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园林的成熟期宋(一)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9
以时间轴为框架,整理中国园林发展史1.绪论首先来看绪论部分,第一需要了解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对于各分类下的园林类型概念需要熟练辨别和牢记,能够列举出相关代表园林并展开叙述。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最后是四个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理解这四个特点的内涵并能结合自己的观点展开相关论述。
2.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这一时期主要了解囿(为了狩猎)、台(为了求仙)、园圃(为了生产)的形成,三大意识形态因素的概念,“一池三山“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重点记忆兰池宫——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建章宫——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3.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由于该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有识之士厌倦官场的黑暗,纷纷选择筑园隐居于山林,促进了南方山水园林的开发。
关于这个时期首先一定要把时代背景了解清楚,这是影响该时期园林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然后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几个类型中去学习该时期的代表性园林,了解其起源、园林特点、布局规划,以及造园代表人物和他们的造园思想。
这时期的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要重点关注这方面造园活动的成就。
4.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该时期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完全形成,皇家园林已趋于规范化,重点了解唐长安城“三大内”宫苑布置的格局和特点。
另外,唐时山水文学兴旺发达,文人园林开始兴起,要掌握浣花溪草堂、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几个重点园林。
同时也要关注在佛道盛行的背景下寺观园林的发展和特点。
5.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宋代文人园林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文人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3)园林全盛期:隋唐(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种菜的地方。
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 4. 原理成熟期(一)——宋(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的成熟期—宋代●一、总说: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到来的背景(为何说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于宋代?)●1. 经济●地主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2. 政治●国势羸弱,人们处在国破家亡的忧患意识中,沉溺享乐,从而兴造园林●3. 科技●科技迅猛发展●(1)建筑技术的发展:形式功能多样化,李明仲(李诫)的《营造法式》,喻浩的《木经》●(2)园艺技术的发展:栽培技术提高●(3)叠石技术的发展:出现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如吴兴“山匠”、苏州“花园子”●4. 社会●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文官执政,文人园林兴盛●5. 文化●文化空前繁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开始注重园林意境的创造●补充●李诫的《营造法式》:古代世界内容最完整的建筑著作之一,总结了历代建筑成就,制定了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为以后建筑业制定了楷模●周师厚《洛阳花木记》记载了200多品种的观赏花木●郭熙林泉高致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三远:高远、深远、平远)●苏轼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式的艺术家●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完全确立●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倡以“泊、和、淡、洁,韵高致静”为品茶的精神境界●宋代品茶有斗茶和分茶两种方式●描述梅花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东京、临安●1. 东京都城规划●(1)三重城垣●宫城(大内)、内城(旧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2)都城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以宫城为中心,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3)中轴对称格局●御街——宫城——御苑●(4)街巷制●居住区取消坊里制采用街巷制●(5)水系●蔡河、汴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条河流贯穿东京城●2. 临安都城规划●(1)前身为杭州,是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2)采用“倒骑龙”布局●(3)西湖风景区形成,“西湖十景”南宋时形成●三、宋代的皇家园林●1. 东京 ·延福宫(大内御苑)●(1)前宫后苑格局●(2)以植物造景为特色,按不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2. 东京 ·艮岳(大内御苑)●园林类型●(宋徽宗)人工写意山水园●建园目的●放怀适情,游心赏玩●总体布局●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左山右水)●筑山●形成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万岁山居于主位,南面的寿山居于宾位●万岁山模仿杭州凤凰山,上建介亭,与万松岭上的巢云亭呼应成对景●理水●几乎包罗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艮岳最大的水面是雁池●置石●以太湖石、灵璧石为主,大量运用单块特置●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充当“点景”与“观景”的作用●植物●植物配置方式多样,如孤植、对植、丛植、混交等●总结●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建筑、花木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宋代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补充●花石纲: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交通运输名称,“纲”是宋代水路运输的组织,一组谓之一“纲”●3. 东京 ·琼林苑(行宫御苑)●东京四苑之一●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称为“西青城”●4. 东京 ·金明池(行宫御苑)●东京四苑之一,略近方形●水操演习的地方——>龙舟竞赛斗标表演●5. 东京 ·玉津园(行宫御苑)●东京四苑之一●仅有少量建筑、环境幽静●6. 东京 ·宜春苑(行宫御苑)●东京四苑之一●相当于皇家园圃●7. 临安 ·后苑(大内御苑)●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地园,为宫中避暑之地●以植物景观为特色,花木繁盛,仿效东京艮岳的做法●8. 临安 ·德寿宫(行宫御苑)●其后苑按景色不同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景区(四分地)●东区以观赏名花为主,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南区为文娱活动场所,北区建置各式亭榭●四个景区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缩移写仿西湖风景,故又名“小西湖”●大假山名为“飞来峰”,模仿西湖灵隐的飞来峰,孝宗誉为“壶中天地”●9.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和气魄不如隋唐,但更加精致●受私家园林影响,较少皇家气派,更多诗情画意与意境的含蕴●四、宋代的私家园林●(一)中原●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记录了19处园林,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中原(洛阳)私家园林的分类●花园●以观赏花木为主,如归仁园、李氏仁丰园●宅院●连接宅邸的园林,富郑公园、环溪、湖园●游憩园(别业类)●休息宴游和宴会娱乐只用,如独乐园、刘氏园、从春园、松岛●中原(洛阳)私家园林的特点●园内一般有较广阔的群众性的回旋余地●以时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园中划分一定区域作为“圃”●筑山仍以土山为主●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1. 富郑公园●总体布局●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呈两山夹一水的格局●南北轴线●大水池南岸“卧虎堂”与“四景堂”隔水呼应成对景,形成园林的南北轴线●园内观景与借景●“梅台”和“天光台”借园外之景●2. 环溪●特点●以水景和园外借景取胜●总体布局●南北为水池,环绕着中间的一块大洲●3. 湖园●湖北岸“四并堂”,出自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洛阳名园记》给予很高评价:虽四时不同,而景物皆好●4. 独乐园●是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非常朴素●园林意境●造园特色在于园林意境表达●园内建筑物名称与古代哲人、名士、隐士有关系,如《钓鱼庵》为严子陵,《见山台》为陶渊明●园林布局●中央部位建读书堂,南面为“弄水轩”,北面为大水池、中央有岛●5. 归仁园●原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宅院●是洛阳城内最大的一座私家园林●6. 李氏仁丰园●是花木品种最齐全的一座大花园●(二)江南●1. 吴兴: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园以太湖石特置而闻名,北园在城北门奉胜门外●南园以山石之类见长,北园以水景之秀取胜●2. 平江(苏州):沧浪亭●3. 浙江绍兴:沈园●陆游,爱情故事●文人园林的兴盛(特点)●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兴盛与宋代。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4、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源头是囿、台、园圃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5、商建于殷于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西周时期在丰是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和“灵沼”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6、鹿台是殷纣王修建的地点在朝歌城它具有通神、游赏和国库的性质,他们是贵族园林。
7、章华台又名章华宫,东周时期始建于楚灵王六年,位于古云梦泽内。
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是楚灵王建的章华台。
)(判断)章华台是贵族园林不是皇家园林是天然山水园 8、姑苏台:东周时期吴王建于吴姑苏山上也是贵族园林9、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阿房宫,秦朝最能体现皇家园林的是上林苑大内御苑在长安始建于秦惠王,秦始皇加以扩建。
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汉武帝三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昆明池具有多种功能如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还具有“蓄水库”的作用。
最大的水池为昆明池10、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11、汉代私家园林为汉代园林的代表:(西汉,长安)曲阳侯王根——王根园、成都侯王商——王商园、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的袁广汉园、梁冀的两处私园——园圃和菟园在洛阳12、文人隐士的宅院:东汉的大文学家。
科学家张衡的宅园,相关作品《归田赋》仲长统的宅园开启了魏晋南北朝的别墅园林之先河。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13、皇家园林:洛阳邺城:华林园、大内御苑:(8)铜雀园;曹操建相关作品曹植的《登台赋》)、金虎台、冰井台(军事)。
建康:华林园(大内御苑)故(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14、私家园林中的城市私园:1、洛阳——大官僚张伦的宅园,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中的主景。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4. 原理成熟期(一)——宋(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6.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a) 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波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模式的盛衰消长b) 民间私园一直承袭上代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局面c)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d) 公共园林再上代基础上又有长足发展e)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f) 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特点1、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中国园林艺术史一、简答题1. 园林艺术主要的欣赏方法有哪些?2. 静态空间及其特点3. 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
4.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
5.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6.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7. 明清时期的山水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有何异同点?8. 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9. 简述宋代社会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影响。
10. 简述清末皇家园林特点。
二、论述题1. 结合实例谈谈两宋时期园林艺术成就。
2. 学习中外园林史对园林设计有哪些方面提升。
3. 举例说明古代文人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贡献。
4. 分析骊山华清宫的特点说明园林全盛期艺术成就。
5. 结合实例分析园林空间展示程序。
6.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中国园林艺术史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 园林艺术主要的欣赏方法有哪些?(1)利用机械、电器、自动化的设施、人的活动等形成动势。
⑵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序列,方向性较明确⑶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线路为多向。
⑷利用对比强烈的团和动感线性⑸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⑹引入自然景物。
⑺利用楼梯、壁画、家具等使人的活动时停、时动、时静。
⑻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2. 静态空间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到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
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静态空间的特点:⑴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
⑵多为尽端房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⑶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成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他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
⑷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⑸色彩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⑹实现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
3. 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