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工厂配电系统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26.00 KB
- 文档页数:27
工业园低压供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园低压供电的相关知识,包括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设备及其功能、运行维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低压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了解其运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低压供电系统的基本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低压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2.低压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3.低压供电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4.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低压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2.讨论法:用于探讨低压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及其故障排除策略;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低压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工厂供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题 目: 工厂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学 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三班 学生: 尚帅 学 号:指导教师: 丽2016年 11月 30日目录1 车间的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1)1.1负荷计算的目的、意义及原则 (1)1.2工厂负荷情况 (1)1.3计算负荷、无功负荷、视在负荷的计算 (3)1.4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 (6)2 确定车间变电所的所址和形式 (6)2.1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2.2变电所的形式(类型) (7)3 确定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型式,容量和台数及主结线方案 (9)4 短路计算 (12)4.1计算K-1点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1=10KV) (13)4.2计算K-2点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2=0.4KV) (13)5 一次设备的选择 (14)5.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14)5.2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15)6 选择车间变电所高低进出线截面 (18)6.1变压器高压侧进线电缆截面选择 (18)6.2380V低压出线的选择 (18)7 选择电源进线的二次回路及整定继电保护。
(19)7.1测量与指示 (19)7.2继电保护 (19)8 车间变电所的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的设计 (20)8.1防直击雷 (20)8.2雷器的选择(防雷电波) (20)9 车间变电所主结线电路图 (22)心得体会: (22)参考文献: (23)1 车间的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1.1 负荷计算的目的、意义及原则(1)供电系统要能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其中各个元件(包括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及导线、电缆等)都必须选择得当,除了满足工作电压和频率的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负荷电流的要求。
因次,有必要对供电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电力负荷进行统计计算。
(2)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
低压配电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低压配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电路组成、元件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熟悉相关安全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低压配电设备选型原则,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备配置。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低压配电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针对特定场景进行合理设计。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低压配电设计的技能,提高设计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增强对低压配电设计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低压配电设计过程中能与他人有效合作。
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关注电气安全,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低压配电设计相关知识,培养其具备实际工程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低压配电系统概述:介绍低压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低压配电系统概述- 内容:电路组成、元件功能、系统分类。
2. 低压配电设备选型与配置:讲解低压配电设备选型原则、设备参数及配置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低压配电设备- 内容:断路器、接触器、保护设备等选型原则;设备参数解读;设备配置方法。
3. 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与计算:介绍低压配电线路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及实例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线路计算方法;实例分析。
4.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与接地:讲解低压配电系统保护原理、接地方式及安全知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与接地- 内容:保护原理;接地方式;电气安全知识。
5. 低压配电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低压配电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实际设计方法。
工厂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2. 了解不同类型的供配电设备及其在工厂中的应用;3. 掌握电力线路的敷设方法、保护及维护措施;4. 理解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厂供配电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会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简单的设备操作和维护;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优化工厂供配电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的意识,树立绿色环保的观念;2. 增强学生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工厂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涉及教材第1章内容;2. 供配电设备:学习高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保护装置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结合教材第2章;3. 电力线路:介绍电力线路的敷设方法、保护措施及维护保养,参考教材第3章;4. 电力系统参数计算:讲解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方法,运用教材第4章相关知识;5. 供配电系统设计:学习设计原则、步骤及优化方法,结合教材第5章内容;6. 供配电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厂供配电系统案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参考教材第6章;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供配电设备操作、维护及故障排查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课时,分配如下:1. 工厂供配电系统概述(2课时)2. 供配电设备(4课时)3. 电力线路(3课时)4. 电力系统参数计算(2课时)5. 供配电系统设计(3课时)6. 供配电系统案例分析(2课时)7. 实践教学(3课时)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知识。
低压配电课程设计专业:设计题目: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分院院长:教研室主任:目录第一章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1)导线及种类 (1)1.1、塑料硬线绝缘层的剖削 (1)1.2、塑料软线绝缘层的剖削 (1)1.3、塑料护套线绝缘层的剖削 (2)1.4、橡皮线绝缘层的剖削 (2)1.5、花线绝缘层的剖削 (2)1.6、橡套软线(橡套电缆)绝缘层的剖削 (2)1.7、铅包线护套层和绝缘层的剖削 (2)1.8、漆包线绝缘层的去除 (2)单股铜蕊导线的绕法 (3)T字分支接法是 (3)T字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 (4)第二章单相电度表照明电路 (5)2.1电工实习目的 (5)2.2电工实习要求 (5)2.3日光灯的特点 (5)2.4日光灯电路的特性 (5)2.5实验过程 (6)第三章三相四线制照明电路 (7)3.1实习目的 (7)3.2实习内容 (7)3.3实习原理 (7)3.4实习步骤 (7)3.5注意事项 (7)3.6 电度表的类型 (8)第四章直流稳压电源的焊接 (10)4.1设计任务和要求 (10)4.2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 (10)课程设计总结 (12)附录 (13)第一章导线与导线的连接导线及种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导线,导线是将一系列测量控制点,依相邻次序连接而构成折线形式的平面控制图形。
由一系列导线元素构成:导线点,是导线上的已知点和待定点;导线边,是连接导线点的折线边;导线角,指导线边之间所夹的水平角。
与已知方向相连接的导线角称为连接角(亦称定向角)。
导线角按其位于导线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而分别称为左角或右角,并规定左角为正、右角为负;单一导线与导线网,其区别在于前者无结点,而后者具有结点。
单一导线可布设成:附合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点而终止于另一个已知点;闭合导线,起闭于同一个已知点;支导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既不附合于另一个已知点,也不闭合于同一个已知点。
导线网可布设为:附合导线网,具有一个以上已知点或具有其他附合条件;自由导线网,网中仅有一个已知点和一个起始方位角而不具有附合条件。
某机械加工车间低压配电系统及车间变电所设计2008年7月2日目录一、负荷计算 (1)二、变电所主变压器和主结线方案的选择 (4)三、短路电流的计算 (5)四、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7)七、设计图样 (9)八、车间平面布置图 (10)九、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负荷计算1.由车间平面布置图,可把一车间的设备分成5组,分组如下:NO.1:29、30、31 配电箱的位置:D-②靠墙放置NO.2:14——28 配电箱的位置: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靠墙放置NO.3:1、32、33、34、35 配电箱的位置: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靠柱放置NO.4:6、7、11、12、13 配电箱的位置:B-④靠柱放置NO.5:2、3、4、5、8、9、10 配电箱的位置: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靠柱放置2.总负荷计算表如表1所示。
表1 机加工一车间和铸造、铆焊、电修等车间负荷计算表编号名称类别设备容量P e/KW需要系数K dcosΦtanΦ计算负荷P30/KWQ30/KvarS30/KV AI30/A1 锻压车间动力270 0.35 0.75 0.882 铸造车间动力159 0.65 0.75 0.883 金工车间动力163 0.35 0.65 1.174 工具车间动力80 0.35 0.655 电镀车间动力231 0.62 0.75 0.882 热处理车间动力225 0.6 0.75 0.883 装配车间动力175 0.72 0.65 1.174 机修车间动力75 0.35 0.655 锅炉房动力89 0.75 0.75 0.882 仓库动力15 0.4 0.75 0.88生活区及厂区照明90 0.95 0.65 1.173. 无功功率补偿由表1可知,该厂380V侧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素只有0.64。
而供电部门要求该厂10KV进线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素不应地于0.90。
工厂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原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一般故障。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供配电系统,并进行初步的系统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在工厂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力工程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养成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关注供配电系统的技术发展,树立环保意识和节能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复杂系统有较高的探究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厂供配电系统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 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过程- 供配电系统中常用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的结构、原理及功能2.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和流程- 设计中所涉及的电气设备选型和参数计算- 供配电系统的优化与经济性分析3. 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措施和环保要求4. 实践操作与软件应用- 实际操作训练,如设备接线、故障排查等- 相关软件(如CAD、ETAP等)在供配电系统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安排,进度如下:1. 基础知识部分(2课时)2. 设计部分(4课时)3. 运行与维护部分(3课时)4. 实践操作与软件应用部分(3课时)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工厂供电》相关章节,内容涵盖了上述教学大纲中的各个方面。
工业园低压供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业园低压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园低压供电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低压供电设备,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处理。
2. 提高学生分析工业园低压供电系统运行数据,提出优化建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低压供电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专业的兴趣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低压供电系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工业园低压供电系统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低压供电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和安全意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低压供电系统基础知识- 低压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低压配电设备的功能及分类- 低压供电系统的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2. 低压供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低压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低压供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 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预防措施3. 低压供电系统运行与优化- 低压供电系统运行数据分析- 优化供电系统的措施与方法- 节能减排技术在低压供电系统的应用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低压供电设备,掌握操作技能- 分析典型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将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厂供电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工厂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三班学生姓名: 尚帅学号:指导教师:刘丽2016年 11月 30日目录1 车间的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负荷计算的目的、意义及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厂负荷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负荷、无功负荷、视在负荷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确定车间变电所的所址和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电所的形式(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确定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型式,容量和台数及主结线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短路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K-1点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1=10KV)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K-2点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UC2=)..............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一次设备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选择车间变电所高低进出线截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压器高压侧进线电缆截面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0V低压出线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选择电源进线的二次回路及整定继电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量与指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继电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车间变电所的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直击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雷器的选择(防雷电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车间变电所主结线电路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得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车间的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负荷计算的目的、意义及原则(1)供电系统要能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其中各个元件(包括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及导线、电缆等)都必须选择得当,除了满足工作电压和频率的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负荷电流的要求。
因次,有必要对供电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电力负荷进行统计计算。
(2)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
如果计算负荷确定的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选的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
如果计算负荷确定的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处于过负荷下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燃烧引起火灾,同样会造成更大损失。
由此可见,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意义重大。
(3)平均负荷为一段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之比。
常选用最大负荷班(即有代表性的一昼夜内电能消耗量最多的一个班)的平均负荷,有时也计算年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用来计算最大负荷和电能消耗量。
(4)计算负荷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
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的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分钟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5)尖峰电流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秒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
一般取启动电流上午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和电压下降以及选择电器和保护元件等的依据。
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启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
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主要计算公式有:有功功率: P30= Pe·Kd无功功率: Q30 = P30 ·tgφ视在功率: S3O = P30/cosφ计算电流: I30 = S30/√3Un工厂负荷情况工厂有8个厂房分别为冷加工车间,金属加工车间,变压器装配房,检修车间和4个工具车间。
机床设备情况如下:表1-1表1-2计算负荷、无功负荷、视在负荷的计算根据公式:有功功率: P30= Pe·Kd无功功率: Q30 = P30 ·tanφ视在功率: S3O = P30/cosφ计算电流: I30 = S30/√3Un表1-3车间负荷计算表(Un=380V)侧最大负荷时因数不应低于.考虑到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远大于有功损耗,因此380V 侧最大负荷时因数应稍大于,暂取来计算380V 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Qc=P30(tan φ1-tan φ2)=[tan-tan]kvar=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一般用并联电容器的方法来进行功率补偿。
查表知选择型号3并联电容器3只取Qc=36 kvar. 补偿后无功功率ΣQ 30-36== kvar补偿后视在功率S 30=√2+2=变压器容量选择(kVA) 200kVA 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为:ΔPT=*= ΔQT=*=变电所高压侧的计算负荷为:P30(1)=+= Q30(1)=+=S30(1)=√(P30(1))2+( Q30(1))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 φ(1)= P30(1)/ S30(1)=。
这一功率因数满足要求。
因此无功补偿后工厂380V 侧和10KV 侧的负荷计算如下表所示: 表1-4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设备容量和功率耗损、稳定电压和提高供电质量,在长距离输电中提高系统输电稳定性和输电能力以及平衡三相负载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可限制无功补偿在电网中传输,相应减小了线路的电压损耗,提高了配电网的电压质量。
无功补偿应根据分级就地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配置。
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撒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压相结合;并且与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同步投运。
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具体体现在:①提高电压质量;②降低电能损耗;③提高发供电设备运行效率;④减少用户电费支出。
2 确定车间变电所的所址和形式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接近电源侧;备运输方便;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的高压配电装置,宜装设在单独的高压配电室内。
当高压开关柜的数量为6台及以下时,可与低压配电屏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不带可燃性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具有符合IP3X防护等级外壳的不带可燃性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当环境允许时,可相互靠近布置在车间内。
变电所的每台油量为100kg及以上的三相变压器,应设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
在同一配电室内单列布置高、低压配电装置时,当高压开关柜或低压配电屏顶面有裸露带电导体时,两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当高压开关柜和低压配电屏的顶面封闭外壳防护等级符合IP2X级时,两者可靠近布置。
有人值班的配电所,应设单独的值班室。
当低压配电室兼作值班室时,低压配电室面积应适当增大。
高压配电室与值班室应直通或经过通道相通,值班室应有直接通向户外或通向走道的门。
变电所宜单层布置。
当采用双层布置时,变压器应设在底层。
设于二层的配电室应设搬运设备的通道、平台或孔洞。
高(低)压配电室内,宜留有适当数量配电装置的备用位置。
高压配电装置的柜顶为裸母线分段时,两段母线分段处宜装设绝缘隔板,其高度不应小于。
由同一配电所供给一级负荷用电时,母线分段处应设防火隔板或有门洞的隔墙。
供给一级负荷用电的两路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当无法分开时,该电缆沟内的两路电缆应采用阻燃性电缆,且应分别敷设在电缆沟两侧的支架上。
户外箱式变电站和组合式成套变电站的进出线宜采用电缆。
配电所宜设辅助生产用房。
变电所的形式(类型)(1)车间附设变电所(2)车间内变电所(3)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4)独立变电所(5)杆上变电台(6)地下变电所(7)楼上变电所(8)成套变电所(9)移动式变电所工厂是10kv以下,变电所的位置应尽量接近工厂的负荷中心,工厂的负荷中心按负荷功率矩法来确定。
在工厂的平面图下侧和左侧,分别作一条直角坐标的x轴和y轴,然后测出各车间和宿舍区负荷点的坐标位置,p1、p2、p3……pi分别代表厂房1、2、3……n号的功率,设定p1、p2……pi并设定p11为生活区的中心负荷,如图3-1所示。
而工厂的负荷中心的力矩方程,可得负荷中心的坐标:(2-1)(2-2)图2-1把各车间的坐标带入(2-1)(2-2),得到x=12,y=.由计算结果可知,工厂的负荷中心在金属加工车间厂房的东南角。
考虑到周围环境和进出线方便,决定在金属加工车间厂房的东侧仅靠厂房建造工厂变电所,器型为附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