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肿瘤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4.63 MB
- 文档页数:106
肿瘤影像诊断肿瘤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肿瘤影像诊断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肿瘤影像诊断的重要性、常用的诊断方法、技术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肿瘤影像诊断的重要性肿瘤的早期发现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疾病的进展。
肿瘤影像诊断通过检测和分析肿瘤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特征,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分期,从而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影像诊断已成为医生判断肿瘤性质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
二、常用的肿瘤影像诊断方法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最常见的肿瘤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投射X射线来观察内部组织和骨骼的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然而,X线摄影在对软组织肿瘤的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早期肿瘤和部分深部肿瘤的诊断效果有限。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的影像诊断方法。
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图像。
它对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和钙化等特征的观察更加详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检查。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的无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肿瘤影像。
MRI具有较高的解剖学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和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另外,MRI还可以通过对信号强度和时间曲线的分析,提供肿瘤的血供和代谢信息,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4.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CT技术的影像诊断方法。
它通过检测身体组织中的代谢活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诊断结果。
PET-CT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分期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检查。
三、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影像诊断也在不断发展。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1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早期呈蜂窝状,晚期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瘤内罕见钙化,瘤内可含牙。
2.牙源性腺样瘤:表现为单囊低密度影,边缘光滑。
病变内有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痛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粟粒状钙化点。
3.牙源性钙化囊性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块。
4.牙源性黏液瘤: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分房形态各异,以网络状多见,房隔细而不规则。
5.骨化纤维瘤: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①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边界不很清楚,可有或无硬化边缘;②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
③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
7.骨肉瘤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腔状扩张。
9.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主导管呈腊肠状,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10.舍格伦综合征: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1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A.牙槽崎顶B.下颌管位置C.根折部位D.根尖病变类型E.上颌窦分隔2.上颌骨骨折首选的主要X线投照位置是A.颅底位(须顶位)B.华特位(鼻须位)C.柯氏位(鼻额位)D.上颌正中咬合片E.曲面体层3.如怀疑有颌下腺导管结石,以下哪种X线片检查为首选A.颌下腺造影B.下颌体腔片C.下颌曲面断层片D.颌下腺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E.下颌骨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4.X线片上正常牙槽崎高度为A.牙颈下0.5mmB.牙颈下1mmC.牙预下2mmD.牙颈下3mmE.牙颈下4mm5.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槽喳顶骨吸收程度,适用于早期牙周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6.不适合用作牙周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是A.根尖片B.翼片C.下颌骨侧位片D.曲面体层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7.关于涎腺造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为A.一般只适用于腮腺及颌下腺8.适用于涎腺急、慢性炎症C.应作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忌D.造影剂选用60%泛影葡胺E.造影剂选用40%碘化油8.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根尖片显示,在X线片右下角一圆钝三角形高密度影,有可能是以下哪一种正常颌骨解剖结构A.上颌窦8.翼钩C额骨D.下颌骨喙突E.下颌骨外斜线9.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根根尖病变程度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10.以下哪种征象不属于慢性根尖周脓肿影像表现A.牙冠可见大面积密度减低影,与髓腔影重叠B.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无明确边界C.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边界清楚D.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周围骨质增生硬化E.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范围较小,边缘不光滑11.以下描述与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不相符的一项是A.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B.X线平片检查可选择下颌升支侧位片或曲面体层片,可见弥漫性骨破坏和局限性骨密度增高C.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可见骨密质外骨膜成骨D.可以选择CT检查E.可以选择下颌体横断片12.在涎腺造影中造影剂外溢呈片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B.慢性阻塞性涎腺炎C.涎腺良性肿瘤D.涎腺良性肥大E.涎腺恶性肿瘤13.涎腺造影显示,主导管边缘呈“羽毛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涎腺良性肿瘤B.舍格伦综合征C.涎瘦D.慢性阻塞性涎腺炎E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4.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适用于A.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确定囊性或实性肿物C.为评价肿瘤性质提供信息D.确定深部肿物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E.以上均适用15.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口腔颌面外科检查中的适应证不包括A.口腔颌面部深区肿块的检查B.腮腺肿瘤怀疑累及面神经时C.活检困难的口咽及舌根部肿瘤患者D.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的疗效观察E.头颈部软组织肿瘤CT影像显示清楚者16.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需用牙片数目为配套名师精讲课程A.14张B.8张C.10张D.6张E.9张17.许勒位片可显示颛下颌关节A.顶部影像B.后前位影像C内侧1/3影像D.中部1/3影像E.外侧1/3影像18.颠下颌关节双重造影是指用A.生理盐水和碘化油作为造影剂B.碘化油和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C.无菌空气和3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D.生理盐水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E.利多卡因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19.采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20.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A.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B.年轻人牙髓腔宽大C.髓腔为低密度影像D.密度最高的组织是釉质E.牙槽突高度应达到牙颈部21.患者,男,31岁。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章一、学习目标1.掌握儿科影像检査前准备;主动脉缩窄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儿科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影像学表现;儿童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及气胸。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吸入综合征的X线表现;先天性气管狭窄的X线及CT 表现;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的X线及CT表现;呼吸道异物X线表现。
2.熟悉儿科常用影像检查技术临床应用;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儿童心脏外形改变、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的基本病变;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和常见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综合征、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及呼吸道异物概述及鉴别诊断。
3.了解腺样体肥大、先天性发育畸形、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像学表现;胚胎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儿童心脏位置异常的原因及表现;Wilms瘤的临床分期。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儿科影像学检查方法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儿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1.主动脉缩窄的病理解剖分型;主动脉缩窄的影像学表现。
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影像学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形态改变、位置改变、CT异常密度、MRI异常信号与病变强化的改变。
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5.肾母细胞瘤、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综合征、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呼吸道异物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名词解释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CTGA)2.双泡征3.占位效应4.脑积水5.adenoid hypertrophy6.淋巴管瘤7.马蹄肾8.肾旋转不良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吸入综合征11.肺不发育12.肺发育不全13.骨龄(bone age)14.CE 角15.象限法16.Bartowt 病17.“角样”征18.坏血病线19.指环征(二)填空题1.先天性巨结肠钥灌肠典型表现包括三部分肠段: 、和O2.脑梗死超急性期,DWI表现为;脑梗死急性期磁共振信号呈「、T,, DWI为;亚急性期「、T2, DWI为:慢性期呈T,、T2, DWI 为o3.出血急性期,MRI信号呈「、T2;亚急性期MRI信号呈慢性期MR1信号;囊变期MR1信号呈o4.眼部先天性畸形包括: 、5.颈部先天性畸形包括: 、6.儿科影像检查常用镇静剂包括和7.儿童X线及CT检査前必须应用铅皮对非检査部位进行遮挡,以避免. 等结构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