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恢复)
- 格式:ppt
- 大小:889.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苏艳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1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本课用三个子目“动荡不安的世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巴尔干火药桶”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其中,第一个子目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争霸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子目是战争爆发的准备条件: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
第三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在各国抢占殖民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几对矛盾,最终因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逐渐形成两大利益集团进行斗争,一战由此开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详细的学习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尤其重点记忆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高中阶段如只是单纯的重复知识点,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会使得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战爆发地巴尔干半岛,学生能够简单的说出它的地理位置和“火药桶”的称呼,但是不能根据地图分析巴尔干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原因,更不知道巴尔干地区的“火药桶”名称只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产物。
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学生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个事件背后所折射的民族主义、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与一战的关系缺乏整体联系意识。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将地图与教材结合在一起相互印证并补充。
对巴尔干地区发展演变的历程有基本了解,知道巴尔干欧洲“火药桶”形成的原因。
根据地图和教材,能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认识民族主义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理解列强之间的博弈和利益纷争。
2.分析世界大战对民众生活和国际秩序的破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用ppt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资料,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反思并讨论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例如,战争会带来什么样的破坏?战争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教师向学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并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各国之间的博弈、利益纷争等。
2. 通过课堂讲解、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游戏。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国领袖,互相博弈角逐利益,体验列强之间的博弈和利益纷争。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表现。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评价。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本次学习中了解到了什么?”
教学方式:
课件教学、讲解、问答、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教学手段:
ppt、黑板、图片
教学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资料
教学评价:
1. 在问题解答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反映良好。
2. 在小组合作的游戏中,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协作,角色扮演生动形象。
3. 学生根据本次课程对世界大战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