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 格式:doc
- 大小:29.16 KB
- 文档页数: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史料分析、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复杂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特点。
难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权限、作用。
三、教学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意义建构教学模式共同学习。
导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是君主立宪制?播放概念解释型微课,明确概念,导入新课,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
一、自主学习——感知材料意义学生运用课堂时间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快速地浏览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责任内阁制是如何确立的?通过阅读你有何感受?学生回答感受后,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问题引导——探究材料意义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完善为脉络,适当调整教材顺序讲述新课。
首先讲述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知识。
讲述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时间、标志。
史料分析《权利法案》如何限制王权,通过王权与议会的关系分析,理解《权利法案》的影响。
教师提问,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
截选《大国崛起》相关视频及部分相关史料,从文化传统、经济根源、政治因素等方面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条件。
教师按时间脉络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过程。
以时间为脉络,从宏观上讲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
结合史实讲述英国政党制度发展的脉络。
结合英国议会激辩脱欧等时政新闻,制作微课,形象的解释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运作模式。
小组讨论,英国内阁运作模式。
请同学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填写,其他同学补充。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代议制的含义与作用。
史料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与影响,讲述议会不断改革,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2)记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
(3)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4)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5)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君主专制而言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1)布置学生分组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评价。
(2)阅读材料和进行中西政治比较,分析英国封建时代议会的特点。
(3)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摘录,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分配情况和实质。
(4)师生讨论,探究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培养教育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及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制中君主、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导入新课新华网伦敦2007年6月27日电: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现年56岁的布朗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与布莱尔一起被视为工党的两位“设计师”。
布朗准备在就任后进行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阁重组,为工党在下次大选中“应对来自保守党的威胁”做好准备。
新课学习从上述电文中就英国的政治体制你得到了哪些信息?1.政治制度及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元首世袭制、君主立宪制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入图片导入,撒切尔夫人葬礼图师:大家认识她吗?生:师:是的,她就是四月八日才去世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那么她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敬仰呢?她在英国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呢?生:第一任女性首相接着ppt展示撒切尔夫人与伊莉莎白二世的图片,进行对比。
问:她们俩究竟谁的权利更大一些呢?生:首相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探索探索吧。
一寻求民主想一想:前面我们说英国首相的权利远远大于国王,那英国的政治制度到底是什么呢?生:君主立宪师:什么是君主立宪?有没有可以回答啊?生:师: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起义,国王召开议会,征税,遭到议会拒绝最终稿爆发了大革命。
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以三句话概括,那就是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
大家看一下课本36页下面,看看这三个王分别是谁?生: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Ppt展示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图师:大家从这个过程图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啊?生:过程曲折反反复复师:因此寻求民主的道路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最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是战胜了守旧的封建君主与守旧贵族。
这场革命邀请了威廉王子与其王后共同入主英国,成为英国历史上不曾流血的政变,从而被称之为光荣革命。
想一想:经过这么大的周折,却又迎来了一位皇帝,这是不是历史的倒退呢?传承中创新和平中渐进革命中妥协二建立民主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又是如何确保自己的利益呢?生:颁布《权利法案》问题探究2材料一:威廉三世被列入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之一,主要因为两点,一是他使荷兰度过了被英法两国夹击的艰难岁月,维持了“海上马车夫”的独立和强盛;二是他接受了《权利法案》,而后者对世界历史更为重要。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3.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4.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5.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权利法案》原文(1)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把威廉三世接受了《权利法案》,作为其列入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之一最重要原因?提示:1、《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实现了议会主权,法律至上。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1832年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3)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资产阶级民主。
知识点一光荣革命1.背景:(1)经济方面: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
(2)政治方面:①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2.过程(1640~1688年):(1)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最终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2)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3)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史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开启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不断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确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影响:①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第 7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立授课目的(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光荣革命” 的基本史实,以及《权益法案》的拟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基本史实。
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财富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和经过多种路子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再现“光荣革命”的情况,领悟“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成立的关系;情境再现解析资料;相关资料的解析、比较、概括、概括;研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子。
[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依照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对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成立,它的成立、发展和完满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理解和敬爱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立的优秀文明成就。
理解财富阶级代议制的限制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2)授课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发展。
(3)授课难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代背景及君主立宪制的涵义。
导入新课师:在上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欧洲古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实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认识这些重要的原则在近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普及。
在此刻史学界,对近代的初步谈论纷繁。
传统的看法认为发生于17 世纪中期的英国财富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的初步,而把1500年左右视为近代初步的也大有人在。
无论如何,自 16、 17 世纪开始,人类便逐渐从古代社会步入近代社会。
请同学们依照自己的理解思虑: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对照,在政治上最明显的不同样是什么?生:(思虑,回答)略师:民主代替专制是近代政治的基本特点。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又可把这种变化再分为两个方面去理解:法治代替人治;公民代替臣民。
请同学们谈论:何为法治?何为人治?生:略师:人治指统治者依照自己的个人意志对国家进行统治;而法治则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方针,它与民主政治亲密联系,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和宽泛守纪,任何个人的权益都不能够超出于法律之上。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2)记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
(3)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4)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5)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君主专制而言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分组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评价。
(2)阅读材料和进行中西政治比较,分析英国封建时代议会的特点。
(3)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摘录,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分配情况和实质。
(4)师生讨论,探究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培养教育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及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制中君主、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导入新课
新华网伦敦6月27日电: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现年56岁的布朗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与布莱尔一起被视为工党的两位“设计师”。
布朗准备在就任后进行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阁重组,为工党在下次大选中“应对来自保守党的威胁”做好准备。
新课学习
从上述电文中就英国的政治体制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政治制度及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元首世袭制、君主立宪制等。
英国国王是怎样统而不治的?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王权至上到受到法律限制;君权神授到议会主权。
1.《大宪章》——宪法的雏形
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来到伦敦西北的温莎堡。
他们要向约翰国王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
贵族们已做好准备,谈判一旦破裂,他们的随从和铁甲骑兵将全军出动,向会场冲锋。
出乎意料地,国王浏览了请愿书后竟表示了同意。
于是《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诞生了。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2)内容:学生阅读有关《大宪章》的内容,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
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3)《大宪章》诞生的意义
这是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规定的封建贵族权利已逐步演化成普遍的宪法权利;它树立了一条光辉的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2.“大会议”——议会的雏形
约翰王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
1264年,孟福尔领导一部分贵族,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了国王。
第二年,召集有僧侣、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议,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3.从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君主立宪制确立。
(1)革命的根本原因
(2)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①光荣革命: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它保持了英国社会的稳定。
②《权力法案》
A.时间:1689年
B.目的:为限制王权。
C.内容(主要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立法权、财政权、军权、干涉议会的权利
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又有哪些发展?
答:继承: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宅章》的重要部分。
发展:王权受议会限制;国家由国王个人统治发展为集体统治;由人治发展到法治。
D.评价:议会权力开始超越王权
进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局限:《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局限性,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二、从内阁领袖到退出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1.什么是责任内阁制?
内阁制亦称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18世纪初产生于英国。
责任内阁制包括以下内容:①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其他阁员称为部长或大臣。
由首相提请国家元首任命,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国家元首不负行政责任。
发布文件必须经内阁首相和有关阁员的副署,否则无效。
因这一文件而发生的责任由内阁承担。
③内阁代表元首对议会(或众议院)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议会对内阁有不信任投票权。
如议会通过不信任案,内阁就要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
新议会选出后,对内阁仍不信任时,内阁必须辞职。
④议员得兼任内阁阁员。
2.英国的内阁和中国明朝的内阁有何不同?
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其内阁制下的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
而中国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强化封建统治的产物。
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特点及影响?
1.产生的原因
历史传统: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
经济原因: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它必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政治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王权,颁布权力法案限制王权,实现议会主权至上。
思想原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由民主思想兴起。
人为原因: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努力探索创新。
2.发展过程
(1)《权利法案>——确立。
(2)责任内阁制、两党政治的确立——发展。
(3)英国的议会改革逐步扩大了选举权——完善。
3.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1)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4.意义
(1)历史进步: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2)保障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稳定社会:在君主立宪制下,各党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社会的稳定有利。
(4)提供范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树立了一种范式。
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1.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
2.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
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