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开展制度化工作建设的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69.39 KB
- 文档页数:4
某公司制度建设的推进思路和方法
一、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制度建设共分三个层次:即公司级制度、部门级制度、片区级制度。制度建设
应按过程方法进行控制,主要控制八大环节:
(一)制度建设策划阶段 公司级制度策划
1、确定公司机构、管理职能,形成公司管理体系网络;各职能部门按管理职
能分工确定各模块,形成系统管理网络;各模块按管理控制环节,建立模块管理
网络。所有网络应明确网络主管及梯队人员。2、紧急重要制度先出台。如: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管理及审核,激励,物资
计划管理,物资验收管理,产品入库交付管理,产品发运管理,物资及车辆出入
管理,产品产量及消耗统计口径,统计报表管理,异常情况报告管理,招投标管
理,设备管理,仓储管理,干部员工请假管理,现场环境卫生管理,督办管理等。3、结合集团、公司工作重点出台相关专业制度。如综合行政管理应先策划文
化宣贯、月清月结、公司会议、公司人才梯队、培训管理等;企业管理应策划公司
管理网络、公司制度管理、全员目标管理、双拧双高及挖潜增效管理等;财务管理
应策划资金管理、仓储管理等;设备管理应策划设备日常维护及检修管理等;安
全环保管理应先策划安全设施管理、安全票证管理、安全隐患管理、环保管理等;
生产管理应策划人员调度、产值划拨管理;质量管理应先策划质量目标、不合格
品控制及过程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管理等。
部门级制度的策划1、各部门内部应进行管理分工,形成内部管理体系网络,设立各专项主管及
梯队人员。2、部门级制度应依据集团公司、公司制度要求策划制定部门内部制度。部门
内部应建立最基本的制度,如:内部考核制度、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内部奖励制度、
内部制度管理及审核制度,内部会议制度、内部管理网络及人才梯队
制度、内部督办制度、内部宣传制度(文化宣贯)、内部培训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含请假、安
全、环境卫生及其它内务管理),内部比较管理制度(可分模块、班组、个人进行
比较)等。
(二)起草制度的基本要求
制度、程序应按活动的逻辑顺序写出开展该项活动的各个细节;1、规定适用范围,说明在何处实施(Where);
2、规定应做的事情(What);
3、明确每一活动的实施者(Who);
4、规定活动的时间(When);
5、规定具体实施办法(How);
6、例外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
7、如何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
8、所引用的支持性文件;
9、应保留的记录;(包括信息传递的程序及方式)
(三)制度评审、审批
公司制度评审 各个责任单位起草制度后,初评收集意见—职能部门制度
主管组织评审--修订后报系统负责人签字-报公司领导批准。
部门制度评审 各模块起草制度后,初评收集意见—部门制度主管组织评
审--修订后报模块负责人签字-报部门领导批准。
强调评审、审批的目的1、保证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要求;
2、保证制度的规定是切实可行的;
3、保证制度表述准确,可实现“唯一理解”;
4、保证制度的结构合理,便于管理,充分考虑控制的要求;
5、保证各项活动的接口处理适当、明确。
(四)制度发放
公司制度审批后由公司制度主管发飞信通知各部门制度主管,各部门制度
主管及时下载打印并对制度进行更新。
(五)制度考试
公司制度下发后各部门制度主管负责对公司制度组织学习宣贯,考试分系
统进行,由各系统制度主管负责组织对本系统制度考试。制度直接执行人员、制度直接责任人员必须通过书面考试方式进行。
(六)制度实施
各部门严格按制度、程序或标准要求实施。
(七)制度审核1、确定审核重点:公司级审核由企管部确定;职能审核由各系统负责人确定。
审核重点确定的依据为公司工作重点。 2、编制审核计划:公司级审核计划由企管部编制;职能审核计划由各系统编
制。 3、依据审核计划编制审核检查表:公司审核检查表由企管部统一编制;职能
审核检查表由各系统、各模块编制。 4、现场实施审核。
5、拟写审核报告(包含不合格项整改报告)。
6、责任单位对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一般整改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7、对不合格项进行验证,按时间节点完成。
8、召开审核会议。
(八)制度修订
制度需要修订时,由各模块申报,重新进入评审-发放-考试-实施-审核环节。
二、制度建设注意事项 1、制度建立应体现谁主管、谁起草、谁监督实施的原则,应避免全部由企管
部出台制度的情况。2、想到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
3、注重及时性、充分性。
一个问题连续发生三次,未建立制度的要考虑建立制度,已建立制度的要考
虑对制度进行修订;制度建立时要策划并确定关键控制点,防止遗漏。 4、注重适宜性。
制度、程序应简洁干练,结合公司实际。注意对集团公司制度解码,形成公
司制度,各部门对公司制度解码形成部门制度。 5、注重有效性、连续性。
制度实施后要产生效果,不适宜的制度要进行及时修订,一般3个月应对制
度修订一次,一年应对制度换版一次。 6、注意制度的合法性、制度与制度之间的接口处理,避免交叉与重叠。
合理不合法的情况按合法进行规范。
7、制度建立过程中要考虑程序及标准有机结合。只有程序没有标准,运作时
就不清楚应做到什么程度,只有标准而没有程序,运作时不清楚工作流程,都是
有缺陷的。8、制度执行的好坏主要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考核、责任追究、审核、比较管理
进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