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11.65 KB
- 文档页数:3
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杨湘玲;朱健生;刘贤云【摘要】目的探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者1365例,均为单胎,孕周(19.1±5.8)周,按照孕妇年龄及血清学筛查结果分为唐氏综合征筛查(唐筛)高危组、高龄组和其他原因组3组由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南湘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合作开展的“大规模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进行序列分析,对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行电话随访其胎儿出生后情况.结果①3组孕妇共计1365例均成功完成游离胎儿DNA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共33例,包括21三体19例、18三体8例、45,X6例.其中唐筛高危组检出21三体8例、18三体7例、45,X4例;高龄组检出21三体9例、18三体1例、45,X2例;超声侧脑室增宽检出21三体1例、鼻骨缺失检出21三体一例.②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异常的33例孕妇中,28例进行了羊膜腔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19例21三体检测阳性者18例进行了羊膜腔穿刺,17例染色体核型均为47,XN,+21,另1例核型为46,XN(70)/47,XN,+21(10),最后经胎儿脐血染色体检测为46,XN,随访新生儿正常.胎儿鼻骨缺失发现时已24周,无创检出21三体,行脐带血检测结果为异位型21三体,核型46,XX,der(21;21)(q10;q10),+21.结果检出率100%,准确率94.4%.8例18三体检测阳性者中有7例进行了羊膜腔穿刺,7例核型为47,XN,+18;两者结果完全一致,另1例拒绝羊水穿刺,引产中发现胎儿全身水肿.③6例45,X检测阳性者中有3例进行了羊膜腔穿刺,2例核型为45,X,1例为46,XX(出现了假阳性),另3例拒绝羊水穿刺,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无法统计.④3组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阴性者1312例,经电话随访,截止至2012年4月30日,已出生的新生儿经检查均未发现唐氏综合征患儿.结论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检测准确率达96%,对45,X的检出率也达到了很高水准,准确率有待临床配合进一步证实.但是在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该方法不能筛查出染色体结构异常.【期刊名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3(005)002【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唐氏综合征;大规模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染色体;无创产前诊断【作者】杨湘玲;朱健生;刘贤云【作者单位】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安徽医科大学妇幼保健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安徽医科大学妇幼保健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安徽医科大学妇幼保健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三体、单体,常见的遗传疾病有唐氏综合征(21-三体)、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Patau综合征(13三体)、Turner综合征(45,X)、Klinefelter综合征(45,XXY)占产前遗传疾病的80%~95%,约占新生儿所有染色体异常的65%~80%。
大规模平行测序无创基因检测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王海;周蕾;王克义;怀磊【摘要】目的探讨大规模平行测序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预约做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914例,按危险因素分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组563例,高龄妊娠组245例和其他原因组106例.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DNA,制备测序文库,用高通量测序仪器检测,结果与人类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同时采集胎儿羊水,经细胞培养后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914例孕妇经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检出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8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3例,13-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产前无创基因检测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而假阳性率均为0.914例样本中,检出45,X高风险3例、47,XXX和47,XXY高风险各2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产前无创基因检测45,X的假阳性率为0.11%,阳性预测值为66.7%,47,XXY和47,XXX的假阳性率均为0.22%,阳性预测值均为50%.结论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对胎儿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测值,但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较低;只能作为一种高级筛查性检测而不是确诊方法.%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 in diagnosis of fetal chromosomal aneuploidy.Methods Nine hundred and fourteen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registered in prenatal diagnostic centers of 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plasma DNA was extracted and sequenced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rocedure.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human reference gene-database and statisticallyanalyzed.Simultaneously,the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fetal amniotic fluid were cultured,and chromosomal karyotyping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chromosome aneuploidy.Results Among 914 pregnant women,8 cases of trisomy 21,3 cases of trisomy 18,1 case of trisomy 13 were detected by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which were in full accord with the results of chromosomal karyotype analysis.In addition 3 cases of 45,X,2 cases of 47,XXX and 2 cases of 47,XXY were detected by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 technology;with chromosomal karyotype analysis as gold standard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was 66.7% for 45,X,50% for 47,XXX and 47,XXY,while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0.11% for 45X,0.22% for 47,XXX and 47,XXY.Conclusion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 technology is of high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detecting trisomy 21,18,13 and of low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detecting sex chromosome aneuploidies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the fetus chromosome aneuploidy,indicating that it may be used as an advanced screening test not as diagnostic method.【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8(040)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无创产前检测;无创产前诊断【作者】王海;周蕾;王克义;怀磊【作者单位】310012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检验科;杭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0T08:03:03.0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覃雪春[导读]覃雪春(来宾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来宾 546100)【摘要】染色体非整倍体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出生缺陷问题,且此种状况的发病率现阶段还在不断增加,明显导致新生儿出生质量呈下降趋势,同时此种疾病严重背离了优生优育的生育理念。
在此发展背景中,强化产前检查对于防止染色体出现非整倍体情况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无创产前基因检查属于一种新型的临床检查方式,且具有无创伤性、高安全性等特点,当前已被临床所广泛应用,其为临床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
我国属于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染色体异常是造成出生缺陷情况出现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各种各样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中,由于染色体非整倍体而造成的残疾情况以及生活障碍问题较为普遍。
因此,减少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的出生概率以及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水平已然是目前大众关注度高的社会问题以及医学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无创产前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技术研究;应用进展现阶段临床对染色体非整体疾病主要采取以血清学与使用超声诊断学为基础的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开展无创伤性的产前筛查工作与有创性取样的产前诊断方式。
为此,在所得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胎儿对应开展选择性的流产措施,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1]。
随着母体外周血液中胎儿游离DNA的发现与研究,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研究以及胎儿染色体非整体治疗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但是新型的基因测序检测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大规模的并行测序技术的快速进步,从而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技术支持。
一、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临床表现特点在孕妇外周血游离DNA中大约有90%-95%左右是属于母体自然凋亡DNA,但是大约有5%-10%左右的DNA是属于胎儿自身凋亡细胞产生的[2]。
2021年第5卷第7期2021 Vol.5 No.7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m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诊疗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无创DNA 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与治疗指导价值陈文高,钟杰,申时龙,陆劲(贵州省毕节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贵州毕节551700)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DNA 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与治疗指导价值。
方法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进行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的74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
统计不同年龄段、孕 周孕妇染色体异常风险发生情况,并将NIPT 测定结果与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结果(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NIPT 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治疗指导中的效能。
结果744例孕妇中,染色体异常高风险10例;异常的10例孕妇中A35岁的孕妇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总异常率为80.00%,高于V35岁的20.00%;孕周13-28周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总异常率为70.00%,高于12周的10.00%、A29周的20.00% (均PV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NIPT 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治疗指导中AUC 值为0.875,诊断灵敏度为0.88%,特异度为0.64%。
结论NIPT 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中能获得较高的检测价值,准确性相对较高,能有效地降低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率,取得较高的治疗指导灵敏度。
关键词:无创DNA 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治疗指导中图分类号:R71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7.0110.03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严重的出生缺陷会对患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其包括智力发育障碍、器官功能缺损,甚至会引起终生残疾或死亡,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E 。
QF-PCR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潘锦梅;梁西岚;黎洛冰;刘沃满;陈小乐【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F-PCR)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40例产前诊断病例样本,进行QF-PCR技术对样本行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并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40例羊水QF-PCR检测结果均在3 d内得出,共有5例染色体核型培养失败,检出97例(5.00%)异常病例,包括21三体综合征62例、18三体综合征16例、13三体综合征4例、衍生Y性染色体异常17例,其中18三体同时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衍生Y性染色体异常1例、易位型13三体1例、18三体嵌合体1例.漏检23例,均为嵌合体或结构异常.结论 QF-PCR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的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分子诊断技术.【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8【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敏感性【作者】潘锦梅;梁西岚;黎洛冰;刘沃满;陈小乐【作者单位】5250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5250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5250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5250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525000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正文语种】中文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产前染色体异常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能快速、准确、自动化的进行唐氏综合征及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1]。
本院2016 年3 月~2018 年3月共对1940 例病例样本行21、18、13、X 及Y 染色体非整倍体的QF-PCR 技术诊断, 并将诊断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QF-PCR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滕奔琦;章钧;林颖;王青青;林俊伟;叶燕绸;侯红瑛【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2(28)9【摘要】目的:利用定量荧光PCR(QF-PCR)产前诊断常见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
方法:对95例羊水样本采用QF-PCR技术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并将所得实验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QF-PCR检测发现95例羊水标本中正常63例,21三体14例(1例嵌合型,1例易位型),18三体4例,(45,X)3例,(47,XXX)8例;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
QF-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8%。
结论:QF-PCR可快速检测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并且结果可靠。
【总页数】7页(P1644-1650)【关键词】非整倍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信息含量【作者】滕奔琦;章钧;林颖;王青青;林俊伟;叶燕绸;侯红瑛【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 [J], 梁丽;廖灿;潘敏;杨昕;李发涛;易翠兴;李焱;符芳;李东至2.QF-PCR快速产前诊断常见非整倍体病的价值 [J], 纪妍;朱津;卢燕3.多重探针连接依赖式扩增技术在常见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快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附407例检测报告 [J], 滕奔琦;周琳;章钧;王青青;林俊伟;叶燕绸;侯红瑛4.QF-PCR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 [J], 潘锦梅;梁西岚;黎洛冰;刘沃满;陈小乐5.QF-PCR技术在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刘沃满; 唐玉芬; 黎洛冰; 聂俊玮; 谭满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著·《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4期无创产前筛查在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及胎儿游离DNA浓度分析刘建珍1 陈鸿桢2 孟祥荣1 李熹罛1 覃燕龄1 林铿1 许碧秋3(1.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3.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学与产前诊断科,广东广州,510800)【摘要】 目的 评估无创产前筛查(non 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在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价值,并对胎儿游离DNA浓度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接受NIPT检测的双胎样本617例(辅助生殖双胎284例,自然妊娠双胎333例)为研究对象,同期12688例单胎妊娠样本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检测,对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行核型分析,根据Y染色体唯一比对条数对男胎进行胎儿游离DNA浓度计算,使用基于浅深度的母亲血浆DNA测序方法(SeqFF)对女胎进行胎儿游离DNA浓度计算。
结果 双胎妊娠检出2例T21和1例T18,未检出T13,T21、T18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单胎妊娠T21、T18、T13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45.45%、25%,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双胎妊娠胎儿游离DNA浓度为10.48%,较单胎妊娠(11.35%)稍低;双胎妊娠首次建库成功率为99.03%,较单胎妊娠(99.9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05,犘=0.00)。
结论 NIPT在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有一定应用价值,T21筛查效率高,胎儿游离DNA浓度影响NIPT检测的成败和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游离DNA浓度【中图分类号】 R71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3.04.005基金项目: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健康局一般科研专项项目(22 HDWS 099);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院内科研项目(2023B01)。
MLPA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邓璐;孙筱放;张慧敏;刘伟强【摘要】目的将多重探针依赖式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用于检测大部分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如13、18、21、X、Y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并将结果与常规经典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较,以此来评估其应用价值. 方法 305份产前诊断标本(羊水201例,脐血70例,绒毛34例)收集做MLPA研究.用试剂盒kit P095检测从样本中提取的DNA,接着用ABI3100毛细管电泳分析仪得到结果,用分析软件RH-MLPA-Analysis分析13、18、21、X和Y染色体的异常拷贝情况.同时进行常规的核型分析,然后比较. 结果 MLPA检测在标本收后24 h内即可出结果.共检测出异常倍体21例,包括8例唐氏综合症、5例爱德华综合症、2例帕陶氏综合症、4例特纳氏综合症、1例47,XXY和1例47,XYY.临床检出率达98.36%. 结论 MLPA检测13、18、21、X、Y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时,与核型分析相比较,MLPA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1(003)005【总页数】6页(P312-317)【关键词】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非整倍体;产前诊断;核型分析【作者】邓璐;孙筱放;张慧敏;刘伟强【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一直是遗传学专家和产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染色体非整倍体是指染色体的数目增加或减少。
它主要包括有三体综合症、单体综合症、嵌合体等。
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的临床价值周慕平,刘娜,文君,黄艳,邓礼元*(邵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湖南邵阳422000)摘要:目的探究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某院产科收治的产前检查孕妇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一应用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采集母体外周血进行无创产前筛查,系统评估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患病风险率。
针对高风险筛查结果孕妇采取分析染色体核型方式,研究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对纳入研究102例孕妇进行外周血检测,共102份标本,NIPT检测显示性染色体非整倍异常16例。
经咨询发现,16例孕妇均自愿接受检测,其中NIPT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6例,包括(45,X)3例;(46,XXX)1例;(46,XX)1例;(47,XXY)1例。
检测显示高风险8例,检出阳性率7.84%。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等同于无创产前筛查检测结果。
结论针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产前筛查应用无创产前DNA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由于该检测技术敏感性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为无创操作,对孕妇及胎儿的伤害较小,是提高生育质量的重要技术。
关键词:无创产前筛查;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染色体核型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增多或减少)而引发的非单倍体整数倍疾病[1],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因此,需在孕早期产检进行诊断方能降低缺陷胎儿出生率,同时,减轻患病家庭的经济负担,提升生育质量[2]。
近年来,无创产前筛查(NIPT)作为新型胎儿染色体疾病检测技术应用于产前检测领域,相较于传统的脐血穿刺、羊水穿刺、胎儿组织活检、绒毛活检等检查手段更具权威性,且安全性高,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产前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cell free fetal DNA,cffDNA),使产前筛查、诊断体系更加完整,进一步优化产前检测技术,提升产前检测整体质量[3]。
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无创DNA产前检测,又称为无创产前DNA检测、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等。
根据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委员会,无创产前DNA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名称。
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仅需采取孕妇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 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从中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从而检测胎儿是否患三大染色体疾病。
一、理论依据母体血浆中含有胎儿游离DNA,为该项目提供现实依据。
胎儿染色体异常会带来母体中DNA含量微量变化,通过深度测序及生物信息可分析检测到该变化,为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信息分析平台为深度挖掘母体血浆中胎儿游离DNA信息提供技术依据。
二、研究进展作为一种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手段,无创产前DNA测试,使用来自于孕妇血浆的无细胞胎儿DNA进行检测。
这些DNA 学术上也被称为循环游离胎儿DNA,浓度约3-13%,被认为主要来自胎盘,并在分娩后数小时内从母体血液中清除。
无创产前DNA 分析已在临床上用于胎儿非整倍体风险检测。
1969年首次报道发现母体外周血中存在胎儿细胞,经过几十年研究发现其含量极低且存在时间较长,这些特点使其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 (Dennis Lo) 教授发现母体外周血浆中存在游离胎儿DNA ,随孕周增加稳定存在,且随孕妇分娩快速消失,可以作为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理想材料。
母体外周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含量大概占全部游离DNA的3-13%,也有不同研究认为其含量稍高。
由于大量来源于母体背景的游离DNA影响,需要选择超级灵敏的新一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才可以在大数据量水平上对胎儿游离DNA的碱基序列做出准确判断。
早期的研究中,无创产前DNA分析对三体胎儿检测需要多个胎盘DNA或RNA标记,这使得试验非常耗时和昂贵[2]。
产前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摘要: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胎儿性染色体异常中非整倍体占比最高,高达75%,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21-三体综合征。
在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时,主要利用核型分析方式,其也是当前的金标准。
但在获取绒毛膜、羊水等标本时,均属于有创性措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伤害,且结果回报时间较长,超过14d。
近些年,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成为可能,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产前无创基因检测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前无创基因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引言:目前导致不育的主要因素便是染色体异常,其中75%的染色体属于非整倍体。
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内基因遗传排列出现紊乱,致使染色体数量出现异常;13%为多倍体,8%为性染色体异常,剩余的4%则为结构失衡。
目前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包括21、13以及18号染色体三体,其中21-三体是指唐氏综合征,即患者21号染色体进行额外的部分或全部复制,相比其他孕妇,高龄孕妇出现的该类较高。
患儿在患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后,常伴随智力障碍,甚至会存在听力困难等问题,长时间后,会导致患儿心脏出现疾病,甚至死亡,加重家庭以及社会负担[1]。
目前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选时,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核型分析,但羊水或绒毛膜标本获取,对产妇与胎儿均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如何开展有效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成为各界关注热点话题。
一、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目前在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时,主要需展开两步筛查:第一步是对产妇实施21-三体等染色体非整倍体危险性评估。
对产妇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超声,对胎儿颈部半透明层厚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例如产妇流产史、分娩史以及母体年龄。
·专家论坛·《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4期基于二代测序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筛查孕妇血浆中胎儿DNA比例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李粉霞1 欧阳国军2 常清贤1(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515;2.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5)【摘要】 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发现已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无创产前检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母体血浆中的游离DNA越来越被认为是非侵入性检测胎儿发育异常的重要指标。
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也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prenataltest,NIPT)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迅速的开展和推广应用。
在NIPT筛查中,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比例是整体检测性能的关键参数,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对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临床解释。
本综述中,我们对目前NIPT中胎儿游离DNA比例的检测方法和生物信息学算法进行介绍,并简单讨论各个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血浆游离DNA,胎儿游离DNA比例【中图分类号】 R71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3.04.003 人类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中,此外还有少量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循环血中。
1948年Mandel和Métais发现人体外周循环血中游离DNA(cellfreeDNA,cfDNA)的存在[1]。
1977年,Leon等[2]发现机体血循环中存在肿瘤细胞凋亡后释放出的cfD NA,其浓度与肿瘤发展速度相关。
1997年,Lo等[3]在孕有男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血浆中检测到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 determineregionoftheYchromosome,SRY)序列,提出了胎儿游离DNA(cellfreefetalDNA,cffDNA)的概念,证实孕妇外周血中存在cff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