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思路-20191021(13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27.48 MB
- 文档页数:38
(完整版)实验设计的思路与步骤引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进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设计的思路与步骤,帮助读者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系统化的进行。
实验设计的思路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指在进行具体实验前需进行的全面思考和规划。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实验目的的明确有助于确定实验的设计和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2. 收集背景资料:在实验设计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收集,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等。
这有助于我们在实验设计中避免重复已有工作,并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实验方法和工具。
3. 确定研究假设:实验设计需要建立在明确的研究假设的基础上。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性回答,能够指导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向。
4.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实验设计的核心部分,包括实验的内容、实验对象、实验变量和实验步骤等。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目的和研究假设,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控制实验变量,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制定实验计划: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明确实验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预算等。
实验计划的制定有助于提前预见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确保实验进程的顺利进行。
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设计的步骤是指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以下是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它将成为我们实验的出发点和基础。
2. 制定实验目标:根据研究问题,明确实验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实验目标应该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并且具有明确的可衡量标准。
3. 确定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和调整的对象。
需要明确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进行操作性定义。
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一.审清题目要求首先要知道题目要求考生完成哪些任务,确保答题方向正确。
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的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切中问题准确作答,坚决避免所答非所问。
二.明确实验目的这是解题的关键,实验的灵魂。
考生要想准确地找出解题思路,就必须弄清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以后,就要以实验目的为统帅,围绕“如何利用实验材料达到实验目的”这个中心来确定实验思路。
三.分析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果检测时所遵循的理论依据。
它们多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或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等。
四.分析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思路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围绕“如何利用实验材料达到实验目的”这个中心来分析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抓住三个变量:实验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具体实验设计中,要求:①根据自变量分组编号,并设置对照实验。
②实验过程中,保证无关变量适宜且相同。
③根据反应变量,思考实验结果如何检测。
五.书写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若提供的实验材料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则需要这一步骤,以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材料。
如:研究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为防止胚芽鞘自身产生生长素的干扰,需做如下处理:切去尖端(使其不再产生生长素),用清水浸泡(冲洗掉已产生的生长素)。
若提供的实验材料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则此步骤不需要。
2.分组编号,并设置对照实验。
注意“随机”、“等量”等词语的应用,保持单一变量,要求符合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3.操作过程。
不同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不同,但一般要注意强调:“无关变量适宜且相同”。
另外,不确定的因素的最佳描述:“适量的”、“一定量的”、“适宜的”、“一段时间以后”等。
4.观察(或测定)记录。
根据反应变量,反应进行一段相同时间后,寻找具有可操作性的观察指标(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变化等),或测定指标(如: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如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