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10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消化与吸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
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营养的认识不到位,许多学生在生活中挑食、偏食的显现严重。
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难点: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1【导入】消化与吸收
引入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起来特别有精神,我猜是因为都吃过早餐吧!哪你们能告诉我早餐都吃了些什么?(馒头、米线、鸡蛋等)这些食物在你们体内是如何被消化与吸收的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在请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来体验体验将碗里的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咀嚼感受馒头会放生怎样的变化。
并请组内成员认真交流,组长填写好记录表。
教师:谁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交流结果。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知识点丰富,有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一节课授课任务量多,学生难以快速理解全面知识,掌握困难,所以本节主要突破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实验课,模拟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本节课深入人体器官,从直观到具体化,学生不能看见或触摸到具体结构,常规教学只能停留在图片展示,知识建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可视化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基本概念,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通过微课学习,基于教材构建消化系统概念。
2.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问题情景化,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应用问题。
3.尝试运用大单元教学思路,运用问题串串联人体各器官功能,培养物质能量观。
4.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科素养。
5.培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解读曲线的能力6.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7.通过了解消化吸收过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1.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食物吸收之间的联系。
3.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科素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同课异构1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实验课,问题串导入新课,什么是消化?什么器官可以分泌消化液?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有消化食物的酶。
二、消化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三、消化腺外腺(有专门导管):唾液腺、肝脏、胰腺。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8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设计2.全班讨论:食物在身体内会经过哪些器官?(2)提问食物在身体内会经过哪些器官?(预设:胃、食道、大肠、小肠)2.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食物在我们身体中是如何旅行的。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板书)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意识,自然聚焦到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期望学生能有依据地推测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环节二:绘制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图(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学生思考参与消化的器官有哪些?2.在下图绘制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图。
要求: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3.结合老师发放的人体消化器官图,分小组交流,选出认为画得合理的食物“旅行图”,说出“合理”的理由。
4.观看《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的视频,思考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都有哪些?这些器官在消化过程中都起着什么作用?教师活动21.绘制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图。
(1)提问: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食物是通过口腔开启它的消化之旅的,那在进入口腔之后它还经过了人体的哪些器官呢?(2)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在导学单上绘制食物在身体的旅行图。
要求: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2.教师巡视指导。
3.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推测是否正确?我们一起认识下消化器官。
4.教师发放人体消化器官图,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认为画得合理的食物“旅行图”,说出“合理”的理由。
5.教师播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的视频6.提问: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都有哪些?这些器官在消化过程中都起着什么作用?7.教师总结:食物的“旅行”路线称为消化道,“旅行”所到达的每一个地点叫做消化器官。
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咽部:吞咽食物食道:传送食物至胃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
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活动意图说明:巩固课堂学习。
【板书设计】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第二单元《2-8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导学案学习内容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学习目标1.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绘制食物消化过程图,通过与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图对照,深化自身认知,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大肠和小肠2.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及讲解,认识到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协调作用。
13《消化与吸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13.消化与吸收【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作用之后,进一步认识食物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
活动1“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咀嚼馒头,感觉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形成消化的概念。
活动2”探索食物的消化之旅”旨在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消化器官及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应用与拓展”制作消化道模型”目的在于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消化道模型,进一步加深对消化道及消化器官的理解,并形成新的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能与同学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能够使用不同感官初步进行观察研究以及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人体的消化器官。
2.能说出什么是消化和吸收。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有关日常饮食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4.能通过体验、查阅资料、制作模型等方式获取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信息。
5.能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
6.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产生探究兴趣。
2.能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制作消化器官模型,体会创新的乐趣。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利用消化道模型主动向身边的人解释有关消化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难点:能说出什么是消化和吸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馒头、报纸、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学生吃饭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