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年制瓷器鉴定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0
下图为西安唐艺艺术品有限公司的藏品大明成化年制款鸡缸杯一组,LOT号:TYZX-000481,估价:¥20万-¥0,规格:高:34.8mm 口径:80.5mm,底径:46.6mm,我们以此为例来谈一下成化年制瓷器的鉴定问题。
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具体可以从一下几方面来鉴定:一、胎釉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纹饰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
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
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三、彩料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
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
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四、工艺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
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
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品珍堂说瓷之七十九:浅析明代成化瓷器款识特点
青花款识占全部成化款识的绝大多数,多为双行"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大"字尖园,"明"字窄平,"成"字撇硬,"化"字"人"旁与"匕"旁只有七分齐,"制"字"衣"部少越刀,见附图。
书写用的是藏锋笔法,中锋运笔,落笔处均无虚处,柔中含有刚劲,显得格外园拙有力,似为专人所写,风格差别不大,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
并有字色渗胎下沉的特征,极为含蓄。
这些虽然不能算作成化年款的长处,却为我们辨别真伪提供了依据。
附图:明成化斗彩高士杯(故宫)。
大明成化斗彩瓷器鉴定要点分享~成化真品打样!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真品鉴赏大明成化斗彩鉴定要点:青料有两种由平等青青料和苏麻离青青料两种!胎釉莹润如玉、用手抚摸有一种软糯感!这是其他任何一朝瓷器所不具备的特征!成化时期瓷器胎骨系麻仓土胎!真成化瓷胎细腻而不滑手,手指在瓷胎上有一种吸附感,而新仿的成化瓷胎如果不经打磨就不润腻,只有一种戳手感,而经打磨的瓷胎虽然不会出现戳手的感觉,但又会有一种滑手不吸附的感觉。
现代仿成化瓷器的高手们虽然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仿成化瓷胎的问题,但终归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麻仓土已绝迹!成化斗彩运用青料平等青青料:成化时平等青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墨画之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成化瓷器胎釉: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胎釉釉水肥厚、感觉颇有油性;抚摸时具有一种软糯的手感!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四大美女斗彩杯“ 成化平等青青料混合苏麻离青使用”成化斗彩瓷器之姹紫:“姹紫”“表面干涩无光”,后朝很难仿造!因成化青花的炼制分敲青与淘青两种方法外,在青料上有使用平等青和平等青料与进口苏麻离青料相混合;而两种青料混合比例又各有不同的比例配法,故成化青花在瓷胎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明嘉靖年间《江西大志书》记载精炼回青料的过程的大意是:“成化青花大部分淡雅亮丽,是用淘青法炼制而成,,用进口苏麻离青加国产陂塘青配比,把配料敲打碾碎,用水搅拌,用磁石吸取铁杂质,把浆水沉淀烘烤晒干,每斤可得5钱左右的的青花料。
青花钴料发色的好坏与钴的含量、水分比例及窑温高低有直接关系。
钴占0.5%,呈色如蓝宝石;钴占0.25%,发色偏淡蓝;钴占1%,则色深蓝;青料超过1%就是蓝黑,但是无鉄锈斑。
鉴定成化斗彩方案
本文将对成化斗彩方案进行鉴定。
成化斗彩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的一种瓷器釉色,以缠枝花卉纹饰为主,色彩鲜艳绚丽,工艺精湛,被誉为明代瓷器的代表之一。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需求,市面上也存在不少仿造品和伪造品,因此对成化斗彩方案进行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鉴定成化斗彩方案需要考虑其釉料配方。
成化斗彩的釉料主要由铜绿釉和铁红釉组成,其中铜绿釉是使用铜矾和铅等原料制成的,铁红釉则是使用铁和铅等原料制成的。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和比例,可以判断出其釉料是否符合成化斗彩的配方。
其次,鉴定成化斗彩还需要考虑其烧制工艺。
成化斗彩是在高温下进行烧制的,其中包括罐体烧制和釉色烧制两个阶段。
通过观察样品的色泽、釉面质感和瓷体结构等特征,可以判断出其烧制工艺是否符合成化斗彩的要求。
最后,鉴定成化斗彩还需要考虑其纹饰和风格。
成化斗彩以缠枝花卉为主题,采用精细的勾线和鲜艳的色彩,具有浓郁的宫廷气息。
通过比对样品与成化斗彩的正宗作品,可以判断出其纹饰和风格是否符合成化斗彩的特点。
综上所述,鉴定成化斗彩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其釉料配方、烧制工艺、纹饰和风格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准确地进行鉴定,才能确定其真伪和价值。
- 1 -。
大明成化青花瓷器鉴定要点分享,到代真品高清图打样!
大明成化鉴定经验分享:成化青花运用平等青青料填彩,其青花发色淡雅、胎釉莹润玉质感很强;青花绘画采用平涂技法。
成化官窑瓷器,胎土运用麻仓土;麻仓土特征细腻洁白、手感软糯柔和,有着羊脂玉的手感!#我要上头条#
成化瓷器光泽的鉴定,也是鉴赏关键;成化瓷器胎釉散发着柔和的宝光,酷似和田玉籽料的油脂光泽、盘玩时有着西周玉器的软糯感!#瓷器#
这一对成化青花碗收藏有很多年了,平时轻易不敢示人;今天发出来供喜欢成化瓷器的藏友们鉴赏学习,大家看看这对碗是不是开门呢?#收藏#。
成化瓷器特征鉴赏(多角度细图)展开全文斗彩鸡缸杯,明成化,高3.4cm,口径8.3cm,足径4.3cm。
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
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
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
足底边一周无釉。
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鸡缸杯以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历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
其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
杯壁饰图与型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
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
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收五代画师黄荃花鸟画的敷色之妙。
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尽写生之趣。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明清文献多有所载,颇为名贵。
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仿制不息。
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
康熙时仿品最佳,从造型到纹样都贴近原作,鉴别时须从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识上仔细品察。
斗彩折枝花纹浅杯,明成化,高3.4cm,口径7.4cm,足径4.8cm。
杯敞口,浅弧腹,圈足。
内底绘青花十字宝杵,交叉处书一梵文。
十字宝杵围以8个变形莲瓣纹,莲瓣内均书一梵文。
外壁斗彩绘折枝花4组。
细沙底,无款识。
外底釉及年款被后人磨去。
此杯属成化窑新创的形制,造型和纹饰都很新颖。
釉质莹润,突出青花和绿彩,色彩淡雅清新。
此种杯除画折枝花以外,还见有画五供养者,均传世不多。
明官窑瓷器以梵文为饰始于永乐年间,宣德时亦有生产,但以成化时最盛,当为宫廷祈佛所用。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
明代成化官窑斗彩瓷器赏析成化官窑斗彩瓷器,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湾故宫博物院。
由于是宫廷御用珍赏品,制品少而精粹。
成化官窑斗彩瓷器极其名贵,最主要是贵在彩饰工艺上创新与精湛。
用“精工细作”概括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的品质完全恰当。
成化官窑斗彩瓷器,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同蝉翼,可映见手指。
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
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下降所致,标志着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比明朝前期更为严格。
成化官窑斗彩瓷器丰富而华贵。
成化以前釉上彩色很少,即使著名的“景泰蓝”所用颜色也远较成化斗彩为少。
“运用不同的选料和配比,做出这么多的彩色,是成化时期制瓷工人的巨大创造”。
成化青花色泽淡雅,釉上彩色鲜艳清新。
已故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撰文谈论成化彩色的特征:“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
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
差(姹)紫色浓而无光。
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
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
油红色重艳而有光。
姜黄色浓光弱”。
实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其中的“差紫”是成化彩色中的独特品种。
孔雀蓝与孔雀绿不用于斗彩器。
成化斗彩在彩色运用上灵活自如,按照器物及纹饰风格,或者选用一两种(如斗彩卷叶纹瓶),或者选用三四种(如斗彩葡萄纹杯),或者选用五六种(如斗彩鸡缸杯)。
用三四种彩绘的较多,用一两种或五六种彩绘的极少。
然而无论选用几种,都设色精当,素雅与鲜丽兼而有之,明丽悦目,清新可人。
应该说,若无成化颜色的丰富,便不会有尔后嘉万五彩、康熙五彩、雍正粉彩等的发展成就。
成化官窑斗彩瓷器,无大器。
以现有藏品看,最高的瓶其高度约为19厘米,最大的碗其口径约为23厘米,高足杯其高度约为7.6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18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13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8.5厘米。
由此已能体察斗彩器的小巧铃珑。
无论是何种器型,都具有端庄圆润、清雅隽秀的风姿。
细细考察,可以发现其造型的轮廓都是由一种柔韧的直中隐曲、曲中显直的线条构成,因而风貌有殊。
明成化青花瓷器如何鉴定真假?成化青花荷塘罐赏析明成化青花荷塘罐成交价:RMB 19,040,000直口、短颈、丰肩、扁圆腹、圈足。
器以青花绘莲池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为成化时期御窑瓷器。
莲池图描绘的是仲夏时节的莲塘,波浪翻滚,盛开的莲花、碧绿的荷叶、间以水草,摇曵飘香,彩蝶在空中飞舞。
成化时期的御窑厂瓷器烧造日益兴盛,《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间,遣中官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
成窑瓷器烧造品种繁多,有青花、斗彩、白釉、黄釉、蓝釉、釉里红、青花绿彩、黄地青花等,以青花瓷为主流产品。
明宪宗成化一朝,为时虽仅二十三年,烧造瓷器上承明永宣之精华,但一改永乐宣德时期的雄健豪放的风貌,又锐意创新,瓷器造型多玲珑秀奇,胎釉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成化青花选用“平等青”料,呈色浅淡柔和,典雅宜人,纹饰采取双线勾勒填色绘制技法,画工规整,笔触秀丽,疏密有致,线条优美自然,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之感,备受世人所推崇。
《竹园陶说》评论有:“成窑画笔古今独步,盖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笔细如发,用青如用墨,点染描画,各臻其妙也”。
明人沈德符《敝帚轩剩语》有“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的赞语。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价有:“成化五彩,青花均极工致,青花蓝色深入釉骨,画笔老横,康熙就当却步也”。
成化帝佞佛,佛以莲花喻妙法,各种净土均称莲花藏世界,又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又有“清廉”的“廉”谐音,象征着高雅与清廉,深受文人雅士的称颂,故成化时期瓷器多见莲花纹作装饰。
此形制的扁罐源自明初,永乐时期有翠青釉和白釉器,成化时期有青花、斗彩、五彩品种,装饰纹样有莲塘水藻纹、牡丹飞蝶、九秋花草、缠枝莲花纹等。
艺术品经纪人肖生:185****7397造型饱满,胎质细腻,釉质温润肥腴,画意生动,绘制纤柔精细,疏朗明快,为成化青花器中的精品,展现出陶工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
明成化瓷器底足特征明代成化时期的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底足特征成为了鉴别成化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将从底足的形态、纹饰、胎质等方面介绍成化瓷器的底足特征。
一、底足形态成化瓷器的底足形态多样,主要有圈足、圈足内敛、圈足外撇、圈足内敛外撇等几种常见形态。
1. 圈足:成化瓷器的圈足呈现出规整的圆形,足底中央凸起,圈足外侧较为平直,底足整体感觉稳重大气。
2. 圈足内敛:这种底足形态较为独特,圈足向内收缩,底足中央凸起的部分较小,整体呈现出内敛的感觉。
3. 圈足外撇:与圈足内敛相反,圈足向外撇开,底足中央凸起的部分较大,整体呈现出外撇的感觉。
4. 圈足内敛外撇:这种底足形态是圈足内敛和圈足外撇的结合体,底足中央凸起的部分既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小,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
二、底足纹饰成化瓷器的底足纹饰通常以刻花或划花的形式出现,纹饰多样,且细致精美。
1. 刻花纹饰:刻花是将纹饰雕刻在底足上,常见的纹饰包括云纹、浮雕、花卉等,刻花纹饰清晰可见,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2. 划花纹饰:划花是将纹饰用利器划在底足上,常见的纹饰有莲瓣纹、缠枝纹、回纹等,划花纹饰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雅致的感觉。
三、底足胎质成化瓷器的底足胎质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质地细腻,釉面光洁。
1. 白色胎质:成化瓷器的底足胎质多为白色,呈现出洁白无瑕的特点,白色胎质与底足纹饰相互映衬,使整体效果更加出色。
2. 灰白色胎质:成化瓷器的底足胎质中也有一部分呈现出灰白色,这种胎质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与底足纹饰相得益彰。
明代成化瓷器底足特征的形态、纹饰和胎质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特征成为了鉴别成化瓷器真伪和价值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成化瓷器底足的观察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瓷器艺术。
成化瓷器以其独特的底足特征,成为了中国瓷器史上的珍贵瑰宝,也是瓷器收藏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
曹斌:大明成化斗彩瓷器——彩绘色彩鉴析及鉴定(上)曹斌联拍在线鉴定专家鉴定范围:高古瓷、明清瓷人物名片著名鉴赏家,国家注册职业鉴定评估师。
中视鉴藏(北京)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中艺藏客座教授,国博(北京)文物鉴定中心鉴赏专家,文化CHINA艺术品鉴赏委员会专家,中国艺术品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清美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会员。
长期从事古陶瓷鉴定评估的研究。
多次参加国内著名古窑址的考查。
对元明瓷器有系统研究。
特别对明成化瓷器有专题深入研究与认识。
经常参加国内各地古陶瓷鉴定评估文化交流活动。
成化皇帝(1465-1487)在位二十三年,是瓷器艺术成就极高的盛世。
其间国泰民安,承前启后,发展创新,生产烧制了大量瓷器。
誉以青花与斗彩最负盛名,其特点是青花淡雅沉静,以玲珑秀奇,清欣雅丽的色调风靡天下;斗彩闻名于世,以秀丽雅致,争奇斗艳的风度神韵,倍受世代珍爱。
斗彩婴戏纹大碗口径 30厘米一、成化斗彩色彩的工艺特殊性斗彩之名最早见于清雍正年间【南窑笔记】所载,其中谈及彩瓷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考古研究认为成化斗彩是借鉴于元末明初盛行于世的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工艺技法,而传承发展的瓷器品种。
为适应纤巧的型体和优良的瓷质,线条精细遒劲,施彩规矩中略带率意,色彩搭配协调雅致,颇具法度。
由于平等青钴料的呈色淡雅和景德镇细腻、温润、薄而通透,特殊瓷胎的效果,加之成化皇室赏玩背景等因素。
使成化斗彩瓷器这个品种一出世,便成为皇家贵族身份的象征。
我国彩瓷发展的历史,在元代开始就是以青花为主线向前发展的。
成化斗彩的制作是“釉下青花,釉上彩”的烧造工艺。
属于青花填彩工艺,是五彩瓷的一个种类。
根据其画图画意所需,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利用线条与施彩技法表达艺术效果的彩瓷品种。
釉下青花素描轮廓线鸡缸杯与釉上彩斗彩鸡缸杯对比图(一)在成化斗彩艺术表达形式上,是在器胎上用青花料双勾纹饰轮廓,施亮青釉烧成素瓷后,在青花双勾线内施填需要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