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红色故事演讲稿
- 格式:docx
- 大小:36.98 KB
- 文档页数:2
平津战役红色故事今天给您唠唠平津战役里那些超酷的红色故事。
话说平津战役那可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大戏。
当时啊,傅作义守着北平、天津这些大城市,就像一个抱着宝贝舍不得撒手的人。
咱解放军可有高招。
有个特有名的事儿,就是“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
这就好比把敌人圈在一个圈里,但是不着急揍他,先把他的外援切断,让他干着急没办法。
就像困住一只老虎,先把它周围的小伙伴都隔开,让它孤零零的。
在天津那边,战斗可激烈了。
解放军战士那叫一个勇猛。
有个小战士,别人都叫他“小机灵”。
这“小机灵”啊,在攻打天津城的时候,遇到了敌人特别坚固的碉堡。
那碉堡的枪眼就像恶魔的眼睛一样,不停地往外喷着火舌。
别的战士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靠近。
这“小机灵”眼珠一转,想出个鬼点子。
他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用枪杆挑着,慢慢地伸出去,敌人以为是解放军要冲锋了,就对着帽子一顿猛打。
这“小机灵”趁着敌人换子弹的空当,一下子就冲了过去,朝着碉堡的枪眼里塞进去一颗手榴弹,“轰”的一声,碉堡就哑巴了。
周围的战友都看傻了眼,然后就兴奋地喊着“冲啊”,就像潮水一样涌向敌人。
还有在北平这边呢,解放军为了保护这座古老的城市,尽量减少破坏。
大家都知道,北平可是有好多古建筑、文化瑰宝啥的。
解放军就派人去和傅作义谈判。
傅作义一开始还很犹豫呢,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咱解放军的代表就给他分析形势,说你看,周围都被我们围得死死的,你要是打,这北平城可就毁了,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啦。
傅作义经过深思熟虑,最后还是决定起义。
这可不得了,北平这座历史名城就和平解放了,城里的老百姓都欢天喜地的,就像过年一样。
大街小巷都在传颂着解放军的好,说解放军不仅会打仗,还这么爱护老百姓的东西。
平津战役的胜利,那可是为全国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呢!。
平津战役英烈介绍(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英烈业绩厅里,陈列着一组英烈照片,他们是在平津战役中牺牲的16名团级以上干部。
他们中有牺牲时职级最高的师政委李辉,有被誉为纵队首长“千里眼”的侦查科科长范鲁,有牺牲时年龄最小的团长杜存典,有深入敌阵不幸中弹殉职的团参谋长李惠民。
就是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前线指挥员身先士卒的大无畏精神,用鲜血将革命英雄主义诠释得淋漓尽致,使庄严的党旗更加鲜艳。
李辉,江西宜春县慈化乡冷水村人。
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3月他所在的辽南军区独立1师改为东北野战军5纵13师,参加辽沈战役,李辉任师政委。
辽沈战役结束后,13师作为东北野战军第二批入关的先头部队挥师南下,参加平津战役。
1948年12月3日晚,李辉同13师师长徐国夫、政治部主任胡寅乘车在入关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牺牲,年仅35岁。
1949年4月,部队在河北涿县为李辉等烈士召开了万人追悼会。
军长吴瑞林在悼词中说:“是土地革命的烈火,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使李辉成长为上下称赞的优秀的指挥员,深受战士爱戴的政治委员,人民将永远怀念的好干部、好党员。
范鲁,河北省永年县人。
1936年入伍,1937年入党,平津战役中担任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部侦查科科长,有纵队首长“千里眼”的美誉。
天津战役打响后,范鲁随第1师第1团突破守敌防线。
在沿南马路向守军警备司令部方向攻击时,敌人隐蔽在两侧楼房内,实施交叉火力顽抗阻击,附近还有两个喷着火舌的碉堡。
为了拔掉钉子,为后续部队消除前进的障碍,范鲁带领一名战士迅速侦察敌人军事目标的位置,准确作出判断,并立即与团首长进行攻击部署,然而刚下达完任务,他就被一发炮弹打中,倒在了血泊里,牺牲时年仅29岁。
杜存典,河北省平乡县人。
1938年5月参军,同年入党。
平津战役中担任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6师18团团长。
天津的红色革命故事800字“近代中国看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天津有两条线路入选,分别是“平津战役·走向胜利”和“生态蓟州·田园如诗”精品线路。
走进其中,革命年代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解放战争前沿阵地的硝烟烽火、改革开放后乡村面貌的天翻地覆浮现眼前,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
新天津从这里走来“平津战役·走向胜利”线路包含天津市和平区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河北区金汤桥会师公园(平津战役胜利会师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
这条线路囊括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场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天津人民开展艰苦卓绝斗争,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为里巷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中的一个院落。
它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在天津的办公驻地,也是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期间居住过的地方。
纪念馆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图片展、实物陈列和复原两部分。
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在天津建立的第一个领导机关——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诞生地。
纪念馆共3层6个展室,400余件历史照片和文物生动翔实地展示了天津地方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并逐渐发展壮大的革命成长史,真实记录了五四运动前到改革开放后,天津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天津富强所做的牺牲、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
该馆也是天津市唯一的地方党史展馆。
在解放天津会师地金汤桥两岸建成的会师公园,是市民深入了解革命历史的另一去处。
放射状的绿地以金汤桥为中心,从四面八方向中心汇聚。
草坪上安放着“会师”题材的解放军雕塑以及坦克、野战炮实物,让人联想到战火硝烟的前线。
建成于1906年的金汤桥是天津现存最早的大型铁桥之一,桥名金汤取“固若金汤”之意。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正式打响,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
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8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平津战役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居庸关附近,是为纪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的平津战役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
该纪念馆以展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宗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高大的雕塑,一左一右,分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挥官彭德怀和林彪。
两位英勇的将领,一副英武威风的神态,激励着每一位游客心中的爱国之情。
而在他们脚下,巍然屹立的雕塑则是一尊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英勇抗美援朝,誓死保家卫国”的字样,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肃然起敬之情。
展厅内,展示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用来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平津战役中的英勇事迹。
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军服,一枚枚勋章,都诉说着当年的战斗场景和志愿军们的顽强意志。
特别是一部由志愿军战士们亲笔所写的战斗日记,内容真实感人,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战场之中,共同感受那场生死搏斗的紧张气息。
在纪念馆的一角,还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播放着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念片段。
从志愿军出征的动情场景到战斗的激烈画面,再到最后的胜利喜悦,每一个片段都让人感动不已。
特别是当播放到志愿军士兵们为战友送行的那一幕,泪水不禁涌上眼眶,让人深刻体会到了那种严肃的战争氛围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纪念馆的尽头,是一座墓碑,上面刻着“为了祖国和人民英勇坚决地抗击美帝的侵略,他们在冰天雪地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高尚的革命精神和忠诚的革命立场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这座墓碑是为了纪念所有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烈而立,每逢纪念日,香花不绝,让人们永远怀念和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岁月。
观平津战役纪念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无私奉献和英勇顽强。
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放弃了家庭,舍弃了生命,顾全大局,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向这些英雄致敬,向他们学习,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携手,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精神,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们!愿他们的精神永远照耀在我们的心中!第二篇示例:平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华北地区的一场重要战役。
天津红色故事演讲稿三分钟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天津的红色故事。
天津作为一座英雄的城市,孕育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向前。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天津抗洪救灾的红色故事。
1939年,天津爆发了特大洪水,许多百姓家园被毁,生活陷入了困境。
面对洪水,天津人民不畏艰险,自发组织了救灾抗洪的行动。
无数的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冲锋在前,抢险救灾,保护了数以万计的百姓生命财产。
这些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天津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担当精神。
其次,我想讲述的是天津解放战争的红色故事。
1949年,解放战争中的天津保卫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天津人民浴血奋战的一幕。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天津人民和解放军官兵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天津的解放。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正是有了这些英雄的拼搏和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我要讲述的是天津人民的英雄事迹。
在抗战年代,天津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英勇抗击日寇。
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家园,保卫了国家。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天津这座英雄的城市,有太多太多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敢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平津战役的故事简介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平津战役的故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平津战役的故事老英雄隐姓埋名40年真实身份震惊总参。
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一个身患肺癌的病人在昏迷中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
”“连长牺牲了,战士们全牺牲了,请求支援。
”“报告首长,我突围了……”见此情景,围在他身边的亲人和总政的领导都哭了。
病人叫张国福,40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
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张国福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
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时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
会议期间,张国福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切接见。
但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复员回到地方,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
他甚至将原名“张国富”中的“富”改为“福”,在地方一家火药厂默默埋头工作40载,直到女儿一次路过西安,顺道到父亲所在的47军军部打探父亲的过去,才发觉她的父亲非同一般的经历。
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张国福是吉林榆树县新立镇人。
1946年,他从家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入了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
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
那是1947年5月,我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张国福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
平津战役心得感悟简短说起平津战役,那可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啊!我曾经仔细地去了解过平津战役的种种细节,那一幅幅画面仿佛就真切地在我眼前展开。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这场战役的战场可不一般,涉及到了华北的大片土地。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战士们在寒风中前行,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
那时候的条件多艰苦啊,吃不好,穿不暖,可他们心里想的全是解放人民,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而战斗。
我还记得有一位小战士的故事。
他叫小李,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脸庞还带着几分稚嫩。
可在战场上,他却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敢和坚定。
战斗打响的时候,炮声震耳欲聋。
小李跟着队伍冲锋,他的脚步飞快,仿佛脚下生风。
敌人的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可他一点都不退缩。
有一颗子弹就从他的耳边擦过,把他的军帽都打掉了,他捡起来拍了拍,继续往前冲。
在一次激烈的交火中,他们的队伍被敌人的火力压制住了。
小李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眼睛都红了。
他猛地跳起来,端起枪朝着敌人的火力点就冲了过去。
身边的战友都大声喊着让他回来,可他就像没听见一样。
他边跑边开枪,竟然奇迹般地冲到了敌人的火力点前,扔出了一颗手榴弹,把敌人的火力点给端掉了。
当他回到队伍的时候,大家都为他鼓掌。
他的衣服破了,脸上也沾满了尘土,可他却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自豪。
这场战役中,像小李这样的战士数不胜数。
他们或许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平津战役的胜利,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更离不开指挥者的英明决策。
他们巧妙地运用战术,把敌人一步步地引入圈套,最终取得了胜利。
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整个地区都沸腾了。
老百姓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
战士们也激动得相拥而泣,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平津战役,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天津的红色战役演讲稿同学们:大家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从1931年到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天津人民,历经14年英勇悲壮、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终于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独具特色的天津抗战模式,为沦陷区抗日斗争树立了典范,为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到来之际,通过学习《档案中的红色故事之天津抗战》这一主题党史学习活动。
给我内心深处带来了巨大震撼,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了久久的思索。
虽然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但是铭记历史是对牺牲的先烈们的尊重,也是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感恩。
本次以《档案中的红色故事之天津抗战》为主题的展览,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海河儿女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及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通过150余件档案文献,分十个篇章,真实.再现天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懈抗争、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
同时本次展览通过大量史料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以来侵略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
大量丰富而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天津人民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现了天津人民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作用。
本次展览中展现海河儿女抗战事迹的十个篇章,每一篇都深深打动了我。
红色大药房——天津上池馆大药房支持抗战的故事、“抗交”风云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天津电话局抵制日伪接收的斗争、来自盘山抗日根据地的歌声——抗战歌谣背后的故事、为我国家争人格,为我民族争生存一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的故事等等。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一次次地陷入了沉思。
本次档案展览向大家真实地再现了天津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
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稿平津战役纪念馆,真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你想想,这里可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的见证地啊。
走进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幅幅老照片,黑白的,泛黄的,里面的人都是满脸严肃,眼神坚定。
你能想象他们在当时的情境吗?当年的战斗可不是闹着玩的,都是为了捍卫家园,真的是拼了命。
那些士兵,一个个英勇无畏,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说实话,咱们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幸福,背后都少不了这些前辈的付出。
再往里走,墙上有好多文字介绍,那些字迹虽然不算特别清晰,但一字一句都能感受到当时的紧迫感。
战役期间,敌我双方都在拼命较量,真是“刀山火海”啊!馆里还有些实物展品,比如当年用的武器,哇,真是个大块头,放在现在简直是“古董”。
而且你知道吗?这里的讲解员特别热情,他们每一个故事都讲得声情并茂,仿佛把你带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听着他们讲述那些传奇人物的故事,真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心潮澎湃。
有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
说的是一位老兵,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躺在地上还在奋力爬向战友。
那个场景,真是让人泪目。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舍生取义”。
每当我想到这一幕,心里就特别钦佩。
老兵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需要学习的。
听讲解员说,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来这里参观,他们都说要向老兵学习,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真是听得让人心里暖暖的。
馆里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还有一些关于战役的模型,真是精致得让人想赞叹。
看着那些小人儿,摆出各种姿势,仿佛在演绎当年的战斗场面,简直生动无比。
你会忍不住想要凑过去看看,想象当时的那些场景。
讲解员也时不时插入一些幽默的段子,让整个气氛轻松不少。
战斗虽然残酷,但从中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还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战后的重建,那个时候的人们真的是不怕苦,不怕累,团结一心。
看着那些辛勤劳作的画面,仿佛能听到铲土的声音和笑声。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废墟变成了希望的家园,太不容易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演讲稿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役。
这些战役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要向参与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肆意侵略我国领土,残暴地虐待和杀害我国人民。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和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日军进行反攻的重要战役,英勇的军队和人民群众在这些战役中展现了无比的勇气和决心。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这次战役发生在1948年末和1949年初,解放军在彭德怀和陈赓的指挥下,以准备充分和战斗经验丰富的优势,成功地消灭了国民军队的精锐部队,夺取了辽宁沈阳和辽宁大连,使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淮海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它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1948年11月至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军队在河南淮河流域的防线进行了进攻。
在包括谢军、郭峰和邓小平在内的将领们的指挥下,解放军成功地击溃了国民军队的抵抗,夺取了大量重要城市和地区,解放了全国人民。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战役。
1948年11月,解放军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对国民军队在河北平原的主要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进攻。
经过多个月的殊死搏斗,解放军最终消灭了国民军队的主力部队,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为解放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解放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些战役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雄风和无畏精神,他们忠诚于,忠诚于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同时,这些战役也表明了中国共产正确领导和组织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组织,我们才能取得胜利。
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传统的战争指挥方法已经过时,新的战斗策略和组织方法得到了应用。
平津战役新闻稿
各位历史迷和好奇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得唠唠平津战役,那可是解放战争里超级精彩的一场大戏。
话说当时啊,华北战场上局势那叫一个紧张。
国民党军队呢,就像秋后的蚂蚱,还在那蹦跶,在平津这一片儿守着。
咱解放军这边呢,那可是气势如虹,如同猛虎下山般向着胜利进发。
解放军战士们那可都是好样的。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悄悄布局,就像下一盘超级大棋。
这边把傅作义的部队慢慢给包围起来,那包围圈啊,就像铁桶一样,密不透风。
傅作义的军队一开始还想负隅顽抗呢,可咱解放军的策略那是一套一套的。
在这场战役里,有不少战斗那都是惊心动魄。
像解放天津的时候,解放军那进攻就像潮水一样,迅速而猛烈。
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就把天津给拿下了。
这一下可把傅作义给惊到了,他这时候才明白,再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呢,傅作义也算是个识时务的人,在大势所趋之下,他决定起义,接受和平改编。
这可不得了啊,平津战役就这么胜利结束了。
这一胜利啊,就像是给解放战争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解放全中国的曙光就在眼前。
平津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它更是智慧、策略和勇气的完美结合。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华北地区的老百姓们迎来了新的生活,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么样,小伙伴们,这平津战役是不是特别牛!。
学习王占山演讲稿92岁老英雄王占山获得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颁奖词称他“战功赫赫,百战老兵,倾心传播红色革命基因”。
回忆起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勋章的场景,王占山说,荣誉属于战友们,自己要继续为党和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
王占山1948年8月入党,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两广战役和抗美援朝、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出生入死,英勇杀敌,4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带领战友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38次进攻,歼敌400余人,荣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19岁那年,王占山参加了辽沈战役,战斗中他奋勇杀敌,荣立大功一次。
20岁那年,平津战役打响,王占山所在的某团7连是全团的尖刀连,任务是保障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彻底解放天津。
王占山和战友们冲锋陷阵,接近桥头时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平津战役中,王占山再次荣立大功。
平津战役后,王占山跟随部队继续南下,相继参加了湘赣、衡宝、两广等战役,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先后被提拔为班长和排长。
1952年10月,王占山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在著名的朝鲜金城战役中,王占山所在的部队遭到敌人的猛烈进攻,伤亡很大。
在接连打退敌人38次反扑后,阵地上只剩下王占山和5名战士,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疯狂轰炸下,身负重伤的王占山被埋在战壕里。
在医院抢救4天后,全身38个弹孔、4处重伤的王占山终于苏醒过来。
这一战,不仅守住了阵地,还歼敌400多人。
王占山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评为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金日成亲自为他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79年2月,王占山已经担任162师副师长,奉命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指挥战斗,配合广州军区在平江上架设浮桥,保证了我军顺利渡过平江,夺取作战胜利,受到广州军区通令嘉奖。
1979年9月,王占山被任命为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他走遍全区各个连队调研,吃住在基层,向年轻的指战员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作战经验,为部队建设和民兵预备役作贡献。
抗美红色故事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抗美红色故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抗美援朝战争被誉为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篇章。
这场战争不仅因为其伟大的胜利而闻名于世,更因为其中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抗美红色英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英雄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英勇与牺牲。
首先,我想讲述的是乌鲁木齐战役中的英雄事迹。
1950年10月25日,美军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特种部队突袭了中国解放军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一个驻地。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中国解放军士兵们临危不惧,英勇作战,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
其中一位叫李四光的战士,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负伤倒地。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紧紧抓住手榴弹,用自己的生命炸死了十几个敌人,为最后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林彪元帅的英勇事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林彪元帅担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指挥着整个战场的作战行动。
他以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在1950年的平津战役中,林彪元帅指挥的部队以强大的火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将美军击退,保卫了中国的疆土。
林彪元帅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全国人民,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象征。
最后,我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军英雄。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空军士兵们不畏强敌,奋勇争先,展现出了中国空军的英勇风采。
其中一位叫王二的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他的飞机被敌人的导弹击中,失去了机身的控制。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意志和勇气,驾驶着飞机冲向敌人的战斗机,最终成功地将其击落。
王二的英勇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中国空军的骄傲。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每一位英雄都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怀念。
他们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重。
现在,让我们一起默哀,悼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们。
平津战役纪念馆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
欢迎大家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座纪念中国抗美援朝战役的重要场所,平津战役纪念馆见证了壮烈的战斗历史和英雄的奋斗精神。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的重要战役,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击退了美军及其盟国军队,挽救了战争的局势。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军事和政治里程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民族气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
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座重要的战争博物馆,致力于展示平津战役的历史和内涵。
馆内的精心设计和布置,将观众带回到战场上,并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志愿军在战火中保卫了民族尊严、挽救了世界和平的卓越贡献。
馆内的展品,从宏大的军事战役到战争背后的人民生活,全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帝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无穷力量。
此外,入馆游客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音视频技术和交互式技术学习相关知识,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斗争的悠久历史。
馆内的教育展示项目和多媒体演讲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机会。
最后,我想向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们再次表示热烈欢迎,并鼓励大家利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宝贵馆藏,进一步了解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和背景,同时也向后代传承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谢谢大家!。
我是小小讲解员讲解平津战役纪念馆儿童讲词欢迎您到天津旅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红色旅游的圣地,平津战役纪念馆。
这座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历史丰碑--平津战役纪念馆,于20世纪末巍然矗立在天津风光秀丽的红桥区子牙河桥西侧,聂荣臻元帅身前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平津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4730平方米,总体呈长方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
纪念馆南依子牙河畔、东临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中环线,西面是优雅的植物园,北向京津高速公路。
馆区周围地形开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平津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宏伟,环境艺术高雅,科技含量高。
纪念馆融纪念性、教育性、观赏性与一体,使天津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又增添了一处重要的国防教育与文化教育设施,同时也是一处参观旅游的景点。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党中央决定在天津修建的,1995年11月29日举行奠基仪式,1997年7月23日正式落成开放。
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整体建筑由以胜利为主体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
纪念馆主体共分6个展厅,展现总长740米,陈列着250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并拥有多媒体、电动沙盘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既展现了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思想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又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同时讴歌了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战支前的思想觉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的介绍,去领略平津战役纪念馆的魅力所在。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毛主席在西柏坡办公室的旧址复原,主席的蜡像栩栩如生,“他”坐在办公桌前正在批阅文件,让观众朋友们近距离的领略了毛主席的神采。
就是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中,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只会了震撼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被誉为“在最小的指挥所中指挥了最大的战役。
”。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平津战役新闻稿篇一: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缅怀英烈丰功伟绩接受思想洗礼——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今年清明节,医大校志协组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和大家一起参观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并亲自为革命先烈鲜花。
在接受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后,我感受颇深。
缅怀先辈——集体默哀献花悼念清晨,当一行人乘着凉爽的晨风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胜利广场。
广场的纪念碑巍然屹立,那是一柄高耸入云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庞大的建筑透出庄重,摄人心魄,右侧的一组雕像,无论是炮手强壮的手臂,还是骑兵果敢的眼神,亦或是前赴后继的士兵手中的钢枪,它把你带回那个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年代。
于是大家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开始了当天第一项活动——默哀献花。
再瞻遗物——追忆英烈坚定信念进入馆内,一眼看到的是我们伟大革命领袖们高大的铜像,他们踏着坚毅的脚步,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为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
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国而前赴后继地洒下自己的热血,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让人深深地觉得我们的今天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走出影院,导游带我们参观了展览室,那里陈列着革命先烈使用过的物品,有枪支、文件、锄头等等。
它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让我听到了振臂怒吼,听到了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看着展览的“支前”部分,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本着解放劳苦大众而奋斗的,他们真的是来自于劳苦大众,代表着劳苦大众,是劳苦大众的儿女。
胸前的白花代表着我们的心,似动非动,似摇未摇,他代表着什么?也许不只是我们的心,还有那继承先烈遗志,不忘革命历史,以史铸魂,以史砺德的誓言!将这誓词献给先烈,告诉他们我们永远是中华儿女,永远是中华儿女!是不畏艰险,敢于奋斗的中华儿女。
平津战役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正是在这场伟大的攻坚战中无数的英烈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
平津战役小学生讲解稿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国共损失比:13.3:1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
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
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平津战役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平津战役红色故事》。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坚强意志,也塑造了无数英勇、智慧和牺牲的红色英雄形象。
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华北而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攻坚战役。
中国共产党决定使用全力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战略,以迅速解放解放华北地区。
然而,国民党军是有着强大装备和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他们准备顽强抵抗。
在平津战役中,红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具体的战术,将敌人的重点歼灭;采取分区域、分指定任务的办法,全歼了敌人的第9、第13、第14兵团等19个整师,并将敌人的指挥机关全部摧毁。
最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几乎全歼的战果获胜,平津战役成为解放华北的里程碑。
平津战役中诞生了许多英勇的红色英雄,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雷锋、叶挺、林彪等无数英勇的战士,在这场战役中为了国家的解放,不惜舍己为人,勇猛无畏。
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后来的人们继续前进,为了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平津战役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毛泽东同志的智慧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国共合作,并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今天,我们要牢记平津战役的精神,传承英雄的血脉。
我们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怕艰难困苦,永远保持对敌人的警惕。
让我们追随红色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