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上学期

课堂笔记

走进实验室

一.单位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物理量。

二.国际单位制SI

1.定义:国际计量组织制订的一套国际统一单位。

2.我国法定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2.单位:

(1)基本单位:米 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

1000进制: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

10进制:米、分米、厘米、毫米

1 m= 1 06μm; 1m=109nm

3.测量工具

(1)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2)常用测量工具: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6.刻度尺的使用

(1)认: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量程:从零刻度线到末端刻度所表示的长度,即测量范围。

(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0刻度线

(3)测量方法

①估计被测边的长度,选择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②将刻度尺紧贴在被测边,并与被测边对齐或平行。刻度尺要正放

注:有一定厚度的尺子要立着放。

③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边的一端,另一端所对刻度即边长。

注:若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应从其他清楚刻度量起,

用末端刻度减初端刻度,即边长。

(4)读数方法

①观察时,视线必须正对刻度尺。

②读数时,先读出准确数字,然后在分度值的后面加上一位估计数字。

③读数之后,要写上单位。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

(1)基本单位:秒 s

(2)常用单位:时 h 分min

(3)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2.测量工具

(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

(2)常用工具:钟表

3. 停表/秒表的使用

停表读数时先读小表盘示数,再读大表盘示数。

五.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本身的限制。

3.特点: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

4.减小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注: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

(3)改进测量方法

六.错误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而且是能够避免的。

七、特殊测法

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一张纸厚,细丝直径)

2.等量代替法:当物体的长度不便直接测量时,想办法将它等值平移到物

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如硬币的直径、球的直径等。 3.

化曲为直:测量某个与被测物体相等的物体量,用以代替对被测物体

的直接测量。如:地图上某条大河的长度,铁路的长度。海岸线的长

度等。 4.

化直为曲法:

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 圈数可得曲线路径的长度。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1.定义: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分类:做机械运动的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

3、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看被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若无变化,则是静止的。

3.说明: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的参照物决定的。

(2)参照物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可选运动的,也可选静止的物体。(但参照物是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被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4)为研究方便,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

5、相对静止:两个物体,选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称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6.找参照物

(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

(3)分析研究对象以什么为参照物可描述成要求的状态。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运动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大的就快)(观众)

2、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裁判员)

二.速度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即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4.公式变形:

v= s/t → t = s/v

s = v×t

5.单位

(1)基本单位:米每秒

m/s 或 m·s-1

(2)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交通运输中常用)

㎞/h 或㎞·h-1

(3)换算关系:1 m/s = 3.6 ㎞/h

1 ㎞/h = 5/18 m/s ≈ 0.28 m/s

6. 15m/s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7.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

三. 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说明:

a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且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

b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中,V与S、t不成任何比例,但S与t成正比。

(3)图像:

2. 变速运动:

(1)定义: 快慢不断变化的运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 (2)说明:

a. 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只能用平均速度粗略表示, 平均速度公式:v= s /t

注:s:总路程 t :总时间 v :平均速度

b.变速运动中每时每刻的速度与平均速度不同,不同时间间隔、路程间隔平均速度不同。

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求。 四、计算题格式:

1.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

2.如果相同物理量的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

3.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t

t

第三节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 s/t

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作用: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很小的坡度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4.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交流评估:

在研究平均速度时,取的路程不同得到的平均速度一般也不同。

1.典型例题:

火车过桥问题:s=火车长+桥长

相遇时间:t=s距/(v1+v2)

追击时间:t=s距/(v大-v小)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

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4.声音可以保存。

二、.声音的传播

1.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 声音的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 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三.声速

1.声速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的影响因素

(1)介质的种类: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温度相同时,一般V固> V液> V气

(2)介质的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

2.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3、人感知声音的途径

(1)通过空气传导

(2)利用骨传导。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定义:指声音的高(尖细)低(低沉)。

2.频率

(1)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及其符号:赫兹,简称赫, Hz。

(4)公式:频率=次数/时间。

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做法:控制按压尺子的力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尖细。

方法:控制变量法

(2)结论:

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4.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5.超声波:高于20 00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6.声音的波形可在示波器上显示。

二.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大)弱(小)。

2.振幅:振动的幅度。

3.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

三.音色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四.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五.乐器

1.分类: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2.打击乐器:

(1)例:鼓、锣、编钟等。

(2)以鼓为例:

①鼓皮松紧决定音调:鼓皮越紧,音调越高。

②击鼓的力量决定响度: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3.弦乐器:

(1)例: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2)弦的长短、粗细、松紧决定音调高低:弦越短、细、紧,音调越高。(3)弦的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管乐器:

(1)例:长笛、萧等。

(2)空气柱长短影响音调: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六.人耳听到声音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1.有声波传入人耳;

(1)有声源;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2.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 ——20000Hz。

3.声音要有足够的响度;

第三节声的利用

一.声可以传递信息

1.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听到的响度。

2. 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2).形成原理:声音的反射。

(3).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或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4)、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会加强原声。

2.回声定位

(1)定义: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应用:

①声呐;

作用:Ⅰ探测海深;

Ⅱ探测鱼群

②B超;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

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应用:

(1)用超声波清洗机械;

(2)用超声波出去人体内结石;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乐音: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2.乐音有时能变成噪声,噪声有时也有好处。

二. 声强级

1.定义:声音强弱的等级。

2.物理意义: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单位及其符号:分贝 dB。

三.噪声的危害

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四.控制噪声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2.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传播/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3.表面粗糙的物体和多孔的物体容易吸收声音。

4.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

(1)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2)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3)将噪声大的工厂建在郊区;

(4)限制工地的工作时间;

(5)植树造林;

(6)市区内禁止鸣笛;

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光源

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

2.分类:

(1)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

(2)人造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3.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

二.光的传播

1.光的介质

(1)定义:能够让光通过的物质;

(2)特点:透明的物质。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1)定义: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2)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方法:建模法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准直;

(2)排队;

(3)射击时“三点一线”;

(4)小孔成像;

①特点:Ⅰ成的像是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实像;

Ⅱ像可比物体大,也可比物体小,也可与物体等大,像

的大小与孔到光源的距离、孔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Ⅲ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②图示:

(5)影子;

①形成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

明物体时,就会被挡住,在物体后形成影子。

②当光源距物体的水平距离相同时,光源距地面越高,影子越短。

③当光源高度相同时,光源距物体越远,影子越长。

④图示:

⑤举例:人影、手影、皮影、立竿见影、形影不离,身正不怕影

斜等;

(6)日食、月食;

①日食: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月球

②月食: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

月球

三.光速

1.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 C=3×108m/s。

2.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也取为C=3×108m/s。

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2/3。

四.科学世界:光年

1.定义: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2.光年是长度单位。

3.1光年 = ct = 3×108m/s×365×24×3600=9.46×1015m

第二节光的反射

一. 光的反射

1.定义:当光照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要在物体表面改变方向,而射向不同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注意:

(1)、光的反射可发生在任何物体表面。

(2)、反射现象发生在同种介质中。

3.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有少数情况是折射的光。)

4相关概念

①反射点O 入射点O

②反射光线OB 入射光线AO

③法线ON: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虚线)

④反射角r:即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i: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二. 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探究实验反思:

(1)实验测多次的目的: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2)实验中操作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是: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

(3)硬纸板的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

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当光垂直入射时

①反射点O 入射点O;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在一起;

③反射角=入射角=0°;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反射的分类

1.镜面反射

(1)定义: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2)特点:a反射面光滑

b反射光线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

(3)举例:黑板反光,楼房玻璃墙造成光污染。

2.漫反射

(1)定义: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不同方向(2)特点:a反射面粗糙。

b反射光线能射向各个方向。

(3)举例: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3.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应用:夜晚迎着月光走,明水暗道。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的定义

表面平整且光滑的镜子都是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玻璃板的作用: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的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并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白纸、光屏

4.实验步骤:

(1)把白纸铺在桌面上。

(2)把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像的倒正,再将光屏放在

像的位置处,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4)将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后,使它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看上去好像点燃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在纸上标记出平面镜、像和物的位置,量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这两个距离的大小。

(6)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观察与镜面什么关系?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6.交流评估:

(1)确定像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中看到两个点燃蜡烛的像的原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

(3)无论怎样调节未点燃的蜡烛,都不能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可能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图示: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3.像的形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的。

四.平面镜作用:

1.成像:倒影、镜子。

2.改变光路:潜望镜。

五.科学世界

1.球面镜:

(1)凸面镜/凸镜:反射面为球的外表面的镜子。

(2)凹面镜/凹镜:反射面为球的内表面的镜子。

2.作用:

(1)凸面镜:发散作用。

(2)凹面镜:会聚作用。

3.应用:

(1)凸面镜: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可扩大

视野)

(2)凹面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第四节光的折射

一.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注::(1)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2)发生折射时一定同时发生反射。

2.图示及概念:

1.界面:两种介质的分界面。

2.入射点O 折射点O

3.入射光线AO 折射光线OB

4.法线NN’: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的直线。(虚线)

5.折射角θ: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在两侧。

3.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即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角)。

5. 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入射角=0°。

6. 光路是可逆的。

四.光的折射的应用

1.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

2.在岸上看水中的鱼时,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浅,要瞄准鱼

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规律:从空气中看水或其他介质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因为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了虚像

4.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的树变高。

规律:从水或其他介质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发生折射形成了虚像

5.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

6.海市蜃楼: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初三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汇编

初三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汇编 初三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的.)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支点为O,在已调平的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一些钩码,每一个钩码的质量相等,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边各拿走一个钩码,杠杆将 A.仍保持平衡并静止 B.不平衡,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C.不平衡,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D.仍保持平衡,但要转动 3.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为50N的箱子,沿楼梯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教室,则小明从一楼到教室过程中对箱子做的功为 A.0 J B.300 J C.450 J D.500J 4.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 B C D 5.值日时需要向地面洒水,值日生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此过程中,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C.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6.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沿不同的方向拉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s,则下列关于拉力做功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B.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C.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多 D.甲、乙、丙三种情况下拉力做功一样多 7.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 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甲=乙 B.手的拉力:F甲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甲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甲乙 8.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如图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第一集 笔记(April记录)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Harvard Open Course : Positive Psychology 背景: “幸福课”是2010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他的课程使得他成了“哈佛红人”。他提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他的课程目标在于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让学生懂得自我帮助。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来 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开这门课“因为这是我自己想上的一门课”,然后叙述自己走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当自己刚进入哈佛,一切都仿佛很好,但他却不快乐。于是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慢慢从计算机走入心理学领域。(好棒的跨度,在国外因为想了解一样东西而跨专业好像蛮common的) 然后介绍了他逐渐从8个人的讨论组到850个人的大课的过程,写到达到850人后,引起了媒体的兴趣,然后描述了媒体采访他的时候,总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比我们想象的更内向”,作为一个joke,1米7不够资格传授快乐吗?(good joke point,并且不光是joke,是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但点出了他最后反思而得:因为他们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为什么这个课这样流行,唯一解释就是导师乐观开朗、高大。但他们关注错了,他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传达者。因为这个课程遍及全国,以及全球。(这样引入幸福课的普及,远较直接说XX学校也开了XX好得多) 各个大学开设此课程,各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因为它有效。幸福感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心理自助运动带来什么?热情外向的宣讲者,常具领袖气质,吸引大众参加他们的讲座,但常常言过其实。(通过描述相对立的一种心理学运动来映衬积极心理学) 再来说说学术界——(引入人们对学术界知之甚少,但学术界有好东西,又用了一个比较):有多少人度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博士班的班主任估计过,学术期刊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只有7个人,甚至包括作者的母亲。(用具体的人代替somebody,令人更有亲切感,母亲的joke两个亮点)总结:作为学者,我觉得这很可悲,因为这些研究非常精彩、非常重要,但是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搭建桥梁。(又落脚到主题,本课程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题(有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B.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 D.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0-16C 2.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4.甲、乙两台热机,甲的效率比乙的低,其含义是() A.甲比乙做的有用功少B.甲比乙消耗的燃料多 C.在做相同有用功的条件下,甲消耗的燃料多 D.在做相同有用功的条件下,甲损失的能量比乙少 5.在密闭的房间里有一个开着门的电冰箱,给电冰箱通电,过一段时间后,房间的温度将()A.升高B.不变C.降低D.无法确定 6.用细线悬挂着A、B、C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通草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A.三个通草球只有一个带电B.三个通草球都带电 C.三个通草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异种电荷 D.三个通草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同种电荷 7.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对可能出现 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灯亮,铃一定响B.铃响,灯一定亮 C.灯亮,铃一定不响D.铃响,灯一定不亮 8.如图所示,下列电路中不属于并联电路的是() 9.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将灯L1、L2串联在电路中,发现灯L1比灯L2亮,于是他得出通过两灯的电流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通过L1的电流大B.通过L2的电流大C.一样大D.不确定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只控制灯L2的电路是()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所有目录.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目录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目录(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的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l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共五道大题,4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欧姆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电阻B.电流C.电压D.电功率 2.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食用油B.陶瓷碗C.铅笔芯D.塑料勺 3.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B.收音机C.电动机D.电熨斗 4.如图1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属于并联的电路是: 5.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做功冲程B.排气冲程C.压缩冲程D.吸气冲程6.如图2所示,小明家的四种家用电器,其中额定功率高于400W的是: 7.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很小的微粒 C.只有气体和液体能发生扩散现象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8.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丝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铜丝的电阻大 B.两铜丝粗细相同时,长铜丝的电阻大 C.细铜丝的电阻小 D.两铜丝长度相同时,粗铜丝的电阻大 9.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白炽灯或日光灯 B.家庭电路应安装保险盒或空气开关 C.人跟火线接触,一定会发生触电事故 D.更换灯泡不必断开控制灯泡的开关 10.下列实例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两只手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 B.阳光照射下,地表的温度升高 C.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D.“神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 11.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左端向右移到中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和电流表A1、A2的示数都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差保持不变 C.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和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流表A1和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12.把标有“6V 3W”的小灯泡L与最大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R w连接在总电压恒为18V 的电路中,如图4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 “0~0.6A”和“0~15V”。要求闭合开关S后,两电表的示 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的最大测量值,且灯泡L两端电压不超 过额定值(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 B.电路消耗总电功率的最大值为27W C.小灯泡L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为0.75W D.滑动变阻器Rw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Ω~40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用)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课程内容 1、 2、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0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0 -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 班次: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关于减小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普及天然气和煤气的使用 B、淘汰热机 C、采用集中供热 D、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只有在气体间进行 B. 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C. 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D. 固体之间只有在高温下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3.对于同一个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较大时,温度一定较高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 D.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一定更激烈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多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5.下列事例中,用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B.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D.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

6.质量为10kg 的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后,剩下的酒精( ) A.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热值不变 B. 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C. 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D. 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 7.使用电流表时,若将“+”、“-”接线柱接反了,产生的后果是( ) A.用电器被烧坏 B.电源被烧坏 C.指针反偏 D.不影响使用,仍可正常读数 8. 如图1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A 、丙、丁、乙、甲 B 、乙、丁、甲、丙 C 、 乙、甲、丁、丙 D 、甲、乙、丙、丁 9、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合金丝,甲、乙的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的长度相同,但丙较粗,则这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值R 甲、R 乙、R 丙的大小关系是( ) A .R 甲=R 乙=R 丙 B .R 甲R 丙>R 乙 D .R 甲>R 乙>R 丙 10. 在图2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电路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 ) 11.在右图中,电流表测得的读数是0.5A ,b 点的电流是( ) A.0.5A B.0.8A C.0.9A D.0.3A 图 1 图2

哈佛幸福课心理笔记

哈佛幸福课心理笔记 第五课你相信,确信的东西会自信 当你习惯地相像快乐的事时,你的神经系统就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所以,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地信念和期待进行反复的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只要周围的人相信,确信你是优秀的,你就会真的变得优秀---这是心理学反复验证的事实。所以,你不仅要相信自己,而且也要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如此一来,你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要维持信心,必须要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就是积极地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工作的行动。 无论是追求幸福,还是追求成功,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努力地为之改变。 保持自信状态的三个技能: 技能一:行动。最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行动,并且在行动中不断地发现自我,对自己做出最有肯定意义的评价。 技能二:想象成功。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在取得成功德所有因素当中,其中有56%都是由自信所决定的。在美国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想象成功对自信的影响,这个故事叫魔术手套。(杰姆) 想象成功为何如此重要呢?这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因为人的大脑是无法分辨出真实存在的和大脑中映像的区别。当一个人在不断地想象成功,不断地在模仿真实的场景时,大脑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技能三: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决定一个人行为;当一个事件(Event)发生时,人们就会对此作出判断(Evaluation),并且产生情绪(Emotion),继而导致行动。比如说,当有一条鲨鱼袭来的时候,首先人们判断它是吃人的,接下来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害怕,所以就会采取行动赶快逃跑。 第六课你在关注什么,决定你能否幸福 幸福取决于我们关注事情的哪一面。幸福感取决我们选择什么来关注;幸福不是建立在我们的社会地位或银行存款等外在事物上,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认知。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客观事物本身更重要。痛苦,在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自身对痛苦的关注,而并非痛苦这件事情本身。比如,对于存有一半水的瓶子,关注未满部分的人会因为水未满而失望,而关注现有半瓶水的人会因为拥有而快乐。 人生的成长和飞跃,就是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关注当下---幸福就在你身边 每个人天生都有适应性,即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今天就是幸福的。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 第七课练习感恩 每天记录五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爱默生曾经说过:如果星星一千内才闪耀一次,当它闪烁时,所有的人都会仰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西乡街道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物理)试卷 2014.11 说明:1、试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1面)。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填涂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不得在其它地方作任何标记。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选出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纷飞 2、如图1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1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天冷,很多老人喜欢到晒太阳 B.一杯热水,放一阵子变凉了 C.洗脸时,一般往热水中加适量冷水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5、一杯酒精减少一半后,则 ( ) A.比热容和密度都不变 B.比热容减半、密度不变 C.比热容和密度都减半 D.热值比热容不变、密度减半

6、汽车的正常运行除了要加油外,还需要加冷冻液(主要成分是水),水作为冷却剂有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水具有:() A.较低的凝固点B.较大的比热容 C.较小的密度D.较高的沸点 7、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图2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8、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9、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是四冲程内燃机,其四个冲程如图3所示,其中压缩冲程是:() 10、如图4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11、关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内能 B.热传递是高温物体将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C.手摇发电机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给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2、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图3 图4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关笔记(无顺序)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 关笔记(无顺序) 话题:适应力现实教育学习 一、这个世界需要具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据调查,成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想做伟大的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该怎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不是空话,无论在学术还是实践工作中,他们勇往直前,做到了了不起的事,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特别善良。有些人只是“自我”的一代,这一代人所关心的一切只是“我要多赚点钱”,“我要买套更大的房子”,“我要变得成功,取得更多赞誉”,“变得更有威望”。但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这些。他们也不如有崇高使命感的人成功。二、有时,光有美好愿望,我们还是无法发挥全部潜能,甚至有些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多于帮助。理想主义远远不够,往往使对方陷入被动受害者地位,而不是帮助产生积极的主导心态。(皮格马利翁)赞扬别人,赞扬小孩,是有害的。如果没有分辨地夸奖别人,从长远角度讲,实际上害人比帮助人更多,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成功等方面。三、“如果我们对自身的培养

不够,对各种人际关系培养不够,就会发生个人成长失败。” 四、心理学家证实了培养乐观精神能预防儿童和成人的抑郁和焦虑,约能将他们两年内患病率减半。人类有些因素可以抵制精神疾病:勇气、面向未来、乐观、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心胸和洞察力等。培养自身优势、培养能力、关注健康、信仰、乐观、自信等等,能更好面对生活困难。四、冥想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大脑,可以帮助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在痛苦面前变得更坚定。每周三次锻炼,每次三十分钟,效果与现有最有效的心理药物是一样的。五、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当内部(大脑的想法)与外部(现实)不一致时,我们会感觉不舒服。改变的方法:1、更新基模2、忽略外部信息3、主动寻找证据4、创造新的现实。运动员跑跑,开始都不相信4分钟跑完1公里,直到一人提出可以,并且做到,之后很快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六、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史上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失败最多的人。(爱迪生发明灯泡)七、成功别无他法,成功没有捷径。八、悲观者: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很现实。乐观者:短期目标不现实,长期目标现实。因为乐观者的短期目标总是很乐观,如第一个提出可以4分钟跑完1公里的人。但最后他实现了,所以,长期目标就成了现实。八、高的期望导致失望。越战战俘,生存者有两个特点:1、相信能重获自由。2、看中现实,正确估计形势,正视残酷现实。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 全)剖析

幻灯片1 ●你们觉得什么是心理课是用来干什么的?比如语文课,帮助我们识字,阅读,了解这个 世界。 ●那你们觉得心理课是用来干嘛的呢? ●我希望心理课,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更愉快地生活。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 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幻灯片2 了解自己? ●你们觉得怎么样叫做了解自己? ●你们觉得了解自己吗? ●比如说,我是一个老师,教心理课,我喜欢看书,看电影,打乒乓球。 ●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算了解自己吗?不算,喜欢看书的心理老师肯定不只我一个,这样的 了解非常不够。(让学生思考,还需要了解什么) ●当我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目标,生存的意义有一个独特的认识,我们才能算是了解 自己。 幻灯片3 ●老师还记得,同学们上节课发现很难说出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 ●你们觉得为什么? ●我们先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出自己的优点? ●一方面,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要谦虚,说自己的优点有种“不要脸”的感觉。另一方面, 我们有时候会不够自信,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啊。还有就是我们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想一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很少夸奖孩子。老师印象很深,从小到大,我妈从来不敢夸我, 只提醒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们觉得我妈是怎么想的? ●对,一夸就骄傲了,就堕落了,就不思上进了呀!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呢。我亲妈都没夸过我! ●当然,我妈是个好妈妈,大家不要误会。只不过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这种风格的。 ●所以,老师从小就是一个自卑的小孩。幸好老师后来能够越来越完整地看到自己,看到 缺点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好的方面。大家千万要记得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 幻灯片4 ●知道自己的长处很重要,他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比如说我们班有人擅长演奏乐器, 有人擅长讲故事,有人鬼点子特别多,脑瓜特别灵,有人能让周围的人很快乐,有人阅读能力特别强,有人特别容易和他人相处。 ●这些都是你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他们代表了“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二、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三、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 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A、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2、在图1 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3、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 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4、如图2 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放大的字 B、水中倒影 C、手影 D、森林中的太阳光 5、在下列六种物质(常温下):铅笔芯、水银、玻璃、盐酸、纯净水、冰,某同学将它分类为下表所示的两类物质,分类的依据是( ) 一类 二类铅笔芯、水银、盐酸玻璃、纯净水、冰 A、导电性 B、晶体 C、物态 D、密度

6、在图3 四幅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7、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 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8、有一个塑料瓶,在侧壁上用锥子戳了三个洞,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如图4 所示,正确的是:( ) 9、在今年3 月日本“海啸”灾难救援工作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 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 B、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C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 这是扩散现象; D、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 10、如图5 所示,符合安全用电的做法是:()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8 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每小题2分)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能跟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B .0℃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C .内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D .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也大 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客厅里摆上鲜百合花,花香弥漫客厅说明分子在运动 B .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C .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 .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3.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 .比热容 B .热值 C .温度 D .内能 4. 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三个小球都带电 B .有二个小球带电 C .只有一个小球带电 D .这个三个小球都不带电 5.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6.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流星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 B .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热 C .人站在阳光下暴晒,感到很热 D .古时候,人们利用钻木取火 7.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先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8 ℃,取出甲(设热量和水量均无损失)再把乙投入这杯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8℃,由此可判断( ) A .甲的比热容大 B. 乙的比热容大 C .甲、乙比热容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下列四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哈佛大学幸福课21课中英文双语字幕笔记

哈佛大学幸福课21课中英文双语字幕笔记

Harvard Positive Psychology 21 Relationship and Self-esteem You know this story about Gertrude Stein, and she was taking philosophy class with William James, right here in the Art. 你们都听过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这个故事,她那时上William James 的哲学课,就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学院。 And they had their final exam. And it was spring semester course. And she comes into the exam. And it’s a day like today. 要期末考试了,她上的是春季班,她来到考场,就跟今天一样是个晴朗的日子。 And the exam is about metaphysic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So she ope ns the exam and writes, “Today is too beautiful a day to take an exam.” And she walks out. 于是她打开试卷,写道:“多么美好的一天,不应该浪费在考试上。”然后走出了教室。 And you know, as legend has it of course she gets a straight A in William James’ class. 而且传说William James的课程她全A通过。

初三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的.)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支点为O,在已调平的杠杆两端分别挂上 一些钩码,每一个钩码的质量相等,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 果两边各拿走一个钩码,杠杆将 A.仍保持平衡并静止 B.不平衡,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C.不平衡,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D.仍保持平衡,但要转动 3.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m,小明提着一重为50N的箱子,沿楼梯 从一楼登上三楼,再沿三楼水平走廊走了4m进入教室,则小明从一 楼到教室过程中对箱子做的功为 A.0J B.300J C.450J D.500J 4.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ABCD 5.值日时需要向地面洒水,值日生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此过程中,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C.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6.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 沿不同的方向拉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s,则下列关于拉力做功的判 断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B.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C.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多 D.甲、乙、丙三种情况下拉力做功一 样多 7.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 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8.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如图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 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10.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 如同在飞……,你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吗?对于图中荡秋千的小孩,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小孩在A点具有最大动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