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之语言要素教学共84页
- 格式:ppt
- 大小:7.68 MB
- 文档页数:84
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我们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看成语言四要素。
为了使讨论的内容带有系统性,就需要首先对语言要素本身作一点介绍。
语言要素属于语言知识,对于系统地学过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读者来说,这些都不是新知识。
不过我们的介绍将完全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突出跟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有关的内容,并力求简明。
本书所说的“汉语”,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所以下面要讨论的汉语诸要素,都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要素。
这一点以后不再专门说明。
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一种系统。
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语音系统不同,所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最能代表汉语语音系统特点的是音节和音素,我们在这一节里重点介绍汉语的音节和音素并讨论语音教学的有关问题。
1 、音节汉语的音节是最小的语音表达单位。
我们用汉语说话,总是一个音节连着一个音节地说,至少要说一个音节,音节当中没有任何停顿。
例如, xué(科学)是两个音节,说话的时候,在kē和xué之间可以有长短不等的停顿,但是在kē当中不能有任何停顿,在xué当中也不能有任何停顿。
汉语的一个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和一个声调三部分组成。
声母就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全部由辅音充任;韵母就是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加鼻辅音充任。
有些音节只有韵母,没有声母,我们把这样的音节看成零声母音节。
汉语共有21 个声母、35 个韵母,这些声母和韵母根据一定的规则互相结合,共构成395 个不同的声韵组合。
这些声韵组合跟有关的声调结合,共构成1200 多个音节。
这也就是汉语的全部音节。
声调是指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汉语有4 个基本声调,分别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把它们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它们的调值依次是55 , 35 , 214 , 51 。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讲义第一章语音学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第一节语音和语音学一、语音语音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负载与传达一定的语义信息并能被别人理解的声音。
语音具有以下三种属性。
(一)语音的社会性1.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无必然联系首先,从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关系看,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或一个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示,并不是由这个语音或意义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是跟这个社会成员的历史发展相关联的。
因此,不同的民族,甚至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地区,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联系都可能是各不相同的。
2.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各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3.各个语音系统的音素和音素的组合关系也不一样。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语音的物理性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跟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
1.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有区分语义的作用。
汉语里字调和句调都跟音高密切相关。
2.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音强在语言里可以构成轻重音,有区分语义的作用。
3.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
音色在任何语言中,都是用以区别意义的要素;音高在汉语中的作用特别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音强和音长在句调和轻声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语音的生理性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
通过口腔共鸣发出的音叫口音,通过鼻腔共鸣发出的音叫鼻音,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共鸣发出的音叫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二、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
(一)语音学的分类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的一般特征,例如,罗常培、王均两位先生在北京大学开设语音学课程,编写了教科书《普通语音学纲要》,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部语音学著作,学术水平很高, 在我国语言学界享有盛誉。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法前言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要素------汉语语音、汉语语法、汉语词汇、汉字作为一名即将从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师,你是否大体了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难点、重点,是否掌握传授这些知识、规则的教学技巧?能否通过适用的教学手段去指导学习者把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汉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
(建立正确的发音习惯、克服“洋腔洋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课堂教学重在语言技能的操练,不需要也不可能大讲语法,但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技巧为学习者总结出汉语集词成句的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生成句子的能力。
词汇学习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掌握词的用法,辨析词义的异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因为有汉字而独具特色。
(拼音文字----表意文字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不同、)一个独立的书写符号既可能仅仅是一个字,又可能是一个语素,还可能是一个词)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去帮助学生认读、书写汉字,指导学生利用汉字知识扩展词汇。
第一章怎么教汉语语音第一节语音教学的意义和基本原则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际,是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
汉语教师应掌握一些语音教学的技巧,帮助汉语初学者跨过学习语言的第一道门槛。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补充: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拐杖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
但因汉语同音字、词太多,必须以字定型等原因,因而汉语拼音很难也不能代替汉字,只能是汉字的辅助工具。
作为一种重要的识字工具,汉语拼音应该反反复复地运用到认字、识词、阅读和作文当中。
要养成好习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汉语离不开汉语拼音。
语音教学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对外汉语语⾔要素教学讲义汉语语⾔要素教学讲义第⼀章语⾳学与对外汉语语⾳教学第⼀节语⾳和语⾳学⼀、语⾳语⾳是由⼈类发⾳器官发出的、能负载与传达⼀定的语义信息并能被别⼈理解的声⾳。
语⾳具有以下三种属性。
(⼀)语⾳的社会性1.语⾳形式和意义内容⽆必然联系⾸先,从语⾳形式和意义内容的关系看,⽤什么样的语⾳形式来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或⼀个意义内容⽤什么样的语⾳形式来表⽰,并不是由这个语⾳或意义本⾝决定的,⽽是由使⽤这种语⾔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是跟这个社会成员的历史发展相关联的。
因此,不同的民族,甚⾄同⼀个民族的不同地区,语⾳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联系都可能是各不相同的。
2.不同的语⾔或⽅⾔各有⾃⼰独特的语⾳系统3.各个语⾳系统的⾳素和⾳素的组合关系也不⼀样。
语⾳的社会属性是语⾳的本质属性。
(⼆)语⾳的物理性从物理学⾓度看,语⾳跟其他声⾳⼀样,具有⾳⾼、⾳强、⾳长、⾳⾊四个要素。
1.⾳⾼⾳⾼指的是声⾳的⾼低,它决定于发⾳体振动的频率。
⾳⾼在汉语⾥有区分语义的作⽤。
汉语⾥字调和句调都跟⾳⾼密切相关。
2.⾳强⾳强指的是声⾳的强弱,它决定于⾳波振动幅度的⼤⼩。
⾳强在语⾔⾥可以构成轻重⾳,有区分语义的作⽤。
3.⾳长⾳长指的是声⾳的长短,它决定于发⾳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叫⾳质,指的是声⾳的个性、特⾊。
⾳⾊在任何语⾔中,都是⽤以区别意义的要素;⾳⾼在汉语中的作⽤特别重要,声调主要是由⾳⾼构成的;⾳强和⾳长在句调和轻声⾥也起着重要的作⽤。
(三)语⾳的⽣理性⼈类的发⾳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1)肺和⽓管,(2)喉头和声带,(3)⼝腔和⿐腔。
通过⼝腔共鸣发出的⾳叫⼝⾳,通过⿐腔共鸣发出的⾳叫⿐⾳,同时通过⼝腔和⿐腔共鸣发出的⾳叫⿐化⾳,也叫半⿐⾳或⼝⿐⾳。
⼆、语⾳学语⾳学是研究语⾳的学科。
(⼀)语⾳学的分类普通语⾳学研究⼈类语⾳的⼀般特征,例如,罗常培、王均两位先⽣在北京⼤学开设语⾳学课程,编写了教科书《普通语⾳学纲要》,这是我国解放后第⼀部语⾳学著作,学术⽔平很⾼, 在我国语⾔学界享有盛誉。
论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第一篇:论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论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在全球范围内急速升温,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汉语教学的同时,对外汉语学术界也加快了本学科的理论建设。
这其中包括对整个对外汉语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对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巧的研究。
本文试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在学习者语言要素习得的过程中展开对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习得策略的讨论。
一、语音习得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
语音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的基本要求。
发音是否准确又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
现代语言教育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答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可见,听力和发音在语音习得中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那么,影响听力和发音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有些哪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本章将一一阐述。
1.影响听力的因素及对策 1)关键词对听力的影响做听力练习时,学生常常遇到词语障碍由影响理解,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称为关键词语,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跨跃词语障碍的能力而设计的,它们或出现在听句中,或可能出现在答句中。
笔者对泰国瓦莱岚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随堂测试。
看看下面的例子:(1)A:刘老师去诊所看病,才回家。
B:我们去看看她吧。
问:他们去做哪儿? a.诊所 b.刘老师家 c.他们的家学生大多选择b.因为他们注意到了“诊所”这个信息,却没学过“诊所”,但熟悉“回家”这个词。
(2)A:小王,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博物馆?B:今天很忙。
后天星期三去。
问:今天星期几?a.不知道 b.星期一 c.星期三大部分学生选c.在接收语音信息时,由于学生对“博物馆”这个陌生词揪着不放,耽误了后面语句信息的筛选,听到“星期三”不加分析就选。
(3)A:老李,你这表多少钱?B:买的时候三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