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考核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机械中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金属材料知识、机械传动、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表达方法等主要内容。
其中重点讲解各种常用的机械结构与传动方式,掌握常用标准零件的用途、性能及相关参数等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从事机械人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电路和气路安装等;(3)掌握机构传动的原理;(4)掌握装配过程、工具整理及现场管理步骤;(5)掌握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的各个参数;(6)掌握机械系统装调、系统操作和传动的各个步骤;(7)掌握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状态检查等步骤及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0分,填空题20分,简答题20分,计算及改错题30分。
五、考试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考核考生对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断方法;掌握凸轮机构、螺纹联接、带传动、蜗杆传动、齿轮传动、轮系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以及使用场合;掌握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
六、考试范围第2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了解机构的组成,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一般表示方法,熟练看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初步掌握将实际机构绘制成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最常见的虚约束,正确使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弄清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木类型及其演化;明确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等基木槪念。
第4章凸轮机构了解凸轮的应用及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计以及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
第6章联接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类型及应用;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各类联接适用的场合;了解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和方法;了解螺纹防松的目的和方法;了解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基本知识;掌握螺纹联接松、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了解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第7章带传动了解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了解带的张紧与维护特点;了解弹性滑动的概念;掌握带传动受力分析、带应力分布规律和V带设计准则;掌握带传动设计。
第9章齿轮传动了解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分类;熟悉渐开线的性质,理解渐开线齿廓啮合的特点;理解基本参数的概念,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尺寸计算;了解齿轮加工的方法、根切原因及其最少齿数。
掌握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了解常用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掌握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人才需要的关键岗位, 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普通机床操作工及相应的调整工、工艺员、制图员、基础零部件装配工等岗位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结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类型及应用特点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对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通用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有一定了解;同时具备查阅标准手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能力。
从而满足本专业的学生对机械方面基础知识的需要。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注重能力的培养、贯彻加强基础、重技术应用及前后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注重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今后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学习专业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4.知识目标(1)了解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和一般设计方法;(2)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应用。
5.能力目标(1)能够对各类常见机构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进行基本分析;(2)具有机械设计所需的数据处理及计算、绘图、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初步具有分析和处理机械一般问题的能力;(4)初步具有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定的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3)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序号考评内容查证、测定方法指标得分评分标准得分抽查数量目标值实测值安全知识抽查合格率≥80%4低于80%扣4分6事故管理按No.106查证,查前三年资料20按检查表实得分7“三同时”管理按No.107查证,查前三年资料15按检查表实得分8班组安全管理100%12按检查表计分,实得分=×0.12×1009安全操作规程13按检查表实得分10特种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按No.110查证,查前二年资料10按检查表实得分11相关方安全管理按No.111查证,查前二年资料10按检查表实得分12现场监督检查按No.112查证,查前三年资料10按检查表实得分13应急救援预案10按检查表实得分14危险源管理10按检查表实得分15安全健康档案12种15按检查表实得分二、设备设施安全考评(600分)1工业气瓶0222危险化学品库10按检查表实得分,多个危险化学品库取平均值3油库、油罐20按检查表实得分,多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检查表一、基础管理考评检查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检查表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考评检查表规划与年度计划考评检查表机构与人员考评检查表职业安全健康教育考评检查表事故管理考评检查表序号考评内容考评说明应得分实得分备注1建立健全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有班长、安全员、生产工人安全职责文本,少一种扣8分;一人不熟悉职责扣8分;一人不执行扣12分。
242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所有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文本,少一种扣10分,有一人不熟悉扣10分,发现一人违章不得评为合格班组。
223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有每周一次的检查与整改记录,少一次扣5分;发现一项隐患未整改扣10分;应报上级整改的隐患未上报且没有临时安全措施,每一项扣15分。
244安全活动每月两次安全活动,少一次安全活动扣10分。
155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少一人扣全分,变换工种教育少一人扣2分,复工教育少一人扣2分。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建设负责人:______张迎慧_______ 联系电话:____ __系(教研室)负责人:_____徐明_______ 联系电话:____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教务科2016年8月30日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专业代码:学制:三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执笔人:张迎慧审核人王明定稿人:徐明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运行控制与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二、课程概述2.1 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为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
2.2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掌握常用量具与量仪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2.掌握各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3.掌握液压的基础知识,熟悉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使用要求,具备识读和分析中等复杂液压系统图的能力。
4.初步具备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及科学的工作态度。
(2)掌握各类机械传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能力目标1.能识别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2.能运用轮系计算传动比,判断各轮轮转向分析传动路线掌握轮系的分类及在变速变向机构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
3.能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的结构;4.能进行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方法;5.能了解链传动的传动特点和链传动的种类,掌握传动比的计算。
了解其它类型带传动。
6. 能够分辨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机械基础》课程考核标准一、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本课程考核分形成性考核、期末笔试两部分。
形成性考核占50%,期末笔试占50%。
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课内实践和作业。
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如下表。
形成性考核标准2.期末笔试笔试考核重点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和结合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相应内容,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考试内容与要求:(1)工程力学基础①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重要)识记: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和简化,平面汇交力系及一般力系平衡方程。
简单应用: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求未知力。
②拉伸、压缩与剪切(重要)识记:内力,轴力图,应力,应变,材料的机械性能,虎克定律。
简单应用:做轴力图,计算应力、应变。
③扭转(重要)识记:扭转时外力偶矩的计算公式,扭矩和扭矩图,剪应力互等定理。
简单应用:扭转强度计算,扭转变形。
④弯曲(重要)识记:弯曲变形,纯弯曲变形,弯曲正应力,剪力,弯矩,剪力图,弯矩图,惯性矩的计算。
简单应用:弯曲强度计算,弯曲变形计算。
⑤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次重要)识记: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主应力、主平面,强度理论,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简单应用:利用强度理论解决简单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⑥疲劳(一般)识记:交变应力,疲劳,持久极限。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识记:金属材料物理、化学、力学、工艺性能的概念,铸铁、碳钢、合金钢、铝、铜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钢的热处理的目的、分类、应用。
简单应用:能判断塑性和脆性材料;能对金属材料进行硬度比较,对钢材料进行热处理。
(3)机械传动①带传动(重点)识记:带传动的类型、结构和特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传动比以及主要失效形式;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安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指导全国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切实加强基层与基础工作,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本考核评级办法。
二、本考核评级办法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
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应当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使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与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其中: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很多于现场(或者在册)人数的10%;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1.H≤10,抽100%。
2.10<H≤100,抽10台。
3.100<H<500,抽10%。
4.500≤H≤1000,抽50台。
5.H>1000,抽5%。
四、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以1000分为满分。
被考核企业的得分计算方法:各项目实得分之与×[1000÷(1000-各空项分之与)]五、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900分;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800分;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600分。
各空项分之与超过200分的,不得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
六、考核评级的程序:1.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企业成立由要紧负责人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工会参加的小组进行自评。
2.企业自评后,形成自评报告,向承担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任务的机构(下列简称复评机构)提出复评申请(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申请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当向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下列简称中机安协)提出复评申请。
3.复评机构收到企业的复评申请后,应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进行复评,向企业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复评报告(复评报告格式见附件2)。
《机械制图》课程考核标准澧县职业中专学校制定人:康银宇制定时间:2012年6月一、考核目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效果,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指导教师在下一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履行教师的教学责任。
特制定本标准。
二、考核原则坚持突出能力,注重基础,学以致用的原则。
在考核过程中要以基础为主不考难题偏题,考核时尽量结合实际应用,坚持表达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机械制图》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由基础知识考核、绘图能力考核、应用能力考核等三部分组成。
基础知识考核〔占结业总成绩的50%〕:主要是每个模块学完后的小考以基础知识为主。
内容包括制图标准、投影规律等,是由任课教师在每个模块完成后以闭卷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测验〔百分制〕。
绘图能力考核〔占结业总成绩的35%〕:建议制图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就绘制一张由教师指定内容的制图作品,图中所需参数由学生翻阅资料确定。
第一二学期采用手绘,第三学期采用电脑绘制。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所绘图纸的质量〔包括图样美观程度、和图样正确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100分制〕。
应用能力考核〔占结业总成绩的15%〕:学生完成水工机械厂的产品图样或完成由教师承接的其他企业产品图样的识读,并完成简单零件的测绘工作。
再由任课教师或企业技师给予评评分。
次项考核在制图结业考试时〔第三期期末〕进行,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四、考核内容与标准标准〔一〕基础知识考核〔采用闭卷形式的小测验〕模块九装配图〔二〕绘图能力考核〔采用开卷形式的考核〕第一次段考平面几何图形的绘制〔内容由科任教师提供〕第二次段考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内容由科任教师提供〕第三次段考需表达内部结构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内容由科任教师提供〕第四次段考标准件常用件的绘制〔内容由科任教师提供〕第五次段考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绘制〔内容由科任教师提供〕〔三〕应用能力考核〔结业考核,笔试+面试形式〕1、读图〔读图题目由任课教师或企业技师提供的企业实际产品图样〕2、简单零件的测绘〔内容由科任教师或企业技师提供〕。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代码】数控技术(C2-1-3)模具设计与制造(C2-1-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C2-1-2)机电一体化技术(C2-1-2)工业机器人技术(C2-1-2)【适用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时数】数控技术专业 48学时模具设计与制造 48学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48学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56学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56学时【学分数】数控技术专业 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4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4【开设时间】数控技术专业第二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第二学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第二学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一学期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第一学期一、课程概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为适应机械产业升级和企业高速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大力加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机械设计、机械结构认识与应用能力培养。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术装置,在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机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械发展从杠杆、斜面、滑轮到汽车、内燃机、缝纫机、洗衣机及机器人等。
使用机器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于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以实用为原则,以会用为目标。
重点学习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熟悉蜗杆传动、轮系等传动,了解螺旋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形式及键、销等连接方式。
熟悉轴、轴承及联轴器、离合器等结构、类型与应用。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并能合理应用机械结构等。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2)通过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机电学院)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机械设计基础》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汽车工程服务工程”等专业就读的考试科目。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初步具有简单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常用机械设备装拆、分析、调试、检测、使用、维护、技术改革和创新能力,二、试题命制的原则1.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具有一定覆盖而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试卷中四种难易程度试题的分数比例:易约占20%,较易约占35%,较难约占35%,难约占10%。
3.试卷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式样见题型示例)。
根据考核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达到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
四、参考书目指定参考书:陈立德, 罗卫平.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五、考试内容和要求内容目标1.机械设计概述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过程了解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掌握1. 4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掌握1. 5 机械零件的标准化了解1. 6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概述了解2.润滑与密封概述2.1 摩擦与磨损了解2.2 润滑了解2.3 密封了解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3.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掌握3.2 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掌握3.3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掌握3.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掌握3.5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分类与结构分析理解3.6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实例分析理解4.平面连杆机构4.1 概述了解4.2 用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理解4.3 用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理解4.4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理解4.5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4.6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掌握5.凸轮机构5.1 概述了解5.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5.3 盘形凸轮轮廓设计掌握5.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理解5.5 凸轮机构的结构和精度理解6.间歇运动机构6.1 棘轮机构掌握6.2 槽轮机构掌握6.3 不完全齿轮机构理解6.4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掌握7.螺纹连接7.1 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了解7.2 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了解7.3 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掌握7.4 螺栓组连接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掌握7.5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掌握7. 6 螺旋传动掌握8.轴毂连接8.1 概述了解8.2 键连接理解8.3 花键连接理解8. 4 销连接理解8. 5 过盈配合连接理解8. 6 键连接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9.带传动9.1 概述了解9.2 带和带轮理解9.3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理解9.4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9.5 V带传动的张紧、正确安装与维护理解9.6 同步带传动设计理解10.链传动10.1 概述了解10.2 链传动的结构和标准理解10.3 链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理解10.4 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润滑理解10.5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11.齿轮传动11.1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11.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理解11.3 渐开线及渐开线齿轮掌握11.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掌握11.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掌握11.6 渐开线齿廓切削加工的原理掌握11.7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与标准外齿轮的少齿数理解11.8 变位齿轮传动理解11.9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理解11.10 齿轮的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理解11.11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掌握11.12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掌握11.13 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掌握11.14 直齿锥齿轮传动理解11.15 齿轮结构设计理解11.16 齿轮传动的润滑与效率理解11.17 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12.蜗杆传动12.1 蜗杆传动的特点与类型了解12.2 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12.3 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与效率掌握12.4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与结构掌握12.5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掌握12.6 蜗杆传动的润滑与热平衡计算掌握12.7 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掌握12.8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选择及安装与维护了解13.齿轮系13.1 轮系的分类了解13.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掌握13.3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掌握13.4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掌握13.5 轮系的应用掌握13.6 其他类型行星转动简介理解14.机械传动设计14.1 概述了解14.2 机械传动的类型理解14.3 机械传动的特性和参数理解14.4 机械传动的方案设计掌握14.5 机械传动的设计程序掌握15.机械的调速与平衡15.1 机械的运转过程及速度波动的调节掌握15.2 飞轮的近似设计方法掌握15.3 机械的惯性载荷及平衡掌握15.4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掌握16.轴16.1 概述了解16.2 轴的材料及选择掌握16.3 轴的结构设计掌握16. 4 轴的强度计算掌握16. 5 轴的刚度计算掌握16. 6 轴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17.滚动轴承17.1 概述了解17.2 滚动轴承的代号掌握17.3 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理解17.4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掌握17. 5 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掌握17. 6 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理解17. 7 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与分析掌握18.滑动轴承18.1 概述了解18.2 滑动轴承的结构了解18.3 滑动轴承的材料了解18.4 滑动轴承的润滑了解18.5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了解18. 6 液体动压润滑的形成及基本方程了解18. 7 其他滑动轴承简介了解18. 8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性能比较了解19.联轴器和离合器19.1 联轴器掌握19.2 联轴器的选择设计与实例分析理解19.3 离合器理解20.弹簧20.1 概述了解20.2 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和几何尺寸了解20.3 弹簧的材料与制造了解20.4 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了解六、题型示例(见附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插班生《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姓名成绩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分)1.机器具有三个共同特征是:、、。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考核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公差配合等;2. 掌握机械制图的标准与规范,能够正确阅读和绘制机械图纸;3. 了解常见的机械传动、连接和支撑等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4.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能够针对简单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2.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系统进行设计与计算,并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3.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机械设计项目;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2.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考核,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为未来从事机械设计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公差配合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涉及教材第1章至第3章内容。
2. 机械制图:讲解机械制图的标准与规范,包括视图、剖面、尺寸标注等,结合教材第4章内容。
3. 常见机械结构设计:分析机械传动、连接和支撑等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涉及教材第5章至第7章内容。
4. 机械设计计算方法:介绍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结合教材第8章内容。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复习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引入新课内容,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 熟悉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制作和维修工作。
4. 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机械工程基本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工程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项目等。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和工程项目等方面的教学。
四、考核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工程项目报告等。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广、技术知识含量高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零件、机械原理、液压气压传动等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工程力学、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旨在培养身体素质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具有在各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的操作、维护等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内容。
以工程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以及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注重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学生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1、2学期;学时:125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机械工程力学基本知识;2.熟悉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的基本知识;3.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4.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的方法;5.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的标注;6.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引言机械基础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理解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学习力学原理和应用,了解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2. 热学:学习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定律,理解热力学过程和能量转化;3. 流体力学:学习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体力学定律,掌握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4. 机械元件:学习机械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装置、传感器、执行器等;5. 机械设计: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机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2. 实验教学:安排机械基础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和制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机械系统的运行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设计项目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给予综合评价和等级评定。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2023学时数:144 学分:9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电机与电气控制》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材料、机械制图及机械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熟悉机械制图,分析机械功能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注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机械素养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专业领域对工匠素质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自助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导向发展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的目标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从事简单机械装置设计以及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利故障分析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六、课程的内容标准绪论第1章杆件的静力分析1-1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2力矩、力偶、力的平移1—3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1-4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第2章直杆的基本变形2-1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2-2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分析2-3材料的力学性能2-4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2-5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2—6圆轴扭转2—7直梁弯曲2—8组合变形2-9交变应力与疲劳强度2—10压杆稳定第3章工程材料3-1黑色金属材料3—2有色金属材料3-3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3-4其他新型工程材料3-5材料的选择及运用第4章连接4-1键连接4-2销连接4-3螺纹连接4-4弹簧4-5联轴器4-6离合器4-7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联轴器的拆装第5章机构5-1平面机构的组成5-2平面四杆机构5—3凸轮机构5-4间歇运动机构5-5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生产现场观察第6章机械传动6-1带传动6—2链传动6-3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台钻速度的调节6—4齿轮传动6-5蜗杆传动6-6齿轮系与减速器6-7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减速器的拆装第7章支承零部件7—1轴7—2滑动轴承7—3滚动轴承7-4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齿轮轴的拆装第8章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8-1机械润滑8-2机械密封8-3机械环保与安全防护第9章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9-1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9-2液压传动9-3气压传动七、课程实施的建议建议本课程重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联系,采取理论课与学生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专题学习内容如下: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144,其中理论118,实习20,机动6。
《机械基础》考核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基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级技校相关专业衔接方案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科)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内容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较系统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静力学基本知识﹑理解力的平衡规律,能利用力系的平衡条件求未知力。
2.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能利用强度条件进行计算。
3.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牌号﹑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4.建立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概念,理解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公差带图表示方法及计算。
5.理解联接的分类﹑常用的联接方法﹑结构特点及应用。
6.理解常用传动种类﹑原理﹑结构特点﹑参数计算及应用。
7.理解常用机构种类﹑结构特点﹑参数计算及应用。
8.理解标准件的种类﹑功用﹑结构特点﹑参数计算及应用。
9.了解机构组合原理,理解机构组合方式与机械创新的方法。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四章常用工程材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有关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深刻领会常用钢铁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之间关系,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特性﹑分类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一)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一般)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极限等性能指标(二)(二)钢铁材料(次重点)了解: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钢的分类、编号方法;2.碳素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的性能及牌号;3. 铸铁的种类﹑牌号及性能。
热处理的概念;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常存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三)常用钢的热处理(一般)了解:热处理的概念及常用钢的热处理方法;理解:钢在加热识时的组织转变、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理解:机械性能指标﹑提高疲劳极限的措施﹑铁碳合金状态图﹑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应用: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四)有色金属(一般)了解:常见有色金属牌号及性能(五)非金属材料(一般)了解:塑料、橡胶、复合材料、陶瓷的性能及应用。
第二章力的平衡规律一、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静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静力学各个公理的内涵,理解物体受力分析及表示方法,较熟练地应用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一般)了解:平衡﹑刚体的概念;理解:静力学公理的含义;(二)约束与约束反力(次重点)了解: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理解: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的方向。
(三)受力分析及受力图(重点)应用:受力分析﹑受力图﹑利用平衡条件计算。
(四)力矩和力偶(一般)了解:力矩﹑力偶的性质﹑力偶矩、合力矩定理、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五)平面力系(重点)理解: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概念;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及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构件的基本变形及强度计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熟练利用强度条件进行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材料力学概述(一般)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二)轴向拉伸与压缩(次重点)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固体变形的分类﹑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及内力﹑应力的概念。
理解: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应用:求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三)剪切与挤压(一般)了解:剪切、剪切应力、挤压、挤压应力、剪应变和剪切胡克定律的概念;(四)弯曲(重点)了解:弯曲、平面弯曲、梁的类型、剪力、弯矩、纯弯曲变形的概念;应用:求内力﹑应力﹑画扭矩图﹑弯矩图及强度计算。
第五章机械零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标准件的类型,理解标准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轴(重点)了解:轴的分类,材料。
理解:轴的结构特点,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常用方法及特点。
(二)轴承(重点)了解:轴承的种类,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
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及选用场合,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三)弹簧(一般)了解:弹簧的类型、功能,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和几何参数。
(四)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一般)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五)减速器(一般)了解:减速器的类型,齿轮减速器箱体的功能,结构材料及对箱体的主要要求。
齿轮减速器附件种类。
第六章常用机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机构的运动转换的类型,理解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及螺旋机构的结构类型,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平面连杆机构(重点)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定义,特点。
理解:铰链四杆机构及其他形式四杆机构的结构及应用。
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二)凸轮机构(重点)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类型,应用。
理解:从动见常用运动规律。
(三)间歇运动机构(次重点)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适用场合。
凸轮间歇机构的类型,适用场合。
理解: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四)螺旋机构(一般)了解:螺旋机构工作原理和分类。
第七章机械传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机械的传动方式,理解理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动的类型、特点应用及有关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带转动(重点)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普通V带及V带轮的结构。
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打滑,滑动率。
主要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和方法。
应用:带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二)链传动(次重点)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特点、滚子链的构造和主要参数。
滚子链的主要失效形式,链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三)齿轮传动:(重点)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及根切现象,变位齿轮的概念,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润滑方式。
理解:渐开线及其性质,渐开线直齿圆柱的啮合特性,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及直齿锥齿轮传动特性。
应用:标准齿轮,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及直齿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四)蜗杆传动(次重点)了解:蜗杆传动的结构特点、失效形式、常用材料及润滑方式。
应用: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五)齿轮系(重点)了解:齿轮系的分类。
应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着“了解”、“理解”、“应用”等三个能力层次规定考生应达到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能,并把握上述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能,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二、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学习指定教材每一章之前,应先阅读大纲中有关这一章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使阅读教材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仔细阅读逐句推敲,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牢固把握基本方法与技能。
3.自学过程中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做到有归纳、有总结、有理解。
自学过程中除了勤于思考外,还要勤与提问,勤于请教,勿死记硬背,生般硬套,急于求成。
要注意所学内容纵向和横行的联系。
四、对实习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目标总要求和各章理解的知识点。
2.应熟知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体会与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注意指导考生加强本学科研究方法的训练,加强考生自学能力,观察和思维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辅导时以考试大纲为准,指定教材为基础,避免随意超纲。
5.辅导时协助考生理解知识点的能力层次,不可将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直接挂钩。
6.辅导是应突出重点,对学生要启发引导,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
7.辅导时应要求考生刻苦学习,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勤于提问。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8学分,建议总学时144学时,课时分配如下: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 1.本大纲所提到的各章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试题内容不超纲。
2. 2.试卷中试题比例一般为了解占20%﹑理解占35%﹑应用占45%。
3. 3.反映不同难易度的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难占20%。
4.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65%﹑次重点25%﹑一班10%。
5. 5.试题类型一般为填空﹑名词解释﹑单向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说明题(辨析题)﹑简答题﹑问答题等。
6.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一)填空题:所谓刚体,就是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其____________的物体。
(二)单选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称为材料的()性能。
A 力学 B. 物理 C. 化学 D. 工艺(三)判断题:极位夹角θ愈大,机构的急回特性愈不明显。
()(四)简答题:液压传动有哪些特点?(五)计算题:一对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Σ=90°,z1=26,z2=60,m=4mm,试计算这对锥齿轮的主要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