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0
肺通气名词解释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作用使空气进入肺部并与肺泡内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
下面是几个与肺通气相关的名词解释。
1. 肺泡(Alveoli):肺部中最小的气体交换单位。
它是由一个薄而柔软的组织构成,周围被毛细血管包围。
肺泡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血管,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排出到肺泡中。
2. 呼吸道(Respiratory tract):由鼻腔、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等组成,将空气从外部引入到肺部,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是传输空气,并对其进行加热、湿润和净化。
3. 呼吸(Respiration):指氧气进入体内,与细胞进行氧合作用并产生能量,同时二氧化碳通过肺部排出体外的过程。
呼吸由肺通气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组成。
4. 通气(Ventilation):指肺部内部气体的流动过程。
通气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吸气时,肺泡内压力降低,使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肺泡内压力升高,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5. 肺活量(Lung capacity):指个体肺部容积的量度。
肺活量反映了个体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通常通过测量最大呼气量、最大吸气量和呼吸道残气量来评估。
6. 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指每分钟进行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7.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指血液中载氧血红蛋白的饱和程度。
通过血氧饱和度可以测量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8.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在呼气末添加正压,使肺泡内的气压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以防止肺泡塌陷。
PEEP常用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中,能够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
这些名词解释涵盖了肺通气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有助于理解肺通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医学知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习题难度】《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既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本册书的重难点,尤以“呼吸运动”最难理解,在各级考试中属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
【习题形式】多以图、图解、表格、曲线等形式呈现,常有与血液循环等其他知识点结合的综合题。
【核心考点】考点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完成的。
1.吸气过程:2.呼气过程:考点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作用完成的。
1.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气体的浓度越大压力就越___,肺内氧气的浓度_____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就形成了压力差。
气体由压力大的向压力小的方向流动,肺内的_____就扩散到血液中,同理,血液中的_________就扩散到了肺泡,直到两边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平衡为止。
2.结果:血液由_____血变为_____血。
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1)肺泡外包绕着_________。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_____,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肺泡的数目_____。
考点三: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作用完成的。
1.结果:血液由_____血变为_____血。
2.意义: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中被利用,参与___________,分解有机物,释放________,一方面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释放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
【习题导练】1.如图所示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模拟的是气管B.③模拟的是肺C.⑤模拟的是膈肌D.甲装置模拟的是吸气过程2.能正确反映吸气时膈肌和肺活动情况的是:A.甲膈肌收缩,肺容积缩小B.甲膈肌舒张,肺容积扩大C.乙膈肌舒张,肺容积缩小D.乙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3.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
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a B.a<b<c C.a<c<b D.c<a<b4.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
气体交换的过程
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
当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吸的过程排出体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可表示为:
氧气
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
←←←←
二氧化碳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
↓↓↓
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廓上、下径增大
呼气
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廓前
后径、左右径减小
胸廓容积减小,
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
被排出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胸
廓上、下径减小
(膈肌的运动)
肺的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氧气
可表示为:肺泡→→→→血液
←←←←
二氧化碳
组织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
化碳的交换。
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氧气
可表示为:血液→→→→组织细胞
←←←←
二氧化碳
氧气的扩散过程:血液→组织液→细胞。
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细胞→组织液→血液。
氧气在细胞内主要参与有氧呼吸: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最好与书本配看。
肺内的气体交换原理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肺内的气体交换在呼吸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肺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原理以及相关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左右肺分别位于胸腔左右两侧,它们被肋骨和膈肌所包围。
肺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支气管树、肺泡和血管等组织。
呼吸道中的支气管与远端的肺泡相连,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内的血管与体循环中的血管相连,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气体交换是指通过肺泡和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将氧气吸入,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气体交换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点:1. 气体的分压差:气体交换的推动力是气体分压差。
在肺泡中,气体的分压较高,而在毛细血管中,气体的分压较低。
这种差异促使氧气从肺泡向毛细血管中扩散,而二氧化碳则从毛细血管向肺泡中扩散。
2. 气体溶解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肺泡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氧气比二氧化碳更容易溶解在水中。
这意味着氧气可以通过肺泡壁的水分溶解,在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运输。
3. 血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交界处,存在着丰富的血管网络,增加了血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更快。
气体交换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向:氧气从肺泡向血液中的扩散和二氧化碳从血液向肺泡中的扩散。
氧气的扩散过程称为氧气的吸附与解离。
在肺泡中,氧气从肺泡空气中扩散到肺泡液表面,然后通过肺泡壁渗透到毛细血管中。
在毛细血管内,氧气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在组织细胞中,氧气从氧合血红蛋白中解离出来,进入细胞进行细胞呼吸。
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产生和运输。
在组织细胞中,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经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肺部。
在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壁,然后通过肺泡向肺泡空气中释放出来。
1、气血屏障——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一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皮构成2、嗜酸性——HE染色中,组织结构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3、三联体每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4、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5、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相伴行走肝小叶周围的结缔组织称门管区6、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7、植入——胚泡埋入子宫膜的过程8、组织学——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1〃相邻两条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包括1/2 I带+A带+1/2 I带,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真正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也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网、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
3〃肝板是肝脏的主要结构,由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单行排列形成。
肝板凹凸不平,大致呈放射状,相邻肝板吻合连接。
4〃气-血屏障是指肺泡腔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型毛细血管皮。
5〃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卵巢成熟卵泡的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经腹腔进入输卵管的过程称排卵。
肠绒毛:小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伸出众多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1.极性:构成上皮组织的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别2.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3.骨单位:又称哈弗系统,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由多层同心圆状的骨板构成4.中央乳糜管:小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有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5.血—气屏障:肺泡气体分子和其周围毛细血管气体分子进行交换所经过的结构1、H-E染色:①是用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组织学、病理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1)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分别与左右支气管相通。
(2)结构。
肺是由细支气管的树枝状分支和肺泡组成的。
①肺泡是由最细小的支气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
②肺泡的数目很多,约有3亿个。
③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毛细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例1】下列叙述中与肺内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泡数目极多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C.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细胞构成2.胸廓变化与肋间肌和膈肌的关系(1)胸廓的组成。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2)胸廓变化与肋间外肌之间的关系。
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
(3)胸廓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当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积变小。
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肌肉舒张,胸廓缩小。
【例2】下列关于肋间外肌和膈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肋间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缩B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或舒张C .肋间外肌收缩可缩小胸廓容积D .膈肌舒张可扩大胸廓容积3.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1)吸气。
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呼气。
人体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部分气体呼出体外。
气体交换的过程
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
当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吸的过程排出体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可表示为:
氧气
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
←←←←
二氧化碳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
↓↓↓
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廓上、下径增大
呼气
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胸廓前
后径、左右径减小
胸廓容积减小,
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
被排出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胸
廓上、下径减小
(膈肌的运动)
肺的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氧气
可表示为:肺泡→→→→血液
←←←←
二氧化碳
组织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
碳的交换。
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氧气
可表示为:血液→→→→组织细胞
←←←←
二氧化碳
氧气的扩散过程:血液→组织液→细胞。
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细胞→组织液→血液。
氧气在细胞内主要参与有氧呼吸: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最好与书本配看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简述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是指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肺通气的原理涉及到呼吸道、肺泡和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维持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的重要过程。
肺通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呼吸道气流与肺泡气流的对比、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气体输送。
首先,在呼吸过程中,通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气体依次进入肺部,然后通过分支的支气管进入肺泡。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并与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肺泡中。
肺泡是呼吸道的末端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内壁覆盖着非常薄的毛细血管壁,这使得气体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变得更加容易。
其次,肺通气的第二个阶段是气体交换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通过肺泡表面的气体与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其中氧气从肺泡中向血液中扩散,而二氧化碳则相反地从血液中向肺泡中扩散。
这个过程主要受到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渗透压差的控制。
最后,肺通气的第三个阶段是气体输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通过动脉和静脉,氧气和二氧化碳被输送到全身。
在气体交换完成后,血液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动脉进入全身,分布到身体的组织细胞中供给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经过静脉返回肺泡,最终呼出体外。
总的来说,肺通气是通过呼吸道将气体引入肺部,然后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最终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同时将二氧化碳从全身输送到肺部,并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呼吸道、肺泡和血管之间的密切结合是至关重要的,气体的交换必须依靠这些部位的协同工作才能进行顺利。
同时,呼吸道、肺部和循环系统的健康状态也影响着肺通气的效率和有效性,因此保持这些部位的健康对维持正常的肺通气过程至关重要。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肺换气是指在肺部进行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它是人体维持氧气供应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重要过程之一。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实现氧气从空气中吸入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到空气中。
肺换气的过程可以分为呼吸道通气、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三个步骤。
首先,呼吸道通气是指气体从外部环境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经过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通道进入肺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呼吸道。
接下来,肺泡通气是气体通过支气管进入终末细支气管,最后到达肺的最小结构单位——肺泡的过程。
肺泡是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
在肺泡中,氧气经过薄而湿润的肺泡壁(由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进入毛细血管。
与此同时,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肺泡壁排出到肺泡中。
最后,气体交换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扩散过程。
氧气从高浓度区域(肺泡)通过肺泡壁进入低浓度区域(毛细血管),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二氧化碳从高浓度区域(毛细血管)通过肺泡壁进入低浓度区域(肺泡),之后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肺换气的速度和效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呼吸肌肉的活动、肺泡表面积及其湿润程度、气道通畅度、气体浓度梯度等。
例如,深呼吸和快速呼吸会增加肺泡通气速率,并提高氧气吸收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效率。
湿润的肺泡壁有助于增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促进气体交换。
总结起来,肺换气是通过呼吸道通气、肺泡通气和气体交换三个步骤完成的。
它是人体维持氧气供应和排除代谢废物的重要过程。
肺换气的原理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扩散,实现氧气从空气中吸入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到空气中。
肺换气的速度和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呼吸肌肉的活动、肺泡表面积、气道通畅度和气体浓度梯度等。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微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的感觉比较顺畅。
所有预设的要求学生参与完成的活动都较为顺利的完成了。
所有准备好的直观教具,也都得到了适时的展示,且效果良好。
我感觉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节知识都能理解了。
这个点练习中也得到了印证。
在这节课中,我有以下几点做的较好:
1、注重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时,都能充分利用实验、课件等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证据,重视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2、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使用,如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通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强调要小组合作学习。
分析实验结果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做练习,然后实行小组内交流。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实验、分析为主,辅以阅读、推理等方法,特别重视实验指导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静下心来,再品味这节课时,还是发现了很多能够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如何更好的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还有待提升。
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中有同学不参与实验的现象。
我认为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应该在小组合作实验前,明确具体的提出实验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然后由组长分工到人,尽可能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2、授课语言不够精炼。
说的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所以还是要注意锤炼语言。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明显变化的是增多,减少。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完成的。
这种作用的原理是: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的地方向浓度的地方扩散,直到为止。
3.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与之间。
空气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中的氧高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肺泡中的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扩散进入肺泡。
血液中的
增多,含量减少。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和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组织细胞处氧的含量低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却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内的扩散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增多,减少,获得氧,排出。
参考答案
1.二氧化碳;氧气
2.呼吸系统;高;低;浓度平衡
3.(1)肺泡;毛细血管;氧气;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2)血液;组织细胞;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氧;组织细胞;二氧化碳。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听课记录: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本节课:“同学们,我们知道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那么在肺部里,空气与血液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这个问题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肺内气体交换过程的好奇心。
1.2 教学过程1.2.1 肺的结构与功能简介教师首先简要介绍了肺的结构,包括肺泡、支气管、肺血管等,并强调了肺作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1.2.2 气体交换的原理教师详细解释了气体交换的原理,即气体的扩散作用。
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了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
1.2.3 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师重点讲解了肺泡内的氧气如何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如何扩散进入肺泡。
通过动画演示和实例说明,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
2、气体交换的动力:教师解释了气体交换的动力来自于肺泡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以及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
3、气体交换的调节:教师简要介绍了呼吸中枢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如何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1.2.4 呼吸运动与气体交换的关系教师讲解了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如何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图示和动画,使学生理解呼吸运动与气体交换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在学习气体交换原理时,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气体的扩散作用。
•在学习肺内气体交换过程时,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图示,尝试复述这一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呼吸运动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得很好,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气体交换原理和肺内气体交换过程时,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示、动画、实例等),使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人体的呼吸知识梳理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如图)(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2)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①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a.鼻:鼻腔前部生有鼻毛,有过滤灰尘的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吸入的气体起清洁和湿润的作用。
b.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有会厌软骨。
c.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
d.气管:会形成痰。
e.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②功能: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要点点拨】①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②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2.呼吸系统的功能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3.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二、呼吸的过程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2)呼吸运动的过程①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吸气。
②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呼气。
【记忆口诀】吸收下大气压小。
(3)呼气和吸气的曲线①AB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②C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③若运动加剧,呼吸深度加大,呼吸频率加快。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作用,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平衡为止。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很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