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31.43 KB
- 文档页数:18
课题 页脚内容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 教案 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 1. 本专业特点、就业前景,课程介绍。 2. 本课程学习目标、考核方法。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学习目标、就业前景。 2. 描述汽车的大概构造。 能力目标 1. 能熟悉本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 2. 能叙述汽车的总体构造。 素质目标 1.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本专业特点、就业前景,课程介绍。 图片说明
教学难点 汽车的总体构造(简单介绍) 图片
教学知识点编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目的 所用 时间 课题 页脚内容 媒体的选择 号 1 动画 汽车的总体构造 演示组成、作用及特点 20min
2 视频 汽车故事 汽车的发明、发展,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学习兴趣 45min
3 PPT课件 介绍本专业的特点、课程标准、考核方法。 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学习兴趣 25min
4 5 学 习 引 导 设 计 情境导入 通过人才市场的招聘图片,引出问题:就业为什么难?将来你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学习引导 通过flash动画形式的汽车故事,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专业基础课
是学好本专业的重要的基础,本课程的特点、课程标准、考核方法等。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一、引言(5min) 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将来的就业前景。 二、引入本讲主要内容(30min) 课程介绍、考核方法、就业前景等。 三、启发性质疑(45min) 讲解汽车的发展历程时,注意和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这样并分析其优缺点。
问题1.汽车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问题2.汽车的总体构造? 课题 页脚内容 四、课程练习(10min) 1.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汽车的发展趋势 由全班同学参与,对汽车的组成作一总结回顾。以巩固该部分知识。 五、结束(5min) 根据讲课的思路,由老师引导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一次分析,特别应讲清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汽车机械基础》常用传动教案教案名称:汽车机械基础常用传动教案目标:1.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知识;2.常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各种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掌握传动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准备:1.汽车传动系统的相关教学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3.汽车传动系统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提问: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的?二、讲解(20分钟)1.展示汽车传动系统实物模型,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详细讲解常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轴、差速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
3.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实际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视频,并解释其原理。
三、实际操作(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辆废旧汽车底盘。
2.让学生根据刚才讲解的知识,在废旧汽车底盘上进行实际搭建传动系统的操作。
四、问题解决(20分钟)1.学生在搭建传动系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传动系统的搭建。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对刚才的实际操作进行总结,并就体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实际操作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资源,教学过程可能稍显繁琐。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工业设计系任教班级2016秋汽车制造与检修(中职)1-2班任教科目汽车机械基础教师姓名____杲金玉_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任务一、机构常识一、机器的组成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1、人是不是机器机器的定义是:“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而人也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2、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1)工业机器人铰接臂机械手,2.计算机控制器, 3.液压装置,4.电力装置。
二、机器与机构以及零件、构件及部件1.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机构。
1)机构分类(1)平面机构:(2))空间机构:不满足平面机构条件的机构。
2)机构实例削铅笔器、照相机快门、折叠椅、可调台灯、电风扇、雨伞骨架、食物搅拌器、汽车变速器等。
2、机器具有确定相对运动、可进行能量转换或做机械功的一种实体组合,如汽车、起重机、机床等。
3、机构和机器的区别(1)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只含有一个最简单的机构。
如电动机,只含有一个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回转机构。
(2)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4、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5.零件组成机械的各个制造单元,如螺钉、螺母、轴等。
6.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运动单元(可以是单独加工的单元体,如车床的主轴;也可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如连杆)。
7.运动副两个零件或构件间既相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形式,如车轮与钢轨、一对轮齿以及轴与轴承之间的联接。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工业设计系任教班级2016秋汽车制造与检修(中职)1-2班任教科目汽车机械基础教师姓名____杲金玉_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任务一、机构常识一、机器的组成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1、人是不是机器机器的定义是:“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而人也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2、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1)工业机器人铰接臂机械手,2.计算机控制器, 3.液压装置,4.电力装置。
二、机器与机构以及零件、构件及部件1.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机构。
1)机构分类(1)平面机构:(2))空间机构:不满足平面机构条件的机构。
2)机构实例削铅笔器、照相机快门、折叠椅、可调台灯、电风扇、雨伞骨架、食物搅拌器、汽车变速器等。
2、机器具有确定相对运动、可进行能量转换或做机械功的一种实体组合,如汽车、起重机、机床等。
3、机构和机器的区别(1)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只含有一个最简单的机构。
如电动机,只含有一个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回转机构。
(2)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4、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5.零件组成机械的各个制造单元,如螺钉、螺母、轴等。
6.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运动单元(可以是单独加工的单元体,如车床的主轴;也可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如连杆)。
7.运动副两个零件或构件间既相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形式,如车轮与钢轨、一对轮齿以及轴与轴承之间的联接。
(1)平面机构的运动副1)低副:两构件间呈面接触的运动副,可分为回转副和移动副。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3.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构成;3.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机械部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机械基础是什么吗?它在汽车维修保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解: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教师对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汽车机械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修理方法和建议。
4.练习:分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判断给出的部件是属于哪个系统,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向学生提问回顾,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6.拓展:通过配发相关维修保养资料,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保养操作。
7.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践操作,例如:更换机油、更换火花塞等。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展示。
8.课堂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行业进行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到教室进行讲座或参观实习。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测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践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小结、拓展、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向学生介绍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常用机构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向学生介绍汽车机械基础中的常用机构,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为后续的汽车维修和保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常用机构。
2. 掌握汽车各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发动机1. 发动机的类型和结构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的维护方法第二节:传动系统1. 传动系统的组成2.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传动系统的维护方法第三节:悬挂系统1.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 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3. 悬挂系统的维护方法第四节:制动系统1.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制动系统的维护方法第五节:冷却系统1. 冷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冷却系统的维护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各机构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各机构的实物和示意图。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汽车机构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各机构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全面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案结构本教案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教案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每个部分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共安排了十五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发动机(课时2)第二节:传动系统(课时2)第三节:悬挂系统(课时2)第四节:制动系统(课时2)第五节:冷却系统(课时1)第六节:润滑系统(课时1)第七节:燃油系统(课时1)第八节:电子控制系统(课时1)第九节:汽车电气系统(课时1)第十节:汽车车身结构(课时1)第十一节: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课时1)第十二节: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时2)第十三节:汽车保养与维护(课时1)第十四节:汽车安全与环保(课时1)第十五节:综合练习与复习(课时1)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或相关资料。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工业设计系任教班级2016秋汽车制造与检修(中职)1-2班任教科目汽车机械基础教师姓名____杲金玉_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任务一、机构常识一、机器的组成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1、人是不是机器机器的定义是:“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而人也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2、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1)工业机器人铰接臂机械手,2.计算机控制器, 3.液压装置,4.电力装置。
二、机器与机构以及零件、构件及部件1.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机构。
1)机构分类(1)平面机构:(2))空间机构:不满足平面机构条件的机构。
2)机构实例削铅笔器、照相机快门、折叠椅、可调台灯、电风扇、雨伞骨架、食物搅拌器、汽车变速器等。
2、机器具有确定相对运动、可进行能量转换或做机械功的一种实体组合,如汽车、起重机、机床等。
3、机构和机器的区别(1)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只含有一个最简单的机构。
如电动机,只含有一个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回转机构。
(2)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4、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5.零件组成机械的各个制造单元,如螺钉、螺母、轴等。
6.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运动单元(可以是单独加工的单元体,如车床的主轴;也可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如连杆)。
7.运动副两个零件或构件间既相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形式,如车轮与钢轨、一对轮齿以及轴与轴承之间的联接。
(1)平面机构的运动副1)低副:两构件间呈面接触的运动副,可分为回转副和移动副。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常用零部件的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熟悉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车零部件,加深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汽车机械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1)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发动机的分类及其特点;(3)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及功能;(4)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1)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手动变速器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功能;(3)传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3. 第六章:汽车制动系统(1)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液压制动系统与气压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制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4. 第七章:汽车操控系统(1)操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操控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5. 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1)电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发电机、起动机等电气设备的功能与结构;(3)电气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三、教学资源1. 实车零部件展示;2. 汽车机械模型;3. 教学图纸;4. 维修工具和设备;5. 多媒体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车零部件展示、汽车机械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 讲授法:讲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 实践操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工业设计系任教班级2016秋汽车制造与检修(中职)1-2班任教科目汽车机械基础教师姓名____杲金玉_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任务一、机构常识一、机器的组成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1、人是不是机器机器的定义是:“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而人也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2、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1)工业机器人铰接臂机械手,2.计算机控制器, 3.液压装置,4.电力装置。
二、机器与机构以及零件、构件及部件1.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机构。
1)机构分类(1)平面机构:(2))空间机构:不满足平面机构条件的机构。
2)机构实例削铅笔器、照相机快门、折叠椅、可调台灯、电风扇、雨伞骨架、食物搅拌器、汽车变速器等。
2、机器具有确定相对运动、可进行能量转换或做机械功的一种实体组合,如汽车、起重机、机床等。
3、机构和机器的区别(1)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只含有一个最简单的机构。
如电动机,只含有一个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回转机构。
(2)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4、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5.零件组成机械的各个制造单元,如螺钉、螺母、轴等。
6.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运动单元(可以是单独加工的单元体,如车床的主轴;也可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如连杆)。
7.运动副两个零件或构件间既相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形式,如车轮与钢轨、一对轮齿以及轴与轴承之间的联接。
(1)平面机构的运动副1)低副:两构件间呈面接触的运动副,可分为回转副和移动副。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和汽车传动系统。
2. 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的实际应用,包括汽车维修和故障排除。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构造a. 车身结构和车身部件b. 底盘结构和底盘部件c. 电气系统和电子设备2. 发动机原理a.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b. 发动机的分类和组成部分c.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参数3. 汽车传动系统a. 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b. 驱动轴和传动轴的结构和功能c. 差速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和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
3.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汽车零部件和模型展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
4. 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维修和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所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资源:1. 汽车构造和发动机原理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际汽车零部件和模型。
3. 相关视频和多媒体资源。
4. 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的实践操作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厂或汽车制造厂,了解实际的汽车机械工作过程。
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或项目,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竞争力。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以上是关于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的一个简要指导,具体的教案撰写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与重要性;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3.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的兴趣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3.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教学难点:1.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深入理解;2.对汽车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原理的全面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的图片,师生互动讨论汽车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10分钟)1.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说明其在汽车维修和驾驶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运行原理和主要部件。
三、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30分钟)1.讲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电动发动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0分钟)1.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讲解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的启动和换挡原理,变速器的作用和变速原理。
五、讲解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30分钟)1.介绍制动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讲解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悬挂弹簧、减震器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六、综合实践活动(20分钟)分组进行实际演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操作,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或参考书籍;2.汽车机械基础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实际汽车零部件供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综合评价;3.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 题 汽车用材料概述;汽车用钢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Aim at faculty 知识目标 Aim at knowledge 素质目标 Aim at all-round development 能够说出汽车上常用的材料种类 能够口述汽车用钢的种类 理解汽车各零件常用的材料 理解钢在汽车各零件上的应用
培养初步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PPT投影,讲授
教学重点 材料分类、金属材料的各性能;汽车用钢的种类
教学难点 金属材料的各性能;钢的热处理
课 时 课 型 理论课 周 次 班级 星期 节次 地点 教学后记: 教学步骤及内容: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汽车用钢 一、黑色金属 钢、铁一类的金属被称为黑色金属。 钢铁材料的基本成分是铁和碳,所以又称为铁碳合金。 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是钢,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是铁。 二、钢 碳素钢 合金钢 三、碳素钢 除含碳量小于2.11%之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元素的钢, 我们称之为碳素钢,简称碳钢。 碳素钢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工艺性能、价格低廉,是汽车生产和其他工业产品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分类 按钢中碳的含量多少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按钢的质量可分为普通质量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 按钢的用途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铸钢。 碳素结构钢 主要用于制作各种机器零件和工程构件,以低碳钢和中碳钢为多。 汽车上受力不大、要求一定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的零部件大量的使用碳素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 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工、量、刃具和模具,多属于高碳钢。 铸钢 主要用于制作形状复杂,难于用锻压等方法成形的零件,如汽车上的桥壳等。 四、碳素钢的牌号 常用碳素钢的牌号及含义举例如下 Q235-AF碳素结构钢。其中Q235代表屈服强度值,A代表质量等级(A含硫磷最多、D含硫磷最少),F代表沸腾钢(冶炼时脱氧不完全) 45Mn优质碳素结构钢。其中45代表钢的平均含碳量为0.45%,Mn的含量为 0.7%~1% ZG310-570铸钢。其中310代表屈服强度值,570代表抗拉强度值 五、合金钢 合金钢是指为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冶炼时在碳素钢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所形成的钢种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锰(Mn)、硅(Si)、铬(Cr)、 镍(Ni)、钼(Mo)、钨(W)、钒(V)、钛(Ti)、磞(B)、铝(Al)、稀土(Re)等 合金钢只有经过热处理后,才能达到改善机械性能的目的 合金钢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合金结构钢 合金工具钢 特殊性能钢 六、合金结构钢 低合金结构钢 在低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3%~5% )合金元素而得到的钢 这类钢比相同含碳量的碳素钢的强度要高10%~30%,并具有较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又因为它的冶炼较简单,生产成本与碳钢相近 广泛用于制作各种机器零件和工程构件 如汽车上的车架纵梁、横梁、发动机吊耳等 用低合金结构钢取代碳素结构钢,可节约钢材,减轻重量,且使用可靠。常用的钢种有12MnV、16Mn等 合金渗碳钢 合金渗碳钢制造的零件,经热处理后,不仅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而且能大幅度提高零件心部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提高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汽车上承受高速、重载、强冲击和剧烈摩擦的零件如活塞销、齿轮、轴类件和重要的螺栓等都是用合金渗碳钢加工经热处理制作的。 合金调质钢 合金调质钢是指经过调质处理后使用的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若调质后再进行淬火,则能进一步改善零件表面的耐磨性。常用于制造承受重载荷、冲击载荷的零件。如机 床主轴、汽车半轴、连杆、转向节等。 合金结构钢的牌号 采用两位数字和化学元素符号及数字的方法表示。 前面两位数字 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万分之几),后面是化学元素符号名称,如铅、铬、锰等,各元素符号后面的数字表示元素平均含量(百分之几)。 例如12CrNi2,表示钢的平均含碳量为 0.12%、平均含铬量小于1.5%、平均含镍量为2%。 其他合金钢和特殊性能钢,常用的钢种有 合金弹簧钢、 滚动轴承钢 合金工具钢 耐候钢(良好的抗大气腐蚀能力)、 不锈钢 耐磨钢 耐热钢 七、铸铁 性能特点:与钢相比,其强度低,特别是韧性、塑性差,但铸造性能优良、耐磨、切削加工性能良好。 随着技术进步,某些传统上用铸铁制造的汽车零件,已逐步由轻金属替代。 铸铁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几种。 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断口呈白色,性能硬而脆,很难进行切削加工,主要用来炼钢 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断口呈灰色,由于生产工艺较简单,成本低,熔点低、收缩率小、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在汽车零件上应用较多 可锻铸铁 俗称马铁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可用于制作承受冲击和振动的零件, 不能进行锻造 球墨铸铁 俗称球铁 球墨铸铁兼有铸铁和钢的理化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也像钢一样可进行热处理。通过合金化和各种热处理后,可用来代替铸钢和锻钢制造一些受力复杂、性能要求较高的零件,如代替45号钢和35CrMo钢制造大马力柴油机的曲轴、凸轮轴、齿轮和连杆等 球墨铸铁的牌号由"QT"及两组数字组成。其中第1组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第2组数字表示最低延伸率。例如QT400-18,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400N/mm2、最低延伸率为18%的球墨铸铁 合金铸铁:具体包括: 在灰口铸铁或球墨铸铁中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获得特殊性能的铸铁称为合金铸铁。 八、钢的热处理 钢件的热处理是利用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操作方法,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使钢件获得所需性能的加工工艺。 钢的热处理根据加热和冷却的方法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类 退火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慢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塑性和韧性,消除钢中的组织缺陷,消除内应力。 正火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50~70℃,充分保温,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但正火后钢件的强度、硬度比退火后高。 淬火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后在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矿物油、盐、碱的水溶液等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件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件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内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调整硬度,降低脆性,保证钢件的形状、尺寸不变 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中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 目的是使钢件表面获得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而心部仍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某一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使介质中的某些元素渗入钢件表层,从而改善表层性能 目的是提高钢件表层的硬度、耐磨性、 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主要有渗碳、氮化、碳氮共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