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松鼠(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12.78 MB
- 文档页数:104
10.《松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教材分析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电视里、画报上、文章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但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面。
所以,还是充满了好奇。
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不由得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爱,我们在欣赏它、亲近它、喜爱它的同时,又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
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聪明活泼,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松鼠》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zhēn)子、榉(jǔ)实和橡栗(lì)。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duò)。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zhé)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tái)藓(xiǎn)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