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 成熟期(一)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41
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中国古典园林史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建都于后周的旧都开封,改名东京。
东京的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唐以来一直是中原的重要商业城市。
宋代,关中经济已呈衰落,江南地区的经济则长期繁荣发达而跃居全国之首,建都东京可依靠江南地区水运的粮食和财富供应。
从此而后,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便逐渐往东转移。
公元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
次年金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河山的南宋王朝,与北方的金王朝处于对峙之局面。
公元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临时首都),改名临安。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东北的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取得北宋的幽、燕地区之后,利用这个地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地而向南扩张,势力伸入华北大平原。
把幽州城升格为五京之一,改名南京,又称燕京。
辽王朝推行“胡汉分治”的政策,在汉人聚居、并有着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和经营定居农业的幽、燕地区另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其国内奴隶制政权的政治制度,地方上的统治机构大体上沿袭唐以来的旧制,各级官吏也都由汉人担任。
因此,南京的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在辽代的五京之中,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市。
辽末,东北的松花江一带的女真族迅速由部落联盟走向奴隶制,并建立国家政权金。
金王朝建国后经常与辽统治者发生冲突并占领辽的大部分国土。
公元1122年金军占领南京,次年按约将南京交还北宋;1125年又将其夺回,并继续南侵。
在占领区内推行“胡汉分治”,沿袭辽代的地方统治机构。
金王朝灭北宋和辽之后,势力逐渐向南推移。
到海陵王时,其统治地区已包括从东北到华北、中原的北半个中国。
公元1153 年,海陵王迁都南京,改名中都。
迁都之前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城市的规划布局完全模仿北宋的东京。
金王朝全面推行汉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与南宋形成对峙的局面,历时大约150 年。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