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0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者:刘艳萍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6期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脏科急诊,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处理原则有很大差别,当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QRS时限不宽,QRS波电轴正常时,SVT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
但存在宽QRS波时鉴别VT与SVT就比较困难,容易误诊。
由于宽QRS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所以就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方法进行学习。
1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几种可能宽QRS波心动过速最多见的仍然是VT。
还包括:①SVT伴有原先存在的束支阻滞;②与频率相关的SVT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③房室附加束(Kent束)前传的折返性心动过速;④由Mahaim纤维参与的结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宽QRS波心动过速诊断VT的条件还应包括:①额面电轴左偏;②存在房室分离;③QRS 时限>140ms;④QRS波为右束支阻滞(RBBB)或左束支阻滞(LBB)样图形。
LBBB样图形时QRS时限>160ms才更有确诊VT的价值。
2 BBB样宽QRS心动过速中其V1和/或V2的R波起点至其S波最深处的时限>60ms提示VT的诊断,RS时限>70ms 时更具诊断VT的价值。
在伴有RBBB样宽QRS波心动过速中,如果V1导联呈三相波,则以SVT居多。
如果V6导联起始为负向Q波,随后R波高大,且R波幅度大于S波(R/S>1),也是较典型的SVT 伴功能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相反,如果V6导联起始为正向波,且R/S3 BBB样QRS波VT中①如果VT起源于前室间隔,V3导联的QRS波常为QR型,V6导联和标准I导联的Q波可以多样,电轴可以右偏也可以左偏。
V1导联QRS波呈qr型,V2导联呈qr或QS型也很常见。
标准I导联q波偶可很小甚至看不到,而V6导联常较大;②如果VT起源于左室前外侧壁,则无特异的形态,在V1导联的QRS波可表现为单向R波和qr波,在整个胸前导联QRS波变化很大,约占一半的病例在标准I导联出现Q波;③如果VT起源于心尖部,胸前导联V1-V6的R波幅度可表现为由小再变大的趋势。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引言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系指心电图上QRS波群宽度≥120ms,频率大于100次/分,规则或基本规则的发作性心动过速。
它是极为重要的心律失常急症,也是内科医生和心电图工作者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误诊率相当高[2]。
误诊原因进行探讨[3]:(1)未建立宽QRS波心动过速中80%为VT(室性心动过速)这一概念。
建立起一种概率概念对防止误诊是有益的。
除非有差异性传导的证据,否则不宜轻易诊断SVT(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
(2)未对心电图进行全面分析。
具体方法上:心动过速时心电图图形符合Griffich所定义的束枝阻滞(BBB)图形者(表一)即诊断为SVT,反之则诊断为VT,简便易记忆。
表一 Griffich定义的BBB诊断标准V1 V6 右BBB rSR’型R’> r RS型 R﹥S Q波时限﹤140ms 振幅﹤20mm 在允许范围左BBB rS或QS型 r或Q波起始至S波最低点时限﹤70ms如将其与Brugada四步法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3)过分关注房室分离这些特异性强而敏感性差的指标。
文献报道仅50%左右VT有房室分离现象,而体表心电图可识别者仅是其中之一半(25%),其余一半需要加用食管导联或心房内导管方可显示心房活动,证实房室分离。
当心率﹥160次/min,要确定P波存在与否长很困难。
此外,VT亦可发生在基本心率为房颤的患者中,而室上性夺获或室性融合波的出现亦仅5%左右,强调这些指标势必造成误诊。
(4)想当然地认为VT总是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
VT时血流动力学经常是稳定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是否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更多的于心率、血压、基础心脏的程度、左心室功能相关。
此外,SVT时出现晕厥亦非少见。
显然依赖心动过速时是否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来区分VT或SVT是不可靠的。
(5)未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病史、物理检查资料、以前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窦性心律时的心电图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