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定稿
- 格式:doc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112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3. 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汽车电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导入:通过观察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2. 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四冲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操作实践,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课时: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 观摩讲解:组织学生观摩现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第四课时: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振器等。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实验,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刹车片、制动液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修实践,熟悉制动系统的排除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1.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作用1.2汽车机械基础的分类和组成1.3汽车机械基础的发展趋势第二课:汽车发动机2.1汽车发动机的概述2.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指标2.4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3.1汽车传动装置的概述3.2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形式和主要部件3.3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4汽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4.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4.2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4.3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4.4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5.1汽车悬挂系统的概述5.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和主要部件5.3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5.4汽车悬挂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
2.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或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训练。
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并评估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撰写讨论报告,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教学内容:1.1-1.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学生作业第二课: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2.1-2.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教学内容:3.1-3.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和报告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4.1-4.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教学内容:5.1-5.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定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授课内容Ch1 汽车常用材料§1-1 材料的性能§1-1-1 材料的物理性能;§1-1-2材料的化学性能§1-1-3材料的工艺性能;§1-1-4材料的力学性能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第 1 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学目的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公式及测量方法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初步掌握汽车上常用材料的性能;2.重点掌握汽车工程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1.掌握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2.掌握材料的力学、工艺性能;3.掌握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和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4.了解力学性能与失效形式的关系;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6.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务案例任务:掌握低碳钢拉伸实验、冲击实验等,学习材料的力学性能。
(1) 低碳钢拉伸实验,掌握低碳钢的力学性能;(2) 冲击实验,理解材料冲击韧性;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要求掌握力学性能及其表示,公式掌握,低碳钢的拉伸实验的曲线分析;难点:对“塑性和强度的理解,力学性能指标分析”的理解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材料的性能,从“两个实验”入手,分析讨论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力学、工艺等性能,然后再归纳总结材料之间的共、异性;老师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
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蔡广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6月教具圆规+直尺+图片展示+多媒体作P44+补充布置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 回顾与告知导入:通过介绍材料的日常应用,并引出材料的性能指标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节内容的重要性。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3)使学生了解汽车安全装置、环保装置等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汽车维修。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汽车机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技术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2. 汽车安全装置、环保装置等知识。
教学难点:1. 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2. 汽车安全装置、环保装置等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二、新课讲授1. 汽车的基本组成和结构(1)讲解汽车的主要部件,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等;(2)介绍汽车的结构特点,如紧凑型、模块化等。
2. 汽车发动机(1)讲解发动机的类型,如汽油机、柴油机等;(2)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等过程;(3)讲解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如功率、扭矩等。
3. 传动系统(1)讲解传动系统的组成,如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2)介绍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传递动力、改变速度、改变方向等。
4. 制动系统(1)讲解制动系统的组成,如制动踏板、制动器、制动液等;(2)介绍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减速、停车等。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汽车机械基础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汽车安全装置(1)讲解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安全装置的作用;(2)介绍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参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3 教学内容1. 汽车的概念与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 汽车的主要参数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的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2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3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3.3 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4.3 教学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3.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构成;3.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机械部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机械基础是什么吗?它在汽车维修保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解: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教师对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汽车机械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修理方法和建议。
4.练习:分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判断给出的部件是属于哪个系统,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向学生提问回顾,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6.拓展:通过配发相关维修保养资料,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保养操作。
7.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践操作,例如:更换机油、更换火花塞等。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展示。
8.课堂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行业进行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到教室进行讲座或参观实习。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测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践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小结、拓展、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向学生介绍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章节一: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发明与发展、汽车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发动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传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汽车制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制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汽车电气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电气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汽车悬挂系统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常见类型。
教学内容: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弹簧和减震器的类型、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护。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展示、模拟图解和实际操作演示进行教学。
章节七:汽车轮胎与车轮教学目标:掌握轮胎的结构、功能和磨损规律,了解车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轮胎的结构、功能、磨损规律、车轮的构造和轮胎的更换与维护。
教学方法:利用轮胎模型、视频和实操演练进行教学。
章节八:汽车冷却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常见冷却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视频和冷却系统模型进行教学。
章节九:汽车燃油系统教学目标:认识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铸锭组织示意图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特点
金属的晶体缺陷及合金相结构非金属材料简单要求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二、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组元、基本相、基本组织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珠光体转变过程
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C%
(α+Fe3C)γ长大残余Fe3C溶解不均匀γ二、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二)钢的编号
(三)碳钢的分类
1.普通碳素结构钢
2.优质碳素结构钢
该类钢的牌号用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两位数字表示,单位为万分之一。
如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Fy=F B
-F=0 ⇒ F B =F
∑MA(F )= FB ∙ABcos α - FC ∙ABsin α=0 ⇒ FC =Fctg α。
可见α越小,夹紧力越大。
C F A F
B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空白处不够填写可增加页)
§4-1-1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
一、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
截面法求内力的总结:
(1)假截留半(留任一部分);(2)内力代替(以内力代替弃去部分
解:(1)计算各段内轴力:由截面法,求出各段杆的轴力为:
(拉力);BC
(2)确定应力:根据公式,各段杆的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4-2 梁的弯曲
§4-2-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一、平面弯曲
二、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二、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1、剪力:使截面绕其内侧任一点有顺时旋转趋势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解:
(2)、计算截面C
(3)、计算截面D
1. 应力集中的概念及应力集中分布的特点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二、外力偶矩的计算:
、内力的方向:
采用右手螺旋法则:如果用右手四
1、圆周线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相邻两圆周线的间距保持不变,仅绕轴线作相对转动。
三、静力学关系:2
dA I P ρ==⎰四、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一、强度条件: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解:根据外力的变化情况,各段内轴力各不相同,应分段计算:
(1)AB段:用截面
解:(1)计算各段内轴力:由截面法,求出各段杆的轴力为:
AB段:N1=8KN(拉力);
解:(1)求A、B
∑m A(F)=0:4R B+4-10X2-10X1=0
得:R B=6.5kN。
∑F y=0:R A+R B-10-10=0
解:1-1截面左侧外力偶个数比右侧少,虑左侧计算。
因1-1截面外法线水平向右,应用右手螺旋法则,则M1为正,M2为负:
解:把3个轮子可能的布置情况都画出来,然后分别画出其扭矩图,比较哪种布置时
最小,则哪种布置就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