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课 第二节 集体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团队的力量》教案教案:团队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团队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团队合作的成功案例,引起学生对团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团队的探索欲望。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团队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团队的重要性;2. 分析团队合作的优势和作用,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比个人行动更具竞争力。
Step 3:团队合作技巧(15分钟)1. 提供几个团队合作案例,指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2. 介绍各种团队合作技巧,如有效沟通、协作分工、互相支持等;3.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团队合作场景,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
Step 4:团队合作原则(15分钟)1. 解释几个团队合作中的基本原则,如互相信任、充分交流、共同目标等;2. 与学生一起分析一些案例,让他们理解团队合作原则的重要性。
Step 5:团队合作体验(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个团队任务;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团队合作体验和感悟。
Step 6:总结与思考(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团队合作知识,并与课前展示的成功案例进行比较;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团队合作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体验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类团队活动,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2.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成功的企业或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3. 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课《我与我们》集体的力量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掌握基本的合作方法。
3、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懂得团结产生力量;了解团结与竞争的关系。
学习重点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难点正确处理团结与竞争的关系。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认真阅读本课教材内容,并用笔勾划出知识点,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
同时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自测”和“我的疑问”。
2、针对完成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预习时的疑问和学习重难点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材助读本部分内容首先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明确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并通过系列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团结能够产生力量的道理,再用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团结的含义和方法。
“竞争与合作”部分主要阐释:为了集体,怎样相互帮助,各尽所长;遇到问题时如何共同解决。
并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竞争与合作。
预习自测1、团结就是__________。
2、“独木不成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体的力量和发展,有赖于。
4、敢于竞争意味着对自己________。
竞争意味着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是一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证.我的疑问课内探究质疑探究1、阅读蜂窝的“暖气设备”。
思考: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P15《几个同学踢球的故事》回答:(1)什么是真正的团结?(2)如果我们班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3、为什么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4、怎样竞争才能实现共赢?5、怎样善于合作?(如何发挥团队精神?)当堂检测1、“沙是散的,堆积起来就是无垠的沙漠;水是散的,积聚起来就是辽阔的海洋;风是散的会合起来就是威力无边的风暴。
”由此可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②个人与集体互不相干③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④个体只有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谚语说明()A、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B、只有维护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才有保障C、维护集体利益必须以获得个人利益为前提D、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队员马林、王励勤、王浩三名队员战胜对手,为中国男子乒乓球团体赛迎来了第一个金牌。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集体的力量》导学案NO 3 【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课本P1—P6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上重点,并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导学案进行讨论,帮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助
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
【学习目标】
1、为什么说团结产生力量.
2、敢于竞争的表现和善于合作的表现。
3、你怎样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明确知识点】
1.在班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_______、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
的进步_______和发展。
2.在集体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团结进步,还需要对团结有正确的认知;勇于开展___
____,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_______,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3.集体的力量和发展,有赖于集体中每个成员既要_______又要_______
4._______是一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障。
5.合作和竞争看似矛盾,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
两者共存才能促进集体形成合力并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6.归纳总结;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材料:几个同学踢球时打碎了教师的玻璃,老师查问是谁干的,没有人站出来承认,全班同学都莫不做声。
谁都不想“出卖”同学,破坏班里的“团结”气氛。
⑴这样的“团结”是真正的团结吗?
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2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正当竞争的做法。
3怎样竞争才能实现“双赢”?。
初中政治集体的力量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
2. 让学生体验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提高集体行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
2. 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集体力量。
2. 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集体活动的照片、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集体的概念,如:“你们认为什么是集体?”“集体是由哪些个体组成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体验集体力量(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集体活动的照片,如学校的运动会、班级的团建活动等。
2. 学生观察照片,感受集体活动的氛围,分享自己在集体中的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集体力量是什么?你们在哪里感受过集体的力量?”4.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学习集体力量来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集体的力量来源于哪里?”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总结并板书:“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
”3. 教师通过故事或案例讲解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4.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如何做到团结协作?”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总结并板书:“要有共同的目标,要互相帮助,要勇于承担责任。
”3. 教师通过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接力赛跑”、“拔河比赛”等。
4. 学生参与活动,教师观察并指导,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
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集体的力量》教学设计构建动场:课前播放:《众人划桨抬大船》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谈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之一“团结就是力量”活动步骤:感悟——导入活动策略:情境感悟。
活动评价与交流:学生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过渡到本节主题。
生成:能让学生产生对“团结”的期待感。
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活动一:小游戏《快乐七巧板》出示活动要求,进行活动体验,谈经验分享活动目的: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集体成员间的团结协作,体会集体成员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为讲解“团结的作用”做好铺垫。
活动步骤:小组合作 ---成果展示——分享感悟活动策略:学生体验分享、小组交流等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活动评价与交流: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即时评价。
生成:体会小组协作的作用,感悟团结就是力量,生成集体凝聚力。
合理估计自己的考试成绩,确定比较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活动二:谈古论今、话团结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通过列举相关事例,感悟、生成团结在不同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团结意识。
活动步骤: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归纳总结活动策略:学生体验分享、行动落实的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活动评价与交流:学生互动,教师升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评价。
生成:归纳总结团结在不同方面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团结意识。
活动三:真真假假、辨团结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辨,学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对团结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解决本课难点之一。
活动步骤:交流讨论——各抒己见——知识升华活动策略:学生交流讨论、体验分享的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活动评价与交流:学生互动,行动落实,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评价。
生成:对具体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活动四:林丹谈对手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讨论“林丹对对手的访谈”,让学生从林丹的身上学会怎样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
《集体的力量》教学设计构建动场播放视频《动物团结》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七嘴八舌,导入新课。
)教师总结:正所谓独木难成林,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当面对很多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借助集体,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能胜各种困难,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活动一:石头日记1《团结就是力量》小组讨论:1、分享团结就是力量的经历并谈感受?2、播放视频《汶川、汶川》活动的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活动的步骤小组分享、交流探究、展示成果活动的策略运用情境体验课型的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等活动的评价交流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教师配合学生回答,及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评价,自然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帮助人们战胜困难,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活动二:石头日记2《如此“团结”》活动的目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团结活动的步骤展示材料、独立思考、师生互动活动的策略运用情境体验课型的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等视活动内容的交流和分享,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点拨评价。
教师总结:团结并不意味着要掩盖问题,和稀泥,真正的团结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活动三:石头日记3《期末竞争》1.石头的说法对吗?老师的用意是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竞争?3、我们应如何对待竞争对手?活动的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发展,不仅需要成员间的团结,更有赖于集体中每个成员敢于竞争,一个缺乏竞争的集体,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活动的步骤多媒体出示材料,准确设问;引导学生回答。
活动策略: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交流分享,认识尊重他人的可贵。
学生可能从多方面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活动的评价交流•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教师配合学生回答,及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评价,自然得出结论:竞争有助于激发进取心、提高效率、水平相当的人竞争可以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竞争的目的是共赢,多以竞争需要开放,需要坦诚交流。
七年级政治下册2.2集体的力量学案(新版)教科版2.2 集体的力量重点: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难点:竞争和合作的最佳效果是双赢。
课前准备:双色笔、课本、配套练、导学案【预习案】一、【自主学习】(3分钟)各小组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后,当堂汇报:学生有没有对本课的知识进行通读并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预习自测】(2分钟)1、什么是集体?一个真正的集体必须具有哪些特点?2、阅读课文内容后正确的进行辨析,判断正误.(1)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我们在集体中成长,集体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发展.()(2)要集体利益就不能讲个人利益,要个人利益就不能讲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绝对对立的. ()(3)小团体主义实质上也是集体主义. ()(4)没有团队精神的集体是不可能成功的集体. ()(5)合作和竞争是矛盾的,要合作就不能讲竞争,要竞争就不能讲合作。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提示: 同学们认真快速的阅读课文内容,结合预习,自主思考,先在小组内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修正探究案.探究点一: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 以多种形式表达,如列举古今中外团结的故事,表演、歌曲等。
要求:参与人数多的得分较高。
)探究点二:阅读课本14---15页的事例:①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团结?②我们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探究点三:(1)在我们的班级与学校生活中,存在哪些不正当的竞争?(2)怎样竞争才能实现“双赢”?二、【交流展示】交流时积极参与,激情饱满,大胆表述,观点明晰.探究 1由5、6小组3、4号上台展示,计分按6、5、4计分,要求:每人都有角色,表演形式有新意,能突出主题,能帮助同学们理解“团结就是力量”。
探究2先同质讨论,再小组内交流,然后由1、2 小组的4号同学分别用口头在原座位展示探究2的①②,5、6小组的2号同学点评。
探究3先同质讨论,再小组交流,由3、4小组 4号分别用口头在原座位展示探究2的③④,1、2小组的2号同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