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8.44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孙胜韬

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新生事物,一时还不为广大师生所了解.虽命题专家和语文名师对它的解读铺天盖地,但对学生和一部分教师而言还不能细细梳理以条分缕析.笔者整合多种资料,融合自己的理解,草创此文,以资借鉴.纰漏之处,敬请斧正.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型作文.是命题人为了避免材料作文的随意和考生立意偏离,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给学

生创造出情境,展现对立性、并列性问题,并提出指令性任务,让考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它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是指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考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任务的指令,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从而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与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

与要求更明确更具体.要求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

维度的比较中论证说理.这样,既可防止学生死抠话题和断章取义,又可以避免套作、宿构等传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哪些特点

目前而言,其特点如下:1、表达方式以叙事体、陈述性文字为主.2、材料内容以时事、实事为主.3、材料内部充满了多解性、对

立性、争议性、矛盾性.4、写作提示具有指令性、导向性.5、写作

内容具有权衡性、选择性.6、写作指向具有针对性和对象感.7、写

作思维具有辩证性、统一性.8、材料中思想导向具有向善性、向上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三、写作任务的表述形式

因材料内容不同,表述有别,大致的表述有:

这几种人中,你欣赏谁?你更赞成谁的行为?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给某人写信,表明你的态度.请你就其中xx或xx的表现表明态度.请你站在反方立场表明态度.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你以某种身份来看待(对待)这件事等等.这种表述,从优秀作文题例1中可见一斑.

例1:(2016深圳一模)

中国人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国人的勤劳,工作辛苦.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最近撰文披露,据权威的盖洛普公司的一份调查,全球雇员的敬业度,中国籍雇员最低.

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学习负责的态度.中国人究竟是敬业不是不敬业?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请围绕此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四、注意事项

1、明确写作任务是什么.

例题2: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然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该男子前踢了一脚,该男子顿时安静下来,一言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又指责壮

汉:“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壮汉的做法.这段视频上传网上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

解读:这个作文命题的具体任务是“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

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以上事情”是指什么.从材料层次来看,先有“吐痰男”遭指责后跟乘客对骂,接着壮汉

踢“吐痰男”,然后是车上乘客的不同态度,最后是上传网络后的网

民讨论.那么问题来了,考生是写“谴责公共场所吐痰”还是“论车

厢对骂”还是“论壮汉踢人”还是“如何看待乘客对壮汉的态度”,

还是“论网民该不该围观讨论”?从人物的角度看,就有四个:“吐

痰男”、乘客、壮汉和网民.如果不能找准角度,明确写作任务,那么

考生作文的立意很可能“谬以千里”.其实,经过这样分析,我们不难

发现,命题人所给出的写作任务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简言之,就是“对

壮汉的行为,你怎么看”.聪明的考生,应从情、理、法的角度对壮汉

的行为进行评议.

(需声明的是,这则作文材料因以社会偶然出现的“负面消息”

为命题材料,并不符合全国卷作文命题规范,所以质量不高.之所以选

此为例,因其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有一定的影响.――笔者按)

2、对材料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把握

任务驱动型写作分为两个部分:阅读材料审题部分和任务写作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就是首先读懂材料,掌握材料的含意,确定材料的范围,全面理解材料.这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应注意审材料的整体性,综合

考虑核心事件,阐述看法.切忌断章取义,只抓个别词语或次要的人与事,以偏概全.

任务驱动型的材料通常具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可分两种,一种为“可对立”.如材料中出现的类似于“有人认为……有人却认为……”的表述.另一种为“可对比”.即通常在任务交待中体现为一个“更”字,比如“谁更有风采”“你更喜欢谁”等.“可对比”又分两类,一

类为异中求同,从不同的事件或者做法里概括出相同的道理;第二类,叫做同中求异,也就是为几个事物找到同一个评价和衡量的标准,在

此标准之下进行比较,做出选择和判断.无论是对立,还是对比,均要

求考生综合衡量,整体把握,不可只见其一,忽视其他.

例3:

一位女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的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竟然从网上抄袭.她认为这些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学生品质低下,遂将这些学生的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女教师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女教师的作

法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老师、家长或校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解读:

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材料涉及三方:老师、家长和校方.在原发事件上,老师与家长、校方是对立的;在对待家长重压的态度上,老

师与校方又有可比性;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学校与家长也有可比性.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都是由“核心事件”――“判罚太重”引起的.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从多个角度通过对比阐释自己对判罚是否过重的看法,而不能对其他方面只字不提.

3、把握角度,找准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常常体现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材料角度通常会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之分.考生审题时一定要高度注意“权衡与选择”.权衡就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就挑选.两者有前与后顺序上的必然关联.既然命题任务中要求权衡,那么我们在作文时就必须体现出在同一标准下比较、衡量的思考过程,做出利弊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材料核心事实,关注争议焦点,确

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

例4:

在香港的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3600万港元被人拍下,而拍得的全部款项将用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马云之举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他不一定能留名艺术史,但一定

会被人们记住.当然,也有人批评马云搅乱了人们的艺术价值观,颠覆了正常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