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年、月、日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年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描述和计算。
教学重点:1. 年概念的建立。
2. 年与月、日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闰年的概念。
2. 运用年为单位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年历卡片。
2. 闰年与平年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一天、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单位,引出年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年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一年有12个月。
3. 讲解闰年与平年的区别,让学生能够辨别闰年和平年。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年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描述和计算。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年单位的知识。
2. 观察身边的年历,了解一年中的重要节日。
第二章:认识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月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描述和计算。
教学重点:1. 月概念的建立。
2. 月与日、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大月和小月的概念。
2. 运用月为单位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月历卡片。
2. 大月与小月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一天、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单位,引出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月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一年有12个月。
3. 讲解大月与小月的区别,让学生能够辨别大月和小月。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月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描述和计算。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月单位的知识。
2. 观察身边的月历,了解一个月中的重要节日。
第三章:认识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的概念,知道一天有24小时。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日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描述和计算。
教学重点:1. 日概念的建立。
2. 日与时、周、月、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闰日的概念。
2. 运用日为单位进行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日历卡片。
2. 闰日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单位,引出日的概念。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年、月、日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认识年、月、日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计算年份、月份、日期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解决与年月日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计算年份、月份、日期。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解决与年月日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年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年的概念。
二、探究月份(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月的概念。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月份与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月份是年的组成部分。
三、认识日期(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期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日期的概念。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日期与年月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日期是年月的具体表示。
四、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板书设计:1. 年月日的定义。
2. 年月日的关系。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家人、朋友的生日,了解不同人的生日月份,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有了基本认识,能够正确区分年、月、日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作业设计”部分。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年和月,以及日和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年和月,以及日和时。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年和月,以及日和时。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挂图、卡片学具准备:学生自带闹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挂图和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年月日的概念。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年和月,以及日和时的概念。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成表格或者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以及时间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布置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概念,以及时间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板书设计应当准确、清晰、简洁地反映年月日的概念,以及时间和时间单位的关键信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2 年、月、日 -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2.熟练掌握年、月、日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使用日历算出某一天是星期几。
4.训练学生对时间的感觉,提高时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年、月、日的概念。
2.年、月、日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1.让学生掌握使用日历算出某一天是星期几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通过课堂活动引入教学话题,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概念。
2.介绍年、月、日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使用日历算出某一天是星期几。
4.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并进行练习辅导。
5.总结课堂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时间的感觉和时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1.活动讨论法:通过课堂活动展开话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形象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和课件等形式,辅助学习年、月、日的读法和写法。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日历计算星期几的方法。
五、教学手段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日历和笔。
3.相关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
六、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引入教学话题,例如询问学生最近进行了哪些活动,活动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引出对时间的关注和认知,进而介绍年、月、日的概念。
2. 学习2.1 年、月、日的读法和写法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带有年、月、日的图片,向学生解释年份读法、月份读法和日子读法,并且进行书写练习。
2.2 日历计算星期几教师让学生观察日历,辅导学生使用日历计算星期几的方法。
先让学生了解星期日、星期一等的名称,并了解一周有七天。
然后教师提出一个日期(例如,2019年5月1日),让学生使用日历进行计算,得到当天是星期几。
2.3 实践操作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要求学生使用日历计算不同日期的星期几,并把计算过程写在草稿纸上。
3. 教学辅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并针对同学们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星期几的方法。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年、月、日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年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年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年的特点和重要性。
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年份。
1.2 教学内容年是什么?一年有多少个月?年和月份的关系是什么?1.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2. 讲解: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年的概念,说明一年有12个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年的特点和重要性。
4. 书写:让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年份,并检查纠正。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正确描述年的特点和重要性。
检查学生在书写年份时是否正确。
第二章:认识月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月的特点和重要性。
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月份。
2.2 教学内容月是什么?一年有多少个月?月和年份的关系是什么?2.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2. 讲解: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月的概念,说明一年有12个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的特点和重要性。
4. 书写:让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月份,并检查纠正。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正确描述月的特点和重要性。
检查学生在书写月份时是否正确。
第三章:认识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的概念,知道一天有24小时。
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日的特点和重要性。
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日期。
3.2 教学内容日是什么?一天有多少小时?日和月份的关系是什么?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2. 讲解: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日的概念,说明一天有24小时。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的特点和重要性。
4. 书写:让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日期,并检查纠正。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正确描述日的特点和重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年月日冀教版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概述《年月日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共有六个模块,分别是数到1000、长度、容积、质量、时间和金钱。
这个学期的重点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教材难点分析本册教材的难点是学生需要在数到1000的基础上,学会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同时,各个模块的重点内容也要求学生具有较长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板块展示法、游戏法和实际操作法等多种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板块展示法板块展示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次学习的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通过板块展示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和相互联系。
游戏法游戏法是一种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策略。
我们通过游戏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
实际操作法本次课程中,我们还将采用实际操作法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法,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首先,我们将介绍本次学习内容和目标。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步第二步,我们通过教师讲解和板块展示法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次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第三步第三步,我们将通过游戏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在游戏中,学生将会通过自主观察、思考设计和活动实战等方式深入了解数学知识。
第四步第四步,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法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步最后,在本次课程的结束时,我们将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巩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
四、教学效果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将采用教育测验等方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2 认识年、月、日|冀教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间”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通过前一课时学习,掌握了认识并会念、写大写数字和认识并会念、写钱的方法及规律。
本节课将进一步教授学生认识年、月、日,并学会使用“阴历、阳历”等概念。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年、月、日,并清楚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正确念、写2019年、2月、10日等日期。
3.学生了解日历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4.学生了解“阴历、阳历”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念、写2019年、2月、10日等日期,并清楚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了解“阴历、阳历”的概念并能够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日历,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日历?它是干什么用的?有哪些内容?2. 新课内容的呈现(10分钟)1.老师出示“2019年2月10日”等数字,让学生们尝试念并写出来。
2.老师出示日历,让学生们发现年、月、日各在哪里,如图所示:\t2019年2月Su\tMo\tTu\tWe\tTh\tFr\tSa\t\t\t\t\t1\t23\t4\t5\t6\t7\t8\t910\t11\t12\t13\t14\t15\t1617\t18\t19\t20\t21\t22\t2324\t25\t26\t27\t283.老师提出:“那么日历上的这些数字和我们刚才说的数字有没有关系呢?”“这些数字表示什么?”“2019年,2月,10日分别代表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 学生练习(30分钟)1.学生收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元素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如元素识别、懂使用日历等答案,学生将所学内容实践其中,认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开放式问题探究:–用相应的数字代替问号,使下面两个式子成立:1)2019年 - ?年 = 5年2)2019年 - ?月 = 13年(答案:1)2014年;2)2006年)4. 其他知识点的拓展(5分钟)班主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让学生们在家中了解和记录本月的法定节假日及校区规定的活动,同时让学生们借助网络,了解更多有用的时间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年、月、日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 让学生掌握年份的表示方法,如2024年、2024年等。
3.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年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一年有12个月。
2. 讲解年份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年份的表示方式。
3. 开展时间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引入年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一年有12个月。
2. 讲解年份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年份的表示方式。
3. 开展时间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计算自己出生到现在过了多少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二章:认识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 让学生掌握月份的表示方法,如1月、2月、3月等。
3.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规划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月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一年有12个月。
2. 讲解月份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月份的表示方式。
3. 开展时间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规划时间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引入月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一年有12个月。
2. 讲解月份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月份的表示方式。
3. 开展时间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制定一个月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规划时间的意识。
第三章:认识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的概念,知道一天有24小时。
2. 让学生掌握日期的表示方法,如1日、2日、3日等。
3.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日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一天有24小时。
2. 讲解日期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日期的表示方式。
3. 开展时间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引入日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一天有24小时。
2. 讲解日期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日期的表示方式。
3. 开展时间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记录一天的活动安排,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年、月、日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 让学生掌握年份的表示方法,如2024年、2024年等。
3.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教学重点:1. 年份的表示方法。
2. 一年有12个月。
教学难点:1. 年份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年份卡片。
2. 日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年份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年份。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年份。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日历,找出一年有几个月。
2. 学生观察日历,了解每个月的天数。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一年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
2. 教师讲解年份的表示方法,如2024年、2024年等。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年份卡片。
2.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年份卡片,并说出其含义。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年和年份,让学生了解一年有12个月,掌握年份的表示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年份卡片,加深了对年的认识。
在总结拓展环节,学生分享了珍惜时间的想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二章:认识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 让学生掌握月份的表示方法,如1月、2月等。
3.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教学重点:1. 月份的表示方法。
2. 一年有12个月。
教学难点:1. 月份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月份卡片。
2. 日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月份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月份。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月份。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日历,找出一年有几个月。
2. 学生观察日历,了解每个月的天数。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月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
第一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和时、分、秒,并能计算较简单的经过时间,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两年多学校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24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
从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本单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24计时法;二是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材一般都先认识年、月、日,再了解24计时法,本套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先了解24时计时法,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再认识年、月、日。
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既符合知识的发展规律,又适应学生的生活经验。
首先,年、月、日虽然是人们日常生活非常熟悉的词语,但是人作为时间单位来认识,既需要了解1日是24时的知识基础,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从现在教材的安排看,因为24时计时法与前面学习的“认识钟表”和“时、分、秒”联系更为紧密,而且随着生活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24时计时法记录时间的事物处处可见,如车票、电视节目时间预告表、电器上显示的时间等。
学生对24时计时法已经不陌生,所以先学习24时计时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后面的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认识年、月、日,以及了解它们的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了解24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并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过时间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并尝试解释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
3.能探索并发现月历表中的一些数学规律,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并解决有关日期的实际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进一步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建议1、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3. 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2. 难点: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年、月、日知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春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学生认识年。
2. 新课导入:讲解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月、小月的规律。
3. 讲解日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一天有24小时。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完成时间单位的换算练习。
5. 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并用年、月、日知识进行整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年、月、日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时间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教学评估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
2. 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计算方法,如闰年的判断。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年、月、日知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 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时间管理习惯。
九、教学资源:1. 制作年、月、日知识PPT,进行直观展示。
2. 提供时间单位换算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认识年月日》(教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理解掌握大月、小月和闰月,知道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了解年月日的来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看日历,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各自的含义,记住各月天数,理解掌握大月、小月和闰月,知道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惜时观念。
教学难点:1.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大月、小月和闰月的认识。
3.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每人一本日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时间,那么你们对时间有什么了解呢?谁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二、探究新知1. 出示日历,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月的天数。
3. 讲解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普通年份是4的倍数,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就是闰年。
4. 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巩固练习1.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2000年、2004年、1900年、2012年。
2. 填空:一个世纪中有()个闰年,有()个平年。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大月、小月和闰月的认识,以及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板书设计:认识年月日1. 一年有12个月2. 7个大月:1、3、5、7、8、10、12月,每个大月31天3. 4个小月:4、6、9、11月,每个小月30天4.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5.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普通年份是4的倍数,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2000年、2004年、1900年、2012年。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冀教版 (5)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区分年、月、日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年月日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年龄、判断季节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区分年、月、日的概念。
2. 教学难点: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每个月有多少天呢?2. 教学新课(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如何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年龄、判断季节等。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出示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提高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年月日板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2. 年月日的关系3. 年月日知识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2. 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自己的年龄、判断季节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区分年、月、日的概念。
年月日练习题
第一节年月日
1、练一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生日的游戏。
国庆节是___ 月___ 日,小强:“妈妈的生日比国庆节早一天。
”
教师节是__ _ 月__ _日,小红:“我的生日是教师节的前两天。
”
儿童节是___ 月___ 日,小青:“我爸爸的生日比儿童节晚三天。
”
劳动节是___ 月___日,小伟:“爷爷的生日是劳动节这个月的最后一天。
”
2、填空题
(1)2010年在广州举办亚运会,这一年二月份有()天,是()年。
全年共有()天,有()个星期零()天。
(2)八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8月1日前一天是()月()日,6月30日后一天是()月()日
3.判断下面的说法
(1)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2)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3)一年中有3个大月是相连的。
()
(4)2月份只有28天。
()
(5)第三季度共有91天。
()
(6)2008年2月28日是星期四,3月1日就是星期五。
()
(7)只要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定是闰年。
()
4、填空题
(1)王爷爷是在()年2月29日出生的。
A. 1986 B . 1948 C. 1938 D.1982
(2)2008年的上半年有()天
A. 181 B . 184 C. 182
(3)2008年9月4日是星期四,10月4日是星期()
A. 六 B .日 C. 一 D.二
(4)明明的生日比“八一”建军节早一天,他的生日是()
A.7月30日
B.7月31日
C.8月2日
5.识别真假通行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小侦探。
有一个逃犯持日期为2009年2月30日的假海关通行证企图逃走,经过验证口时,警察叔叔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是个假通行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应用题
(1)小红读一本书125页,每天读9页,从8月20日开始读,她能在9月1日开学前读完这本书吗?
(2)2007年的1月8日是星期一,1月25日是星期几?
第二节24时计时法练习题
1、我来填一填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下午5时()上午8时15分()中午12时()晚上9时()凌晨3时()晚上11时()(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7时()10时25分()18时()15时40分()21时8分()晚上11时()
2、(难点题)填空题
(1)电影从19时30分开始,经过2小时20分结束,结束的时间是()时()分。
(2)《四驱兄弟》这部动画片,下午2:15分开始放映,15:40分结束,这部动画片放映了()小时()分。
(3)同学去郊游,路上用了1小时45分,上午8时到达目的地,它们是()出发的。
(4)小亮21时睡觉,第二天早上7时起床,小亮睡了()小时。
3、(易错题)判断
(1)一天是12小时()
(2)妈妈早上8:30分上班,中午11:0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3小时30分。
()(3)下午6时就是18时。
()
(4)23时15分就是11时15分()。
4、应用题
(1)一列火车21时15分发车,第二天早晨5时25分到站,列车行驶了多长时间?(2)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从2008年8月8日开始,晚上11时30分结束,这场开
幕式进行了多长时间?
(3)一辆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
上午9时发车,下午4时到达,甲、乙两城相差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