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设计之常用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钣金件设计经验手册钣金件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压、折弯、拉伸等加工工艺,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零件。
钣金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精度等特点。
在进行钣金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材料选择、受力分析、加工工艺等因素。
下面是关于钣金件设计的经验手册,供参考。
一、材料选择在进行钣金件设计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钣金材料有冷轧板、镀锌板、不锈钢板等。
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使用环境中的腐蚀性、强度要求以及加工性能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应用,可选择不同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受力分析设计钣金件需要对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受力分析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零件的受力面、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分析,可以避免设计出有暗病或不符合强度要求的零件。
三、结构设计钣金件的结构设计是指确定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零件的功能需求、制造难度、装配要求等因素。
同时,提前考虑到工艺要求,可以避免设计出难于加工和装配的零件。
四、工艺选择在钣金件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工艺对于制造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工艺有冲压、折弯、剪切、焊接等。
在选择工艺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质、零件的结构以及生产要求等因素。
合理选择工艺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工艺效率。
五、加工精度在进行钣金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影响着零件的装配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零件的公差要求,并与制造商进行沟通。
通过合理的公差控制可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六、模具设计在进行钣金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模具设计。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设计模具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厚度、形状和结构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模具的寿命、易损件的更换等问题。
七、检验与测试。
钣金设计注意事项钣金设计是指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切割、弯曲、焊接、冲孔等工艺加工,制成各种形状的金属零件。
钣金设计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设计者需遵循一定的注意事项以保证钣金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1.材料选择:在进行钣金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来说,常见的钣金材料包括铁、铝、不锈钢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设计者需要根据所需的强度、耐腐蚀性以及成本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2.结构设计:钣金设计的结构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机械强度。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板材的厚度、角度、半径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结构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并且方便加工和组装。
3.合理布局: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钣金零件的加工效率和生产质量。
设计者需考虑到材料的利用率,尽量避免产生材料浪费。
此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到钣金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确保零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4.弯曲角度:钣金制品中的弯曲是常见的加工工艺,而弯曲角度会对零件的性能产生影响。
设计者需根据钣金材料的性质和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弯曲角度,以避免弯曲过度导致材料开裂或变形。
5.焊缝布置:在钣金设计中,常常需要进行焊接工艺,而焊缝的布置会对焊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设计者需要在设计中合理布置焊缝,以确保焊接质量,并且保证焊接后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
6.表面处理:钣金制品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表面处理的方式,如镀锌、喷涂等,以确保钣金制品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
7.工艺规范:钣金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规范和标准。
设计者需要了解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以确保钣金零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并使其能够顺利加工和使用。
总之,钣金设计需要设计者综合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弯曲角度、焊缝布置、表面处理等多个因素,以确保钣金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合理的钣金设计可以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论钣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钣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钣金设计中,常见的材料选择包括碳钢、不锈钢、铝合金和铜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碳钢是一种常见的钣金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和工程结构等领域。
碳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切削性能,且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材料。
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防锈性能的钣金材料,由铁、铬、镍等元素组成,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适用于食品加工设备、化工装置和海洋工程等领域。
不锈钢的制造成本较高,但其耐久性和美观度较高,适用于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钣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能,适用于电子设备、航空航天领域和汽车工业等。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塑性,且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
铝合金的强度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变形和损坏。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钣金材料外,还有一些特殊材料,如镀锌板、合金钢和钛合金等。
镀锌板是在碳钢表面镀一层锌,以增加其防腐蚀性能;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承受较大压力和冲击的场合;钛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在选择钣金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设计的要求、产品的使用环境和预算等因素。
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可塑性、导热性、导电性、重量和成本等。
钣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直接关系到制造成本和周期。
合理选择材料是钣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钣金技术要求大全钣金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工艺,涵盖了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从航空航天到家具等众多领域。
要掌握好钣金技术,需要了解一系列的要求和规范。
一、材料选择在钣金加工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见的钣金材料包括不锈钢、冷轧板、热轧板、铝板、铜板等。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强度和硬度: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受力情况,选择具有足够强度和硬度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耐腐蚀性:如果产品将在潮湿、腐蚀性环境中使用,应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如不锈钢。
3、成本: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以控制生产成本。
4、可加工性:考虑材料的延展性、可塑性等加工性能,便于后续的冲压、折弯、焊接等工艺操作。
二、图纸设计准确清晰的图纸是钣金加工的基础。
在设计图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尺寸标注:标注应清晰、准确,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孔径、折弯角度等关键尺寸,公差范围也应明确标注。
2、视图完整性:提供多个视图,如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等,以全面展示产品的形状和结构。
3、工艺标注:对于需要特殊加工工艺的部位,如冲压、焊接、表面处理等,应在图纸上进行标注和说明。
三、冲压工艺冲压是钣金加工中常用的工艺之一。
以下是冲压工艺的一些要求:1、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应合理,确保冲裁力均匀分布,减少模具磨损和产品缺陷。
2、冲压精度:控制冲压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避免出现毛刺、变形等问题。
3、冲裁间隙:合理选择冲裁间隙,过大或过小的间隙都会影响冲压质量。
4、冲压速度:根据材料和模具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冲压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折弯工艺折弯是使钣金件形成一定角度和形状的重要工艺。
在折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求:1、折弯半径:根据材料的厚度和性能,选择合适的折弯半径,以避免材料开裂。
2、折弯角度精度:确保折弯角度符合图纸要求,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折弯顺序:合理安排折弯顺序,避免因折弯顺序不当导致产品变形或尺寸偏差。
汽车钣金材料汽车钣金是指汽车车身的金属板材部分,包括车门、车顶、引擎盖等。
它在汽车制造和维修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汽车钣金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质量、安全性和外观。
因此,了解汽车钣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对于汽车制造商和维修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汽车钣金材料。
目前,汽车钣金材料主要包括钢铁、铝合金、镁合金和塑料等。
钢铁是最常用的汽车钣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满足汽车车身的安全要求。
铝合金由于其轻质高强的特性,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汽车车身的制造。
镁合金具有更轻的密度和更好的成形性,逐渐在汽车制造中得到应用。
此外,塑料材料由于其轻质、成本低等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外部装饰和部分结构件。
不同的汽车钣金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钢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适合用于汽车的主要承重部位,如车身框架和安全结构。
铝合金由于其轻质高强的特性,适合用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能够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镁合金具有更轻的密度和更好的成形性,适合用于汽车的结构件和外部装饰。
塑料材料轻质、成本低,适合用于汽车的外部装饰和部分结构件。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汽车钣金材料外,还有一些新型材料正在逐渐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轻质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高端跑车和赛车中。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钣金材料的种类和性能将会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展。
综上所述,汽车钣金材料是汽车制造和维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汽车钣金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汽车的质量、安全性和外观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的应用将会为汽车制造和维修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汽车制造商和维修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汽车钣金材料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一、塑料件设计塑料件结构设计要点:材料、壁厚、脱模斜度、加强筋、支柱/螺丝柱、止口、卡扣等。
1.材料a)AB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特性:坚硬、不易碎、可涂胶水,工作温度-50~70℃;可燃、损坏时会出现锐边锐角。
用途:多用于不受力的零件或外壳。
b)PC(聚碳酸酯)特性:无色透明、无毒、可染色、抗冲击、耐磨、耐腐蚀、抑制细菌、阻燃,工作温度-60~120℃。
用途:可替代玻璃,多用于透明零件。
c)POM(聚甲醛)特性:耐磨、坚硬但脆弱,损坏时有利边出现。
用途:多用于胶齿轮、滑轮、传动中需要承受大扭矩或应力的地方。
d)PA(尼龙)特性:坚韧、吸水、耐磨、吸振、耐热,当水分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
应用:由于精度难以控制,多用于模数较大的齿轮。
e)PP(聚丙烯)特性:有弹性、韧度强、延伸性大、但不可涂胶水,工作温度-30~140℃。
用途:多用于需做跌落测试的地方。
f)PS(聚苯乙烯)特点:绝缘性好、硬而脆、无色透明,可染色,耐热,发泡PS无法回收。
用途:绝缘透明件、化学仪器、光学仪器、一次性饭盒、头盔缓冲层等。
g)PVC(聚氯乙烯)特点:柔软、坚韧而有弹性,工作温度25~75℃,200℃易分解,产生腐蚀刺激性气体。
用途:多用于玩具,软喉管等或一些需要避震、吸振的地方。
2.壁厚一般不宜小于0.6~0.9mm,常选取2~4mm。
壁厚尽量一致,若需变壁厚,壁厚比例不大于3:1,且要渐次过度。
转角处也要保证壁厚一致,转角处要用较大的圆角,避免尖角,降低应力集中,便于脱模。
圆弧位和壁厚有一定的比例,一般介于0.2~0.6之间,理想数值为0.5左右。
3.脱模斜度出模角大小依据产品深度而定,一般出模角度为0.5~1.0°,产品深度较深时,一般为2~3°。
4.加强筋加强筋示意图加强筋支撑面缩水情况 为防止缩水缺陷及加强筋的强度,加强筋的宽度一般取壁厚的1/3~2/3;加强筋应加脱模斜度,在强度允许的情况下,斜度越大越好;为保证塑件外观面的平整,加强筋的底面不应与支撑面相平,应低于支撑面至少0.5mm。
钣金设计规一.围本设计规规定了钣金件设计的一般要求和UPS需注意的要求本设计规适用于UPS产品中使用的钣金零件,其它产品可参考使用二.常用板金材料及加工工艺1. 常用的钣金材料对照表2.常用钣金材料,厚度,规格,表面保护处理。
(1)电镀锌钢板(SECC):耐指纹,具有很优越的耐蚀性,及有较佳的烤漆性,而且保持了冷轧板的加工性。
常用板厚(mm):0.8、1.0、1.2、1.5、2.0用途:UPS机壳、门板、面板及部结构件。
(2)冷轧板(SPCC): 无防锈能力,表面需电镀或烤漆。
常用板厚(mm):0.8、1.0、1.2、1.5、2.0、3.0用途: 山特仅使用3mm SPCC,表面电镀或烤漆。
(3)覆铝锌钢板(SGLD): 是一种包含富铝及富锌的多相合金材料,外观美观,耐划伤性能,耐蚀性,其能力比SGCC高出很多。
常用板厚(mm):0.8、1.0、1.2、1.5、2.0、3.0用途:常用于热插拔模块,但价格较贵。
(4)铝板(AL):强度较低,成形性能优良,焊接性和耐腐蚀性好,散热能力强。
常用板厚(mm):0.8、1.0、1.2、1.5、2.0、2.5、3.0、4.0、5.0用途:使用时表面需做拉丝氧化处理,常用于要求重量轻机器上。
(5)热浸锌钢板(SGCC):外观美观,有两种锌花,小锌花,很难看出锌花;大锌花很明显的可以看到那种六边形的花块。
具有耐蚀性、上漆性、成形性、点焊性。
常用板厚:0.8、1.0、1.2、1.5、2.0、3.0用途:用在对外观要求较好的地方,因价格较贵,基本用SECC代替。
3.NCT钣金加工(1)冲孔要求钣金上的开孔尺寸一般大于板厚,否则易损伤模具。
NCT冲压的最小孔径见附表(2)孔距边缘的距离小于料厚时,冲方孔会导致边缘被翻起,方孔越大翻边越明显。
NCT冲(3)攻芽孔:由于直接攻芽会形成毛刺,因此在攻芽孔正反面加冲一小沙拉孔,可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4)NCT冲沙孔的成形深度一般不大于85%(T<2.5mm)(5)由于铝材比较软上下模间隙稍微偏大,则很容易产生毛刺,特别是在冲网孔时,可明显看出.(解决方法:减小上下模的间隙).(6)NCT冲半剪凸点的高度不超过0.6T,如大于0.6T则极易脱落。
钣金件结构设计要点
钣金件结构设计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直
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涉及到成本和生产效率等方面。
因此,钣金件结构设计的要点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
1. 材料选择
材料的选择是钣金件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强度、耐腐蚀性能和加工难度等方面。
一般来说,钣金件的材料有铝合金、不锈钢、镀锌板、铁板等,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结构设计
钣金件的结构设计是指钣金件的外形设计和内部结构设计,它直
接关系到钣金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钣金件
的外形尺寸、加工难度、成本以及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等方面,尽
可能地减少设计中的浪费,提高钣金件的质量和效率。
3. 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是钣金件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决定了钣金件的
精度和质量。
在加工工艺中,需要注意钣金件的加工顺序、加工方法
以及加工设备的选择,以及对钣金件的保护和表面处理等方面,从而
实现钣金件的高质量生产。
4. 装配设计
装配设计是指钣金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和装配过程设计,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
在装配设计中,需要考虑钣金件与其他部件的配合精度、加工状况和工艺要求,以及装配时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等方面,保证钣金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无缝连接和稳定性。
总之,钣金件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环节,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也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多方面沟通,使设计出的钣金件能够使产品更加稳定、更加高效、更加可靠,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盈利。
钣金件设计规范钣金件设计规范是指针对钣金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钣金件是指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切割、弯曲、冲压、焊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零件。
下面是关于钣金件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 材料选择在设计钣金件时,需要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用的钣金材料有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同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特性。
2. 设计几何形状钣金件的几何形状设计应具备合理性和可制造性。
应尽量减少零件的复杂度,避免过于细小的结构和过于复杂的平面形状。
设计时应考虑材料利用率和制造工艺的可行性。
3. 尺寸公差设计钣金件时,需要在设计图纸中规定尺寸公差。
合适的公差范围能够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公差的选择应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制造工艺来确定。
4. 强度分析钣金件的设计应考虑其强度和刚度。
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工具进行强度分析,以确定零件的最佳结构和材料。
5. 过冲与收口在钣金件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过冲和收口的问题。
过冲是针对冲压加工过程中金属板材的弹性回弹问题,而收口则是为了提高钣金件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6. 表面处理钣金件在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喷漆、喷粉、电镀等。
7. 组装与安装钣金件的设计应考虑其组装和安装的便利性。
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应合理选择,并且连接点应容易访问和维修。
8. 质量控制在钣金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设计师和制造人员要清楚了解设计要求,确保零件的质量符合标准。
9. 制造工艺钣金件的制造工艺有很多种,包括切割、冲压、弯曲、焊接等。
不同的制造工艺对零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要求不同,设计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
10. 设计文件和验收标准钣金件的设计过程中应编制相应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检验标准等。
设计师和制造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制造和验收,确保零件符合设计要求。
钣金,有时也作扳金,这个词来源于英文plate metal,一般是将一些金属薄板通过手工或模具冲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希望的形状和尺寸,并可进一步通过焊接或少量的机械加工形成更复杂的零件,钣金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根据国外某专业期刊上的一则定义可以将其定义为: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
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
常用钣金材料
一. 镀锌钢材
镀锌钢材主要是两类:电镀锌板(EG/SECC)与热浸镀锌板(GI)—其差别以后讨论。
二. 不锈钢
1、铁素体型不锈钢:其含Cr量高,具有良好而性及高温抗氧化性能。
2、奥氏体不锈钢:典型牌号如/Cr18Ni9,/Cr18Ni9T1无磁性,耐蚀性能良好,温强度及高温抗氧化性能好,塑性好,冲击韧性好,且无缺口效应,焊接性优良,因而广泛使用。
这种钢一般强度不高,屈服强度低,且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但冷压,加工后,可使抗拉强度高,且改善其弹性,但其在高温下冷拉获得的强度易化。
不宜用于承受高载荷。
3、马氏体不锈钢:
典型如2Cr13,GX-8,具磁性,消震性优良,导热性好,具高强度和屈服极限,热处理强化后具良好综合机械性能。
加含碳量多,焊后需回为处理以消除应力、高温冷却易形成8氏体,因此锻后要缓冷,并应立即进行回火。
主要用于承载部件。
三. 马口铁
马口铁(SPTE)为低碳钢电镀锡(Sn)钢材;有人认为由于当时制造罐头用的镀锡薄板是从广东省澳门(英文名Macao可读若马口)进口的,所以叫“马口铁”。
也有其他说法,如中国过去用这种镀锡薄板制造煤油灯的灯头,形如马口,所以叫“马口铁”。
“马口铁”这个名称不确
切,因此,1973年中国镀锡薄板会议时已正名为镀锡薄板,正式文件不再使用“马口铁”这个名称。
特点:保持了低碳钢较好的塑性,及成形性;一般料厚不超过0.6mm。
用途:遮蔽磁干扰的遮片及冲制少零件;
四. 弹簧钢
中碳钢含锰(Mn)、铬(Cr)、硅(Si)等合金钢;
特性:材料可以产生很大弹性变形,利用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或减震,亦可储存能量使机件完成动作。
五. 铜及铜合金
特点:导电、导热、耐蚀性好,光泽度好,塑性加工容易,易于电镀、涂装。
1.紫铜(含Cu 99.5%以上)
材料强度低,塑性好;极好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用于电线、电缆、导电设备上。
2.黄铜
铜锌合金,机械性能同含锌量有关;一般锌量不超过50%。
特点:延展性,冲压性好,运用于电镀,对海水及大气腐蚀有好的抗力。
但本体容易发生局部腐蚀。
3. 青铜
铜锡合金为主的一类铜基合金金属统称。
特点:比纯铜及黄铜有更好的耐磨性:加工性好,耐腐蚀。
4. 铍铜
含铍(Be)的铜合金;
特点:高的强度、硬度、弹性、耐磨性;高的导电性、导热性、耐寒性;无铁磁性。
用途:电磁屏蔽材料较多;
此外,铝合金也会使用。
镀锌板是指表面镀有一层锌的钢板。
镀锌是一种经常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腐方法。
全世界锌产量的一半左右均用于此种工艺
1.定义镀锌钢板是为防止钢板表面遭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在钢板表面涂以一层金属锌,这种涂锌的薄钢板称为镀锌板。
2.分类和用途
按生产及加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热浸镀锌钢板。
将薄钢板浸入熔解的锌槽中,使其表面粘附一层锌的薄钢板。
目前主要采用连续镀锌工艺生产,即把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熔解有锌的镀槽中制成镀锌钢板;
②合金化镀锌钢板。
这种钢板也是用热浸法制造,但在出槽后,立即把它加热到500℃左右,使其生成锌和铁的合金被膜。
这种镀锌板具有良好的涂料的密着性和焊接性;
③电镀锌钢板。
用电镀法制造这种镀锌钢板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但镀层较薄,耐腐蚀性不如热浸法镀锌板;
④单面镀和双面差镀锌钢板。
单面镀锌钢板,即只在一面镀锌的产品。
在焊接、涂装、防锈处理、加工等方面,具有比双面镀锌板更好的适应性。
为克服单面未涂锌的缺点,又有一种在另面涂以薄层锌的镀锌板,即双面差镀锌板;
⑤合金、复合镀锌钢板。
它是用锌和其他金属如铅、锌制成合金乃至复合镀成的钢板。
这种钢板既具有卓越的防锈性能,又有良好的涂装性能。
除上述五种外,还有彩色镀锌钢板、印花涂装镀锌钢板、聚氯乙烯叠层镀锌钢板等。
但目前最常用的仍为热浸镀锌板。
3.外观
表面状态:镀锌板由于涂镀工艺中处理方式不同,表面状态也不同,如普通锌花、细锌花、平整锌花、无锌花以及磷化处理的表面等。
德国标准还规定有表面级别。
镀锌板应具有良好的外观,不得有对产品使用有害的缺陷,如无镀、孔洞、破裂以及浮渣、超过镀厚、擦伤、铬酸污垢、白锈等。
国外标准对具体外观缺陷规定都不十分明确。
订货时对一些具体缺陷应在合同上列明。
SECC-Electrolytic zinc-coated steel sheet(原板SPCC)
SECD(原板SPCD)、SECE(原板SPCE)
锌层代号:E8、E16、E24、E32
符号:S-钢(Steel)、E-电镀(Electrodeposition)、C-冷轧(Cold)、第四位C-普通级(common)、D-冲压级(Draw)、E-深冲级(Elongation)。
锌层代号:E-电镀锌层,8、16、24、32表示锌附着量,单位为g/m2,镀层厚度(单面)1.4μ、4.2μ、7.0μ。
表面处理代号:C-铬酸系处理、O-涂油、P-磷酸系处理、S-铬酸系处理+涂油、Q-磷酸系处理+涂油、M-不处理。
标记:产品名称(钢板或钢带),本产品标准号、牌号、表面处理类别、锌层代号、规格及尺寸、外形精度。
标记示例:钢板,标准号Q/BQB430,牌号SECC,表面铬酸钝化处理(C),锌层代号20/20,厚度0.80mm,宽度1000mm,普通精度(A),长度2000mm,不平度按普通不平度精度PF.A,则标记为:Q/BQB 430 SECC-C-20/20
钢板:0.80B×1000A×2000A-PF.A
产地:宝钢、南韩浦项、日本、德国克虏伯钢厂、比利时CKRM等
热浸锌钢板(SGCC):国内尚无钢厂能生产出优质的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
其价格贵一些,很多厂家为节省成本均改用SECC。
SGCC是冷轧基板镀锌,基板同为SPCC,一般冷成型用,抗拉强度为>270兆帕.与之对应的有热轧基板镀锌SGHC,基板为SPHC,一般冷成型用,抗拉强
度>270兆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