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法律就在身边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教案教学设计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活需要法律保证,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开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阔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置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觉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X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材料说明了法律怎样爱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执法治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平安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一)法律与生活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吗?提示:老年人权益保证法、义务教育法、环境爱护法。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目标(一)确立依据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课标依据“生活需要法律”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归纳能力。
3.知识与能力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三)重难点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法治观念。
难点:了解法治发展的进程,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
教学策略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活息息相关,并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提示:是的,他们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行为。
2.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学生回答:略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并选代表说说感悟。
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完全脱离法律,并利用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
续表“禹刑”。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是本学期的第三次法治教育课程。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对于如何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生活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法治观念的误解,认为法律与自己生活关系不大,或者认为只要遵守法律就可以,无需过多关注法治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的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4.总结讲解法:在课程结束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案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角色扮演剧本:编写适合学生的角色扮演剧本,提前分发给学生准备。
4.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法律符号、法庭、警察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法律在我们身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2)掌握法律对人们的约束和保护作用;(3)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2)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通过“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的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内容呈现:(1)通过多媒体展示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规定并由国家具有强制力的公共行为规范。
”让学生对法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展示法律的作用:“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约束和保护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3.讲解阐述:通过教师的讲解,细致地阐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4.讨论互动:教师提问:“你们生活中有遇到过哪些涉及法律的问题?”请学生举例,并进行简单讨论和解答。
通过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5.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就一些具体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这个问题可以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案例。
分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法律,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6.展示总结: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
7.拓展延伸:可以通过观看相关法律宣传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法律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法律在我们身边》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运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和情境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了解法律的具体运用。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可能理解不深。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因此,本课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2.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
3.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其他法律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维护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维护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维护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教材和教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如法庭、警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或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同时,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感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事物;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学法、尊法、爱国守法;内心拥护、真诚信仰法律,树立法律意识,依法律己,依法维
护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律的特征
难点:法律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活动体验法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略)。
老师提问:你赞成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学生活动:分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从呱呱坠地,到白发暮年,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回答意见。
老师总结:有了法律不能彻底的贯彻,相当于一纸空文。
早
【随堂训练】。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法律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可能还缺乏深入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法治观念尚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教师需提前搜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制作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3.准备相关法律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易懂的法律资料,以便于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法律实例较为感兴趣,喜欢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法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3.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讲解法:对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法律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
例如:某学生在校园内受到欺凌,他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如:购物时遇到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如何维权?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生活须要法律【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情感看法初步树立敬重法律、敬畏法律、遵遵守法律律的意识价值观目标实力目标初步培育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相识法治建设进程的实力1.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学问目标2.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法律的含义,法治的内涵、要求、地位、作用二、重点难点1.重点: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法治的意义。
2.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1.这种动物同学们见过吗?PPT出示獬豸图片、简介。
廌zhi,又称獬廌、解豸(xièzhì),古代传闻中的一种神兽,俗称独角兽。
形似山牛,只有一角,能判别谁“不直”并触“去”(抛弃)他,所以用它断案,是“公正”的象征。
2.“法”字有什么寓意呢?呈现视频《说文解字——法》。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的说明:"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今日,我们就走进法治天地单元,学习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框:生活须要法律。
二、教学过程1.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活动一:社会视察展示材料: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近年来,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平安问题时有发生;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蔬菜瓜果中剧毒农药的乱用、婴儿乳粉配方的过多过滥等现象亟须依法规范。
为此,我国食品平安法做了新的修订,依法维护民众“舌尖上的平安”。
新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婴儿乳粉配方必需注册;只要有危急食品就得召回等。
合作探究:(1)你认为新食品平安法的实施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2)你还知道哪些与我们生活亲密相关的法律呢?试举例说明。
(3)假如没有这些法律,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沟通回答略。
归纳总结: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须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掌握法律常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尚浅,法律知识较为匮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掌握法律常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2.教学难点:法律的具体运用和实际操作,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内容包括教材知识点、案例图片、动画等,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准备时间控制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如交通违规、盗窃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以及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题9.1生活需要法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学习过程:(一)自学过程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律的产生: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1)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
(3)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检测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2.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A.权利和义务B.道德与责任C.生活习惯D.社会秩序3.法律所体现的是( D )A.奴隶主阶级的意志B.地主阶级的意志C.资产阶级的意志D.统治阶级的意志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 D )A.本质B.根本目的C.基本要求D.总目标5、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课题《法律就在身边》课 型 新课 设 计 人 总 节 时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情感目标: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重点 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难点法律通过对利益关系以至人际关系的调节实现社会的和谐。
教 学 过 程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展示和谐社会的图片,体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只有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阅读86页思想驿站,回答想一想的问题。
阅读教材55页酒吧的遭遇。
回答: (1)酒吧保安侵犯王女士的什么权利? (2)假如是你,你怎么办? 【探究归纳】(1)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两个: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2)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它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底线;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时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指引着我们行为的方向;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肋手段。
(3)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恰当平衡的社会。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且应当关心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4)法律能够以其特有的力量和威慑,将每个人的利益追求控制在适当与合理的范围内,以维持群体与社会的和谐存在。
(5)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肋手段。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课题
《法律就在身边》
课 型 新课
设 计 人 总 节 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情感目标: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重点 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难点
法律通过对利益关系以至人际关系的调节实现社会的和谐。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展示和谐社会的图片,体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只有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阅读86页思想驿站,回答想一想的问题。
阅读教材55页酒吧的遭遇。
回答: (1)酒吧保安侵犯王女士的什么权利? (2)假如是你,你怎么办? 【探究归纳】
(1)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两个: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2)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它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底线;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时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指引着我们行为的方向;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肋手段。
(3)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恰当平衡的社会。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且应当关心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4)法律能够以其特有的力量和威慑,将每个人的利益追求控制在适当与合理的范围内,以维持群体与社会的和谐存在。
(5)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肋手段。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同学们观看图片,引起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认识到只有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践应用】
方便面中的法律官司。
(1)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这样的事情,你是否也觉得有法律在你身边呢?(2)除了上面涉及的法律外,你还知道什么法律?
【检测反馈】
问答题:
1、初二学生王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弟弟被人打伤,王某气愤至极,遂纠集了一伙人把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
结果,王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想法律师的理想化为泡影。
(1)王某为什么受到法律的制裁?
(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一些不法经销商见利忘义,搞“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损害消费者利益。
农民张某到某家电城欲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海尔洗衣机,店主却把貌似“海尔”的“海宁小神童”卖给了他。
张某事后得知“海宁小神童”不属于“家电下乡”的指定品牌,且售价高于市场最高价180元。
认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商家的做法侵犯了张某的什么权利?
(2)如果你是张某,你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交流反思】
同学们小组讨论,通过本课教学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我们要知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增强基本的法律意识,并且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课后作业】
练习册以小组为单位列举身边的侵权案例
及如何解决
板书设计
第九课法律与生活
一、法律就在身边
1、法律调节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课后反思
对于生活与法律关系的感性认识较好,基本问题已落实到书,对于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应加深理解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