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32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
(1)随着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取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2)议会选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
2、主要内容:
(1)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2)调整议席的分配,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席。
3、影响:
(1)增加了选民的人数,促进了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是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2)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保留,但国王临朝不理政,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统而不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有效调节了英国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稳定;
2、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推动了世界民主进程,许多国家模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1、资产阶级民主化的根本推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立法权转移到议会,行政权转移到内阁,实质上是国家权力不断从君主个人转向公民的一个过程,是民主化发展的表现。
3、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主要是通过和平而非暴力的方式完成的。
4、英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连续性、渐进性、长期性与和平性等特点。
本课小结
1.一条主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过程
2.两个趋势:君主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两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
高中历史必修一: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 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 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 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 年—1688 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 、背景:1688 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 、内容: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 、首相制度的形成。
18 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 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 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 、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史了,那么老师要问问大家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是谁?(皇帝)没错,是皇帝。
皇帝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为所欲为,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在西方,却存在着另一种情形。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再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在英国,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国王的权力是无限大的么?(不是)他似乎受到了一些限制。
那么从什么时候起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开始被动摇了呢?国王的权力究竟受到了什么限制?17——18世纪的英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一解开我们的困惑。
目标: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本节课我们将围绕君主立宪制展开,重点学习四个内容:争取民主、建立民主以及完善民主。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争取民主。
讲授新课一、光荣革命英国人的民主抗争之行开始于13世纪,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约翰王签署了《大宪章》。
大宪章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呢就是不准,不准国王如何如何,以此来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贵族的权力。
确立英王的权力并非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
这实际上也为作为“限政”开了先河。
1258年,约翰儿子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牛津条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65年,贵族蒙特福特召开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从此形成了英国的等级议会制。
请同学们思考啊,《大宪章》与历史上的议会给英国留下了什么传统?召开议会,以议会来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
那么到了17世纪,英国又经历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电子眼来快速扫描第一个子目,在阅读中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17世纪的英国社会状况如何?(提示大家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思考)2、什么是光荣革命?好了,相信同学们已经阅读完了,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17世纪的英国社会状况如何?大家从经济、政治这两方面来思考,首先在经济上发生了什么?生:略师: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