概念、基本功能和CAD/CAM的技术原理?6、CAD/CAM的技术软件一般包含的基本功能?应具备图形图像处理、产品与过程建模、信息存储与管理、工程计算分析与优化、工程信息传输与交换、模拟与仿真、人机交互、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等基本功能。
7、CAD/CAM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几何建模、工程绘图、计算分析、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数控编程、动态仿真、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工程数据管理7、能写出五种以上的主流计算机辅助软件,并能简述其特点。
Proe:以其参数化、基于特征、全相关等概念闻名于CAD界。
该软件的应用领域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三维实体零件的加工、以及设计产品的有限元分析。
Ug:一般认为UG是业界最好、最具有代表性的数控软件,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刀具轨迹生成方法Solidword:三维造型是该软件的主要优势,功能强大、易学易用、技术创新这三大特点❖AutoCAD,CAXA,Pro/E,I-DEAS,UG,CATIA,SolidWorks8、CAD/CAM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思想参数化、设计平台微机化、应用模式集成化、设计过程智能化、应用手段网络化、设计模型实体化与可视化、设计方法并行化、设计技术标准化4、掌握现代产品研发的过程和在不同的阶段采用哪种具体的CAD/CAM技术。
三维造型方法概述
三维造型方法是一种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用于创建和表示三维对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三维造型方法:
1.几何造型法:这是早期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一些基本几何元素(如点、线、面、体等)来构造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表达能力有限,对于复杂的模型构建效率较低。
2.边界表示法:这种方法将三维模型表示为一系列的边界曲线和曲面,每个边界都由一组参数化的曲线和曲面定义。
这种方法表达能力较强,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3.构造实体几何法:这是一种基于集合运算的方法,通过一组基本几何元素的布尔运算来构造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表达能力较强,计算效率较高。
4.参数化造型法:这种方法通过一组参数来定义三维模型的形状,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约束关系。
这种方法表达能力较强,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5.自由造型法:这是一种基于用户交互的方法,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或触摸屏等设备直接在计算机图形界面上进行
操作,构建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表达能力较强,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图形学知识。
以上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题型:填空、单选、简答第一章虚拟现实技术概述1.虚拟现实的概念: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和网络并行处理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把客观上存在的或并不存在的东西,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用户眼前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
2.虚拟现实的基本特性:沉浸、交互、构想3.虚拟现实发展:20世纪60年代(首次出现概念)→ 80年代逐渐兴起→ 90年代产品问世4.三个发展阶段:70年代前(虚拟现实技术思想的产生)→ 80年代初到中期(初步发展)→80年代末至今(日趋完善)5.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六个模块:检测模块、反馈、传感器、控制、3D模型库、建模模块6.虚拟现实应用:军事、教育、体育、游戏、建筑7.虚拟现实系统基本功能:创建虚拟世界,人与虚拟系统的交互8.虚拟显示研究的内容: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虚拟系统创建),虚拟现实应用(真实世界仿真、抽象概念建模与可视化)第二章观察方法与观察设备1.虚拟显示系统两种实现:沉浸式实现(交互方式:基于自然方式的人机交互),非沉浸式交互(基于常规交互设备的人机交互)2.VR系统组成:虚拟系统生成设备、感知设备、跟踪设备、基于自然方式的人机交互设备(1)虚拟系统生成设备:一台或多台高性能计算机。
分类:沉浸式(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分布式异构计算机的VR系统),非沉浸式(高性能个人计算机)听觉通道信号的生成与显示(声音生成与播放)视觉通道信号的生成与显示(建模与绘制)触觉与力觉通道信号的生成与显示(力的建模与反馈)支持实时人机交互的功能(三维空间定位、碰撞检测、语音识别、人机实时对话。
)(2)感知设备功能:将VR系统各类感知模型转变为人能接受的多通道刺激信号的设备。
感知包括:视、听、触、嗅、味觉等多种通道。
视觉感知设备:立体宽视场图形显示器,包括沉浸式(头盔显示器:封闭式、透视式)和非沉浸式(立体显示器)(3)跟踪设备功能:跟踪并监测位置和方位的设备。
三维造型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包括形状、空间、比例等;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不同的三维造型元素,如圆柱、球体、立方体等;3. 学生能够描述和分析知名艺术作品中的三维造型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三维造型作品;2. 学生通过实践学会使用工具和设备,掌握三维造型的基础制作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创意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三维造型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和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3. 学生通过三维造型艺术的学习,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美术学科的三维造型教学,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艺术创作技巧。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教学要求分析: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课本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教学设计和评估更具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1. 三维造型基础知识:- 形状与空间的认识:介绍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空间概念;- 比例与尺度:探讨比例在造型中的应用及其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结构与稳定性:分析三维结构的基本原理和保持稳定的方法。
2. 三维造型技能训练:- 材料与工具的使用:介绍常用的三维造型材料(如纸、泥、塑料等)和工具;- 制作技巧:学习并实践基础的制作技巧,如切割、粘接、塑造等;- 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制作个性化的三维造型作品。
3. 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挑选经典的三维艺术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及创作背景;- 现代艺术探索:了解现代艺术中的三维造型创新,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