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技能的基本构成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914.00 KB
- 文档页数:6
教学语言技能,1.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
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可以说,没有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
关于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意义,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就已有精辟的论述。
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这就是说,教学的语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坚持认为,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是教师的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戈诺博林在《论教师的教育才能》中指出,对教师语言才能的要求是:“语音是悦耳的,词汇是丰富的,语调是清晰而富有表达力的”;并认为“许多语言才能出众的教师,讲述都非常生动、具体、有趣味,在其中有许多比喻、修饰语、借喻、谚语、格言等等。
这些富于表达力的手段会使教师的语言色调鲜明,趣味无穷,有力地影响听众的情绪,以简易、通俗、更明白的形式揭露问题的本质。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的语言在声、情、义方面实现其教学功能。
声是语言的发音准确、标准、清晰、和谐、具有美感;情是通过语言的声调、强弱、节奏等表达各种感情;义是教学语言表达的思想意义既准确又丰富。
当然,教学语言还要与其它教学活动一起实现各种不同的教学功能,如导入、讲解、结束、演示等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都是不可缺少的,相应地就有导入语、描述语、解释语、论证语、结束语、演示语等。
但是,在教学语言技能中我们只强调教学语言本身的语义是否准确、规范,而不强调教学语言时语义在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功能。
教学语言语义的各种教学功能,我们应在相应的其它教学技能中进行训练。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语言技能不独立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是一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行为。
2.教学语言的语型要确立教学语言的语型,必须先弄清涉及语言学的一些概念和范畴。
在语言学中,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或标准对语言进行分类:一是按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分,可划分出口头语与书面语两种;二是按语言的用途或适用范围来划分,可分出专门语与普通语(或日常语、共同语)两种。
微格十大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广广泛用于新单元、新段落的开始。
2.讲解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为工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为工具,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传递情感的一类教学行为。
传递情感的一类教学行为。
传递情感的一类教学行为。
显著特点:显著特点:显著特点:①教学媒体的单一性——①教学媒体的单一性——以语言为唯一媒体;②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由教师传向学生。
3.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观察学生回答,并对学生回答做出反应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它渗透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体现了教师引导和调动学生的能力。
4.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是教学语言技能的基本教学行为,包括:言语行为(即教学口语,又包括语音和吐字、音量和语速、语气和节奏、语调、语汇等)和非言语行为(即态势语,又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空间距离、服饰等)。
5.演示技能,是教师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培养观察、思维能力,训练操作技能的一类教学行为。
6.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和图像等,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思维程序,从而使知识概括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
7.课堂练习技能,就是教师设计、组织、指导、评价课堂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
8.变化技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媒体的变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变化、师生间相互作用形式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减轻学生疲劳、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类教学行为。
简述语言技能内涵
语言技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知识:这是语言技能的基础,包括词汇、语法、发音等语言要素的知识。
2. 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口语输入,理解语音、音调、语速等语音特征,并把握言语内容的含义。
3. 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目标语言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词语和句型。
4.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有效获取书面语言信息,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语篇的含义。
5. 写作能力:能够使用目标语言的词汇、语法和结构,准确、连贯地表达思想。
6. 交际能力:能够根据语境,适当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表达与理解信息、思想、观点和情感。
7. 语用能力:能够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使用得体、恰当的语言符合语境要求。
语言技能内涵涵盖了语言知识、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多个层面,是展现一个人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良好的语言技能能够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
教师的语言技能12008年12月09日星期二下午 07:59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学生学习。
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就叫做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语言的目的1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
2 教学语言技能要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学环境应该是: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三者的统一。
而这正是教师提供的,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3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请教师关心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开始学习用语言来描述可以看到和可以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解释那些跟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有联系的概念。
接着,我们转向深入地分析教科书的课文;确定逻辑顺序,找出因果联系、质的联系。
”他发现,“备课和对教材的教学论加工——这首先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
"这就生动地说明,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的提高,同其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辩证统一的。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这是在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
教学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教学讲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和解释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讲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语言表达、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介绍教学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教学讲解的基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对所要讲解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包括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等,确保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2.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讲解内容和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3.准备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辅助教材,如课件、PPT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教学讲解的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明了:教师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生动形象: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比喻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3.语调抑扬:教师应注意语调的抑扬变化,使语言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讲解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示范演示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应用和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引导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互动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互动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启发,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教学讲解的最终目标,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成果:教师应通过检测、评估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讲解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讲解过程中的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技能分类及评价标准1,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传递信息,提供学习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教师运用准确,生动,形象,鲜明,优美的语言,既能传情助感,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又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
语言技能构成要素:语音,语速,语调,音量,节奏,词汇1)普通话讲得准确.2)吐字清楚,速度,节奏适当。
3)语调有起伏,富于变化。
4)用语规范,准确。
5)语言目的明确,主次分明,表达简明,重复恰当.6)语言流畅,连贯,有条理.7)语言生动,形象,有激励作用。
8)语汇科学,多样,无语病。
9)语言有启发性和应变性.10)使用体态语,眼神,手势,微笑等恰当,能起强化作用。
2,新课导入技能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智力振奋状态等作用.导入还像音乐”定调",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向学生提出明确学习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评价标准:1.导入能引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2.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恰当。
3。
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目标明确.4。
讲话情感充沛,语言清晰.5.时间掌握紧凑,得当.6.能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3,讲解技能讲解技能是教师主要用语言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类教学行为1)讲解紧密结合重要教学内容,有价值。
2)讲解提供的感性材料内容丰富,清晰,能用例子,类比等使讲解清楚,学生感兴趣.3)讲解有条理,有逻辑性.4)讲解内容,方法与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相当.5)对讲解重点或关键加以强调.6)结合提问等方式,使讲解过程与学生呼应,相互作用好7)能分析学生反馈信息,调整讲解内容和方法,使讲解取得最佳效果.8)帮助学生深化,巩固所讲内容。
9)讲解感情充沛,速度适当,有感染力,能激励学生。
阐述教学语言的特点和构成要素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简洁、准确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一)规范性:教师为人师表,语言势必需要规范。
关于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有两条:其一是教学语言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其二是教学语言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国家政策法规。
(二)科学性:运用学科的专业术语是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基本特点。
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不同学科特定的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用语准确,合乎逻辑。
比如,字母“a”在我国英语课和语文课上的读音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无论是人文知识还是数理知识,都要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便于学生沿着本学科的脉络体系来学习。
(三)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即因材施教。
学生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来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教师的语言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化。
(四)启发性:新课程提倡教学应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义学习。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从学生想弄懂却难以弄懂,想说清却难以说清的时候开始,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弄懂、去说清。
教学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步步深入,将对话引向正轨,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审美性:“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美学价值,内容美,形式美,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看悲剧催人泪下。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可我们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到内心一阵痛楚。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这段导语涉及的知识面广,深刻而优美,几句话就创设出意境深远的教学情境,足见教师本人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内涵。
然而,作为教师,若想让自己的语言具有审美性、艺术性,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就要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身修为。
幼儿园课堂教案:从游戏中学习基本语言技能导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适宜进行语言教育和语言学习。
那么,在幼儿园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基本语言技能教学呢?本文将介绍一种通过游戏方式来进行基本语言技能教学的教案,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内容1.基本语言技能基本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4个方面。
在幼儿园阶段,听和说是比较重要的,教育者应从听和说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游戏等方式来鼓励幼儿说话,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2.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幼儿教育形式,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游戏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游戏活动来帮助孩子学习基本语言技能,并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教学内容与活动设置1.学习字母表(读音、书写及拼写)活动一:猜字母游戏准备一个大型字母表,将每个字母拆分成几个部分放在不同的地方,让幼儿们搜寻并将组成字母的部分拼接起来,猜出来后默写字母的名称及发音。
活动二:拼音认字游戏这个活动是将26个字母按照字母表顺序,用音标的形式呈现给幼儿,幼儿根据发音的准确性选择相应的字母。
2.讲故事(表达能力)活动三:续话游戏准备一个故事梗概,让幼儿参与讲故事,每个人说一句,由其他人接龙继续讲,直到整个故事完整结束。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认知和运用词汇(词汇量、选择、运用能力)活动四:词汇拼图游戏准备一些纸牌或纸板,上面写有一些基本的词汇,将每个词汇的字母打散,扔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寻找和组合完整的词汇。
可以设置计时或者赛跑,让孩子们投入到这个游戏中。
活动五:看图识物游戏为幼儿准备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个物品或者动物,让孩子们根据图片上的物品或标签来完成相应的识别功能,找到相应的物品或动物并介绍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