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3
2008级历史(1)班学号:0803008 姓名:查荣卿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高中历史选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3)欧洲列强之间主要矛盾;(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5)巴尔干火药桶;(6)一战的爆发。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师生合作、同学之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让同学们明白一战的爆发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以教师讲述并展示多媒体课件为主,与同学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讲授法、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间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学过程】(30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向同学们展示课本首页20世纪初列强对世界瓜分的形势图,让同学们观察形势图并总结当时列强瓜分世界的形势及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已几乎被瓜分完毕,其中英、法、德三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
在此形势下,酝酿着各种矛盾与冲突,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所占的殖民地太少,而资本主义的生产特点又要求资本主义强国必须拥有大量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对于新兴的德国,在世界已基本被瓜分的形势下如何获得殖民地,只有凭借自己的实力从老牌殖民国手中夺得,这就必然导致新老殖民强国之间的矛盾。
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一战的爆发。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0分钟)首先提出疑问,20世纪初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那么导致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什么?由此引导同学们回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迅速发展。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动荡不安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问题探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如何评价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问题探究问题比较“巴尔干火药桶”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问题探究人物评价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形势: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成为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0世纪初,英、法、俄三国协约签订。
由于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
3)
课件
整个20 世纪由于战争和种族屠杀共死了约174000000 人,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 圈。
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历史上爆发了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课件
(1914—1918)
课件第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课件
拿破仑战争(1790~1815):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1075
普鲁士丹麦之战(1864):22
普奥之战(1866):112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518
普法战争(1870~1871):876
波亚战争(1899~1902):10
日俄战争(1904~1905):292。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苏艳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1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本课用三个子目“动荡不安的世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巴尔干火药桶”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其中,第一个子目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争霸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子目是战争爆发的准备条件: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
第三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在各国抢占殖民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几对矛盾,最终因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逐渐形成两大利益集团进行斗争,一战由此开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详细的学习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尤其重点记忆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高中阶段如只是单纯的重复知识点,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会使得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战爆发地巴尔干半岛,学生能够简单的说出它的地理位置和“火药桶”的称呼,但是不能根据地图分析巴尔干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原因,更不知道巴尔干地区的“火药桶”名称只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产物。
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学生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个事件背后所折射的民族主义、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与一战的关系缺乏整体联系意识。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将地图与教材结合在一起相互印证并补充。
对巴尔干地区发展演变的历程有基本了解,知道巴尔干欧洲“火药桶”形成的原因。
根据地图和教材,能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认识民族主义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理解列强之间的博弈和利益纷争。
2.分析世界大战对民众生活和国际秩序的破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用ppt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资料,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反思并讨论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例如,战争会带来什么样的破坏?战争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教师向学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并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各国之间的博弈、利益纷争等。
2. 通过课堂讲解、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游戏。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国领袖,互相博弈角逐利益,体验列强之间的博弈和利益纷争。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表现。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评价。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本次学习中了解到了什么?”
教学方式:
课件教学、讲解、问答、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教学手段:
ppt、黑板、图片
教学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资料
教学评价:
1. 在问题解答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反映良好。
2. 在小组合作的游戏中,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协作,角色扮演生动形象。
3. 学生根据本次课程对世界大战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