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12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系统设计是为了满足建筑物或工业设施的电力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以下是供配电系统设计通常涉及的内容:
1. 负荷计算: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大小和类型,包括照明、动力、空调、通风等。
负荷计算是为了确定供电系统的容量和配置。
2. 供电方案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用电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如市电接入、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UPS)等。
3. 变压器容量和数量:根据负荷计算和供电方案,确定所需的变压器容量和数量。
变压器用于将高压电力转换为低压电力供负载使用。
4. 配电系统设计: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柜、开关柜、电缆布线等。
确定配电系统的布局、线缆规格和保护设备。
5. 短路电流计算: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以确定保护设备的额定电流和短路容量,确保系统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6. 接地系统设计: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包括接地网、接地线和接地电阻等,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7. 继电保护设计:配置适当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以保护供配电系统和设备。
8. 电能质量评估:评估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如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等,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 照明和插座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用途,设计照明系统和插座布局,满足用户的需求。
10. 设计文档编制:编制详细的设计文档,包括设计说明、图纸、设备清单等,用于指导施工和维护。
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气工程、建筑布局、用电需求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以确保设计的顺利实施。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 0 0 5 2 / 9 5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4)第五章无功补偿 (5)第六章低压配电 (6)附录一名词解释 (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_GB50052_2024
标准要求供配电系统设计在符合电力市场发展规划和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物和工业企业的用电需求。
设计过程中需对总负荷进行详细
计算,并按照合理的负荷分配原则进行线路布置,确保供电负荷的平衡和
分布的合理。
同时,标准要求根据建筑物和用电负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和敷设方式等电气设备。
供配电系统设计还需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标准要求设计时应
充分考虑供电可靠性,确保供电中断时间的可控性,并针对关键负荷和重
要用电设备设置备用电源或应急供电系统。
此外,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满
足电气安全防护的要求,配电装置应设置过流、过压、短路和接地保护装置,并确保设备的连接、接地和绝缘符合安全标准。
标准还规定了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要求。
运行阶段需定期进行设
备的巡检、试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标准要求
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和运行记录,并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修复保养规程。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具体来说,设计配电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 安全性: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包括避免电击危险、防止火灾和爆炸等。
设计中应考虑合适的绝缘和接地保护措施。
2. 可靠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连续性。
设计中要考虑备用电源、冗余设备和双回线等,以应对电力故障或设备损坏的情况。
3. 高效性:优化系统的电能转换和传输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选择合适的电缆和设备,以降低线路电阻、电压降和功耗。
4. 灵活性:考虑未来的用电负载变化和系统扩展需求。
采用模块化设计、容量可调节的设备、多功能变电站等,以便于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和扩容。
5. 经济性:寻求系统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包括成本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
总的来说,配电系统的设计应当以满足用电需求、确保安全、保证可靠、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目标,通过综合考虑电气工程技术、经济性和环境因素等,以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一、实训目的本次配电系统设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熟悉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图纸绘制等。
2. 熟练掌握配电系统设计软件的使用,如CAD、EPLAN等。
3. 学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电系统方案设计,包括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布线设计等。
4. 绘制配电系统图纸,包括系统图、设备布置图、接线图等。
5. 完成配电系统设计实训报告。
三、实训过程1. 需求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对配电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配电系统的功能、性能、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进行了配电系统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安全性:确保配电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2)可靠性: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
(3)经济性: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系统成本。
(4)可维护性:便于系统维护和检修。
3. 设备选型根据方案设计,我们进行了设备选型。
主要包括以下设备:(1)电源设备: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
(2)配电设备:配电柜、配电箱、母线等。
(3)控制设备:继电器、控制器、计算机等。
4. 布线设计在布线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布线。
(2)确保线路安全、可靠、经济。
(3)便于维护和检修。
5. 绘制图纸根据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我们绘制了配电系统图纸,包括系统图、设备布置图、接线图等。
6. 完成实训报告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布线设计等内容,并完成了配电系统设计实训报告。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配电系统设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练掌握了配电系统设计软件的使用。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供电系统设计是指设计一个适合工厂所在地的电力供应系统。
首先,需要确定工厂的总需电量,包括设备、机器、照明等的总额定功率。
然后,根据工厂所在地的电力负荷情况,选择一个适当的供电方式,例如接入城市电网或建设自备发电系统。
对于大型工厂来说,可能需要考虑建设自备发电系统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配电系统设计是指设计一个能够将供电系统的电能分配到工厂各个用电设备和用电点的系统。
首先,需要确定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频率。
然后,根据工厂的布局和用电设备的电气性能,设计主配电柜、分配电柜和用电箱等配电设备,并选择合适的导线和开关设备。
此外,还需要设计合适的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设备,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指设计一个能够实现对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的系统。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例如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等,用于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然后,根据工厂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设备,例如自动开关和智能开关,并设计合适的控制逻辑和控制算法,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安全性:供配电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供电过程中不会发生事故和故障。
-可靠性:供配电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确保工厂的正常运行不受电力供应的影响。
-灵活性:供配电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工厂的用电需求变化。
-节能性:供配电系统应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工厂的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供电系统、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的设计,确保整个电气系统能够满足工厂的需求,并具备高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节能性。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配电系统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通过变电站、配电柜、配电盘等设备进行电能的分配和传输,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设计一个合理的配电系统对于保障电能的安全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以下是配电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1. 可靠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电能传输的可靠性,确保电能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冗余设计,即设置备用设备,以备主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并继续供电。
2. 安全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电能传输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如短路、过载等,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熔断器等。
3. 经济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尽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电能传输的效率,减少线路的损耗和电能的浪费。
可以采用合理的线路布置、选择低阻抗设备和高效的变压器等措施,提高系统的能效。
4. 可扩展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
在设计中要留出一定的余量,以便后续根据需要增加电源和负荷。
5. 灵活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负荷变化和需求变化。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负荷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设备容量和线路容量,确保系统的灵活性。
6. 可维护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设计中要合理布置设备,考虑到设备的易于维护性和可靠性。
7. 环境友好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减少噪音和电磁辐射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8. 合规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遵循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环境友好性和合规性。
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企业供配电系统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关键设施之一,设计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必须慎重设计。
以下是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用电需求预测为了确保企业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预测企业用电需求量。
每个设备、车间及区域的电力使用情况需要经调查和测算,以实现对全部设备正常电力使用的预测。
通过预测、量化用电需求,可以确保供配电系统设计可以满足企业需求。
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用电负荷的合理分配,预留后期扩容空间。
二、供电系统配电方案1、主配电房的选择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确定主配电房的类型、容量及布置。
主配电房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并考虑到企业未来的扩容、技术升级等因素。
主配电房的容量要根据需求量进行确定,保证容量足够满足用电量的需求。
2、房间的安排布局配电房的布局对供配电系统运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配电房内的设备应固定安装在专用、强度好的设备架或者机柜上,电缆、电线、接头、插头的布线要有序,规范,错综复杂的电缆线路及连接方式尽量避免使用。
3、负荷配合方案企业电力调度系统的设计需要负载均衡,不同负载的用电空间需明确分配,以便统筹考虑总容量。
应考虑企业的用电需求,并综合方案确定每个电房的产品容量。
针对分配的容量,要做好随时备用电源,以确保设备电力稳定,不出故障。
三、配电线路设计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时,总配电箱是配电线路的重要一环,需合理选择和布置。
一般采用开闭式箱式变电所、双柜式变电所等,不同的选型将对方案做出调整以满足需求。
配电线路螺栓尽量配套相应的螺母、胶垫,以消除产生不锈胶或者松动带来的危害。
2、电缆敷设及保护企业供配电系统的线路敷设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电缆和电线要敷设在外框架内侧,不能游离,防止人员误碰。
同时要做好保护措施,如电缆井、电缆槽、防护管道等。
在设备进出口处,采取电缆卷扭等措施,以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某机修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是机修厂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机修厂的电力供应能力、电力质量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机修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
1.供电负荷计算:首先需要计算机修厂的总供电负荷,包括正常运行时的负荷和启动负荷。
正常运行负荷包括各种设备的电力需求,例如机床、电焊机、电刨等。
启动负荷是设备启动时的瞬态负荷,需要考虑设备同时启动的概率。
2.断路器选择:根据供电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断路器容量,并根据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和短路容量来确定其额定断开能力。
断路器的额定断开能力应该大于系统中的最大短路电流,以确保断路器在发生短路时能够正常断开。
3.变压器选择:根据供电负荷和电源电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配电变压器容量和电压等级。
变压器的容量应该大于机修厂的总供电负荷,以确保电力供应能力。
变压器的电压等级应该与主供电网的电压等级保持一致。
4.电缆敷设:根据机修厂的布局和设备分布情况,确定电缆敷设的线路走向,避免造成交叉干扰和电磁干扰。
根据电缆的额定电流和敷设长度,选择合适的电缆截面积,以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可靠。
5.备用供电系统:为了确保机修厂的电力供应连续性,可以设计备用供电系统。
备用供电系统可以包括发电机组和备用电源。
发电机组可作为主要备用电源,在主电源中断时自动启动,保障机修厂的正常运行。
6.接地系统设计:为了保障机修厂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需要设计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包括大地接地、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等。
接地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接地电阻低于规定的限值,减少电气设备故障和人身伤害的风险。
7.电力监测与保护系统:为了实时了解机修厂的电力供应质量和安全运行情况,可以设计电力监测系统。
电力监测系统包括电力质量监测以及设备状态监测。
此外,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电流、过载、短路等故障的影响,需要设计电力保护系统,包括过电流保护、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等。
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机修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企业供配电系统是指为企业提供电能及配电的系统,包括电源接入、系统设计、设备
布置、线路敷设、保护控制等内容。
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可以保障企业电能供应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1. 供电方案:根据企业的用电需求和用电负荷,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如自备电源、接入公共电网、与电力公司的专线接入等。
2. 电压等级:根据企业的用电设备情况和用电负荷大小,确定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和超高压系统。
3. 设备选型:根据企业的用电负荷和供电要求,选择合适的配电设备,如变压器、
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等。
4. 线路布置:根据企业的用电负荷和用电设备的分布情况,设计合理的线路布置方案,包括总线布置、分支线路敷设等。
5. 保护控制:设计适当的保护措施和控制策略,保障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如过流保护、电流互感器、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
6. 能量管理:设计合理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监控、计量、分析和
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7. 防火防爆:考虑企业的特殊行业和场所的安全性要求,设计防火防爆措施,如防
火墙、防爆电器设备、逃生通道等。
8. 系统维护:设计完善的供配电系统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
使用寿命,避免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学楼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教学楼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方案,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满足教学需求。
二、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均能保证人员安全及设备正常运行。
2. 经济合理: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先进实用:采用先进技术,确保配电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实用性。
4. 满足需求:满足教学楼各类用电需求,包括照明、空调、电器设备等。
三、设计方案1. 配电系统结构(1)高压配电室:负责接收上级变电站的电力,将高压电力降至低压,再分配至各低压配电室。
(2)低压配电室:负责将高压电力分配至各用电区域,如教学楼、实验室等。
(3)用电区域: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办公室等,根据用电需求设置相应的配电箱。
2. 配电系统设备(1)高压设备:采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实现高压电力的接收、分配和保护。
(2)低压设备:采用断路器、接触器、漏电保护器等,实现低压电力的接收、分配和保护。
3. 配电系统保护(1)过载保护:在配电系统中设置过载保护器,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防止设备损坏。
(2)短路保护:在配电系统中设置短路保护器,当发生短路故障时,自动切断电源,防止火灾事故。
(3)漏电保护:在配电系统中设置漏电保护器,当发生漏电故障时,自动切断电源,确保人员安全。
4. 配电系统接地(1)接地系统:采用TN-S接地系统,确保接地电阻小于4Ω。
(2)接地方式:采用集中接地,将所有设备的接地线集中连接到接地网。
四、实施与维护1. 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投运阶段:对配电系统进行调试、试运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 维护阶段:定期对配电系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五、结论本设计方案针对教学楼配电系统,从安全、经济、实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以满足教学需求。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无功补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低压配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完整版)电力输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电力输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电力输配电系统的设计,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以下是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设计准则- 安全性: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持续稳定供电。
- 经济性: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成本效益。
设计步骤1.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和可行性研究,制定合理的电力输配系统方案。
2. 设备选型: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电力输配设备,并保证其性能和品质。
3. 系统布置:合理布置电缆、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确保系统结构简洁、紧凑。
4. 安全保护:配置合适的保护装置,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5. 操作维护:提供操作维护指南,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设计要求电力输配电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压稳定:系统电压稳定在设计范围内,满足用户需求。
- 负载承受能力: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负载承受能力,满足用户需求。
- 线损控制:通过合理的线路设计和设备配置,控制线路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 安全可靠:系统应具备安全稳定的运行性能,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 环保节能: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设计标准- 本规范参考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设计,确保设计符合行业要求。
- 设计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要求,确保设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总结本规范为电力输配电系统设计提供了基本准则、步骤和要求,旨在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本规范,并参考相关标准与规范,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对电力输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完整介绍。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95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负荷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负荷包括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政治经济上重大损失和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负荷。
二级负荷包括可能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负荷。
三级负荷则是指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其他负荷。
对于一级负荷,应该采用两个电源供电,并且在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特别重要的一级负荷还需要增设应急电源,并且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当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的应急电源需要设置时,或者第二电源不能满足一级负荷的条件时,需要设置自备电源。
自备电源可以是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专用的馈电线路、蓄电池或干电池。
根据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不间断供电装置。
例如,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秒以上的供电,可以采用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
对于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的供电,则可以选择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蓄电池机械贮能电机型不间断供电装置或柴油机不间断供电装置。
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第五章无功补偿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第六章低压配电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附录一名词解释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二、当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二电源不经济合理时,设置自备电源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三、如果有常年稳定的余热、压差和废气可供发电,而且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那么设置自备电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如果所在地区偏僻,远离电力系统,那么设置自备电源也是经济合理的。
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一、电动机的电压波动应该控制在±5%以内。
二、一般工作场所的照明电压波动应该控制在±5%以内;对于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一般工作场所,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可为+5%、-10%;应急照明、道路照明和警卫照明等可以为+5%、-1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该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一般要求:该部分主要规定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符合的一般要求,
如系统设计应考虑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因素,并提出了供配电系统
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
同时,该部分还明确了设计报告和设计文
件的要求。
2.工程规划:该部分主要规定了供配电系统设计前的工程规划要求,
包括审查设备技术资料、了解用电负荷情况、确定配电系统基本架构等。
3.输电线路设计:该部分规定了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导线
选择、导线负荷计算、电压降限制、导线安装、绝缘距离、杆塔设计等。
4.变电站设计:该部分规定了变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变电设备
的选型、绝缘水平、安全距离、设备间距等内容。
5.配电房设计:该部分规定了配电房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配电设备
的选型、布置和安装、绝缘水平、设备间距、通风要求等。
6.配电装置设计:该部分规定了配电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主开
关柜的选型、绝缘水平、电流传输容量、设备间距、短路保护等。
7.电缆设计:该部分规定了电缆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电缆敷设方式、敷设深度、绝缘距离、电缆选择、敷设条件等。
8.电气仪表设计:该部分规定了电气仪表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仪表
安装位置、仪表种类、测量准确性、仪表接线等。
9.供电系统设计计算:该部分规定了供电系统设计计算的基本要求,
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线路电阻计算、变压器容量计算等。
10.供电系统一些特殊问题的解决:该部分规定了供电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供电系统地线设计、防雷设计等。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设计完整版首先,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工厂的用电负荷需求,包括各个部门的用电设备及其功率、频率等参数,以及设备的运行方式和载荷特征。
同时还需要了解工厂的用电需求预测,包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电负荷的增长趋势等。
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主配电系统设计主配电系统是指从外部电源引进电能至工厂的配电室,再通过变压器进行降压、配电供给给各个用电设备。
在主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源的选择和引入方式,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选择,以及主配电柜、电缆和导线的选择等。
2.照明配电系统设计照明配电系统是指供给工厂内各个区域的照明用电系统。
在照明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照明需求和照明设备的类型选择,以及照明电路的布线、电缆选择和保护措施等。
3.动力配电系统设计动力配电系统是指供给工厂生产设备和机械设备的用电系统。
在动力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设备的功率需求和电流负荷特性,以及额定容量和配电回路的选择等。
4.安全防护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确保设备和电路的安全可靠运行,防止过载、短路和电器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防护设计中,需要考虑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等措施。
5.自动化控制设计现代工厂的供配电系统通常会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好地满足生产的需要。
在自动化控制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设备和回路的监控与控制,以及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以上是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当然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厂情况进行详细的工程量计算和系统分析。
最后,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验收,确保供配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总而言之,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项目,需要充分了解工厂的用电需求和特点,考虑安全和可靠性等因素,同时借助现代化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工厂的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一、综述
低压配电系统是以电压不高于1000V交流的配电系统,是为满足特定
用电装置或设备需求而设计的系统。
它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经济、容量
灵活的电力供应,为工业、商业、家庭或其他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电力和
保护。
它通常由多种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元件组成,包括断路器、熔断器、低压开关、保险丝、接地、控制柜等。
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组成:变压器、母线系统、断路器、熔断器、自动转位器、接地装置、继电器等。
二、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1、变压器
变压器是低压配电系统的核心组件,它调节发电或变压柜输出的电压,将高压、大电流转化为低压、小电流,以满足用户不同电压和频率的需求。
变压器的容量和电压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对它们的可靠性和
安全性的要求。
2、母线系统
母线系统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导线或绝缘电缆构成,用于将电能从变
压器传输到配电系统的每一个分支中去。
在确定母线系统的类型时,要考
虑电参数、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断路器和熔断器
断路器和熔断器的作用是保护配电系统免受漏电、短路或过载等危害,在设计断路器的时候。
2配电系统设计2.1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2.1.2供电要求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规范》(1)一级负荷的供电“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但在实际设计中为了满足一级负荷的供电,可以采用两路高压供电,但当供电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自备发电机,故可以采用一路高压电源加一路备用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当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时,应采用两路高压供电。
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除了必须采用两路高压外,还必须设置应急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并且该电源中严禁接入其他负荷。
(2)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即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
设计中常采用一用一备两路高压电源供电或一路高压,另一路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组),但当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供电。
(3)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此外,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用电设备进行负荷等级划分,对于一类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并且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
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配电设备应明显标志。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及普通电梯、消防电梯、生活水泵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其它动力设备、照明用电为三级负荷。
2.1.3配电方式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确定,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及可靠性的要求。
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
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1)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
(2)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
(3)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
本工程配电采用分区树干式(详见图纸配电系统图)。
2.2负荷计算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
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利用系数法、单位负荷法等。
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
照明负荷计算公式如下:每个房间的有功功率:WS Pe = (2-1) 计算电流:φcos 3380ex j P k I = (2-2)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 e x P k P = (2-3) φPtg Q = (2-4) 22Q P S += (2-5) 配电干线计算负荷:∑=P k P t c (2-6) ∑=Qk Q t c (2-7) 22c c c Q P S += (2-8)3380cj S I = (2-9)式中 W------------------单位面积功率(W/m 2)S------------------ 供电面积(2m )t k ------------------同时系数x k ------------------需要系数Q-------------------用电设备组无功功率(kvar )P--------------------用电设备组有功功率(kW ) cos Ф------------------有功功率因数tg Ф-----------------正切角(用来求无功功率)例如对配电箱AL0-1负荷计算,地下层W=30W/m 2,供电面积S=339.32m ,1=x k , 则总有功功率 e x P k P ==x k WS=1*30*339.9=10179W考虑到实际配电箱容量多是三的倍数,故P 取12KW ,有较大余量, 计算电流 φcos 3380ex j P k I ==8.0*338010*123=23A断路器整定值选32A ,导线选取与断路器相配合,可选YJV5*10,其载流量大于32 A 。
又如,对配电箱ALO 负荷计算,有功功率为分配电箱之和,P=27KW ,则 无功功率 φPtg Q ==27tgarccos0.8=20.25KVA视在功率 22Q P S +==33.75KVA计算电流 φcos 3380ex j P k I ==51A断路器整定值选63A ,导线选YJV5*16,其载流量大于63A又如,对照明负荷干线3负荷计算有功功率:∑=P k P t c =1*0.8(78+69*3)=228KW无功功率:∑=Q k Q t c =1*(58.5+51.75*3)*0.8=171KVA 视在功率:22c c c Q P S +==285KVA 计算电流:3380cj S I ==433A断路器整定值选为450A,选线YJV4*240+1*120本工程应急照明负荷主要是一些灯具,蓄电池,负荷计算依据具体所带负荷情况P=40n+350,n 为所带灯数量,每盏白炽灯40W,动力部分计算负荷:φPtg Q = (2-10) 22Q P S += (2-11) 3380SI j = (2-12)P--------------------设备有功功率例如,对电梯进行负荷计算,P=36KW ,cos φ=0.5则无功功率:φPtg Q ==62.4KVA 视在功率:22Q P S +==72KVA 计算电流:3380SI j ==109A断路器整定值选160A ,选线NH-YJV4*70+1*35,其载流量大于160A 计算所得本建筑总负荷为1692KV A ,其中有功功率为1354KW ,无功功率为1014KV A 。
AP 配电箱安装容量:Pe=75KW需要系数 Kx=0.8,功率因数 cos φ=0.85计算容量 Pjs= Pe*Kx=60KWIjs= Pjs/1.732*380* cosφ=108AAL1配电箱安装容量:Pe=3.325KW需要系数Kx=0.8,功率因数cosφ=0.85计算容量Pjs= Pe*Kx=2.66KWIjs= Pjs/1.732*380* cosφ=4.8AAL2配电箱安装容量:Pe=21KW需要系数Kx=0.8,功率因数cosφ=0.85计算容量Pjs= Pe*Kx=17KWIjs= Pjs/1.732*380* cosφ=30AAL2-11配电箱安装容量:Pe=17KW需要系数Kx=0.8,功率因数cosφ=0.85计算容量Pjs= Pe*Kx=14KWIjs= Pjs/1.732*380* cosφ=25AZM-G公共照明配电箱安装容量:Pe=9.9KW需要系数Kx=0.8,功率因数cosφ=0.85计算容量Pjs= Pe*Kx=7.92KWIjs= Pjs/1.732*380* cosφ=14A2.3导线选择2.3.1 电缆选择原则(1)根据计算负荷电流选断路器整定值;(2)根据断路器整定值选电缆;(3)导线及断路器选择时要前后级之间相互配合,前一级断路器整定值至少比下一级断路器整定值高一级;(4)动力设备考虑自启动影响,断路器整定时要选高一级数值。
2.3.2 选择结果(1)照明回路和普通插座回路统一选用BV2*2.5,插座回路统一选用BV3*4。
(2)其它设备导线选择见图纸。
3照明系统设计3.1总则电气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环境条件对照明设施有很大影响。
要使照明设计与环境空间相协调,就要正确选择照明方式、光源种类、灯泡功率、照明器数量、形式与光色、使照明在改善空间立体感、形成环境气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2 照明光源选择照明光源选择一般原则:(1)发光效率高;(2)显色性好,即显色指数高;(3)使用寿命长;(4)启点可靠、方便、快捷;(5)性能价格比高。
3.3 照明灯具选择灯具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分配光源辐射的光通量,满足环境和作业的配光要求,并且不产生眩光和严重的光幕反射。
选择灯具时,除考虑环境光分布和限制眩目的要求外,还应考虑灯具的效率,选择高光效灯具。
在各类灯具中,荧光灯主要用于室内照明,汞灯和钠灯用于室外照明,也可将二者装在一起作混光照明,这样做光效高、耗电少、光色逼真、协调、视觉舒适。
灯具选择一般原则:(1)使用安全:防触电和防火、防爆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引起的危险;(2)提高能效:选用灯具效率高、灯具配光和场所条件适应,以及光通维持率高的灯具;(3)合理考虑功能性(良好的照明效果)、装饰性(美观、协调)、经济性(性价比高)和能源效益的结合;(4)限制眩光。
3.4 照度和照明方式选择选择照度是照明设计的重要问题,照度太低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视力,不合理的高照度则会浪费电力。
选择照度必须与所进行的视觉工作相适应。
在满足标准照度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地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当一种光源不能满足显色性要求时,可采用两种以上光源混合照明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光效,又改善了显色性。
另外,充分利用自然光,正确选择自然采光,也能改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有利于健康。
充分利用室内受光面的反射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如白色墙面的反射系数可达70-80%,同样能起到节电的作用。
3.5 一般照明照明可分为一般照明、应急照明。
本建筑一般照明主要为办公照明。
3.5.1 办公照明一般设计原则(1)办公时间几乎都是白天,因此人工照明应与天然采光结合设计而形成舒适的照明环境。
办公室照明灯具宜采用荧光灯。
(2)办公室的一般照明宜设计在工作区的两侧,采用荧光灯时宜使灯具纵轴与水平视线平行。
不宜将灯具布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
在难于确定工作位置时,可选用发光面积大,亮度低的双向蝙蝠翼式配光灯具。
(3)在有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办公用房,应避免在屏幕上出现人和什么物(如灯具、家具、窗等)的映像。
3.5.2 设计结果本建筑主要照度标准及光源、灯型选择如下:(走廊、厕所为0米工作面照度,其它为0.75米工作面照度)地下车库:声控双管荧光灯大堂:荧光花吊灯(非标)走廊楼梯:天棚灯厕所:防水防尘灯其它照明:嵌入式长格栅灯具3.6 应急照明3.6.1 应急照明分类应急照明按照用途可分为三类: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
设计要求(1)疏散应急照明:为保证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快速而安全地离开建筑物所设立的照明。
在疏散通道地面上提供的照度应达到1lx,最低不得小于0.2lx。
此外,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明显位置还要设有标志指示灯;(2)安全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突然熄灭时,为保证潜在危险场所(如医院手术间)的人员人身安全而设置的照明。
安全照明在工作面上提供的照度不应小于正常照明系统提供照度的5%,并且应在正常照明电源消失后0.5s以内提供安全照明电源;(3)备用应急照明:正常照明发生事故时,能保证室内活动继续进行的照明,备用照明往往由一部分或全部由正常照明灯具提供,其应急电源主要应来自两个级别的电源:电网电源和自备电源(发电机或集中蓄电池),照度一般为正常照度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